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仔细想想,蔡勋事前确实有这样的征召。
当初刚起兵时,刘琦召集众人商议北上路线,蔡勋的意见被黄忠当面反驳,他却没有任何动怒的迹象。
这小子,该不是蔡讽当年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吧?他哪点像是蔡家人?
“蔡司马不必如此,某平日里也多有疏漏之处,咱们群策群力,共谋大事,方可功成!”
蔡勋笑笑,道:“末将有一事不明,还请公子替末将解惑。”
“蔡司马有何事问?”
“既然向雒阳奏疏立两都之事,事关我联军安危,那公子适才为何不向刘瑁和贾龙名言,反倒是任凭其分兵向梁县而去呢?”
刘琦没有回答,他只是淡淡的笑,很无奈的笑。
“呵呵……”
蒯越无奈的摇了摇头,看向蔡勋的阳光中,似有几分嘲讽。
他对刘琦道:“公子,越与蔡司马先去拟定向董卓索要的官爵名单了,公子若有事,随时吩咐就是。”
“二位且先去忙吧。”刘琦微笑着点点头。
蔡勋不解地来回看着两人。
我是问了什么不该问的吗?
第九十三章 移花接木
蒯越带着蔡勋离开了刘琦的帅帐。
出了帐篷后,蔡勋立刻满面堆笑,谦逊地向蒯越请教。
“异度先生,适才某向公子请教的问题,为何公子只是笑而不答?且先生却立刻向公子请辞带某出来,莫非某适才所问,有不妥之处?”
蒯越捋着短须,看了一眼蔡勋,无奈道:“汝适才之所言,确实不妥……让公子无法回答。”
蔡勋疑惑道:“还请异度先生指点一二?”
蒯越向周围瞅了瞅,见四下无人,方才言道:“公子适才也为咱们解释了,眼下袁氏兄弟因立帝之事,彼此相争,无暇西顾,董卓没了关东群雄的掣肘,很有可能会对我们宗亲用兵。”
蔡勋使劲地点头:“蔡某自然是听出来了,也正因如此,所以公子才打算以雒阳为饵引袁氏兄弟掣肘董卓,只是某不明白,为何不将此事告知益州的盟友,任他们离去?万一董卓来攻,咱们两家联手不还是胜算大些么?”
蒯越嗤笑一声,道:“我告诉你,一则,公子眼下之举,不论成与不成,都是忠贞义举,可得当世清流与雒阳门阀之心,公子这次只想让荆州刘氏独占此名份,不想分与刘焉父子。”
蔡勋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却也难怪,那刘瑁之行径,着实让人看不惯,公子这般行事无可厚非……唉!公子若有此心,直言与我等便是,何必藏着掖着不说?怕是还未将我当成心腹之人。”
蒯越笑着摇摇头,道:“公子不是那样的人,况且他马上就是你姐丈了,焉能疏远蔡家之人?其实公子不回答你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有个二则……”
“二则?”蔡勋忙道:“敢问先生,二则为何?”
蒯越的表情变的深沉:“公子不答汝问,二则是公子适才安排张允、李典做的那几件,都需要时间,而在这些事没做成之前……董卓若派兵来攻,我等该当如何?需知雒阳离此只有一百五十里,可谓朝发夕至。”
“这……”蔡勋张口结舌。
他不明白这事跟刘琦不回答他有何关系。
蒯越替他答道:“总需要有人替我们去做饵,吸引董卓的兵将。”
蔡勋闻言楞在了原地。
“这……何意?”
蒯越笑着摇了摇头,道:“我揣度,公子今日就是故意想让贾龙和刘瑁与分兵走的,所以才不告诉他们事情,激他们去梁县屯扎……唉,那两个人唯恐被我军牵连遭西凉军荼毒,殊不知公子还打算以益州军而饵,替我们去挡董卓的攻势。”
“怎么可能?”蔡勋不解地言道:“立东西两都的奏疏,是我们荆州人上的,董卓要恼,也当是恼吾荆州军才对,怎么弃我军于不顾而去攻打益州军?”
蒯越沉思良久,方道:“只有一种可能……若董卓打不动我荆州军时,他方才会攻打益州军泄愤。”
“打不动荆州军?”蔡勋诧异道:“怎么可能打不动?西凉军乃是虎狼之师,咱们焉能与之抗衡?”
蒯越闻言沉默了。
其实这件事,他也没太想明白。
不得不说,荆州军在黄忠和文聘的操练下,确实进步神速。
但跟西凉军和并州军相比,还是相差悬殊。
刘琦有什么办法能够抵御西凉军?
若当真没有,他又为何会让益州军离去?
……
以蒯越对刘琦的了解,他断然不会行此愚鲁之事。
自己到底漏算了哪一点?
刘琦虽然多谋,但他能想到的事,自己不可能不会想到……
除非他手中有自己不知情的消息。
蒯越揉了揉眉心,长叹口气。
跟这位长公子玩心眼,着实伤神呀。
“罢了,蔡司马,此事咱们晚些再去向公子相询,当下之急,是去拟定一份为荆楚人要官的奏疏,公子将此事交与你我,这可是对咱们两族的信任啊。”
一提及此事,蔡勋的脸上笑容满满。
“不想公子居然这般大度,让你我拟定此名册,哈哈哈,如此一来,咱蔡蒯两族中人,在荆州可是发达了。”
蒯越也笑了起来。
“公子待你我两族不薄,但咱们也不可太过分,这名册也需拟定的公正一些才是。”
蔡勋使劲地点头,一个劲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蒯越见蔡勋这般随和,心中亦是多了些好感。
“蔡司马,我今日观公子对你的态度,似乎颇喜司马。”
蔡勋闻言一愣:“公子喜我?此言当真。”
蒯越点了点头,心中暗道:你这么懂事听话,别说是公子,蒯某也是一样喜欢。
……
荆州帅帐内。
蒯越和蔡勋走后,刘琦方才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
他抻了个懒腰,对张允道:“表兄,我今日之表现,可令蔡、蒯等人满意否?”
张允哈哈大笑,道:“那是自然了,表弟让蔡勋和蒯越拟定奏请爵位的名册,我看那蔡勋笑的,脸上似都要滴出蜜来了!”
刘琦抻着胳膊,道:“他们两族,乃是我刘氏立足于南郡的左膀右臂,若是这点权力都不给他们,便显得我父子太小家子气了。”
李典在旁道:“少君,然若是让蔡勋和蒯越草拟求爵名册,他们必然会向这名册里大量填写两族中人,万一日后董卓真应了这些官爵,岂不是坐大两族之势?将荆楚诸多要职名正言顺的送给两族?”
刘琦笑着摇摇头,没说话。
张允知晓李典和刘琦关系匪浅,也不瞒他,笑着道:“曼成放心,请表的奏疏,表弟和我早就拟定好了,不论蔡勋和蒯越拟定多少人出来,表弟奏给董卓的,只会有三个人!”
“哦?”李典闻言一奇。
张允继续道:“表弟向董卓索要的不多,他只是表舅父为镇南将军,荆州牧,表他自己为南郡太守,另表刘磐为长沙郡守,多了一个没有。”
李典皱起了眉,道:“就三个人?蔡蒯两家,能答应吗?”
刘琦仰头看天,淡淡道:“我又没打算告诉他们实情,他们如何不同意?”
李典闻言奇道:“那蔡勋和蒯越拟定出来的名册,又该如何处置?”
刘琦笑道:“奏上去!而且我会给他们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奏上去!这样一来,即使最终蔡蒯两族中人得不到官职,他们也只会去恨董卓,不会恨我。”
“这……”李典有些懵了:“这可能吗?”
刘琦微笑道:“当然可能了,怎么不可能?有一个词,曼成可能没听过,叫做移花接木。”
这个词,李典确实没听过。
第九十四章 我有办法可挡西凉军
移花接木这个词,李典自然是没有听说过。
字面上的涵义,他大概多少能理解一些,大概就是把花换成木头的意思,但也不是理解的很透彻。
不透彻便不透彻了,无所谓。
李典这个人颇有自知之明,有什么不该问的事就不去深究。
这种算计荆楚本地豪族的事情,是机密,刘琦肯告诉他,说明刘琦对他信任,李典很感激。
但李典也明白,刘琦对他信任,却不是他肆意挥霍的本钱。
不该乱打听的别打听。
在南郡,他巨野李氏一族是刚搬过去的外来户,凡事还是低调一些的好。
刘琦来回看着张允与李典:“二位与琦,皆是相知的旧识,翌日琦若能得两千石,必以校尉之礼待之。”
这两千石的意思,自然就是南郡太守之职。
张允反应快,他抢在李典之前,当先表示效忠。
“谢公子!末将必为公子效死命,纵有刀山箭雨,亦万死不辞。”
李典并不与张允争先,他只是轻言相谢。
随后李典又道:“少君,当下有一大事,让某心中颇忧虑。”
“曼成所虑为何?”
李典叹道:“少君向朝廷请立东京,虽为妙策,然若等袁氏兵马赶至司隶,尚需时日,董卓深恨荆楚之人,若在袁绍等兵马至前强攻,我军何以挡之啊?”
张允显然对此也深为担忧。
“表弟,曼成所言甚是!益州军已经去梁县驻扎了,咱们没有帮手,末将闻西凉军战马极多,冲锋陷阵天下无敌,若与之在平原交锋,我军恐不能保全……末将建议当立刻寻一县城作为屏障,使西凉铁骑不能发挥其所长。”
寻一城廓防守,令对方的骑兵无用武之地,这确实是最简单的方法。
刘琦站起身,安慰二人道:“公等所言之事,我以有筹谋,二位放心,我已有了安排……在袁绍等人抵达前,定能挡住西凉军的攻势。”
张允和李典彼此互相对视了一眼。
益州军在时,联合两军之力恐也未必能抵挡西凉军,如今只剩荆州七千兵将,且多为步卒,就算是进驻一县,怕也是坚持不了多久。
少君为何这般自信?
李典拱手道:“愿闻公子高见?”
刘琦慢步走到两人身前,低声问道:“敢问二位,在关东群雄之中,当下,何人可称为董卓心腹大患?”
李典和张允面面相觑,不知刘琦为何突然问这个。
张允略带犹豫地回道:“以末将度之,董卓之心腹大患,自是可引领当世门阀的袁氏兄弟。”
刘琦摇了摇头,道:“袁绍袁术四世三公,得天下士族拥护,他们算是董卓的对手,但并不是董卓当下最大的威胁。”
“当下?”
李典恍然而悟,似是想明了刘琦之所指。
“公子口中所言者,莫不是孙破虏?”
孙破虏,便是目下在阳人城驻扎的孙坚。
刘琦长叹口气,道:“孙坚勇武威猛,与凉州的虎狼之师打的有来有往,破胡轸,斩华雄,目下可算是威震西凉诸将,在关东诸群雄中,能以兵势正面击败西凉军对董卓产生威胁的,只有孙坚一人。”
说罢,便见刘琦转身走到帐内屏风上悬挂的皮图前,用食指在地图上轻轻一点。
“在袁绍抵达司隶之前……我们去找孙坚,与他同驻阳人城!”
张允和李典都是若有所思。
刘琦一脸笑容的继续道:“和孙坚同驻一城,我们便无需担心西凉军了……纵然是李傕,郭汜之流率兵来了,有孙坚的强军在旁,我亦无惧!”
刘琦是穿越者,后世全民皆商的市场经济社会,让他深深的明白了借力打力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商场中,最重要手段是资源整合。
如果事事都靠自己来处理,那进步缓慢不说,且成效很低。
无论做什么事请,在陷入困境的时候,都需要借用旁人的资源来分摊自己成本,这是人处于世的一大通用准则。
贷款,牛人信用背书,信托,企业共营,借用政策风向,都是如此。
而现如今,率领着战斗力不强荆州军的刘琦,打算去借孙坚来做自己的庇护伞。
但……这事能成吗?
张允犹豫地道:“公子,孙破虏虽骁勇善战,麾下又有强兵,但、但此人也是虎狼心性,荆州的上任刺史和南阳郡守,便都是亡命于其手,西凉军虽然凶如豺狼,但孙坚也势同猛虎……与虎相伴,恐未必是好事。”
李典也道出了心中疑惑:“张司马所言甚是,而且,咱们与孙坚无甚交情,去阳人县寻求其庇护,他未必肯接纳咱们吧?”
刘琦的表情很镇定,显然这两人所陈述的诸事之弊,他事前也都想到过。
“二位可能有所不知,在离开荆州之前,蔡瑁曾写了一封书信给我,那是他写给曹操的书信,托曹操想办法替我接洽袁绍,为两方彼此引荐。”
“曹操?”
李典的神色有些变了,道:“我知此人!此人昔日亦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昔日的大司农曹嵩之子,在兖豫之地,可算是颇有些名望。”
刘琦点点头,道:“曹操虽非刺史,亦非郡守,但其身份特殊,又与袁绍相善,目下在关东联军中代奋武将军之职。”
奋武将军这个称号比较特殊,虽是杂号将军,但一般担任的人,都是督军或监军的角色。
当然,这个所谓的监军,也不过是群雄给他些面子而已……或者说是给袁绍面子。
曹操目下只是个名义上的监军,可是诸郡守各自为政,他又能监管谁来?
刘琦继续解释道:“我从鲁阳返回军中后,就派人将蔡瑁写给我的书信送去了酸枣,交给曹操,终于在前几日得到了曹操的回信。”
张允和李典听到这,知道关键来了。
“曹操所言何事?”
刘琦微笑道:“曹操想代袁绍,跟我见上一面。”
“代表袁绍?”张允惊诧出声:“袁绍缘何要见公子?”
刘琦揣摩道:“袁绍拥立刘虞为帝不成,被我宗亲联盟斥责,目下在士人眼中,位置较显尴尬,而袁术反倒是因提出立刘宠为储之事,声望一时间水涨船高,颇有力压他这个盟主的势头。”
李典想通了个中关键:“袁绍是打算与我宗亲之盟示好……挽回声望?”
刘琦抿着嘴笑道:“差不多吧,曹操想来就是他的说客。”
张允好奇道:“说起来,袁术拥立刘宠为储并借道与我荆州军,明眼人一看便知此事与我们有关,袁绍吃了瘪,居然还来与我们示好?这可非袁术所能比了。”
“这就是袁绍的大气之所在了。”刘琦长叹口气:“不要小瞧这位关东军盟主,论及胆略与胸襟,他比袁术可是大了不止一点半点。”
张允依旧是没太明白:“可是,袁绍派曹操来与我们相会,这和我们去阳人与孙坚相会,有何关系?”
刘琦笑道:“关系很大,我前番之所以能向袁术借道成功,利用的便是袁氏兄弟彼此间的明争暗斗,如今袁绍拥立刘虞失败,继而袁术要立陈王为储,怕是这两兄弟之间的关系已是水火不容了……曹操身为联军中的奋武将军来与我相见,这么大的动作,袁术岂能不知?他又焉能坐视不理?”
李典恍然道:“眼下距离我们最近的联军驻地,便是孙坚所在的阳人县,而孙坚又是袁术之附庸,怕是不用我们主动去找孙坚,袁术都得让孙坚邀请我们前往阳人县,用他来看住我们和曹操了!”
第九十五章 曹操袁术,各有动向
这一次,为了能够和孙坚合兵一处,抵挡西凉军的进攻,刘琦可谓是绞尽了脑汁,他把能够利用的关系统统都利用上了。
孙坚是一只猛虎。
他是一只胆大妄为,强者无惧的猛虎。
跟这样的人合作,如果只是刘琦一方主动去贴近他,讨好他,放低姿态的祈求与他合兵,刘琦估计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