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奈何儿子实在靠不住,老爹死了没几年,就走上了变卖家产以求富贵的道路。
巩珍看到这人连如此底线都能抛弃卖钱的时候,都惊讶的合不拢嘴。
当然了,安德烈斯舍得拿这玩意出来,也舍得开口要个大价钱。
他得保证卖掉皇冠,能让自己过上好几年的富贵日子!
巩珍沉思一阵,觉得这条件还行。
大明的货物扔到西边,那是一等一的值钱,卖一批瓷器和玻璃制品,就足够回本了。
眼下巩珍都还没回航,手里的钱只会更多。
可既然安德烈斯连皇冠都拿出来了,那再多给点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巩珍又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己可以加钱,翻倍都可以,但安德烈斯得将自己身上的皇位法统,也就是统治罗马的权力,转让给大明。
反正万物皆可买卖。
在西方待了这么长日子,巩珍对这些人的脑回路还算了解。
签订一纸合约,的确能达到很多目的。
像当初托马斯的皇帝宣称,就是教廷跟几个西方国家签约承认的。
巩珍没说把法统让给佐安,以免引起安德烈斯的抗拒。
毕竟以安德烈斯的态度,他对自己的姐姐貌似没啥好感,属于欠打型的弟弟,还怨恨佐安怎么不愿意当个扶弟魔,为自己做出贡献。
再说了,大明掏的钱,凭什么法统不给大明?
佐安以后也是要嫁到老朱家的,她的东西,自然是老朱家的东西啊!
安德烈斯纠结一阵,意图抬价。
巩珍表示自己可以一次**付巨额金钱给他,以后东西方继续往来,在安德烈斯步入老年后,还可以按月支付一些养老金,保证他挥霍半生后,不至于流落街头。
至于多的,那就不行了。
在巩珍看来,头上的皇冠多了没用,只有华夏的“天子”或者“皇帝”,才是世间最顶级的称号。
西边这些蛮夷之国的王号,他是不在乎的。
愿意拿钱买过来,那是当收藏品用,让对罗马很感兴趣的朱见济高兴。
如果他国不承认华夏皇帝的名号,那就找机会打得他低头就行。
世间焉有大明敌手?
欧罗巴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典型就是杀的人不够多,太给某些分子面子了。
安德烈斯见他摆出了一口价,最后也认了。
他心里也知道,能掏出买皇冠和法统这笔钱的国家,在欧罗巴根本没几个,也不会有人像巩珍一样爽快,交易后还能当场结清他身上的债务。
安德烈斯不仅卖了皇冠,还签了合同,以自己的权力,把王位转让给大明。
等到巩珍登船扬帆之后,他才按照协定把这份合同公示出来,气得教廷背地里大骂这个公子哥实在见钱眼开,不知道其中利害,同时也诅咒狡猾的大明使者,偏偏为了生意赚钱,表面上还得跟巩珍装出一团和气的模样。
“这人当真是荒唐!”
听完来龙去脉,朱见济都啧啧称奇。
原以为他堂弟荣王已经够纨绔了,没成想西边还有个超级加倍。
不过也幸亏安德烈斯的不靠谱,不然这皇冠还落不到自己手里。
唐高宗时有波斯送上的“万王之王”,现在又有罗马转让给自己的王位宣称,算上华夏帝国的皇帝,朱见济脑袋上面,可是有三个帝国的冠冕了。
那是奇观啊!
自古以来哪里有这么刺激的事?!
“这事儿你办的太好了!”
朱见济对巩珍进行了毫不客气的表扬,同时给他赐了不少好东西。
巩珍对钱财享乐倒是不看重。
他要是追求这个,也不至于天天跑船上漂流,和海上风浪斗智斗勇了。
“还有一事”
巩珍拱手又道,“回程期间,臣途径帖木儿,受其主卜塞因之邀,与之探讨两国联手出兵白羊王朝一事。”
这事帖木儿方面老早就跟朱见济打过招呼了。
卜塞因在伊犁城下被大明的火力覆盖给震惊到了后,一边免不了跟前辈一样产生“幸好帖木儿大帝没有来到东方”的想法,一边又对大明的火器念念不忘,朝思暮想。
谁不想要一支可以操控火焰,能轻易灭亡一个国家的军队呢?
对比起大明的武器,明朝以西的国家包括帖木儿在内,简直就是拿着烧火棍在打架!
他们的骑兵再精悍不怕死,能带刀进行无畏冲锋,可隔着那么远的距离,对方发一轮火炮过来,一切的勇气都只能表现给真神看了。
大明,已经和整个中亚的战斗拉出来了个时代的差距。
他们连火绳枪都无法建立起完善的生产体系!
哪里比得上不管大陆还是海洋,都能装备上热武器的大明帝国?
回国之后,从震撼中重塑世界观的卜塞因也迅速的做出了反应,提拔起哈撒,把他当做顾问,让他出主意怎么从大明手里搞到这种武器。
哈撒哪里有这样的本事?
他属于调控局面的理论派,实际操作,他连怎么冶铁都不会。
哈撒只能劝谏伟大的苏丹,放眼实际,和大明打好关系,努力让后者参与到自己这一边来。
如果实在眼馋那大炮和火枪,可以用钱买一批过来。
如此先进厉害的火器,哈撒自觉谁都不可能轻易流传出制造工艺来,让他人仿造。
只要会使用这武器的大明是帝国的队友,那自家能不能造,便不会成为问题。
正所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自家什么水平啊,还想着膨胀成大明那样?
当务之急,是解决步步紧逼的白羊王朝。
乌宗哈桑在干掉了御驾亲征的贾汗沙之后,势如破竹,一路追着黑羊王朝狂野输出,让这个帖木儿帝国的老邻居,陷入了严重的亡国危机中。
其匆忙继位的君主,哈桑阿里已经给卜塞因发了不少求救信,天天在地图上狂发喇叭
“救救我!救救我!”
如果不救,估计今年就得重复他前任的覆辙。
第310章 :《道法并用》
“而且过两年西征,为罗马复国,走黑羊王朝的路是方便一些的。”
巩珍指着地图对朱见济建议道。
大明的运兵船不可能绕过整个非洲,再横穿地中海过去打奥斯曼。
那太费劲儿了!
从陆上跑过去也是不行的。
扣除各种地理阻碍,人的脚程远远比不上航海的便利,要徒步远征西亚,等大明军队到的时候,估计黑羊王朝的尸体都凉透了。
“而过红海,途径马穆鲁克也一样不仅路途遥远,且及至尽头时,两面都会是其领土,若是要对我朝不力,该如何应对?”
陆地难行,绕路太远,那沿着亚欧大陆的海岸线,方便大明执行计划的,只有两个通道了。
一个是走红海,一个则是走波斯湾。
这两个地方差距不大。
从航行条件上说,都是狭长之地,和外界大洋接口亦是极窄,船只一旦进去,想轻易出来,那可就难了。
即便顺利进入,没有被敌对势力夹击,可如何搞登陆战也会是新的问题。
西奈半岛可是战略要地,马穆鲁克也不是真的大明小弟,什么都跟着天朝走,哪能轻易允许一支陌生军队借道自家,纵贯国境?
而波斯湾则不同。
左边,阿拉伯半岛上面早就分裂多时,诸多部落林立,发展水平还比不上亦力把里呢,只要他们还在内斗,就无力阻碍大明绕过海峡,深入其中。
右边,帖木儿帝国是邀请方,眼下又跟大明接壤,明白双方差距后,不会轻易做出破坏两国和平的事。
除非卜塞因拥有一个阿三的脑子,敢于玩一把大的。
同样濒临海湾的黑羊王朝更不可能了。
继任者哈桑阿里到处发求救信,不管是谁来施以援手,他都能热情接纳。
毕竟亡国之危就在眼前,什么国家尊严和领土主权的,都是小事。
他可巴不得大明往自家投掷兵力。
“大明可趁二羊相斗,于当地占据一角,以为来年做准备!”
趁火打劫,让走投无路的黑羊王朝割几块地给大明和帖木儿,这是完全可以的事情。
以后远征奥斯曼,自然也能以那边为起点,降低远距离派兵的压力。
“如此一来,这个海峡,大明也得做做准备啊!”
朱见济眼睛一眯,手指点了下地图。
正好是后世霍尔木兹海峡所在之处。
“此处险要至极,大明谋划西边,要长久治之,便不能让如此要塞落到别人手里。”
这可是大明后路的保证。
“徐徐图之!”巩珍默契的对答,表示大明需要先派遣一个长袖善舞的人才过去,为大明布局。
黑羊王朝不能亡国。
不然地盘落到乌宗哈桑手里,是绝对不可能允许大明靠岸占地盘的。
所以今年之内,虽不能匆忙的出兵,但必须去那边进行一些支援
反正哈桑阿里到处求救,让他砸锅卖铁找大明买点军火,完全可以。
卜塞因肯定也会出手。
两个大帝国给它输点血,总能让黑羊王朝撑过今年吧?
土木帝的狂送模板,总不能永远被人复刻。
所以那个外交人才是谁呢?
“给梁白开去信,让他给朕把这事办好了!”朱见济大手一挥,果断放出了柴犬。
才因为结束收复西域,给自己挣来两年假期的梁白开在家里陡然一惊,踢了下被子。
他翻过身就抱住了自己在前年迎娶进门的正妻。
“怎么了?”女人不解。
难道丈夫又回想起了某个流落在外的私生子,想要讨好自己把人接回来?
谁让梁白开常年漂泊在外,总是会延伸出很多段爱情的。
“我可能又要去外地了”
心中有了预感的梁白开抱着老婆的胸脯寻求温暖。
在这乍暖还寒的春天里,也就老婆的身子能带给他安慰。
果不其然。
朱见济当天下旨,没几天就有快船从登州上岸,找到了在山东老家享受娇妻幼子陪伴的梁白开,让他赶紧收拾包袱,以大明外派帖木儿大使的身份,去那边干活。
“你放心,此次外出,常驻赫拉特,不会让你多做奔波帖木儿的胡姬也是很滑溜的!”
在私信里,朱见济同样对梁白开做出了勉励。
梁白开心知这是皇帝在给自己画饼,但他哪里敢抗旨?
只好扛着包袱,抱了下老婆孩子,跪别父母,又出了国。
至于朱见济,在把佐安召进宫里,告诉了她这件事后,就把皇冠和合同当着对方的面收入了皇帝内努之中。
是的,
他在炫耀!
佐安沉默良久。
直到回到自己的住宅,才蒙头大哭。
第二天眼睛通红的,让来见她的固怀都担忧不已。
“这是小事!”虽然对自己弟弟从来不抱有指望,可才过几年就亲眼见证他为了点钱把祖先荣耀拿出去充当货物,佐安心里不免挫败。
但也正因为如此,她对抓个朱家王爷结婚的事更加迫切。
希望到时候,朱见济能以罗马皇帝的身份下旨,在名义上宣称罗马仍旧存在。
“你和你的情郎怎么样了?”
佐安用热毛巾敷了敷眼睛,不再拈酸,问起了固怀近来的情况。
王华得到了大舅哥召见后,两人更加亲密,他还第一时间写信回老家余姚,告知家人自己即将尚主之事。
随后,针对朱见济的要求,王华也鼓气提神,为自己做起了舆论宣传。
他要出名还是可以的。
本事放在那里,年纪轻轻就成了太学生中的翘楚,搁哪儿都能得到别人重视。
更何况,在闭门苦思二十来天,熬夜翻看了文政杂谈历来对政务的点评,王华把握住上层领导,特别是大舅哥的爽点,写成了一篇文章
道法并用论。
在这篇文章里,王华明确提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古来的儒学,还得要有“法治”。
“人君之治天下,有体焉,有用焉。体者何?道是也。用者何?法是也。道原于天而不可易,所以根抵乎法者也。法因乎时而制其宜,所以品节乎道者也”
圣贤不是人人都能当的,也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修成正果的。
人生不满百,熙熙攘攘之间,能沉的下心学习圣人之道的少,所以一味推崇圣贤,只希望读几本典籍就能感化天下,实在是空虚清谈,异想天开。
针对这一点,需要“执道而用之”,在不偏离孔夫子指导下,坚持“入世、仁慈”的理念,用法度为补充手段,来纠正世人的错误。
有些恶人,不把他打疼了,他是不会知道错的,更别提改正了。
这一文章新鲜出炉,不仅为朱见济采取强硬手段推广自己的各种政策做出了法理解释,还成功迎合了近些年来文学界的“复古思潮”。
别忘了,
朱见济兴办报纸,改革太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大明朝波澜不兴,有点死水迹象的思想界里掀起一阵狂浪,让内卷僵硬起来的儒家士人们找回汉唐之时的活力。
从“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那一年起,他打出来的旗号,可一直是“尊孔复古”!
第311章 :大明朝的思想运动
何谓“尊孔”?
单尊孔老夫子一人,而不敬其子孙,要响应古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号召。
虽然这句话出自于孟子,但朱见济贯彻拿来主义的精神,跟人装糊涂,硬是要把这道理摁在孔家身上,谁敢违背?
要知道,在去年泰西使团来大明呼吸香甜空气的时候,朱见济为了给人普及西方的基本知识,特意拉着群臣兼当代奉圣公,讲了一遍“卡诺莎之辱”的故事。
大臣们也都是聪明人。
当即表示天底下唯有君主可为万民统帅,哪里能让一个搞宗教的爬到皇帝脑子上去,还因为思想分批意见不合,让君主给教主赔礼道歉?
简直是大逆不道!
谁敢在大明复刻这种事情,谁就该碎尸万段!
孔公诚本以为自己已经可以退下舔狗舞台了,没成想西边的祸水东引到了自家身上,只能迅速的滑跪在地,大声感恩皇帝。
“忆当年先祖周游列国,自嘲为丧家之犬,及至秦皇亦有坑儒之祸孔氏全族能得今日风光,天下士子能受圣人教诲,虽有孔圣为源头,然泽被天下者,自是浩荡皇恩!”
北孔做的糟心事,早就传遍天下了,光是“不敬皇明”这点,就足够丢掉它手里的话语权。
只有皇帝能被士人追随!
朱见济更是在世圣贤,只有孔家人和所有教派的首脑滚过来给他磕头的份!
所以当朱见济说“尊孔”,把孔子之下的儒家代表人们排除在外,要看皇帝心情再给他们排序后,没几个敢跟他对抗的。
反正孔夫子的招牌还在嘛!
又没说不要以儒治国了!
何谓“复古”?
当然是在“尊孔”的基础上,响应过去儒家的号召,像什么六艺的,都得搞上。
毕竟孔夫子身高九尺,周游列国很大程度上也是一路打过去的,士人既然以孔子为偶像,哪里能一副抓不了鸡的样子?
仲由年轻时候可是个狂战士,最后怎么被孔子感化成儒门贤人的?
当然是用拳头!
当朱见济同样用拳头把这两个口号摆出来时,自然会涌现出一批支持他的人。
不管那些人是真心还是假意,总归是成功撬动了一下自两宋以来的僵化儒家体统,没让这古老的学派真黑化成僵尸。
因为一旦讲究起复古,汉唐时佩剑习武,崇尚建功立业,高歌进取的儒家士人能把宋明的士大夫们吊起来打。
从法理和作风上,跟强调清修和各种礼教的理学系统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