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13章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13章

小说: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襄阳的城防若被蔡瑁占了,那刘氏父子的性命今后也等于置于蔡家之手。
  这就好比刘氏父子将自己家门的钥匙交给一个外人,这个外人随时可能会将屋子内的财物尽皆搬走,或是半夜悄悄开门,将屋中的人杀死。
  是个正常人也不会这么做的吧?
  对于这种侵权式的行为,刘琦若是不予以反击,就这么妥协的话……今后荆州七郡到底是该姓刘,还是姓蔡?
  权力这东西,是会让人疯狂的,你若不拿生命守护它,回头便会被它收去生命!
  ……
  刘琦看向蒯越,并不出言解释,就是那么平静的看着他。
  不见喜,也不见怒,更是不见他出言辩解。
  他是荆州的少主,他和其父刘表是襄阳名正言顺的主人。
  身为主人,有必要对手下去解释辩白么?
  蒯越被刘琦那镇静的眼神看的浑身不自在。
  “公子,您这是……?”
  “异度公,稍后我们便可以入城了。”
  刘琦只是说了这一句之后,便不再多言,转头看远处护城河边——黄忠和黄叙父子在场间指挥调度,诛杀张虎和陈生的败军。
  “诺……”
  蒯越小心翼翼地应了一声,心中却翻起了惊涛骇浪。
  自己终究还是有些小瞧这少年了。
  他原本以为这少年随和健谈,平日里又喜谈笑,虽然智计深远,诡计多端,但本质上应是柔和之人。
  但直到今日,蒯越才发现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统统都是假象。
  荆州的这位少主,对于权势和地位的欲望,应该是比任何人都要强。
  这样的人,平日里和他怎么样玩笑嬉闹都好,可一旦触碰了他权力的底线,那后果……
  蒯越的额头上,不知不觉滴下了一滴汗珠。
  他转头看向被护卫搀扶回阵,颇为狼狈的蔡瑁,心头微微跳动。
  适才张虎那一刀,若非蔡瑁闪避的及时……他是不是就真的死了?
  蔡瑁来到阵前,迎上了众人的目光,满面羞愧,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刘琦翻身下马,快步走到了蔡瑁的跟前,关切道:“蔡将军,可伤着了么?”
  蔡瑁羞愧无地:“蒙公子关怀,瑁并未被张虎贼子伤到,只是适才跌落下马,撞伤了后腰,此刻难直立矣。”
  刘琦脸上露出怒色,声音中饱含着戾气:“张虎和陈生这两个蟊贼,假意归降,却包藏祸心刺杀蔡将军,欲毁我荆州柱石……幸苍天保佑,奸贼诡计未得逞,将军若有差池,琦当如何向严君交待?”
  “嘶——”
  不远处的蒯越听了刘琦的这番话,不知为何,浑身一阵恶寒,口中竟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呻吟。
  那声音中的情感,极是复杂,显得既无奈又酸楚。
  蒯良不解地看向蒯越,奇道:“二弟,你不舒服?”
  “兄长勿怪,弟……只是牙疼。”
  蔡瑁并没有蒯越那么敏锐的眼力,他前番傲气凌人,出言直接驳斥了刘琦的意见,如今因独断专行而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却反被刘琦关怀,心中的羞耻感无以复加。
  不能用语言形容。
  “承蒙公子关怀,瑁……瑁深感惭愧。”
  刘琦吩咐蔡瑁身后的侍卫道:“速速引将军回后方歇息,襄阳诸事,自有琦与蒯君协商而定,将军不必挂怀,只管安心……养好腰子便可。”
  蔡瑁对刘琦表示感激后,便被侍卫带回去养伤。
  而此时,黄忠等人已经驱散了张虎和陈生在城外的兵将,而二贼的尸身则是被刘磐带着,从别的城门入襄阳,去用以威慑并招募二贼麾下贼军。
  而适才城外遭到战乱,哄闹着向城中拥挤的百姓,此刻也因战事结束而逐渐趋于平静。
  百姓的慌乱虽然平息了,但若仔细观察,便不难看出群众还是有惧怕之情。
  刘琦冷眼观瞧,见时机已到,随对蒯越道:“异度先生,还请劳烦你陪我去安抚百姓。”
  蒯越见刘琦招呼自己同去,心中有些忐忑。
  他清楚,刘琦是知晓了自己看出了张虎和陈生的事情,故意招自己同往。
  只怕是要对自己说些什么吧?
  对于这位表里不一的荆州少主,蒯越心中既感到佩服,又感到隐隐的恐惧。
  该怎么办?是虚与委蛇还是义正言辞的斥责他?
  蒯越心中的矛盾愈发强烈。


第二十五章 收揽襄阳的民心
  蒯越和刘琦一同前往襄阳城下,去安抚那些惊慌的百姓。
  短短这一路,蒯越心中的情绪却汹涌澎湃,无数念头在脑中翻滚。
  荆州军诸人中,只有他看出了是刘琦设计谋害了蔡瑁、张虎、陈生。
  虽然不知道刘琦用的是什么方法,但张虎和陈生是蒯越亲自去招降的,他能够看出二贼归降的诚意,这三天的时间里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但蒯越可以确定的是,这事是刘琦做的。
  他暗暗咂舌于刘琦的手段。
  虽然不知道刘琦用什么办法让张虎和陈生造了反,但设身处地,蒯越自认为自己也能够做到。
  毕竟那俩江夏贼都是好勇斗狠的无谋之辈,以蒯越的智谋,让他们圆就圆,扁就扁,这并没有多大难度。
  不过让蒯越心惊的是刘琦策反了张虎和陈生后的这一系列连锁反应。
  杀死了二贼,整治了蔡瑁不说,还让蔡瑁对他心存愧疚,同时还可名正言顺的收了张虎和陈生的数千兵马,接手襄阳城的防务。
  而且张虎和陈生在襄阳民怨沸腾,刘琦此番还可大涨名望。
  这一环套着一环,好处皆被姓刘的占去了,果然是心思缜密。
  这便是十八岁的弱冠少年?呵呵……
  “嗯,公子,我……”
  “先生且勿多言,咱们先去安抚百姓,再说心里话不迟。”
  刘琦不紧不慢地打断了蒯越的话头。
  刘琦越是这样,蒯越的心就越发紧张,弄不清楚刘琦找自己一同抚民的真意。
  这就是心理战中的消耗法。
  消耗对方的精力,保持我方的稳定情绪,诱使对方陷入心理负担的旋涡,一会谈话的时候效果更佳。
  不多时,两人在黄忠的接应下来到了护城河边。
  城外的战事虽然结束了,但围观的百姓此刻还是进不了城,且慌乱的情绪未去。
  毕竟这城下,才刚刚打了一仗,还杀了人!
  刘琦翻身下马,走向那些在城下聚堆的百姓。
  在这期间,刘琦感受到上千双眼的目光皆集中在自己的身上,那灼热的热量笼罩在自己周身,仿佛都能将他燃烧或是融化。
  刘琦在百姓们面前约十步的空场停住。
  在一双双惊疑不定眼眸的注视下,刘琦双手从外向内抱拢微合,呈拱手怀抱形,向着在场的百姓们长长作揖。
  士族公子如此,可谓闻所未闻。
  蒯越见状一惊,暗道他就算是要收拢民心,如此行径也未免过于折节,委实不妥,有失刺史身份。
  他有心想上前去劝刘琦,但突然间似是想到了什么。
  有何不可?
  自己何时竟下意识的当成了荆州之主?
  他现名义不过一掾史尔。
  若是刘表之身份,如此作揖于民,自然折了刺史身份,掉了面子,可刘琦虽是刘表之子,却非开府之君,其折节下士,理所当然,然偏偏他还是刘表的嫡长子,身份又可代表刘氏,这身份算是可进可退!
  原来是自苦之计。
  在所有人惊异的目光中,刘琦缓缓的直起身,道:“汉荆州刺史刘表子琦,在此自罪于襄阳之民。”
  刘琦的声音响在了众人的耳边,如同清晨的钟声,分外惹人惊醒。
  “自黄巾乱始,南郡屡遭跌难,外受贼寇滋扰,内有宗贼为祸,民生凋零,苍生苦楚。”
  众人没想到刘琦会说出这么一番言语,惊异之余,也都各个认真聆听。
  毕竟刺史公子当着百姓的面罪己,可不是每天都能看见的景象。
  “刘琦身为汉室之后,却行事愚钝,上不能匡君扶国,报君王于社稷,下不能除暴安良,救万民与水火,其心可痛……今幸得中庐蒯氏,蔡州蔡氏相助,方可铲除宗贼,平贼灭寇,澄清南郡寰宇,还汉江一方清平……”
  百姓们被刘琦的话语所感,不知不觉间,场间竟有人有抽泣之声。
  刘琦再度环顾四周,高声谈道:“襄阳诸者……皆受苦甚深!”
  说罢,再次环抱双手,长长作揖。
  短时间的沉默后,百姓们的情绪沸腾了。
  “公子!”
  “公子!”
  “刘氏父子来荆州,我等小民复有生望矣!”
  “公子铲除宗贼,还了襄阳清平!”
  “张虎和陈生,公子杀的好!”
  “……”
  刘琦的话,无形间与襄阳百姓们在心中搭建起了一座细小的桥梁,桥不宽,却可过人。
  在襄阳平民心中,别说是刺史公子了,就是在街上随便找一个宗族子弟,也不会这么谦逊的跟他们对话,更莫要说当众罪己,将本不是自己的责任硬拦在自己身上。
  这是何等之大义,何等之大仁,何等之大勇。
  这就是阶级化过于分明的悲哀,也是刘琦的幸运,上位者只要肯稍做折节之举,便可带来巨大的声望收益。
  因为在等级分明的年代,真的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客气。
  在襄阳百姓们的叫声中,刘琦高声道:“从今往后,荆州七郡百姓,不会再受苦,不会再挨饿,有刘氏父子在,便让七郡军民饿有饭吃,冷有衣穿!”
  “多谢公子!”
  “公子是仁义之士!”
  “我等愿拥护刘使君,愿拥护公子!”
  刘琦转头对黄忠道:“令三军鼓起声势!”
  黄忠向着身后的骑兵一挥手。
  便见刘氏骑兵在原地列阵,高声呼喝,汉声直冲云霄。
  “汉祚昌隆!”
  “汉祚昌隆!”
  “汉祚昌隆!”
  襄阳城外,军民一同呼喝,彼此间互相带动渲染……
  这种场景,即使当年在雒阳校场,蒯越也不曾见过。
  刘琦一步一步,坚定的走到他的身边,看着陷入沉思的蒯越,道:“异度先生可还好?”
  “……”
  “看到这种场景,先生认为,张虎和陈生,该杀还是不该杀。”
  蒯越目光复杂地看了刘琦一眼,道:“该杀。”
  直到这个时候,他隐约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胸襟中所蕴藏的志气,似是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襄阳一城,南郡一郡,他和蔡瑁都很当回事,但这些在刘琦的眼中似乎并不足够。
  想到这里,蒯越心中不由隐隐有些激动了。
  数年之前,他孤身入雒阳,将一腔大志付诸于当时与士人结盟的大将军何进,本以为以何进的地位和权势,定可让自己一展胸中抱负,展凌云之志,不负一身才华。
  大丈夫生于当世,谁不求留名青史,遗泽后人?
  但事实证明,他所托非人了。
  何进的自负,何进的愚鲁,何进的短见,彻底磨灭了蒯越扬名立万的希望。
  在如今的蒯越心中,当初那位权倾天下的大将军不过是沐猴而冠。
  可怜汉家社稷皆付于屠猪儿。
  离开雒阳后,蒯越便无心于天下之事,只是醉心于守护家族,满心皆是如何为家族争利。
  并不是他不再想一展胸中抱负,只是他自觉天下已无有可相称其才华之主。
  既不能展志,那便昌盛其族,人活着总该做些事吧?
  但是今天,刘琦的举动,隐隐的让蒯越死去的心,又再次活了起来。
  “敢问公子之志?”蒯越面色一正,向着刘琦作揖相询。
  刘琦微笑道:“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忧国家之危败,愍生灵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贼,方不负大丈夫之志。”
  蒯越听了之后,心中颇有起伏之感。
  少许之后,却听他又问道:“公子有匡扶天下之志,令越钦佩,然今日于蔡瑁之所为,又是否权谋过甚?”
  刘琦认真地看着他,道:“吾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不用权谋而成事者也?”
  蒯越闻言不由沉默了。


第二十六章 难以对外发展的刘氏
  刘琦今日对蒯越算是剖心置腹的交谈了一番。
  之所以有今天这番谈话,是因为刘琦知道,宗贼平定后得利的不仅仅是刘氏父子,蔡、蒯两家的得益更大。
  从今往后,荆州好一段时间将成为以刘氏和蔡、蒯两大族为中心的共治之局。
  在这种双方彼此牵制、互相平衡的情况下,刘琦要尽量去争取蔡、蒯两族中的高明之士,不求他们能倒戈站在自己这边,只是希望自己向外发展时,能减少一部分阻力。
  刘琦的发展理念很简单——不能固守困死于荆州一地,要将战略眼光放大,逐步对外扩张。
  说起来好像简单,实则很难办。
  抵达荆州之后,刘琦根据荆州宗族的态度,再结合刘表历史上的行为,大致推断出了历史上刘表统治荆州十八年没有向外拓展出一步的根本原因。
  有人说刘表喜欢坐守,没有四方之志,这只是一个方面。
  刘表独身来荆州后,靠着蔡、蒯等宗族成事,虽然在极短的时间站稳了脚跟,却也给自己打造了一个只能固守不能进取的坚固牢笼。
  蔡、蒯等望族势力膨胀,致使荆州很多军政要职都落在了望族手中,造成的结果,就是刘表的每一步行动都要取得荆州强族的认可,刘氏才能去办。
  当刘表利益与蔡、蒯等族一致的时候,就能顺风顺水行动顺利。
  可一旦刘表的想法与荆州宗族的利益不一致,刘表就甭想干成一件事。
  刘表与荆州豪族什么时候利益一致?那就是他们都希望荆州安定!
  当面对外敌侵略,或是平定荆州内乱的时候,荆州豪族是非常支持刘表的,所以刘表在荆州的十八年里,在防御性战事上做的都相当出色。
  荆州豪族和刘表什么时候利益不一致?
  对外扩张的时候。
  从刘表用蔡、蒯平定了襄阳宗贼的那一天起,荆州便不再是刘表一个人的荆州,而是襄阳豪族和刘表共有……对外争霸,打输了怎么办?损失谁来承担?战争是需要打钱耗粮的,是要减少人口和生产力的!
  就算是打赢了?这利益又该如何分?
  且刘表在对外战争中实力壮大,万一不再受襄阳诸族钳制了怎么办?
  在扩大地盘的同时,荆州势力会不断吸收外来望族,打破了刘表麾下现有的平衡怎办?襄阳大族的话语权在刘表那还能有多大比重?
  既然对外发展,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那就干脆别打!
  在荆州称王称霸,吾等诸族皆拥戴汝刘府君,岂不快哉?
  按照这种套路过下去,在刘表死前荆州一直稳如泰山,大家日子过的都还滋润,可刘表死后,那些望族就立刻携裹着刘琮投降了曹操!
  襄阳诸族十余族长,皆被曹操封侯。
  那受损失的人是谁?
  只有刘氏一族而已。
  但如何才能打破望族的牢笼?
  刘琦总结出了三种办法。
  第一种是发展刘氏自己的军事实力,逐步加大筹码,掌控军事话语权。
  刘琦目前收拢黄忠,收编宗贼私军,抢夺张虎和陈生的贼军,便是如此。
  第二种就是吸纳外来力量,包括外来人才以及二级军事势力,均衡荆州内部,这个方法历史上的刘表也用过。
  第三种,就是从这些荆州望族中,找到志同道合之士,从内部劝服他们支持刘氏向荆外发展。
  蒯越就是刘琦的第一个目标。
  相比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