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瓒闻言愣了愣,随即满面哀容:“可叹我公孙瓒纵横北地,威震塞外胡人,如今手下却也开始出现逃兵了……呵呵,莫非真是天要亡我?”
田楷急道:“君侯,末吏不懂,为什么陛下让你去河北,你不答应,偏偏要非要留在此地呢?”
公孙瓒恶狠狠地说道:“孙坚那狗贼杀吾孩儿,令我每夜不能安枕,我不留在此处杀此贼,去河北作甚?”
“但是将军想没想过,您和孙坚,哪个对于陛下更重要?”
公孙瓒怒而转头:“你这是什么意思?”
田楷长叹口气,道:“君侯如今兵败,没有城廓,缺兵少将,对于陛下而言,仅剩下在北地的威望可以一用,若是连这点都失去了,君侯在陛下那里,只怕是在没有其他可用的价值了。”
公孙瓒一张老脸憋的通红,他想反驳田楷,却发现根本没法反驳,因为人家说得对。
田楷继续道:“可孙坚那,他毕竟如今割据扬州四郡,他的立场对于陛下和袁绍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听闻孙策如今在凉州,为陛下立下赫赫战功,试问君侯,若是换成你站在陛下的角度,您会为了咱们这支流亡的军队,去得罪孙坚吗?”
“啪!”
公孙瓒恼羞成怒地将酒坛子日仍在地上摔的粉碎,他气势汹汹地看向田楷,咬牙道:“信不信我宰了你!”
田楷忙道:“您就是宰了我,我也要说……君侯啊,你要摆清楚自己的位置啊,对于现在的陛下来说,您并无任何利用价值,您只有通过在河北建立军功,成为陛下身边的重要人物,让陛下倚重于您,这样,您才有能力为长公子报仇,才有能力杀死孙坚!”
田楷说罢,指了指地上碎裂的酒坛子,气到:“难道在这里喝闷酒,就能将孙坚喝死不成吗?”
公孙瓒的眼睛顿时瞪的浑圆。
随后,便见田楷向着地上一坐,闭上眼睛道:“末吏的话已经说完了,君侯若是想要杀我,那就请杀吧。”
公孙瓒沉默了半晌后,终于迈步走上前去,将田楷从地上搀扶起来。
然后,便见他对着田楷长长作揖,道:“若非君良言相劝,赞还如坠梦中不能自拔……劳烦君代我去一趟南郡,向陛下陈明吾之诚意,我愿意率兵,前往河北,为陛下建功。”
田楷闻言,热泪盈眶,终于等到公孙瓒恢复正常的这一日了。
“君侯放心,田某一定不辱使命!唉,续公子大仇日后定可得报!”
……
刘琦继续南巡,最终来到了南郡,不过他并没有在襄阳驻扎,反倒是去了江陵。
刘磐和黄叙得到了消息之后,立刻飞马赶到江陵拜见。
见了刘琦,刘磐立刻命人送上荆州目下所有的田册以及税务账目,请刘琦观看。
诚然,在南郡也有一些圈地瞒田的事情,但刘磐处理的手段就比李典果敢多了,很多事情,不需要刘琦来授意,他事先就已经开始对不服朝廷政令的人下手了。
刘磐的举动,令刘琦很是满意。
“兄长,说实话,最懂
我心思的人,果然还得是你了。”
刘磐笑呵呵地道:“好歹也跟了陛下快十年了,这点事要是在处理不明白,这个镇南将军,臣怕也是白当了。”
刘琦满意地点了点头:“从打立足荆州到现在,兄长一直是替朕镇守大后方的最佳人选,朕能有今天的成就,兄长最少也占了一半的功劳。”
刘磐闻言急忙摆手道:“陛下莫要如此说,我可不敢承这么大功劳!”
黄叙在旁边笑呵呵地道:“刘镇南为人小心,生怕功高盖主,陛下一生气宰了他。”
刘磐气恼地转头道:“我先撕烂了你这张破嘴!”
刘琦见了两人的状态, 心下很是放松,哈哈大笑。
随后,便见黄叙道:“陛下,什么时候平定河北,带为臣一个吧。”
刘琦却摇头道:“不行,荆州是朕的根基,同时也是连接雒阳的命脉,这里绝不容有任何疏忽,只有你们两个都在荆州,朕才放心。”
黄叙闻言,惋惜的叹了口气:“可惜平定天下之战,功劳簿上没有我们的名字了。”
“对了,朕还有一件事交给你。”
“什么事?陛下请吩咐。”
“你率兵前往郎陵,让李通速速率众归降,他独霸一方的时间也很长了,如今不是当年形势了,许褚都已经率领宗族归顺,他也应该是时候到朕的麾下来了。”
“若是他不干呢?”
“朕为什么让你领兵去?摆样子的么?”
黄叙闻言恍然:“臣明白了!”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朝廷的使者
李通在郎陵县的势力极大,是汝颍之间的一大豪强,在地方的声名,不亚于太行山诸贼寇。
在淮汝地区,李通之所以名声这么大,势力这么强,不但是因为李通手里的徒附极多,更重要的是郎陵县在淮河北岸的要地,李通的势力在这里等于占据了河南和荆州的咽喉,同时他的势力可以辐射到整个淮河的所有口岸。
而淮河西面的梧桐山对过,就是南阳盆地。东南是大别山脉,直通六安、合肥诸地,可谓是交通发达,纵横南北,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昔日天下纷乱,各地为诸侯牧守割据,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混战极为频繁,各方牧守的实力不强,对于地方的豪强势力是在彼此不断争夺的,李通当初自然也成为了各地牧守不断争夺的对象。
而李通也在左右权衡之下,倒向了刘琦,协助刘琦参与了淮汝地区的诸多战事,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也算是为荆州东方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李通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得到,谁也不会为谁白做事。
通过刘琦的支持,他在以郎陵县为中心的淮汝地区,势力愈大,兵马愈多,为人也是愈发的骄纵,而且最重要的是,是他的势力地处荆州与淮汝的夹缝之间,再加上手中有兵有将,李通所掌管的田地以及受他庇护的徒众,可以不用遵守任何一方的政策,这还真是成了国中之国了。
但是,如今各方势力已经开始合并,小的势力变成大的势力,君主对地方豪强的需求越来越低,而他们对李通这种大型的军阀式豪强存在,也越来越不能够容忍了。
黄叙在南郡点齐精锐后,随即北向,直奔淮汝边境而来。
抵达了郎陵县,黄叙并不着急入境,他在淮汝边的口岸驻扎兵马,然后派使者零陵人蒋琬前往郎陵县准备说服李通。
说服不了,就开打。
蒋琬进了郎陵,见了李通,将刘琦的意思向李通大概转达了一遍。
李通听完,当场脸色就变了。
他的胸脯上下起伏,呼吸隐隐间变的有些急促,脸色甚至开始有些发青。
很显然,刘琦的提议触碰到了李通心中的软处,毕竟,他的举动可以说是触动了李通的核心利益。
少时,便见李通缓缓开口道:“陛下是想对我郎陵插手不成?一点不容情了?”
蒋琬面带微笑地看着李通,道:“文达此言何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已然登基,对天下各郡各县皆施行改制,淮汝之地因为地缘特殊,一直拖延施政,今天下安泰,民生富足,陛下有意将良政推广到郎陵之地,惠及本地百姓,这于国于民都是天大的好事,怎么到了文达口中,听着反到不是那么回事了呢?”
李通气哼哼地道:“你小子休要与我讲那些大道理,我只问你,昔日陛下坐镇荆州,受六路大军围困之时,是何人站出来为陛下解围的?如今陛下登基,坐稳了江山,就要过河拆桥了?”
蒋琬虽然年轻,但性格沉稳,做事滴水不漏。
他听了李通的说辞,并不动怒,只是笑道:“陛下君临天下,得万民拥戴,天下归心,将士用命,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若是真要过河拆迁,直接派遣十万兵将,兵临郎陵之境,杀个鸡犬不留,岂不是省事?如今陛下想要施仁政,同时还想厚待李公,以功臣之礼待之,让李家一门登朝堂之巅,享万世之尊崇,但文达却心有顾忌,陛下若闻,岂不伤心?”
“难道在文达心中,陛下乃是昏君么?”
“这、这个……”论及讲大道理,李通又哪里是蒋琬的对手。
更何况,蒋琬代表的是朝廷,本身就是占据了政治与道德的制高点。
蒋琬冲着李通作揖道:“文达若是执意不从,也不妨事,蒋某这便出门自刎,绝不会耽误李公称雄一方,不过我可提醒李公,郎陵之外,有黄府君三万兵马,如今旦夕之间便可入县……哦,当然了,文达若是自认为乃是神将之姿,可破黄叙三万大军,那也不需在意……当然了,黄叙若败,刘磐在荆州自然可以调动十万大军,再来郎陵与文达会猎淮汝……文达若能败刘磐手中的十万荆州之兵,陛下自可派遣黄忠,徐荣,赵云,甘宁,吕布,太史慈,文聘等诸辈,集百万倾国之兵来此,与公一同畅谈天下之事……”
“哈哈哈哈!蒋长史,蒋长史,你瞅瞅你说的这叫什么话?”
李通急忙从原地起身,来到蒋琬身边,用力的将他按回到软塌上,一改适才的冷面孔,满面堆笑的安慰他。
“你瞅瞅你这话说的,怎么好像把我说成了天下第一叛逆一样?还倾国之兵,这我哪里能受得起啊!”
蒋琬轻轻地挑了挑眉毛,任凭着李通将他摁回道原位上:“文达不怪陛下了?”
“你这话说的!某乃大汉之臣,陛下之臣,何来什么怪不怪的?陛下就是让我死!我也绝无二话!”
蒋琬闻言笑了:“若如此,那就请文达随同我一起前往黄府君的营中,向他当面陈词,也好由黄府君将李将军对陛下的一片忠心,转达回去。”
一听要去黄叙营中,李通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了些许为难之色。
“文达不愿意?那蒋某现在就出去自刎了。”
“不!不!愿意!李某愿意的很,愿意的很,蒋君莫要如此玩笑于我。”
李通此刻心中对蒋琬着实是恨的牙牙痒,但偏偏又无可奈何。
他也不是不通时势的人,自然知道自己的势力早晚是要被刘琦盯上的,被彻底兼并也是大势所趋。
李通适才那副样子,也不过是想垂死挣扎一下,希望能够在这最后一刻,为自己和族人再争取到更多的利益而已。
可他哪里想到,偏偏碰上蒋琬这么一个油盐不侵的货。
张口自刎,闭口自刎……你死不死又能怎样,吓唬谁呢?
他心中将蒋琬自春秋时起的祖宗开始挨个问候……
李通对蒋琬道:“这样,咱们现在立刻就动身,前往黄府君的大营,李某只身随你前往,以表我对陛下的一片忠心。”
哪曾想,蒋琬却哈哈大笑三声,摇了摇头:“不忙,不忙。”
“怎么突然又不忙了?”李通大惑不解。
“自打来了文达这里,连口酒都没喝,这说了半天,嗓子都冒烟了,还请文达安排我一顿好酒饭,也算我不枉此行。”
李通脸上的肌肉都僵硬了。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淮汝局定
就这样,李通随同蒋琬一起去了黄叙那边。
见了黄叙之后,李通便将自己所统领的朗陵县以及淮河周边的渡口,村落,乡里中的土地,人口,徒户的计册献了出来,以示忠诚。
黄叙大概扫了一遍之后,就没有再看,因为他知道以李通目前的状况,他根本没有心情在这方面作假,也没有必要作假。
“李兄能够如此响应陛下的新政,甘心将统领多年的土地和徒户献出来,黄某深感欣慰,你放心,我立刻上表陛下,将李兄忠君爱国之举,一样不差的向陛下进行汇报,陛下乃是当世明主,有功必赏,李兄这一次怕是少不得要受大封赏的。”
李通急忙道:“李某人为国尽忠,乃是本分,什么大封赏不大封赏的,对李某人来说,都不重要……对了,黄府君,听说陛下如今正在襄阳,可是真的?”
黄叙的嘴角轻轻一挑:“假的?”
“哦。”李通的脸上随即露出了失望之情。
但很快,却又听黄叙言道:“陛下如今正在江陵。”
李通的精神顿时又是一振:“那可否劳烦府君引我前往江陵见一见陛下?”
黄叙却摇了摇头,道:“文达,黄某受陛下之命,前来朗陵收土地氓首,重新编入户籍,安排新田分配之事,一时间走不开,你要是相见陛下,本府自会派人引你去见陛下,如何?”
李通闻言心中有些发堵,看起来自己手中的徒户还有兵源,只怕必须是要交出去了,一点缓都没有。
但事到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不能以他自己的意志力为转移。
当下,李通便应了黄叙,随后在黄叙手下的引领下,前往江陵拜见李通。
见了李通,刘琦第一句话就是:“文达受委屈了。”
李通心中对自己和刘琦的这一次见面如何开场,心中早就模拟了不下数十种情况和方式,但唯独没有想到,刘琦一见自己居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说良心话,李通心中着实是觉得委屈,也觉得憋屈,但面对大汉天子的威势,他不得不低头。
“陛下……臣,不委屈。”
“哎,有些事,正理确实是正理,比如这大汉天下,新政实施,各地诸族不可以有一个地方可以搞特殊,摊丁入亩,强我大汉,这是天理、正理、公理,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但是为了实现这个公理,像是文达这样的人,确实付出了太多……这朗领县,还有淮河周边,都是你的基业,你也在此苦心经营多年,如今让你一朝交公,这心中的落差和难受,朕是非常能够理解的。”
听了刘琦的话,李通的鼻子有点发酸,他是真心没想到刘琦居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
说实话,李通来的时候有一肚子委屈和一肚子的抱怨,其实他是想和当今天子好好掰扯掰扯的,但刘琦这么一安慰他,反倒是让他不好意思开口了。
李通憋了半天,也没憋出一句话来,最终只能是无奈地长叹口气。
刘琦冲着李通挥了挥手,道:“坐!”
李通随即应命,一脸无奈地坐在了刘琦的下首。
“朕知道你受了委屈,为了大汉中兴的大业,你的心血被朕一朝夺走了,而你能够识大体,顾大局,毫不吝啬推阻的就将徒户和基业献出来,这一点让朕着实非常的佩服,也异常的欣慰。”
李通心下苦笑,脑海中响起蒋琬来说他之时的那些劝降之词。
什么三万兵,十万兵,倾国之兵的……谁敢不识大体,顾大局?
“这,都是臣应该做的,为大汉尽忠乃是臣的本分。”
“朕不会亏待你的,来人啊,将朕昨日刚刚拟定好的圣旨拿过来。”
便见侍奉刘琦的小宦官急忙将一份精致的黄色缣帛呈递到了刘琦的面前。
刘琦微笑着展开,然后面容随即僵住。
那是下令着刘磐和黄叙立刻调兵遣将,从荆州和南阳征调兵马,若李通胆敢有任何不服和异动,立刻踏平朗陵县,将李通全族剿灭,鸡犬不留的备用诏书。
刘琦的笑容只是略微僵硬了一下,然后缓缓地将诏书合上,冲着小宦官道:“不是这个,另一份。”
那小宦官愣了愣,方才醒悟,着急忙慌的去架子上将另一份圣旨给刘琦取来了。
刘琦微笑着看他,心中在琢磨着稍后等李通走了,怎么拾掇这个伺候自己的小糊涂蛋。
打开了那份圣旨后,刘琦大概看了看,随即满意地点了点头。
“文达,你过来看,朕已经将圣旨拟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