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359章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359章

小说: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兔马的英武形象。
  这才是符合天下第一武人的标配。
  “哈哈哈哈!”吕布一直冰冷如山的表情,终于缓和了,他发出了难得的畅快微笑。
  “既得刘镇西这般厚意,那布就却之不恭了,来人啊,上酒摆宴,吕某与杨先生喝个不醉无归!”
  杨松心中暗道……吕布的为人,果然还是让君侯给看穿了,连他喜好什么东西都被君侯琢磨透透的。
  难怪君侯能成大事,单是这份看人的功力,我等就远有不及。
  ……
  杨松和吕布搭上了线,而另外一边,王允在得知刘琦派人将刘璋送到了京师之后,气的连脸都青了。
  他让刘琦在益州处置了刘璋,可刘琦偏偏不做。
  非但不做,还将这烫手山芋给直接扔到了雒阳来!
  这不是摆明了,要陛下亲手处置这叛逆宗亲吗?
  王允知道,刘协自幼屡遭磨难,心中最恨那些叛臣,刘焉父子在益州兴建违规车舆,摆明了就是暗地里想称帝,这可是触碰了君王的大忌!
  以刘协年轻的心性,怕是未必会放过刘璋。
  然毕竟是宗亲,若是杀了,恐有失天下宗亲之心。
  王允心中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都要先暂时保全刘璋,至于此人如何处置,待过一段时间风头过了再说。
  两日后,益州的使者李铮和杨松,奉旨入宫见驾。
  德阳殿上,刘协亲自接见了两名使者。
  而李铮和杨松这一次见驾刘协,并非以押送罪人刘璋为名,而是以朝奉为由,带了诸多宝物,前来进奉。
  虽然已经重新占据了两都,有了司隶和京兆的广饶疆土,但刘协的根基依旧浅薄,且军政大权还都不在自己手中,少府的物资实在有限,就现实情况而言,刘协还是个穷皇帝。
  但是李铮这一次上京,不但带来了粮食,牛羊,另有茶叶、白瓷、麟趾金、蜀锦、漆器……甚至还包括给刘协修缮皇宫的木料和石料。
  这些东西,没有入太仓,而是直接交于了少府。
  虽然太仓和少府都是雒阳的财政机构,但大司农所主管的太仓收支隶属于国家财政,与皇帝本人的关系不大,太仓内的财政支出用度,只能用于国家建设,皇帝本人不能调动用于私生活。
  但少府却不一样,少府中的财货,属于皇帝的私财。
  可自打董卓入京之后,少府就成了空壳子,基本就没有了进项。
  而王允拥护刘协返回雒阳之后,因为要重新建立官署外加足见军队,少府中的收支也一直极为微薄,刘协的日子一直过得都是紧巴巴的。
  而前代帝王管辖的少府主要进项之一,是卖官,可如今这局势,官根本就卖不了,因为大部分的官员任命自董卓之乱后被地方抢走了。
  其二是征收山海池泽之税,但如今各地群雄割据,整个大汉朝的山海池泽之税,都被各地的牧守截胡,直接进了他们个人的腰包,与刘协不再有任何关系。
  所以说,四年来,刘琦这一次朝奉的进项,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刘协这几年所见过的最大的一笔收入。
  单凭这笔收入,刘协对李铮和杨松的好感,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皇帝也怕穷啊!


第六百八十一章 暗流
  “二位爱卿,从益州远来辛苦了……哎,皇兄也真是的,跟朕还如何还这般的客气。”
  刘协放下手中写着朝贡物品的缣帛,唏嘘不已的叹息道。
  李铮对刘协行大拜之礼,道:“陛下乃是天下共主,身系我大汉举国安危,我等臣子能为陛下尽一份绵薄之力,便是毕生荣幸。”
  杨松在一旁附和道:“臣等从益州来时,镇西将军感慨不能亲自前来雒阳朝见陛下,深以为憾,是故只能进献财货物资,并石料木材,只盼陛下能够早修宫室,重振天家威仪,中兴大汉,则我等这些在南境为陛下戍边之人,虽百死亦无憾矣。”
  刘协感慨地对两旁的一众臣子道:“诸位爱卿,看看,看看,我这皇兄的忠心,真是天地可鉴啊!若是大汉臣工,能有皇兄一半的忠心,何愁天下不宁,何愁汉室不兴?”
  在场的诸臣听了这话,表情各异,但还都是一同向刘协施礼,高声道:“臣等愿以死报效陛下。”
  待殿内一众臣子施礼完后,跪在地上的李铮直起半身,冲着刘协恭敬地言道:“启奏陛下,臣等此番进京,除了代表镇西将军觐礼于陛下外,还带了伪益州牧刘璋来朝,并朝廷当初为安抚刘璋而遣送往益州的治书侍御史刘诞,恳请陛下发落。”
  朝堂之内,众臣听到这里,虽然都不吭声,但彼此之间却开始暗中相互交换眼色。
  显然,针对这件事情,站在厅堂中的一众人大多在事前已有所闻。
  “这刘璋,当如何处置?”刘琦询问式地看向众臣。
  话音落时,便见把头的队伍中走出了一个人。
  是现任的九卿之首,太常杨彪。
  先前董卓当政的时候,杨彪随刘协入长安,后染疾,便祈求辞病还乡。
  董卓因为顾忌杨彪的身份,也没留他,直接给他撵回了弘农郡。
  只因杨家人在关西声名太过显著,一向有‘关西孔子’之家。
  杨彪先人杨震、杨秉、杨赐皆位列三公,杨家可谓是关西士人中的第一名门。
  王允亦因此召杨彪还朝,并请天子敕其为九卿之首。
  有杨彪坐朝,则王允收拢关西士族便顺风顺水,没有丝毫阻碍。
  杨彪向刘协谏言道:“陛下,依臣之见,昔日刘君郎在益州,虽有不臣之举,但罪不及妻儿,此事与刘璋无干,依老臣之见,还是从轻发落的好。”
  “从轻发落?”刘协皱了皱眉。
  就在这个时候,武将班底中,有中郎将魏续站了出来,对刘协谏言道:“陛下,刘焉死后,刘璋未得朝廷诏命,便自立为益州牧,大有割据称王之心,其父子昔日已将益州视为其本家之物,若说他没有叛逆之心,恐为不实。”
  以杨彪,士孙瑞,淳于嘉等为首的一众臣子颇为诧异的看向魏续。
  自打吕布当了卫将军以后,他麾下的并州诸将的身份也水涨船高,很多人也都当上了中郎将。
  但就算是身份提高了,这些并州军汉在朝堂之上,也基本上从来都没有说过话,他们大多数人都只是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士族官员们发表言论。
  所以说,今日魏续出言,令一众文臣很是不满。
  你算什么东西?这有你说话的份?
  淳于嘉出言道:“魏将军,刘璋系汉室宗亲,此乃天子家事,将军适才之言,是不是有些僭越?”
  话还没说完,刘协却突然道:“不!朕倒是认为,魏将军此言颇为有理,刘璋不尊皇命,自立为州牧,割据一方,抵抗天兵,定有造反之意……不论是否宗亲,此等忤逆之举,都不可以姑息。”
  魏续闻言心下大喜。
  看来,天子的意思,似乎也是要杀掉刘璋。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王允迈步出班,谏言道:“陛下,老臣以为……不妥,还需细查。”
  王允如今在朝堂之上,可谓一言九鼎,他一说话,基本就是拍棺定论,无需反驳了。
  刘协心中很不高兴。
  他也知道王允是忠臣……但是,这个忠臣的脾气是不是太大了些?
  自己可是天子,就算是他王允执政,但天子发表了意见,你是不是多少也得尊重一下,连解释就不解释,就说不妥,把朕当什么了?
  刘协的心中甚是不爽利,他对王允道:“太傅,刘璋有忤逆之举,若是不闻不问,朕之威仪何在?天子威严何在?日后天下诸人,岂不各个都有忤逆之意?左右就算是造反之败,朕也不会问罪,如此国法何在?君臣体统何在?”
  王允闻言,眉头不由一皱。
  依照他原先的脾气,怕是直接就在朝堂上,将放刘璋来雒阳是刘琦的诡计直接嚷嚷出来了。
  但他心中清楚,若真是这样做,他跟刘琦便属于在明面上撕破脸。
  眼下他们二人彼此算计,都是暗中行事,大家面上都还过得去。
  政治这个东西,不能什么事都往台面上摆。
  况且刘琦刚刚给天子进献了不少珍品和财货物资,就算是自己说了,天子信自己还是信刘琦,尚在两说之间。
  毕竟,刘琦一直以来的一举一动,在天下人眼中,都是忠孝两全之人,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王允深吸口气,继续道:“陛下,刘璋乃是宗亲,其行虽有忤逆,但事关宗室声名,还请陛下消龙威之怒,将事情查清之后,再做处置。”
  王允能这么说话,可算是相当的给刘协面子了。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吕布站了出来。
  卫将军吕布,朝中武将之首。
  他一般在朝堂上很少说话,可一旦张嘴了,便不由人不重视。
  毕竟,就算是王允,在军事上也要依仗于他。
  “陛下,臣以为,若是要查清事情真伪,倒也不难。”
  刘协惊讶地看向吕布:“吕爱卿有何高见?”
  吕布拱手道:“刘璋忤逆与否,又何须去问旁人?他兄长刘诞自刘焉入蜀之后,便一直在雒阳,后被司徒遣往益州,据闻,刘诞在尚书台任治书之时,恪尽勤勉,颇有微功,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便是刘焉反了,他也一直是安分守己,从无僭越,此等人物,既是朝廷忠臣,又是刘璋之二兄,他又在蜀中待了这么久,若是由他来说此事,想来应是最为公正的。”
  王允满面惊恼地看着吕布,滔天怒意涌上心头。
  吕布一向从不在朝堂上多言,如今竟然可因为这事说话,毫无疑问,定然是受了刘琦收买!
  这个匹夫!不忠不义之人……靠不住,真是靠不住!
  刘协一拍手道:“就依爱卿之言。”
  随即传令召刘诞诶朝。
  吕布得意洋洋的四下观看,突然雨王允的目光相对,却发现对方正狠狠地瞪着自己。
  吕布心中大为不满。
  大家就事论事,你凭什么瞪我?
  难道就因为吕某不顺你的意思?
  你姓王的未免太霸道。
  少时,刘诞被带上朝堂,由刘协当众询问。
  毫无疑问,刘诞现在是恨死了刘璋。
  他巴不得刘璋被碎尸万段。
  于是,在朝堂之上,刘诞当场指出刘璋的诸多悖逆之举。
  刘协听了大怒,当场就要下旨斩刘璋。
  但王允就是不许。
  最终,朝中大部分的重臣还是倒向了王允一边,纷纷请刘协三思。
  刘协再是愤怒,却也不敢去惹众怒,无奈之下只能先将此事暂缓。
  但也通过这一次事件,明眼人已经看出,雒阳的朝堂上,已经是隐隐的有了派系之分。


第六百八十二章 珍贵的资源
  刘协从朝堂回了后宫之后,就显得异常愤怒。
  他屏退了左右,自己缩在宫室中,拿着龙案上的简牍,将那些空白的简牍一卷一卷的扯烂,然后将那一条一条被自己扯烂的木犊片全部扔在了地上。
  扯烂了所有的简牍和木犊似乎还不够过瘾,刘协又在那些简牍上狠狠地踩了好几脚。
  最后,方见刘协痛苦的坐在台阶上,捂着脸放声痛哭。
  五年了,已经五年了,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逐渐进入了青春期,他懂的东西越来越多,想要做的事也越来越多。
  但同时,他能感觉到自己面前的阻力也越来越强。
  自己不过就是想杀一个篡位的叛臣,却都做不到!
  他提的也不是什么无礼的要求,自古以来,哪一个君王会容忍自己的下辖有想要造反称帝,谋取自己江山的臣子?
  不论这个臣子是不是宗亲,哪一个君王会不让他死?
  但是今天,王允联合朝中诸臣将这件事给拦下了。
  其实在潜意识里,刘协也知道王允其实也是有他的意图……毕竟,整个大汉朝已经分崩离析,天下诸州,十分有七分已是不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各地诸郡的牧守,能对朝廷抱有忠心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目光毒辣的王允,深知一举一动都要慎重而行。
  但他的做法错了,刘协现在处于青春期,可以说是血气方刚。
  十四五岁的少年,心理最是叛逆,且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对待长者的教导和教训,一般都会怀揣着一种不服气的心理。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来说,循循引导有时候尚且不够,更何况是王允并没有时间对刘协循循善诱,很多事就擅自做主,这样更加引起了刘协心中的不满和叛逆之情。
  刘协坐在台阶上,大口地喘着粗气,过了好久之后,心情才慢慢地平复了下来。
  良久之后,刘协招呼殿外的小黄门进殿。
  “招呼荆州的使者,让他们三日后来内宫一次,朕要亲自设宴,为他们送行。”
  ……
  刘协在宫殿内生闷气,王允那边也大发脾气。
  他发脾气的对象不是天子,而是吕布。
  一众臣子和将官出了德阳殿,王允便将吕布招呼到了一边,劈头盖脸的一顿斥责。
  吕布气的满面通红,双拳紧握。
  他语气冰冷地对王允道:“太傅,吕某也只是就事论事,以理论之,那刘璋确实是忤逆之臣,其兄刘诞亦是当初被太傅遣往益州,吕布又没说一定要陛下处置刘璋,只是让那刘诞上殿,何错之有?”
  “别当老夫不知道!汝定是收取了那刘伯瑜的好处!”
  吕布被王允一语道破,异常尴尬,周边诸臣皆是对他指指点点,着实是好生羞臊面皮。
  王允板着脸道:“奉先,我们这些人,都是汉臣,一言一行都要秉持公正,什么事都要以大汉天下为重,这心得摆在正当间,千万莫要摆歪了!”
  说罢,王允便气哼哼地拂袖而去。
  这若是换成跟随丁原和董卓之前的吕布,非得冲上去一刀给王允的脑袋剁下来。
  但经过了多年的沉浮,特别是在董卓的麾下,与那些凉州战将斗智斗勇,又和王允一同重新在雒阳立朝之后,吕布已经逐渐明白,想要在这个天下立足,并不能只是单单的靠喊打喊杀。
  王允只是一个五十八岁的老头,昔日手下没有一兵一卒,但自打当了太傅之后,凭借其太原王氏的深厚背景,以及其高超的政治能力,很快就拉拢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并在京兆和司隶站住根脚,很快就重振了朝廷威势。
  这些,都是吕布实打实看在眼中的。
  他的思想也因此在不知不觉间做出了改变。
  在朝廷立足,杀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
  所以,他受了杨松的礼,也是希望能够找些可以在政治上帮助他的朋友。
  刘伯瑜,就是一个好人选。
  当然,他不可能低三下四的去求刘琦,因此在杨松刚刚开始见他的时候,吕布先是拉高了姿态,直到杨松将锁子甲给吕布献上,吕布才借坡下驴,给了杨松点好脸子。
  这个时代的人,不只是刘琦,曹操,袁绍等人在成长,吕布也一样。
  面对王允的斥责,吕布不以为意,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将怒火咽回了肚子里。
  少时,便见吕布冲着自己身后的一众将领道:“走!”
  魏续,侯成,郝萌,宋宪,成廉等诸将,随即同吕布离去。
  ……
  雒阳那边,王允、吕布、刘协之间有了裂痕,因而分崩离析,而益州这边,盛夏已过,时间已经进入了黄金的秋季。
  而秋季代表着秋收。
  以江州为中心的第一批梯田的产量已经获得了成功,但因为是第一年的试验田,所以单亩田地的产量并不尽人意。
  但由于开垦的新田总量很多,所以累加起来,粮食的产量就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