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开了那份圣旨后,刘琦大概看了看,随即满意地点了点头。
“文达,你过来看,朕已经将圣旨拟定好了。”
李通不敢怠慢,急忙上前接过了刘琦递给他的圣旨。
打开一看,李通的眼泪差点留下来。
圣旨上的大致意思,是敕封李通为建功侯,领阳安都尉,迁裨将军。
同时,李通在朗陵的徒户之中,现任军卒的依旧统一编制,自成一军,交付给李通统管,同时他的子侄以及族中正枝子弟,统统由郡署安排统一进入地方官学,待日后长成,再行进入国子监重点栽培。
对于立功甚少的李通来说,这简直就等于是天大的恩赐了。
“臣……叩谢陛下!”
李通立刻站起身来,向着刘琦重重叩头拜倒在地。
“爱卿若不负朕,则朕也不会辜负爱卿,你就带着你的子弟兵,留在朕的身边吧,爱卿在淮汝虽然逍遥自在可称霸一方,但终归上不得台面,永远登不得这天下之巅,朕愿以与爱卿,一起称雄于这个天下,只要爱卿愿意,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臣遵旨!”
收服了李通之后,刘琦随即打算继续南巡,再往长沙等地转转。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田楷作为公孙瓒的使者前来,表示公孙瓒愿意接受刘琦的调令,前往河北会和张燕,作为刘琦应对袁绍的前哨。
而另外一边,蔡勳则是派人献上了蔡中和蔡和的首级。
他表示蔡氏在南阳郡圈地的举动,皆乃此二人所擅为,今日特诛除此二人,并将所有土地的表册献上,请陛下网开一面,饶过蔡家。
在看到了蔡中和蔡和首级的一刹那,刘琦心中不由感慨,相比于张允,蔡勳做的似乎更加决绝,若是蔡瑁在世的话,恐也未必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
他当即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往雒阳蔡觅出,安慰皇后,让她放宽心。
不论如何,对于蔡觅,刘琦都是一直报以最绝对的信任的。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战争的前因
刘琦以江陵为基点,在南郡视察了一阵子之后,本想继续南移,再往长沙去查探,没曾想就在这个时候,北方传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袁绍生病了?”刘琦眯起了眼睛,颇疑惑地盯着下方的那名卫士,道:“消息准确吗?”
卫士忙道:“河北方面,虽然对袁绍生病的消息进行严密的封锁,但我等还是在这里查探到了准确的消息,此事定然无假,只是袁绍的病到底有多重,请陛下恕小人等还未探听到准确的信息。”
刘琦闻言遂挥了挥手,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先去吧,让你手底下的人在河北继续仔细查探,务必实时将消息给朕带回来,对于河北的情况一刻不能放松,特别是要看准袁绍生病之后,会有什么军事动向。”
“喏!”
那卫士领命离开了。
刘琦随后将刘磐找了过来,与他一同商议此事。
“袁绍生病了?”刘磐摸着下巴道:“如此说来,这倒是好事啊,他若是真的病死,也等于陛下凭空去了一个大敌,这对陛下来说,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啊。”
“他若是一下子病死,或许是一件好事,就怕他身患顽疾,偏偏一时半刻还不会死,那就有些难办了。”
刘磐不是很明白这话的意思。
一下子病死,和一时半刻不会死,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吗?
看着刘磐疑惑不解的神情,刘琦随即对他解释道:“一下子就病死的人,一般是不会给活人找麻烦的,但知道自己得病,一时之间还不会死的人,其心中自然就会产生一种焦急的心态,渴望在死亡之前,能够达成心中的愿望。”
这一番话说出来,刘磐遂似有恍然,他摸着下巴,认真地思索了片刻,方才慢悠悠地道:“陛下此言甚是,人若自知大限将至,天不假年,便会着急去实现心中未尽之事,只是对于袁绍来说,他心中最重要的未尽之事,或许就是……”
“就是灭了朕。”刘琦慢悠悠地将下话说完。
……
邺城,相府。
袁绍躺在床榻上,伸着手腕,旁边坐着医官,为他摸脉诊治。
少时,便见医官长出口气,站起身对袁绍长长作揖,面露难色。
袁绍却是随意地摆着手,道:“不必如此,某的身体什么样子,某自己心中有数,唉,人至半百至年,已属长寿,某父某母皆不至五旬而亡,某能活到这个岁数,亦是无憾了,只是某想问你……某还有多少寿数可言?”
那医官道:“丞相本身并无重疾,只是因常年心有挂念,精气不振,殚精竭虑,脏腑损耗甚快,故时感风寒,平日里体亏力乏,常觉疲劳,如今脉象甚显虚弱,若再这么下去,恐难延寿。”
人都是希望能够长寿的,而且谁都是怕死的,袁绍也不例外。
他一听自己还有救,急忙道:“某当如何才能延寿?”
“修身养性,放下牵扯心神的俗事,不问旁人,不问旁事,一心读老庄之书,粗茶淡饭,可缓脏腑之衰也。”
袁绍一听这话,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
“罢了,罢了,还是算了吧,某已经做到这般位置,你让某不问世事,已是不可能了,唉,若老天执意要收了某,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你说罢……某眼下的情况,还有多少寿数?”
医官叹息道:“脏腑之衰,既需调理,亦需时间,依丞相眼下的情况,怕是寿命超不过两年……”
袁绍一听到这,心中顿时一沉。
“只有两年了么……”
他沉吟片刻之后,随即对那医官挥了挥手,道:“你且下去吧,给某配一些药,切记好生保密,若是走漏了风声,莫要怪某无情。”
“丞相放心!
……
次日,便是邺城的朝会,天子刘袛坐在大殿上方,听着朝臣们在下方奏报,并时不时做出一些指示。
当然,在做出指示之前,刘袛都毫无例外的会去看一线坐在他旁边佩剑着履的袁绍,询问他的意见。
待所有的朝臣们将大事都汇报完毕之后,见无人再上奏,刘袛随即看向了袁绍,询问他道:“丞相,众人已无事禀奏了,要不,咱们今日便散朝如何?”
却见袁绍缓缓地从座位上起身,道:“陛下,臣还有一事请奏。”
一见袁绍有事情要奏,刘袛自然是不敢大意的。
他急忙正了正身子,一脸严肃地看向袁绍,道:“丞相有何要事,尽管说来,朕无有不准。”
“谢陛下……陛下,臣要谏的,是关于黑山贼张燕之事。”
“哦?”
“张燕贼子,割据太行,聚众成势,危害甚大,近日更是接受了伪帝刘琦的任命敕封,如同一柄利剑一样,扎在我河北腹地!若长此以往,危害甚大,臣想亲率精兵强将,前往太行山剿灭贼寇,特向陛下请旨!”
“打,打仗啊?”
刘袛闻言,似乎有些犹豫:“丞相,咱们好像刚刚太平没几年吧,这么快就就要打仗?而且那张燕成势也非一年两年了,他在太行山脉势力已成,想要剿灭他,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袁绍点了点头,道:“臣也知道,此时此刻,非出兵良机,只是张燕在太行山脉对我朝威胁太大,若是不能灭了张燕,刘琦随时都能用其作为前哨,进攻河北,今闻刘琦南巡,更兼雒阳再向凉州和西域用兵,此乃是我等收服张燕的良机,若是日后刘琦返回雒阳,平定西域,势力大增,届时我等河北中原之地,只有被动守势,刘琦想派兵进入河北,那就随时能够进入河北,而张燕在我们的腹地,我朝却根本无暇能够对雒阳用兵,只能一直被打,陛下,这难道是您希望看到的吗?”
刘袛心说我看不看到无所谓,关键这是不是你想要看到的。
眼见袁绍的表情异常坚定,刘袛不由转头看向下方众臣:“诸位爱卿以为丞相之言如何?”
话音落时,便见骠骑将军曹操站了出来:“丞相之言甚是有理,只是出征张燕非同小可,还需谨慎。”
袁绍转过身看向曹操:“曹将军之言甚是,只是眼下机不可失,已经是不能允许我等不紧迫,耽误之急,是以迅雷之势拿下张燕,如此方可与刘琦划境内相抗,剿灭张燕可使我朝安稳与刘琦南北对峙二十年,这一点曹将军不能否认吧?”
“可是……”
“我意已决,还请陛下下旨!”
袁绍这么说,刘袛还能说什么?还敢说什么?只能下旨。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计议
曹操在心中,其实还是挺认可袁绍的说法的。
张燕在太行山脉,确实如同一柄悬在头顶上的剑,吊在邺城朝廷的上方,时刻都能落下来扎入他们的心脏。
张燕若是不投靠刘琦还好,如今一朝投奔刘琦,那对于河北来说,就是巨大的祸患。
但即使是巨患毒瘤,想要剜除,也不是一刀就能切下去的,需要慢慢放血再进行祛除。
曹操的想法,就是针对张燕慢慢放血,祛除毒素,待病灶的毒性减弱之时,再切除便不会留下祸根。
若是行事过于急躁,只怕就会有很多未知的祸患。
眼见袁绍固执执迷,曹操还想再说话,但袁绍突然转头,恶狠狠的盯着他。
迎上了袁绍的目光后,曹操随即闭上了嘴,遂将下话咽回到肚子里去了。
邺城的朝堂之中,很多臣子都站出来向袁绍谏言,请他不要冲动,若是要对付张燕,还需谨慎行事。
但袁绍却是执意不听,很显然他已经在今日谏言之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
这一次他是非战不可。
最终,在袁绍的乾坤独断之下,出兵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
散朝之后,袁绍返回了自己的府邸,而曹操和荀彧则是随同他一起回了相府。
进了府门,袁绍直奔着自己的书房就走,一路上都冷着脸,曹操和荀彧则紧随其后。
正巧,刘氏和袁尚亦在后院,见了袁绍和曹操等人之后,便见刘氏笑道:“孟德来了?一会在府中食否?”
曹操笑着向着刘氏拱手道:“嫂子客气了,曹某今日来此,就是有点事要跟本初商议,不必劳烦了。”
“你们兄弟多日不曾相聚,今若无事,不妨一聚又如何?”
袁绍怒目看向她:“我们有正事,你在这多嘴多舌什么,一点规矩没有,还不下去!”
这一番怒吼,将刘氏惊的目瞪口呆,站在原地半晌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别看袁绍高居丞相之位,平日里还真就是不敢冲她大喊大叫,今日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了!
刘氏的脸一瞬间变的通红,牙关紧咬,双拳紧握,有心想跟袁绍吵,但偏偏曹操和荀彧就在旁边,她也不好意思张口。
毕竟是大族之女出身,不好在外人面前使性。
荀彧见状,急忙道:“丞相,咱们还是赶紧去商量正事要紧。”
曹操冲着刘氏和善地点了点头,三个人一同向着袁绍的书房走去。
少时,三个人进了书房,门关上之后,便见袁绍猛然转头,冲着曹操怒道:“今日朝堂之上,你为何当众反驳我的意见!谁反驳我,我都能忍,唯独你难道不知我的心意?你何时变成和那群庸人一样?!”
曹操苦笑着道:“本初,出兵是何等大事,特别是张燕势力不弱,若真要征伐他,必须要从长计议,我也是忧心朝政,并无私心啊。”
“你忧心朝政,难道袁某便不忧心么?”
曹操见袁绍说这话的时候,面色发红,双眸隐隐之中甚至有些充血,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本初,你……你如何发这么大的火?你这脸色有些不太对啊。”
曹操的话提醒了袁绍,他猛然想起了那医官对他说过的话。
袁绍深深地吸了口气,随即坐在了原地。
然后,便见他闭起了眼睛,开始平复自己的心绪。
少时,便听他缓缓开口道:“事情已经是定下来了,出兵的事不容置疑,不论如何,张燕我是灭定了!”
随后,便见袁绍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看着曹操和荀彧,道:“接下来,便要商讨如何剿灭张燕!这事,才是应该从长计议的。”
曹操又要张口劝,却感觉到荀彧在后面轻轻地拉了拉他的袖子。
曹操心下无奈,知道此事已经不容更改了。
他沉吟片刻,道:“既已经确定要出兵了,那眼下对于我们来说,与其从邺城调兵,倒是不如直接命南匈奴进兵,乌桓那边也可问蹋顿借调兵马,以充军势。”
荀彧惊讶地看向曹操,似乎是没有想到曹操会主动要求袁绍借调南匈奴和乌桓。
袁绍也似是有些惊讶。
“南匈奴和乌桓之事,你从来都不是特别赞成,怎么今日反倒是转了性了?”
曹操心道我的确是反对了多次,但问题你根本就不听我的,既然我说的话你不听,那我还跟你对着干干什么?左右也动摇不了你,那倒是不如顺着你的意,想办法利用他们获得最大的利益。
“张燕的势力虽然大,但是兵马装备不强,若是正面交锋,我们想要打赢黑山,也不过是旦夕之事,但难就难在太行山的地形实在是太过复杂,他们若是不出来,咱们想要进去剿灭他们,也委实是太过耗费时间,而且若是进入太行,一旦兵力不足,各部接应困难,还容易被对方所反制,实在是得不偿失。”
袁绍听了曹操的建议,方道:“如此说来,你是打算借匈奴和乌桓的兵力,扩充实力,如此一旦进入太行,也能彼此支援……或许,还能为我们挡挡敌军的刀锋。”
曹操额首道:“正是此意。”
袁绍摸着下巴,认真地考虑了一会,看向荀彧道:“文若可有什么高见?”
荀彧作揖后,道:“依照末吏之见,骠骑将军所言颇和兵家之道,不过末吏还有一点建议,那就是用匈奴和乌桓,将张燕一众引出来,然后聚而歼之。”
“引出来?”袁绍挑了挑眉。
“黑山军人数虽多,但跟我军实力相比,相差甚远,若是正面交锋,想要破他们不难,所仪仗者唯有太行山地势而已,只要能将他们引出来,则我军必胜。”
袁绍似乎是颇有些兴趣道:“如何引之?”
……
又过了一会,便见曹操和荀彧一前一后的从袁绍的书房走了出来。
到了外面,曹操扭头看向荀彧,笑道:“文若好计策,比曹某的想法,着实要深远多了。”
荀彧闻言,急忙低头道:“将军过赞了,荀某也不过是一时意起而已。”
曹操呵呵笑道:“文若如今对丞相可谓是忠心耿耿了,对朝廷更是尽心尽力,曹某真是好生羡慕啊。”
荀彧闻言,脸色一僵,他多少也能听出曹操的话中之意了。
其实说实话,荀彧现在在邺城也不好过。
他的兄弟荀諶如今在刘琦麾下任职,而荀諶当初是从袁绍这里叛逃过去的,所以荀彧在袁绍这里待的比较尴尬,不光是袁绍,就连曹操平日里对他也多少有些顾忌和提防,这是荀彧一直都能够感觉的到的。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昭姬的心
雒阳皇宫内。
蔡觅坐在凉亭之内,轻轻地拨弄着手中的琴弦,一曲凤求凰由她的指尖弹出,显得格外清美,韵律极佳,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醉之感,甚至可以让人沉沦其中,难以自拔。
少时,蔡觅弹了一曲完毕,她方下了手中的琴,然后扭头看向身后的蔡琰,笑道:“妹妹,我适才这一曲弹奏的如何?”
蔡琰微笑道:“姐姐学琴的进步神速,再过一段日子,怕是妹妹我就没有什么能教给姐姐的了。”
“你可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