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156章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156章

小说: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谨遵相国之命。”
  董卓的双眸中露出了光芒,道:“老夫与诸雄逐鹿于汉,事成则雄踞天下,不成,守此也足矣毕老。”
  正说话间,却听远处响起一阵马蹄声响。
  董卓扭头望去,却是李儒和李傕二人同时骑马奔着自己的所在而来。
  少时,二人抵至施轓车前,各自下马对董卓行礼。
  董卓扭动硕大的身躯,面相二人,问道:“两位爱卿不在长安,因何前来?”
  以相国身份,称朝中臣子为卿,颇有僭越之嫌,但董卓如今已无遮掩,心中有替汉之意,故言语之中已无避讳。
  李儒翻身下马来至车旁,长长作揖,道:“启禀相国,荀司空昨夜于府中病逝了。”
  董卓闻言并不在意,只是冷冷道:“荀氏八龙……这第六龙也终是去了,死的好,早该死了,他活着也没甚滋味。”
  李儒闻言颇有些诧异:“慈明公当日乃是相国亲自派人征召至雒阳入仕的,且三升其职,怎今司空病逝,却不见相国有哀伤之情?”
  董卓冷漠道:“老夫召他入京,也不过是重其名望,却非喜欢他这个人,况且召了他入京又如何?还不是背地里阴谋串联,想要图谋老夫!天下士人依旧与老夫作对,有他没他,都是一样。”
  李儒笑道:“原来相国早已知悉荀司空暗地之所图。”
  “这长安城内,有何事能瞒过老夫?不过此人老夫也不便枉杀,只是提防些就是了……罢了,好歹也是颍川名士,中原望族,便请天子旨意以三公之礼厚葬,尊列侯例建四丈高坟,也算老夫对得住他。”
  “唯!”
  李儒领命之后,突然又想起一事:“相国,那荀爽尚有一从孙尚还受职于少府为郎……”
  “老夫知晓此人,好像是叫……荀攸,当初被何屠夫征辟入雒的。”
  “正是,敢问相国,如今荀司空已故,他的这个孙辈郎官,该当如何处置?”


第二百八十八章 曹操崛起于南阳
  李儒问起关于荀攸的事,其实是有着他一定的内在所指。
  荀氏乃是颍川名门,在中原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在整个淮汝之地,所有的名门士族说起颍川荀氏,少有人敢自比于前。
  董卓在幼年时期,因为身份的原因在颍川受过伤,颍川郡相比于其他郡国更为森严的阶层划分,给他小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黑暗,也促使了他日后变态式的心理成长,
  如今的董卓活到六十多岁了,依旧非常讨厌颍川系人。
  打心眼里的讨厌!
  但即使厌恶,对待荀氏八龙,他还是予以重用升迁,并大力拉拢,这也实在是荀氏一族在淮汝之地的话语权实在是太重了。
  即使是董卓一直都知道,荀爽等名士在京城一直都在密谋推翻自己,他也是睁一只闭一只眼的装作看不到。
  他倒是不怕杀害名士,毕竟世家门阀的领袖袁氏中的袁隗父子都被他给除掉了(除掉袁隗,也是因为昔日的董卓亦曾依附于袁氏,如今为了正身相抗,他也必须要在朝中肃清袁门)。
  只是局势既然已经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那就没有必要跟士族领袖们闹的太僵。
  毕竟先前的迁都事宜,天下士族群起联名而谏,整个朝堂的中枢机构几乎都陷于瘫痪,那种惨烈的场景,董卓依然是牢记于心,此时此刻回想起来,依旧颇为心悸。
  如今荀爽死了,荀氏八龙凋零殆尽,颍川荀氏之中下一代的代表人物荀谌和荀彧,据闻都是响应了汝南袁氏的征辟,在冀州袁绍麾下任职,而余者的荀衍、荀悦等人则是躲颍川,归隐不出。
  留在朝中的颍川荀氏中人,目前只剩下这个少府的侍郎荀攸。
  昔日何进秉政,征辟海内名士二十余人,其中便有荀攸位列其中。
  如今的荀攸,在长安中看似很老实,但董卓很清楚,他与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一样,一直在暗中谋划自己,意图相害。
  但董卓并不在意,朝中的士族官员,想要谋害自己的多了,这些个跳梁小丑,只要自己控制得当,翻不出什么花来。
  任他什么海内名士,当世大儒统统没用,没兵没将任你有多少影响都是白扯。
  荀氏族人,只要是人在京城,那便只能任由自己掌控拿捏。
  当下,董卓问李儒道:“以卿之意,荀氏中人,当何处置?”
  李儒抿起来嘴,眯眼道:“当初相国召荀爽入京,是为了安中原士人之心,可惜并无效果,各郡士人对相国之恩义视如惘然,类荀氏这种名门士族中人,留在京中越多,掣肘越大,倒是不如借荀爽之死,施恩泽于他,将其外放,倒也可以给长安留一份清静。”
  董卓转头看向郿邬,似在思索,半晌之后,方听他言道:“也罢,那便借此机会,把荀家子弟外放出去,省的留在长安惹老夫腻烦……依卿之见,当置其于何处?”
  李儒言道:“探子回报,益州诸郡征战日激,贾龙联合陈王刘宠夺取了汉中东部的房陵诸县,又与张鲁、张修、苏固等人鏖战于汉中,蜀郡郡丞甘宁、娄发、沈弥等人造反,驱刘焉之子刘璋出蜀郡,并与犍为郡守任岐南北联合,夹击刘焉,这昔日的天府之土,如今已是成了胶着战场,非为善地,荀氏中人,不可往北助袁,当送入偏僻之地以为惩,不妨就使荀攸往蜀郡,相国意下如何?”
  董卓闻言笑了:“刘焉之子刚刚被叛贼逐出蜀郡,你便让荀攸去此地上任?天下善调毒鸩者,莫如文优。”
  李儒颇是不好意思的笑了。
  毕竟董卓这么虽是夸赞,但委实不怎么好听。
  “好,那便依照文优谏言,着荀攸为蜀郡郡守,让他先回祖籍颍阴报丧,然后再往蜀郡赴任,既然是要去艰险之地,那老夫也不亏他,让他坐两千石的蜀郡郡守便是了,回头命东曹即刻拟定。”
  六尚十三曹中,相府东曹主两千石长吏迁除。
  “唯,属下回长安后立刻就办。”李儒恭敬道。
  董卓又看向李傕:“稚然今日也随文优一同来此,可是有重要军务?”
  李傕忙道:“属下确有大事。”
  “且细言之。”
  李傕道:“相国,昨日西曹收到从荆州来的公文,荆州牧刘表,上奏表吴郡郡守刘繇为扬州刺史,恳请朝廷下诏敕封……”
  “不准!”董卓恶狠狠地打断了李傕的话头,怒道:“那刘繇当了吴郡郡守不足半载,如今被孙坚占了基业,便又要来向老夫索求刺史之位,刘氏中人一个个忒的面皮厚,当朝廷的这些郡守监察,是给他们这些宗室纨绔预备的吗?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老夫这次要折折刘景升的气势……不准!”
  李傕见董卓发怒,尴尬一笑,不敢接茬。
  李儒出言道:“相国可是因当初刘表派人索要走了荆州牧之位,而一直恼怒于他?”
  董卓冷然道:“知道还问?刘表老匹夫,自打从雒阳去往荆州之后,便一直顺风顺水,如今更是平定荆南,南方诸人,以此獠为最,若不压制,必成肘腋之患!”
  李儒叹道:“刘表确实势强,但正因如此,相国却不可不敕封刘繇。”
  “为何?”董卓板起了面孔。
  李儒道:“其实刘表想要相国敕封刘繇为扬州刺史,不过是惧怕孙坚,恐其兵下扬州,成荆楚之大患,孙坚如今夺取吴郡,志在扬州,相国唯有敕封刘繇为扬州刺史,让其联合刘表制衡孙坚,如此才能让孙坚发兵西向,与荆州对立,以此遏制孙刘发展。”
  董卓长叹口气:“边南之事,眼下有孙坚,袁术,刘表三家,委实过于复杂,卿之所言虽然有些道理,但老夫还需细细思量。”
  这时,却听李傕道:“相国,还有一事。”
  “何事?”
  李傕吞咽了一口吐沫,道:“事关南阳之争。”
  “南阳?”董卓细细回想,方道:“老夫记起来了,南阳现在是刘景升派遣南郡的重镇蔡瑁,率兵北上讨伐袁术,意图争夺宛城……眼下形势如何?袁术可胜了?”
  李傕吞咽了一口吐沫,道:“不曾。”
  董卓闻言露出了些许诧异之色:“是那个蔡瑁赢了?嚯!当真了得,蔡讽之子,能够用兵如此,颇让老夫惊诧。”
  “也不是……”李傕颇有些尴尬。
  “那是?”
  “回禀相国,南阳郡之战,袁术和蔡瑁彼此鏖战,受损颇多,后二人连番被曹操设计打败,眼下袁术固守宛城龟缩不敢出城,蔡瑁则是被曹操驱逐于育阳以南,曹操连败袁术和蔡瑁之众,声威大震,目下屯于涅阳,在南阳招兵买马,铸铁练器,气势颇盛。”
  “是他?”
  董卓的脸色不善,道:“曹阿瞒是如何胜的袁术?且与老夫说来。”
  李傕深吸口气,遂大致将曹操在南阳的情况为董卓说了一遍。
  刘琦平定荆南期间,曹操接替了桥瑁任东郡太守,便在东郡招兵买马,扩充其军势。
  其时,正逢南匈奴的栾提于夫罗背叛袁绍,率兵攻打东郡夺粮,又有黑山军的于毒、白绕、眭固相以应之,他们瞧不起曹操,本以为可一战而定,却被曹操以骄兵之计设伏,在东郡的博平大破其众,缴获了大批黑山军的人丁充军,并缴获了于夫罗一大半的匈奴战马,至此势力大增,奠定了他称霸东郡的基础。
  此番南下前,曹操借于夫罗的匈奴战马,暗中操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交由曹氏宗族子弟曹仁和曹纯统管。
  曹仁和曹纯是长水校尉曹炽之子,两千石家门。
  曹炽任长水校尉时,掌屯于长水与宣曲的骑兵,麾下亦有胡骑司马相辅,因此于练骑之道颇精专。
  曹仁和曹纯亦是因曹炽之能而受益匪浅。
  ……
  曹操扮猪食虎,在南阳之争中示弱于袁术和蔡瑁,引二人彼此攻伐,他则是备兵于后,以骑兵大破两家兵马,连战连捷,威名赫赫。


第二百八十九章 老奸巨猾的贾诩
  得知了曹操在南阳郡打败了袁术和蔡瑁,董卓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毕竟,董卓对曹操这个人比较有看法。
  身为前大长秋曹腾的养孙,曹操的身上一直有着‘宦官之后’这四字标签。
  当初董卓入雒阳后,极为看重曹操,并把他视为主要的拉拢对象之一。
  在董卓想来,曹操既是宦官之后,那就身份而言应是入不得那些清流名士之眼的,这样的人应是很难融入清流士族阵营,若是他董卓许以高官厚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曹操应该会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毕竟当初雒阳城中,直接由天子刘宏统辖,并由袁氏集团牵头的西园校尉,是雒阳城中可以与大将军何进平齐的巨大势力,其在雒阳军事中重要程度,完全不在南北军之下。
  然董卓毕竟是从西凉来的边郡武人,看事有时实在片面。
  曹操是宦官之后没错,但就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宦官之后’这个标签,对他的身份立场影响并不是很大。
  曹氏家族在谯县的威名与在朝堂中地位,其实是绝对没得说的。
  曹操的养祖父曹腾是侍奉过六位君王的宦官没错,但同时,他的叔祖曹褒则是两千石的颍川郡守,父亲曹嵩历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职,官拜两千石九卿后荣升三公富甲一方,族叔曹鼎亦是两千石的吴郡郡守、族叔曹炽是两千石的长水校尉……
  曹家三辈之中,所出的两千石极多!是谯县正儿八经的士族高门,不折不扣的世家门阀。
  在曹氏这样的门阀中,什么‘宦官之后’的小小标签,对曹操的身份根本起不了什么重要影响。
  就冲名士许绍给予曹操那句“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风评,就说明在名士集团中,曹操的身份是完全被他们接受并认可的。
  魏武帝之所以能够一统华夏,虽有赖于他的雄才魏略,但他能参加逐鹿天下的根本原因,还是因曹操属于根正苗红的门阀子弟,政治资源与士族人脉丰富。
  当然,曹操的家世是比不了袁绍袁术,但相对于大部分的诸侯而言,什么吕布、刘备、孙权、马腾、公孙瓒、陶谦、张绣之流,都远不及曹操。
  就算是刘表,也最多不过是占了个党锢清流之名,论及族中能够提供给他的政治资源,曹操甩刘表好几条街。
  试想袁绍也非傻逼,选朋友的时候,自然会选那些跟自己差不多在一个档次上的。
  而且‘宦官之后’的名声,对于曹操而言也并非不是好事。
  颍川荀氏乃是中原名门,历史上的荀彧从袁绍处出走之后,之所以选择了曹操,一是因为他看到了在众割据势力中,论及家族政治背景在二袁之下的只有曹操,二则,是因为曹操和荀彧一样,都和‘宦官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侍奉六位君王的大宦官……而荀彧的岳父,则是刘宏时期的宦官唐横,以贪暴闻名。
  同属于与宦官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曹操和荀彧,走到了一起,从此同病相怜,相亲相爱。
  以此来看,在群雄割据时,曹操的政治资源和背景在诸侯中其实是很占优势的,并不是像后世人口中所说的‘起步非常艰难’。
  群雄中唯有袁绍、袁术的政治资源高过曹操,而刘焉、刘虞这两个人则是因为巨大的名士声望而压曹操一头……余者在曹操眼中皆是垃圾。
  试想,出身于这般门第的曹操怎么可能会响应董卓的招揽?
  他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声,直接奔出雒阳,去陈留找张邈组织义兵去了。
  董卓是个记仇的人,曹操的这种行为,无异于抽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刮。
  此子和袁绍一样可恨!
  对于曹操的傲慢,董卓始终铭记在心,不曾忘却。
  如今听闻曹操由一开始依附张邈而无立锥之地,逐渐成为中原腹地中兵力最为强盛的一路郡守,董卓的火气开始蹭蹭往脑门上蹿。
  “连曹阿瞒都开始崛起了,这还了得?”
  董卓面如寒霜,说话时牙齿咬的吱嘎作响,摩擦的厉害。
  李傕拱手道:“相国,自打归附长安之后,我军将士扼守关中各路要道,不曾与中原诸雄争锋,属下等近日在陇西,天水,安定三郡招募兵士,增兵四万,当中不乏常年征战于边塞的羌军,正是磨砺练兵之时……属下请令,率一军西出峣关,沿丹水攻入南阳郡,先败曹操,再破袁术,并在南阳郡搜牢,为相国增添军需,不知相国意下如何?”
  李傕的谏言,对于眼下的西凉军而言……确实非常有必要。
  兴建郿坞,招募兵将,在长安翻修宫室,重立各级官署……每一件事都需要用钱!
  而如今,董卓手中的钱其实并不是那么宽裕,与他在历史上的情况颇为不同。
  历史上的董卓,迁都之时候是尽迁雒阳的富户,百姓,流民黔首,而在迁移的过程中,他也侵吞了无数的皇族、官署、豪族与黎民的资产,用以自用。
  现在,因为护君联盟的成立,使得河南尹的士族群体对董卓发动了强而有力的政治反击,保留了雒阳朝廷的独立性,立两朝,而雒阳更是因为储君的议立而继续成为治政中心,足矣集合宗亲与关东诸雄之力合并一击,使得董卓当时不敢强迁所有的民众入关。
  有基于此,董卓目下在长安的钱货辎重,比起历史上要少了许多。
  钱不够用,那现在就得派兵出去‘搜牢’。
  这半年来,京兆尹附近的县城乡亭,也算是被董卓搜牢的差不多了,关中之民每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看西凉军进乡,氓首皆吓的魂不附体,纷纷往地窖里钻。
  时间一长,以长安为中心点在关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