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37章

我要做明世祖-第137章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能够在大明担任这样的官职,我会觉得会是天主亲自给我赐福了!”
  “大明的人都喜欢穿用丝绸和精美棉布做的长袍,头发都留的很长,梳理得很整齐,大街上随便一个人,都看起来很有风度。”
  “我很羡慕大明人有这么优雅的外表,并且决定在以后留起长发,希望以后能像他们一样,梳起来,戴上漂亮的帽子。”
  “巩珍使者带着我们去过了南京,听说那里曾经是大明的首都,皇帝会住在那里,可惜后面为了更方便和北方的蒙古人交战,他搬去了北京。”
  “南京很让我震撼,在进入那座城市之前,我从未想过世上会有这么繁华美丽的地方存在。”
  “我当时想着,世间的荣光和赞美都该给予这座城,而不是早就被异教徒攻陷的君士坦丁堡,还有帖木儿帝国的赫拉特城。真的很后悔,在此之前西班牙的使者竟然没有走过帖木儿帝国,来到大明明明他们是相邻的国家!”
  “从南京北上,登陆了天津港。”
  “听说这是大明皇帝下令修建的新港口,所以显得极为宏伟和漂亮,有大量的船只在这个港口停泊,我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边际。”
  “帝国的军舰好像也在这边。有人介绍说,大明的军舰从天津港出发,主要针对的是位于帝国东北部的两个附属国,用无比的武力来统治它们,清剿这一方向上的海盗。”
  “听说在大明,这样的港口还有很多,东南、南方都有军舰游走着,只是巩珍急着向他的皇帝汇报情况,所以没有带领我们一一看过,真的特别令人遗憾!”
  “我觉得,只是天津港的船只力量,就足够征服半个地中海了,而这在帝国内部,只是一部分罢了。”
  “来到陆地,接触了一下大明的农村。”
  “如果没有人介绍,我根本不会认为那是个村子!”
  “有规划整齐的房屋,方正的农田,精神饱满,面色红润的自由农拿着钢铁制作的工具在田野里轻松的耕作着。”
  “村子里的小孩会去附近的学校读书,听说这是根据皇帝的安排执行的。现任大明皇帝在还是继承人的时候,就非常重视教育,改善了国内的教学情况,还用国家财政,在地方设立了无数的小学校,为他的国民普及知识小孩子只需要交纳极少的学费,就可以享受到珍贵无比的知识!”
  “他们甚至还能在中午的时候,免费吃一顿有鸡蛋和浓汤的饭!”
  “我感觉自己快要疯了!”
  “这样的待遇,比起西方的任何学校都要优渥,结果这只是大明的一个普通村子!”
  “我觉得这完全可以算得上城市了!”
  “真希望西班牙以后也能有这样的场景,可惜教皇不会让人随便开设学校的,伟大的国王陛下也没有那样的富有和慷慨。”
  “另外提一句,大明好像没有农奴,所有人都是自由的!”
  “到了北京,我决定收回对南京的评价。”
  “所有的荣光都应该凝聚在这座中央城市之上!”
  “这里的人根本不会因为生活而感到苦恼,所有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自信!”
  “我觉得这座城市的空气,比最开始登陆的地方,还要香甜一百倍!”
  “我就在大明负责招待使者的宫殿里住了下来虽然翻译和我强调了很多次,这里只是个正常的使馆,只有大明皇帝陛下所在的伟大皇城才能有宫殿,但我还是认为,如此大的面积和精美装潢,只有宫殿才配得上!”
  “真没想到,我会有一天,住在比国王还要明亮、宽敞和华美的房子里。”
  “听说大明的学校里并不介意外国留学生,我心里有了大胆的想法”
  西班牙的使者疯狂的书写着,然后抬手摸了下怀里的瓷器小杯。
  而他以上所记录的内容,也在其他使者的笔记上得以重复出现。
  但使馆里不断失踪的配件,还是鸿胪寺官员们的烦恼。


第264章 :沂王就藩
  唯一可惜的是,来到北京半个月,大明皇帝还是不愿意接见他们。
  这一点,使者们表示理解。
  毕竟大明如此梦幻的国家,它的统治者高傲一些,丝毫没有问题。
  就连一向傲慢的罗马教廷传教士们,对此也没有多余的话说,反而在听说大明有着名为“景教”的天主教分支后,深感荣幸,希望可以跟这些大明本土产的天主信徒交流一番。
  奈何景教在很早之前就传入中国了,那个时候,罗马帝国还没有分裂呢!
  它认得正统到底是罗马教廷还是东正教,或者说在东方土地待久了自成一脉,这都是个没有了解的问题。
  而且传教士们也不会说汉话,交流就更有难度了。
  一大堆使者只能一边呼吸着大明的香甜空气,一边努力的学习中国话。
  不过比起他们的待遇,佐伊公主获得的重视还是不少的。
  好歹是被巩珍用“皇帝重视”的理由拐过来的,朱见济虽说忙着送堂哥就藩、铸造新钱币还有调度军队去西域等等事物,没有及时接见她,但并不妨碍他放其他人过来,接触这位胆子很大的公主。
  正好还在宫里面临长辈催婚的固怀和佐伊同岁,得知后者情况后,就跟朱见济提了一句,跑出宫和佐伊迅速建立起了女儿家的友谊。
  反正在皇帝下旨废止缠足陋习,还鼓励民间女性去纺织厂等地方工作的背景下,大家也都知道了朱见济并不是个古板的大家长。
  别的地方不说,在一向引领潮流的北京城里,这几年来被放出家门,允许自由活动的闺中小姐可多了不少。
  公主出宫交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固怀在姐姐出嫁后,在宫里也没什么地位同等的同龄人可以玩耍了,现在来了个佐伊,虽然只是个流亡的公主,不过敢于逃脱教廷控制,远渡重洋来到大明,也足够证明这位的心性。
  所以固怀对她很好奇。
  佐伊没有得到大明皇帝的即刻接见,心中也有点担忧烦躁。
  有个大明公主送上门交朋友,却是让她安心了不少。
  而且她还得多锻炼中文口语呢!
  于是在双方都有意的情况下,二人很快成了闺蜜,佐伊的汉语水平也拔高不少。
  “你不要担心复国的问题,我哥哥对罗马很有好感的,他还天天让我读史书呢!”
  朱见济是深信“读史可以明智”这种说法的。
  历史是一个民族、国家不可断绝的记忆,更何况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于历史的态度还是“承继先人之志,以鉴后人”。
  换两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不能对不起祖宗”,“我不能对不起后人”!
  也正是因为中国人祖祖辈辈都带着这样的念头,才让这个文明生生不息。
  后世钱穆先生顶着小日本入侵的压迫,在无比绝望的情况下修国史大纲,目的也是为了替中国写好最后一本史书,以期待后人能从民族历史里获得火种,实现复国。
  所以其他书能不读,但历史必须学好,甚至在国子监编修教材的时候,历史书也是皇帝最为关注的科目。
  固怀虽然比姐姐固安文静许多,但她很好的继承了父亲大哥的惰性,有机会就喜欢摸鱼。
  只有历史能让她提起一点精神。
  毕竟史书上说的,起码有一半能保证真实性,比四书五经踏实多了。
  “我听先生说,波斯亡国之后,也有王子跑到大唐求援,唐高宗派人护送他回去,还建立了波斯都护府让他管呢!”
  这一点,佐伊也听说过。
  在阿拉伯帝国崛起之前,罗马和波斯两大帝国已经争锋很多年了,算是老冤家,而两国国力,也是在这样的比较下持续衰弱,以至于后面被阿拉伯人爆了泉水。
  不过那时候唐朝在整个亚洲被公认为龙头老大,自身也在不停的向着中西亚地区扩张影响力,于是波斯末代王子俾路斯一路跋山涉水来到长安,得到了唐高宗的帮助。
  可惜的是,大唐的波斯都护府也只存在了三年,后面就被阿拉伯人拆了,没机会在著名的帝国坟场上继续发浪。
  俾路斯后面又带着儿子跑去长安,最后终老于唐朝。
  “只要能让罗马复国,就算时间只有一年,我也心甘情愿!”佐伊直接说道,“希望大明能像大唐一样慷慨,给我一个和国家共存亡的机会。”
  “那是一定的!”
  “只是我哥哥忙着很多事情,今年还要打仗,如果要帮你复国,应该还有好几年才行。”
  “几年时间,我可以等。”佐伊今年也才十七岁,完全能静候时机到来。
  怕就怕,大明不给她这个机会。
  固怀傻乐着点头,随后又对佐伊发出来邀请,“沂王要就藩了,我哥哥要去送他,你要一起去看看吗?”
  佐伊眨了眨眼睛,随即点头,“当然!”
  能看大明皇帝一眼,她才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于是在两天后,佐伊和固怀同乘一辆马车,顺着京城四通八达的水泥大道,再次来到了天津港。
  这是大明第一次正式建立起同血缘的海外藩国,所以朱见济也非常重视这次行动。
  一路上,皇帝、亲王、公主的仪仗都打了起来,组成了豪华无比的皇家旅游团。
  使馆里的人也有幸跟随在旁边,见证大明朝的重大活动。
  他们自然又被如此隆重的规格给震撼了一把。
  井然有序的护送队伍,明亮坚硬的盔甲,搁在欧洲都能当成精锐军队了。
  在大明竟然只是一支礼仪性的仪仗队?
  啧啧啧,又开眼了。
  “该说的话,朕之前已经念叨过很多遍了,如今倒不需要多费口舌去重复。”
  迎着海风,朱见济的袍子都被吹得哗哗作响,脸皮再厚,也觉得有点麻了。
  不过他还是坚持给朱见濡送行,和堂哥喝一杯临行酒。
  “此去海外,风浪不定,堂哥要多多保重!”朱见济一口饮尽杯中烈酒,把杯子掷于地上。
  朱见濡也感动的以相同行动作为回应。
  上代人的恩怨已经过去了。
  他们这一辈,倒没有那么多纠缠瓜葛。
  “等沂王妃把孩子生下来,堂哥要记得送一坛美酒过来,让我再喝一次侄儿的满月酒。”
  朱佑极这个大侄子的满月酒和周岁礼,朱见济可是都参与过的。
  他对生下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太迫切的需求,但这并不妨碍朱见济喜欢逗胖娃娃。
  反正玩哭了就能还给他爹妈,又不用自己哄。
  朱见濡点头应下,“等到了吕宋,我就用那里产的粮食酿酒,酿好了就给陛下送来!”
  万贞儿在旁边摸着肚子,微微笑着。
  朱佑极只知道自己要搬家了,舍不得各路的亲戚,在边上垮着张小脸闷闷不乐。
  要不是周氏拽着,他还想蹦过去给对自己很不错的皇帝叔叔一个离别拥抱。
  更远处,眺望着皇家分别的佐伊公主在固怀的告知下,知道了穿着红袍子的那位是皇帝,对面穿淡黄袍子的是这次要出国的亲王。
  “那他旁边站着的,是亲王的母亲吗?”她指着万贞儿问道。
  离了太远,佐伊看不清人的脸,只能看衣服识人。
  “不,是我的堂嫂。”
  “啊?”佐伊对这个事实表示一愣。
  东方人比起西方人更能显年轻,佐伊来这里后,也学会了以体态气质分辨他人年龄。
  朱见濡才二十出头,于佐伊看来,是实打实的少年。
  万贞儿长的漂亮,保养又好,可到底是年近四十,还高龄生育过,丰腴的体态还是能让人看出岁月痕迹的。
  这对夫妻间的差别非常明显。
  也许,这就是爱情。
  佐伊聪明的转移了话题,又指着衣着华丽的周氏说道,“那这个才是亲王的母亲?她旁边的小孩子,是他的兄弟吗?”
  固怀都笑了,“不,那是我的侄儿!”
  难怪皇后嫂嫂在私下跟小姑子谈心的时候,会分享一些朱见济不想太早生孩子的理由,还有自己被催孕的烦恼。
  有沂王的例子在,的确不好太早生下一代。
  父子俩被当成亲兄弟,这都好几次了!
  佐伊也不尴尬,还在继续看衣辨人。
  “那几个也是亲王?”她指着朱见清他们发问。
  这回没有认错了。
  固怀满意的点点头,“那是我的堂兄弟们。”
  佐伊若有所思,“你的皇帝哥哥,对自己的兄弟都很好的样子。”
  对于这话,固怀骄傲的挺起了她不怎么有的胸脯,为朱见济自豪着,“的确如此,我哥哥的胸怀,比海天还要广阔!”
  能对具有皇位竞争力的土木帝血脉这样优待,以前哪个皇帝做得到?
  最开始还有大臣对皇帝提议解决朱见濡他们呢,想把人打包送去凤阳或者其他地方监禁起来,以防不测,结果朱见济把这事打了回去,还让人不用再提。
  “这皇位是先帝于国家飘摇间所得,又不是捡来偷来的,以功绩辛劳论述,我家不负太祖太宗,可称正统大义俱全,何必自做阴暗事,牵连无辜之人?”
  要是还惦记这玩意儿,朱见济当初给他爹定下的庙号,也不可能是“中宗”了。
  再说了,他已经坐稳了位子,京城禁军也掌控在手里,这些给自己脸上贴金,立优秀人设的话,说一说又何妨?
  佐伊闻言,忍不住咬了下嘴唇,眼睛里忽然闪出光彩。
  她向那几位亲王站着的地方多看了几眼。


第265章 :皇家银行和佐伊的计划
  在沂王正式就藩以后,刚送走一位兄弟的朱见济就宣布发行新的钱币
  乾圣通宝。
  这是一件还算正常的事。
  大明朝虽然铸币铸的少,远远不及前朝数量,但人的生活都需要实打实的钱币来进行辅助。
  宝钞的公信力早就低入谷底了,这十年来的一些税收政策也证实了,朝廷正在放弃这种通货膨胀到犹如后世金圆券的纸钞。
  太宗、宣宗,都铸造过以自己年号命名的通宝。
  只是前者质量高,铸造的数量也大,成了东亚的通用货币。
  现任皇帝再发行独家的钱币,并不值得让人惊讶。
  顶多就是令人感叹下这乾圣通宝的质量比太宗造的还好,沿用的制式还是洪武钱,在背面标明了钱币重量。
  但伴随着这个消息一同到来的,还有皇家银行的开办。
  这是一个在大明人看来,非常陌生的东西。
  银行,银行
  听起来,像是管银子的地方。
  而用朱见济的话来说,这是他吸取了以前滥发宝钞的教训,特意设立的机构。
  皇家银行建立起来以后,主要功能是向民间发放货币,辅助乾圣通宝的流通,直属于皇帝管理。
  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可以参考后世的银行还有前朝的飞钱、会子等等,还在下面人能理解的范围里。
  但是皇家银行还负责收集户部、审计署、太府寺等其他机构的数据,联系地方具体物价和生活水平,对来年铸币数量做出规划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铸币嘛,
  有矿有人就开干,能造多少造多少,没有就停铸,哪里用得着考虑具体弄几个铜板出来?
  而且按照这个意思,以后宝源局这个铸币工厂,岂不是要归银行管?
  还变相的从工部户部手里掏了东西出去。
  皇帝在直控六部以后,还要削弱六部的权力吗?
  皇权还要进一步的扩大?
  除了这个,听说银行还有放贷功能、典当的功能,利息更低并且稳定,一旦展开,便相当于打击了民间的高利贷活动。
  如此一看,皇帝的确是在搞新的事情。
  会不会又来折腾自己?
  官员们担忧起来。
  这个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