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75章

我要做明世祖-第175章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来说去,古代的生产力,还不支持大明朝完全的消除差距,跟后世一样,真正平静。
  后世遭遇千年不遇的大雨淹没无数良田,咬牙还能撑下来,后续安稳渡过。
  可要是大明朝遇到了这情况,那就有亡国之危了。
  所以朱见济没有急着发行大量纸币来拉动内需,想让大明稳步的发展。
  之前催着沂国挖铜矿还债,让人去日本掘银山,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他的时间很多,又不着急。
  把每一步都走踏实了,皇帝才能安安心心。
  王氏不懂其中深意,只是她也晓得,金银都是珍贵物,有了总比没有好,所以也为了丈夫高兴。
  在旁边玩小车子的朱佑栎哼哼唧唧,打算爬到旁边的小木马上面玩摇摇。
  但小太子没有被他爹放过,遭到了一双背后黑手袭击。
  朱见济把儿子捞起来,问他懂不懂金子有多好。
  朱佑栎从小就机灵,现在也能听懂不少话了,甚至还能字正腔圆的跟人对话了。
  看他爹取下腰上的金坠子摆弄,他摇了摇头,然后一指木马,“要玩!”
  “放我下来!”
  “不行!爹有钱了,你得替为父高兴高兴!”
  朱见济把金坠子塞到儿子手里,把后者的玩具都拿到了自己身边,来了场强买强卖。
  经常被亲爹抢玩具的朱佑栎已经能够理解这动作的意思了,当即震动浑身肥肉要去夺回玩具。
  可惜朱见济一个巴掌就把他镇压住了。
  最后逗了好久,小太子才意识到要把金坠子还回去,才能交换回心爱的玩具。
  用金灿灿的东西,可以换到玩具。
  这是朱佑栎关于金钱最早的概念。
  在乾圣天子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想来他即便长大了,也是不会忘记这个想法的。


第339章 :二王就藩
  等逗弄完了儿子,朱见济又把邱浚叫来,跟他说了吕宋金矿的事。
  邱尚书自然喜不自禁。
  “沂王深明大义,将金矿之事通报朝廷,实在是不负陛下隆恩!”
  当初提出实封海外亲王,还有些臣子举春秋战国的例子,提醒皇帝不能为此,担心大明帝室重蹈周天子的覆辙。
  等朱见济为了个“海西国”,还跨海兴兵去打架,也激起了国内的很大讨论。
  虽说以乾圣朝的国力完全撑得住这场战争,开了海禁鼓励商贸后,大把大把的财富涌入大明,可如此遥远的距离,后勤消耗是一个巨大到让人瞠目结舌的数目!
  如果打下来了地方落到朝廷手里,哪怕是个跟当年奴儿干都司一样,苦寒荒芜,甚至需要中央倒贴钱去发展的地方……那也能认了。
  毕竟是自家的破烂。
  可那是为了打下来给藩王建国,其王妃还是个异族女子,这就让某些人不乐意了。
  隔着那么远,中亚又是个局势多变的地方,能保证朝廷的一番辛苦,撑到回报到来的时候吗?
  现在沂国略有发展,有能力从金矿上摸点油水下来,大可想办法拖延时间,等自家先享受了第一次,再交给别人接盘。
  朱见濡却是干脆果断的上报,送了朝廷一份大礼,足以让一些反对分封的人闭嘴了。
  “你回去找到工部的徐卿家,两个弄一份文案出来,计划一下怎么开采……”
  吕宋南部没有具体的国家形成,只有一些土人部落,对付起他们,大明是不需要多费心思的。
  甚至还能利用他们去开矿,反正土人自己就流行奴隶制,可以从对方那儿购买劳动力。
  沂国现在有不少苦力,就是靠着“自由贸易”,从土人手里来的奴隶。
  “等金矿多了,朕就要……”
  金山银山啊,
  这可是后世别人做梦都想要的东西,没成想自己真能捞来两座。
  朱见济还沉浸在暴富的幻梦里,只是没等他说完,就见邱浚目光锐利的顶着自己。
  皇帝对这位为了国库劳心劳力的能臣只好嘿嘿一笑,停下了幻想,让他退下了。
  第二天,他又把朱见清跟朱见泽两兄弟叫过来,跟他们商量海外就藩的事。
  佐安跟朱见泽结了婚,那之前朱见济跟人说的,“在三年内不会给亲王赐婚”之语就立刻作废了。
  顺义王妃婚礼举办之前,荣王就被皇帝指婚,然后就上手了封国事宜。
  朱见清还是不想离开北京这个花花世界,想继续混吃等死。
  可他之前闹着想赶紧就藩,现在也不好意思再提,以免皇帝真生气把自己送去东厂调教——
  他身上可有个东厂公公们求之不得的大宝贝,绝对不能放到别人手里把玩的!
  就是皇帝给自己选的老婆,是真的剽悍……唉!
  深知自己这个堂弟德行的朱见济可不会放任他去了藩国继续堕落,不然地方都让他给糟蹋了,于是特意海选全国,最后竟然选了定襄伯郭登的独女为妃。
  郭氏将门虎女,性格犹如自己的老父亲,坚韧聪慧,还有朱见济亲口许诺的“代为管教”,完全不怵朱见清这个荣王,成婚几个月,就逼的他不敢再随意的浪荡于烟花柳巷之间,眼见着精气神好了不少。
  明显是裆里有货了,腰板能挺直了。
  可朱见清却是巴不得继续过去囊中羞涩的日子,奈何母老虎凶狠,挣脱不得。
  “荣王的封国就在吕宋附近,本来是不用着急的……只是你们兄弟之间,他为长者,总不能哥哥没就藩,弟弟就先行一步了。”
  就算是去年两人结婚,那也是先去荣王府下旨给他指了王妃,才让朱见泽去抱得美人归的。
  “这个臣其实不在乎……”朱见清小声嘀咕,感觉到皇帝目光投到自己身上,又低下头闭了嘴,假装他刚刚啥也没说。
  “海西国那边,更要从严从速的办好,是不能拖的!”
  让朱见清趴一边玩儿去,朱见济又对另一位堂弟说道。
  朱见泽自然明白皇帝指的是中亚不好混日子,得赶紧把地盘稳住才行,当即叩首应是。
  “等你去海西国,朕就派一艘宝船过去,把招来的移民一口气给你送到地方,其中还有一些和尚道士和景教徒,你要好好用他们……”
  “没有发展好,也别先让他们露头挨打,那边的回回们不好对付,还有不少疯子视异教徒为毒瘤,恨不得杀之后快。”
  “趁着白羊跟大明签了约定,互相不干预对方国事,东边的帖木儿又乱的没空理你,要抓紧机会把根基打好。”
  在徐永宁打完收工预备回国之前,深得皇帝信任的定国公也是来了手狠的,以各种罪名抓了几个著名的狂热分子,将其,以及跟他们有关系的人都砍了,算是提前给海西国消毒了。
  当然了,为了不让依附过来的回回们动荡反复,徐永宁还是给另一派许诺了些好处,把前者的遗产拆分送了给他们,换得后者支持海西国的统治。
  加上马云率领着剩下的兵力在那边盯着,短时间内倒不会出问题。
  但日子一久,其人必反!
  “小心那边的家伙……不过你手里要是有兵,全都杀了也可以。”
  回回教当初能传播的这么快,也是靠的这一手嘛!
  “臣领旨!”
  “那好,回家收拾去吧,过两日就出发,不要耽误!”
  朱见济大手一挥,又让大明在海外,正式增加了两个藩王国。
  等到二人离去的那一天,皇帝又按照上回送沂王的例子,亲自出城跑马,目送两个堂弟远行。
  顺义王这边虽说也有伤心,但更深处却是藏不住的激动和兴奋——
  海西国于沂国、荣国不同,一出生就有各种事端,处理起来极具挑战性。
  朱见泽自己读书习武多年,也拉拢了不少愿意投靠自己的人才,如今正是要去大展拳脚了。
  而佐安的高兴直接摆到了明面上。
  毕竟一去海西国,就可以宣布罗马在那边重建了。
  如果接下来的三四十年里,她能见证海西国打到地中海边,那真的是死而无憾。
  可惜的是,她刚刚生育,生下了顺义王世子,身体和孩子都撑不起渡海远去中亚,只能让朱见泽先行一步,自己恢复了精力,孩子也强壮一点,再去跟丈夫出发。
  唯一担忧的,就是朱见泽跟妻儿分开久了,会有一些小骚蹄子乘鸡而入,或者朱见泽迫于压力,纳几个当地的小妾……
  这并非不可能。
  一想到这一点,佐安就忍不住露出了点羞恼之态。
  “怎么了?”
  朱见泽跟皇帝饮了酒,打算和妻子说上暂别离居的话就走人,见到佐安这态度,不免挠头疑惑。
  “哼,我告诉你,基督徒可是不准纳妾的,你在那边,不要给我拈花惹草!”
  “你既然跟我一起皈依了景教,还带了那么多景教徒去,就不能做多余的事!”
  景教也是基督!
  这气得,成语都会用了。
  朱见泽笑了,还挺大声。
  他越笑,佐安就越生气。
  “放心,我在海西国等着你跟樒儿!你给我画的那张罗马宫廷草图我带在身上了……虽然没有在地中海修复那座宫殿,但给你建个小的,我还是能做到的。”
  “你好好照顾自己,母亲她是嘴硬心软的,要是吵架了,就把樒儿扔出去,她抱着孙子,脾气就下去了。”
  朱见泽给了佐安一个拥抱。
  

第340章 :郭家事
  另一边,朱见清没心没肺的,还在拉着皇帝,不要脸的想让他多多帮扶自己。
  只有荣王妃郭氏,正在跟她的老父亲依依惜别。
  郭登作为武将中的文人,诗文都能顺手拈来,除却军功显著之外,更有一身风骨。
  当年土木帝带着瓦剌叫门,叫的就是大同城门。
  郭登死活不肯开,还出兵退敌,多次击败也先攻击。
  正因为他如此表现,加上景泰朝廷的态度,让也先意识到了自己手上这玩意儿是个赔钱货,有了送还土木帝的想法。
  可以说,郭登是大明朝实打实的名将。
  奈何天意弄人,或者是从生理上讲,长期骑马打仗,真的不利于繁育子嗣。
  前任英国公张辅活了七十多岁,一辈子下来就两个孩子,在生育之前,还面对着弟弟的疯狂挑衅,企图捡他家的漏子。
  之后生了孩子,长子是个残缺,幼子堪称上天赐予,宝贝的不行。
  太宗皇帝也只有跟徐皇后生的几个孩子安全长大,继位后本当壮年,也有宠妃陪侍,结果二十年来一无所出,可见这胯下骏马再雄伟,也是让人失望的。
  而在勋贵武将之中,这种事还有很多。
  郭登便是其中一例。
  他如今年近七十,年轻时如虎似狼,外表雄伟,有着一把漂亮胡子,不仅在战场上被人誉为“常胜将军”,房中私密之时,也有妻妾夸赞不已。
  但说话归说话,夸了这么多年,结过来的果子就郭氏一个,还是五十来岁时,绝望的到处求神拜佛后才生出来的。
  可想而知,对于唯一的亲生血脉,郭登会如何疼爱,甚至还想请求皇帝收回成命,别让她去当那狗屁的荣王妃了。
  去了海外,以他这般的年纪,还能见到闺女一面吗?
  在说完了一些场面话后,郭登便忍不住对女儿嘱托起来,让她注意照顾好自己,荣王是个不着调的,她既然当了女主人就把家里的权柄都收拢到手里,以免朱见清以身份压人,让郭氏受了委屈……
  郭氏含着眼泪应话。
  父女俩抱头痛哭。
  等到松开,郭氏也嘱咐起了父亲,“郭嵩虽是父亲养子,可对父亲并不孝顺……父亲年纪大了,又是国家功臣,何必受那人磨搓?不如再去选个宗族里的后生,过继过来孝敬自己。”
  还是那个道理——
  没有儿子,皇帝都得受欺负,何况郭登这老将军?
  在郭氏出生之前,郭登对于自己能不能生孩子已经绝望了,便把自己兄长的儿子郭嵩过继到了名下,期望着这人能在他死后,给郭登打幡摔盆,扶着棺材哭两声,也就满足了。
  毕竟他已经功成名就,受封定襄伯,别的不缺,就缺了个后继者。
  能解决这个烦恼,那让郭嵩继承爵位也可以。
  只是没想到,郭嵩却是个绝对的白眼狼,根本不管自己从亲爹的庶子,变成能继承养父爵位的“嫡长子”,是何等跨越,郭登对他又是怎样的疼爱和看重。
  以前看着郭登风光无限,他还能装出一副孝顺模样,可是在朱见济上位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以及各种清查兼并之时,郭登不幸中奖,成为了被处理的对象——
  郭登乃是大明开国大将武定侯郭英之后,家族繁衍到如今,已经是极为庞大,而且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等到郭登成了定襄伯,深受先帝中宗信任,郭家便有了两个足以夸耀的爵位,走路都是带风的,还被城管抓到过好几次家族子弟在京城里飙车跑马,造成了不利影响。
  上不正,下便要理所当然的歪掉。
  郭家人顶着朱见济的三令五申,还偷偷的兼并土地,瞧着做纺织生意赚钱,又开了黑工厂,不仅压榨劳工,还借助自家在边地的人脉关系,在草原上掠夺大批牛羊,吃的满嘴流油。
  郭嵩也参与了进去。
  被查出来之后,皇帝自然大怒。
  当然了,对郭登这位于国有功,很大程度上也只是被家族拖累的老将军,朱见济是想着网开一面,轻轻放过的。
  但郭登自有武者的傲气,请求皇帝按照规矩处置。
  要说起来,他这么干,还是有点心思在的。
  自古新君即位,面对朝廷里大多是先帝老臣的情况,总得做掉几个,给自己的势力腾出位子来。
  只是朱见济从小就跟在他爹屁股后面干活,父子俩基本共用一套行政班子,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不是很大。
  可小问题也是问题。
  郭登觉得以乾圣天子的性格,面对倚仗自己年老有功就肆意妄为的某些人,是不会容忍太久的。
  武定侯郭家这些年来就出了郭登这位名将,其余的功绩寻常,肯定是要败落的。
  所以怎么在家族扯后腿的情况下,保住自己这一脉的富贵呢?
  当然是对着皇帝表忠心,同时展示一下自己的气节,好为了后代铺路啦!
  以朱见济执政以来的作风,很容易看出这位天子是个务实耿直的。
  朱见济并不喜欢跟别人打哑迷,更讨厌别人跟他打哑迷。
  但凡有文官敢当着他的面扯什么无用的“圣人之言”,在虚头巴脑的小事上浪费皇帝的宝贵时间,基本都会被拖出去打屁股,然后通报批评,不给人做脸面。
  遇上郭家的事儿发了,郭登立马就想好了要如何应对。
  “如果陛下因为臣有功而放过臣一家的罪过,那落在其他人眼里,又该如何?”
  朱见济对这位老臣的话极为动容,最后还是拉着郭登的手,让他受点委屈,先去甘肃那边吹吹风。
  当然,召回肯定会召回的。
  他俩不过是利用这件事,来敲打一下某些放飞起来的勋贵罢了。
  主谋的武定侯一家被重重罚款,几个重要人士被流放,手下的产业被收为国有或者拍卖给了别人,多余钱财发给受害者作为补偿……
  一套流程走下来,除了个爵位在头上,郭家算是败了。
  这么一搞,原本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郭家对爵位长达近百年的争夺,也没人愿意干了。
  郭英嫡长子早逝,按照道理是该让其子顺位继承的,可后面仁宗娶了次子的同胞妹妹为妃,还甚是宠爱,便点了小舅子承爵,由此引起了两房之间长达四代的争执。
  现在倒好,朱见济直接从根源解决了他们的矛盾。
  一个带不来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