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可一朝压过袁绍!
不过有一件事,恐惹天下笑柄。
那刘宠已经年近六旬了,又是当今天子的爷爷辈……
以爷承孙之皇位,好像有些……惹天下笑柄之嫌。
不过也无妨,与这件事中得到的好处比,这点小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八十五章 袁某为公路所算矣
刘琦的话,似是为袁术的人生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星光大道。
压过袁绍,成为袁氏门阀中的领头人,这对于袁术来说,是一生最大的心愿。
不过,若要达成这个愿望,必须要有一个前提。
那就得到这个刚刚成立的宗亲联盟要给予他支持才行。
毕竟,就名义上来说,联盟中的人现在称的上是整个刘氏王朝中最为正统的存在。
刘琦话里话外,已经点出了袁术若想成为门阀之长,应该走哪一条路,而同时也间接的让袁术明白了,他若是要走这条路,也必然不能缺了宗亲联盟。
与这相比,袁术事前问刘琦要的那三十万斛粮食,根本就不值一哂。
别说那三十万斛粮秣,便是刘琦现在问他要三十万斛粮食,他也得给。
至于立刘宠为储,会不会阻挡袁术的野心……刘琦认为不会。
袁术在历史上虽然最终称帝了,但他目前从雒阳出走到起家不过一年时间,还不至于那么疯狂。
而且就算是日后他有称帝之念……但刘宠已经是六旬老者,他这样的年龄,根本就算不上袁术的阻碍。
袁某突然在厅中停下脚步,道:“若袁某提议于各路郡守,议立陈王为储,宗亲方面,可能支持否?”
刘琦闻言笑了。
谁会支持你啊?竟想美事儿!
刘琦不置可否地道:“袁绍欲立大司马为帝,此乃乱国之举,宗亲之盟自当严辞驳斥,绝不姑息,但后将军拥陈王为储,乃是稳固国本之策……想来联盟中人,应不会反对。”
袁术听明懂了刘琦的话外之音。
他们不会反对,但也不会明面上支持。
袁术皱起了眉。
刘琦解释道:“有些事,不能说的那么直,宗亲方面,驳斥袁绍,不驳将军,便算是支持了……将军可细思之?”
袁术想了想,恍然而悟。
联盟中除了刘表之外,还有刘焉和刘虞,论及资历三人中反倒是刘表最浅。
刘表父子想做主很难,但至少可以给联盟定个大致的方向。
宗亲们若是反对袁绍之举,却不反对袁术,这对于天下诸郡守来说,就是一种默认,是一种态度的表示。
其实,这就已经足够了。
袁术返回到自己的位置,缓缓坐下。
不多时,便见他猛然一拳捶打桌案:“此事若成,术必厚报与景升兄!”
刘琦起身施礼:“只求后将军能为天下,为汉室,尽忠职守,不辜负严君的一腔厚意心血。”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袁某对天立誓,此生必忠心于天子,忠于汉室,忠于朝廷,不负汉家对我袁氏之厚恩。”
这话若是从别的郡守口中说出来,刘琦或许还会当个真事儿听。
但从袁术的口中说出来,纯粹与放屁无异。
你这贼子,日后都干了些什么?
但不论如何,这件事就目下来看,便算是办成了。
有基于这件大事,袁术和荆州方面,便等于暂时是同在一条船上。
既然是同在一条船上,那区区借道之事,便不足挂齿了。
……
又在鲁阳待了几日后,刘琦便带着魏延和张任南下返回军中。
通过这几日的打听和观察,刘琦又对袁术增添了几分了解。
袁术个能打能拼的人,不然的话,仅凭祖辈余荫,他也很难这么容易就爬到后将军的位置上。
不过现在的他,却似乎对打仗不感兴趣。
他几乎不太过问司隶前线的事,给孙坚供粮的事,基本都是阎象在一手操持。
同时,袁术虽然有雄才雄心,但似乎也特别热衷于享受。
这几日的时间里,刘琦知道了袁术目下人虽在鲁阳督军,但宛县那边的事儿,他却一点也没耽搁。
宛县是南阳郡的治所,也是袁术打算日后立足的地方。
现在前线在打仗,但宛城那边依旧在赶工建造袁术的官邸,而且在为孙坚征钱粮的同时,袁术居然也在派人暗中选美女,吃大户……
在鲁阳前线,袁术也基本都是日日欢歌,夜夜宴饮,再就是一封封的表章打到雒阳去,表这个为这个官,表那个为那个官,虽然都得不到董卓的具体批复,但袁术就是不厌其烦的往上递表章,好像他送上去之后,那个人就必须可以坐这个官位似的。
至于阳人县的前线那边,都是孙坚自己在打拼。
看清楚袁术的生活方式后,刘琦有一种错觉,他感觉前一段时间在雒阳被杀的袁隗,并不是袁术的族叔……
反倒是孙坚跟被抄了满门似的。
刘琦觉得,若自己站在那些关东群雄的位置上,他也会拥戴袁绍而不会拥戴袁术。
以袁术眼下的力量,绝对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可惜他不走正道。
通过与袁绍相争这件事,能看出袁术更热衷于玩弄权术,而不是以武勇克敌。
这点刘琦估计袁绍应该是比他强一些。
说到底,还是思想上的问题,袁术在思想上还是一个士族的官僚,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军阀。
而且他表面上强大,但对自己的手下并没有严格的掌控。
如今他广结朋党,以自己统率荆州的南阳郡,表奏孙坚为豫州刺史代替孔伷,并准备按照刘琦的提议请陈王刘宠为储,企图成为南方群雄之首。
但是,他这种做法,在刘琦看起来实际的效果堪虑。
袁术虽然有能力,却没有足够的胸襟和气度能够一直驾驭他的那些附庸。
……
刘琦返回了己方在新野附近的军营,并随即转军与穰城的益州军会合。
得知刘琦从袁术那里平安返回,并成功说服袁术借路,所有荆益的将校尽皆震惊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少年郎居然真的成功了。
一开始,刘琦前往鲁阳去说袁术借道,众人皆心中存疑,特别是益州军诸将,觉得刘琦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但现实却给了他们狠狠的一记耳光。
贾龙闻之不由长叹:“刘郎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也。”
……
刘琦返回军中后,立刻派人给刘表写了一封信,详述此番在鲁阳与袁术谈判的所有过程,并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刘表,请他配合自己赶快行动,务必要抢在袁术之前,尽量打一个漂亮的时间差。
他知道刘表一定会明白应该怎么做。
随后,荆益联军,就开始顺着穰县走安众、涅阳、杜衍、宛县……直奔梁县附近而去。
而在这一段行军的过程中,诸多重磅事件,也随之开始在各地疯传,再一次在中土汉境引起了巨大的政治飓风。
……
渤海郡治浮阳县府内……
袁绍看着手中一张缣帛,紧皱眉头,眼眸隐隐闪出怒火。
他身材高大威猛,仪容气质不俗,着实算得上是帅气中年。
但再是帅气的脸庞,此刻也因为愤怒而略显得有些扭曲。
不过是棋差一着,竟至于此?
终于,便见袁绍将那缣帛重重的拍在案上,然后深吸口气,吩咐门外的侍从道:“来人,速去请荀掾史过府。”
袁绍口中所说的奏事掾史,乃是颍川荀氏之中的才子荀谌。
颍川荀氏与汝南袁氏虽不同郡,却同属豫州部,彼此之间多有往来,袁荀两族在地方的利益纠葛颇多。
荀氏之中,才逸者甚众,自颍川四长的荀淑开始闻名天下,荀淑八子号称八龙,而自八龙之下,才华横溢者更是数不胜数。
荀谌便是八龙之荀绲之子,目下可谓是袁绍最为倚重的臂膀。
不多时,荀谌在侍从的指引下而至,与袁绍见礼之后,随被袁绍招呼其于近前。
“友若,此番拥刘虞为帝之事,袁某竟为宗亲与公路所算矣。”
袁绍长叹口气,让荀谌看他手中的缣帛。
第八十六章 此事可托孟德
荀谌听了袁绍的话后,大为吃惊。
他先是施了一礼,然后从袁绍的手中接过那卷缣帛,展开细看。
那绢帛中是前线的探子给袁绍呈递回来的密报,向袁绍汇报了三个消息。
一是袁绍拥立刘虞为帝的事被公布于众,据查,消息似来源于南阳。
一是北上荆益联军,以护君之名予以各州刺史郡守声明,反对袁绍另立新帝的提议,护君联盟方面,认为雒阳的天子刚刚登基,并无德政之失,而袁绍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证据,来证明天子协并非孝灵皇帝亲自,如今另立新帝,则是又悖逆之举,为天下所不容。
当然了,这种单独得罪人的事,刘琦不可能一个人干,他自然得把贾龙和刘瑁拉下水。
眼下荆益联军是为一体,且还是刘琦在袁术那里打通了去往雒阳的粮道,益州军的孤军之外,一切粮秣皆仰仗荆州供应,刘瑁和贾龙想不同意都不行。
刘琦现在办什么事都会拽上他们。
吃喝你们争先,到了关键时刻,大家伙也是谁也别后退!
而最后一条消息则更是令袁绍头疼。
袁术公开表明拒绝袁绍另立新君,并置书于群雄,劝诸人要忠于天子,勿生异心……
反正就是明着暗着把袁绍贬斥了一通。
其后,更让袁绍恼火的是,袁术居然置书诸人,提议立陈王刘宠为储!
这提议令彻底袁绍颜面扫地。
荀谌看完之后,将那缣帛叠好,递还给了袁绍。
“袁公路,好手段。”荀谌赞叹了一句。
“呵呵,是啊,真是袁某的好兄弟,时刻都不忘了让我蒙羞。”袁绍接过缣帛之后,随手扔在一边。
他的音调虽平静,但荀谌听出来了那深层次的浓浓怒意。
“袁公路与君侯素来不和,却也不想他心胸这般狭隘,值此大变之际,居然背弃君侯另立门楣,然其虽得一时之利,却也能看出此人并无胸襟,君侯虽受一时之搓,也无需过于介怀。”
袁绍仰头看向天蓬,落寞道:“友若,君真以为袁某气的是公路叛我么?呵呵,他是什么样的人,袁某早就清清楚楚。”
荀谌疑惑道:“那君侯为何……?”
袁绍眯起了眼睛,道:“袁某懊恼的是,居然看错了公路之能……拥立陈王为储的这一步棋,看似昏聩,实则颇有见地。”
荀谌叹了口气,道:“君侯所言甚是,某原本以为,以袁术之能,也不过是不助君侯扶大司马为帝,自选一刘氏宗亲而扶之……”
袁绍双手合十,用食指的关节抵着鼻与人中处,道:“是啊,但是这请刘宠为储……呵呵,着实妙哉,一则天子尚在,他此举并非妄兴废立,二则天子无后,且落于董贼之手,公路此举乃了汉家谋后,天子若崩,则董卓亦无法抢先再立新君……呵呵,他倒是成了忠臣了……便是那护君的宗亲们,此番也只是口诛笔伐于我,却说不出公路分毫……”
说到这,袁绍不由长叹。
“谁想袁某竟棋差一着。”
荀谌没有立刻回答,他皱着眉,似乎是在琢磨什么。
少时,方听他徐徐言道:“君侯,有一件事,似颇有蹊跷,谌思而不解。”
“友若所思何事?”
“君侯眼下仅是为公路之行所气,反未多关注宗亲之盟斥责君侯立帝之举。”
袁绍轻轻地‘哼’了一声,道:“有甚看的,袁某请刘虞为帝定山河,本是为汉家社稷着想,不想刘伯安居然迂腐至此,屡劝不从……此事不成,那些宗亲为主持大义都跳出来了,有甚奇哉?”
荀谌皱着眉头道:“道理虽如此,但当中有一个疑点,不知君侯可曾想到?”
“有何疑点?”
“君侯亲自前往渔阳请大司马为帝,大司马不从,君侯因而反驻于浮阳,但也就是在这期间,那南方护君的两名宗亲,便联名斥责于君侯……可大司马纵然要将这消息送往荆州,来回最少也需一月以上,且袁公路那时也并未公开反对……”
袁绍闻言,浑身不由一震。
他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奇道:“此事真也怪哉……若如此,那便说明,此事非大司马透露,那向荆益联军透露此事者,会是谁呢?”
也难怪袁绍和荀谌想不通,其实这事各本就不需要有人向荆益联军透露,是因为刘琦是穿越者,这事他本来就是知道。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任凭袁绍和荀谌再足智多谋,也无法猜出真相。
少时,便见袁绍长叹口气,道:“只有一个可能了。”
荀谌明白了袁绍的想法,道:“君侯之所指,是指袁公路故意将此事告知于宗亲联军?”
“此事袁某只暗中知会了公路,孟卓,公节,还有孟德等寥寥数人,而这些人中,也唯有公路一人能行此下作之事。”
荀谌不由长叹:“可叹同宗兄弟,竟至如此相逼。”
袁绍此时猜到了自己是被袁术所算,心中大感屈辱。
“袁某不甘心……友若,以当下之局,我当如何?”
荀谌拱手道:“袁公路此一招,对君侯颇为不利,眼下荆、益联军已出南阳,想必不久就会逼进雒阳,既然他们出兵的名义是护君,那诸君当下也不宜再攻董贼,君侯眼下可行两事,一是设法执掌冀州……”
袁绍闻言点了点头。
从韩馥手中将冀州抢过来,本来就是他的既定策略。
“另一件事呢?”
“派人去与荆益联军相会,与其友善,袁术能够反客为主,一举凌驾于君侯之上,究其原因,不过是他拥立陈王为储,且未得荆益联军声讨反对,而君侯则反之……宗亲目下颇有声望,且观其行,常声明者皆在南,不在大司马这边。”
袁绍思索了一会,道:“眼下若要取冀州,袁某麾下缺人,一时半刻也不能派人去会晤南面的宗亲,孟德当下从于孟卓处,袁某亲自置书信于他,托他替吾相会荆益宗室,友若以为如何?”
荀谌道:“荀某眼下致力于助君侯谋定冀州,不能远行,曹孟德若能替君侯说服南面的宗亲,却也可行,只是不知此人可信否?”
袁绍自信道:“孟德乃我兄弟也,可委以大事!”
第八十七章 打他一打
雒阳有南北两宫坐落于雒阳北隅,始建于永平二年。
北宫建以长方形,占地约一千五百亩,宫城辟三门,在南门外立阙。
宫内的建筑颇多,其中最高大的是德阳殿,居于北宫的西侧,台基高二丈,东西近百米,可容万人。
其他建筑还有崇德殿、宣明殿、含德殿、章德殿以及芳林园、濯龙园,北宫与南宫之间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南宫则位于城之南隅,长方形,宫城辟四门,宫内有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的是前殿,居全宫正中,其他建筑还有乐成殿、灵台殿、嘉德殿、和欢殿以及玉堂殿、宣室殿,云台等。
这日一大早,一名相貌瘦高的年轻文士匆匆忙忙的冲进了雒阳宫内的西园,孝灵皇帝所遗留的贵人、美人、宫人、采女目下都被董卓迁居于此附近的宫室居住。
先帝刘宏死时三十三岁,他所遗留的女人,按惯例当有部分被迁移出宫,也有一部分可留在宫中充工,但刘宏死的时候,宦官和外戚包括何太后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彼此争权,因此也就暂时没有顾及的上他所遗留的这些女眷。
到了董卓独揽大权后,这些女眷反倒是成了刘宏给他遗留的偌大产业了。
只要是能得闲暇,董卓便来后宫夜宿这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