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破幕者-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战士说:“杨教官,那么特种部队是啥标准呢?”
杨天华侃侃而谈:“标准也很简单,我要你们掌握各种技术性兵器的使用、对无线电波的初步了解、对行为观察的分析学习、对交通工具的熟练掌握、对各种环境下的战术动作、对敌军重要目标的判别、对各种野外环境下的生存技能等等。”
战士们瞠目结舌,这哪是培养一个兵啊,这简直比培养一个大学生还要难!
李剑有些惊讶了,他在总参三部的情报分析系统里从未见过这套理论,无论是北极熊三年前成立的阿尔法还是信号旗,或者是白头鹰的三角洲,都没有如此成熟的一套作战理论。
接触广泛的李剑都尚且有些惊讶,这些只有充沛体能和基本战术素养的侦察兵们就更加云里雾里了,满脸写满了懵逼。
一个兵问:“教官,我会开拖拉机,算不算对交通工具熟练掌握啊?”
杨天华摇了摇头:“不算,我说的熟练掌握交通工具,包括几乎所有的汽车,还有小型或者中型的船舶。当然,除了普通的交通工具之外,你们还要会开包括坦克在内的装甲车辆,会简单操作直升机甚至是固定翼飞机的起降,有些严苛的标准甚至还要你们会开操作潜艇和战略导弹发射车,无论是北约还是华约标准,你们都要会。”
战士们大眼瞪小眼,别说会开了,其中有些东西他们连见都没见过,碰到了估计得一头撞倒南墙吧。
杨天华说:“当然,我知道这些要求对现在的你们来说还很艰难。”
侦察兵们诚恳的点了点头。
艰难,太艰难了。
杨天华说:“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对你们展开全方位的训练,我将和你们一起共同展开高强度的训练,这位李同志也将和你们一起训练,让你们成功的达到我的标准,同志们,你们有信心吗?”
战士们颇有些欣喜,山呼海啸般的吼:“有信心!”
杨天华冲李剑做了个鬼脸,让你监视老子,哈哈,准备被扒一层皮吧!
李剑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这回碰上个活宝了。
杨天华制定的训练方阵是由浅入深,第一步举措就是先让这些兵们会熟练的驾驶常规车辆,包括汽车和卡车。
这倒是不难,广州军区军需处积极配合,隔天便便调来了一批吉普车和十轮东风卡车抵达军营驻地,一同抵达的还有十五名负责教学的汽车团老司机。
而杨天华则更加心宽,直接让老司机们带着这些兵们在层层叠叠的山路上到处折腾,申明哪怕把车辆给撞坏了也不要紧,重点是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形成这些兵们最基础的战术素养。
不到十天,战士们就已经基本上熟练掌握了车辆的基本性能,大摇大摆的让汽车团的司机们坐在副驾驶位,油门轰然一踩便接连换挡,方向盘转的像是一个高速旋转的罗盘,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墨绿色的车辆在复杂的山路上纵横驰骋,无比潇洒豪迈。
看着一台台在军营外开的龙飞凤舞的钢铁机器,杨天华点了点头,大手一挥:“明天咱们去大型训练场,教你们怎么开坦克和装甲车!”
战士们无比兴奋,叫喊:“好咧!”
第七章 坦克训练
广州军区第41集团军第121摩托化步兵师训练场。
三辆59式中型坦克同时从训练场一端开动,呈并列向前推进,在B2V型12缸柴油发动机那强有力的动力支持下,这些重达34吨的钢铁怪兽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拉出长长的烟尘,兴奋的特种兵们在老装甲兵的教导下驾驭着这些五对负重轮坦克,但兴奋归兴奋,这些第一次接触坦克的战士们仍然还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一举一动。
一名老装甲兵坐在炮塔上,语重心长的教导着:“同志们,这是59式中型坦克,也是我们国家陆军目前最主力型号的坦克之一,要记住,履带永远是坦克的灵魂,履带不断裂,坦克的机动性就仍然存在,坦克的威胁就仍然巨大,所以你们第一步一定要理解关于履带的常识,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装甲兵。”
特种兵们连连点头,对前辈的教导虚心学习。
老装甲兵说:“59式坦克有五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每侧各有五个钢制负重轮,共计配备九十一个履带板。记住,如果你们在冰原雪地上作战,那就必须更换钢刺履带,来增强摩擦力,当然,这里是南方,你们遇不到这种情况。而如果在城市中作战,59式坦克还可以更换挂胶履带板,来减少对路面的破坏。。。。。。”
一个特种兵举手提问:“老同志,那为什么中间那辆坦克的炮塔上有根竖起来的杆子啊?”
老装甲兵笑了,说:“那是指挥天线,指挥坦克的标配,用来指挥坦克群的。”
杨天华心神一动,他想到了在明年将要打响的战役中,训练有素的猴子经常专门对有天线的59式坦克进行围攻,用火箭筒来摧毁59式坦克群的大脑和中枢神经,从而造成大量伤亡和惨痛损失的战例。
杨天华走了过来:“老同志,连普通士兵都能发现指挥坦克与战斗坦克之间存在如此明显的不同,那么敌人呢,这样明显的不同之处会不会让敌人在战斗中发现我们的指挥坦克,从而极力围攻我们坦克群的指挥中心呢?”
老装甲兵脸上的笑容一扫而光,多年服役的敏锐嗅觉让这个老同志瞬间察觉到了一丝不安,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老装甲兵说:“杨同志,你说的很对,如果敌人发现了这点不同,很可能会给我军造成极大的损失,我需要立刻报告上级。”
杨天华说:“我提个建议,能不能在每一辆坦克的炮塔上都安装一根伪装天线,从而让敌人失去判断力呢?”
老装甲兵的眼神中闪烁一缕精光,连连点头:“有道理!很有道理!”
特种兵们投来崇拜的目光:“教官,你懂的可真多!”
杨天华没来由的脸一红:“瞎嚷嚷什么,接着训练,你们只有这三天的训练时间,三天后坦克可就要还给人家121摩托化步兵旅了!”
特种兵们赶紧钻进了坦克车舱,加快训练速度。
“轰!”
一枚100毫米杀爆弹从黑洞洞的炮膛中狂冲而出,以超过一千四百米每秒的初速笔直的撞向远处的靶标,在攻击轨道尽头轰然化作一团黑红色的火球冲腾而起,钢珠弹片在高速膨胀的冲击波推动下横扫而出,卷出一片死亡风暴,将周围的草木统统拦腰斩断,炮弹将靶标背后的土坡轰出一个巨大的凹坑,土壤泻流,火光闪烁,烟尘喷腾。
一名身体壮硕的兵看着自己的战果,大声吼:“过瘾!”
杨天华眼睛一亮:“2号车炮手打的很准嘛,那个炮手叫什么名字?”
壮硕的兵只顾着催促身边的战友装填下一发炮弹,压根没听见杨天华的问题,他已经等不及再搞上一炮了。
边上的战友赶紧提醒道:“别玩了,教官问你叫啥名呢!”
这个身体壮硕的战士楞了一下,然后赶紧从炮塔中钻了出来,大声喊:“报告杨教官!我叫朱振华!”
杨天华说:“哪里人?”
朱振华嘿嘿一笑:“我是山东人。”
杨天华敲了敲朱振华那结实的身体:“嗯,身体素质挺不错的。”
朱振华更骄傲了,挺起胸膛:“报告教官!我们家世代习武,从五岁就要开始举铁锻炼,所以每一个男儿的身体都很健壮!”
杨天华摸了摸下巴:“不错,这样吧,你以后就在队里当机枪火力突击手,一口气背上四五百发机枪弹,对准敌人的阵地就是一顿猛扫,冲击力肯定猛,嗯,我看你够格。”
朱振华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摩拳擦掌的说:“是!教官!我以后就是机枪手!”
杨天华认真的说:“嗯,回去以后,你的训练量要比其他战士增加一倍。”
朱振华脸上的笑容瞬间垮了。
坦克的轰鸣声从早到晚络绎不绝,老59的操纵系统可没有后世99A那么先进,开上一圈,光是换挡动作就要耗费不少的体力,一个彪形大汉开上一天老式坦克都得累个半死,所以各国军队里可能有女飞行员,女特种兵,女电子对抗兵,但却唯独没见过女坦克手这种职业。所以这些特种兵在轮番训练之下也都快口吐白沫,不过在如此强度的训练下,利剑队员们也基本掌握了59式坦克的具体性能和操纵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杨天华给老装甲兵点燃了一根烟。
老装甲兵深吸一口烟,说:“杨同志,你的兵都很不错,他们的头脑都很聪明,战术素养很灵活。”
杨天华点点头:“是啊,他们的头脑都很聪明。”
老装甲兵说:“给他们三个月的时间,我就能把他们训练成一流的坦克兵,能和121摩托化步兵师的任何一个尖子比一比。”
杨天华摇了摇头,眼神中折射出一丝遥远:“没那么多时间啦。”
老装甲兵虽然有些疑惑,但岁月的磨练让他并没有好奇的追问下去,他知道,有些不该问的最好别问。
三天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坦克和装甲车辆驾驶技能的特种兵们返回了山林中的军营。
路上。
利剑突击队队员很是兴奋,一名特种兵激动的说:“真没想到啊,我一个小学毕业的兵,居然也能学会开坦克了!”
杨天华浇了一盆冷水,说:“错了,你们目前会开的仍然只是59式,而59式中型坦克是以苏联T54坦克为基础仿制的国产坦克,仍然属于华约标准,北约标准你们可还没碰过呢。”
兵们好奇的问:“教官,北约坦克是啥样的啊?”
杨天华说:“多了去了,豹2坦克、M1艾布拉姆斯坦克、勒克莱尔坦克、挑战者坦克、公羊坦克,都是北约各国的钢铁主战怪兽,但这些坦克的造价都十分高昂,每一辆都得卖个几百万美金。”
兵们倒吸一口凉气,我的乖乖,几百万美金,真够贵的。
李剑眉头一皱,小声问:“等等,除了豹2,其他型号的坦克我怎么没听说过?”
杨天华说:“其他坦克都是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开始研制的,你自然没听说过。”
李剑点点头,默默的将这些坦克的型号记录了下来。
第八章 特战装备
杨天华首先为这些尚显稚嫩的特种侦察兵设计了一套以81式迷彩服为蓝本的作战服。
81式作战服是耳熟能详的传奇了。
这套迷彩服曾经在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巨大的效能,伪装效能极强的81式军服在那场如同梦魇一般的战争中一度令猴子士兵感到惊心动魄,不敢将背后留给任何一片灌木丛,生怕在某一片不起眼的丛林之内潜伏着一个班甚至一个排的解放军战士,又或者在沼泽和树上趴着一名幽灵般的狙击射手,简直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
以此为蓝本设计的作战服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4米视线范围内仍然可以与环境融为一体,在安南的雨林环境中伪装性能极其出色,甚至已经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杨天华还别出心裁的将内衬设计为安南正规军军服,让突击队在必要时刻可以将作战服反穿,短时间内就能狸猫换太子,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设计完成并且装备这支突击队后,杨天华发现,那段小小的红色条柱比之前微微增高了一点,积分增加了五万。
而原本几个黯淡的表格选项也渐渐的开始亮了起来;包括歼轰7战斗轰炸机、80式主战坦克、052型导弹驱逐舰等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的重型技术武器装备。
杨天华摸着下巴:“原来实现的影响力越大,红色条柱就越高,解锁的武器也越多,能够造出来的武器也就更多。。。。。。”
杨天华尝试着把手伸向81式自动步枪,这支枪上的数字只有500,倒也不算贵,数量选择为1。
轻轻一点之后,一支崭新的81式自动步枪便出现在了杨天华的面前,上面还配备着解放军后期魔改81杠出现的全息瞄准镜与皮卡汀尼导轨,一侧还附赠了足足六百枚7。62毫米口径子弹。
杨天华领着这柄新枪走出帐篷,熟练的插上弹匣拉动枪栓,瞄准远处的一棵树扣动了扳机,枪口立刻射出一枚枚威力强大的7。62毫米口径步枪弹,钢芯子弹保持超音速呼啸而去,狠狠撞在那颗被瞄准的树上,木屑横飞,弹孔密布。
伴随着清脆的枪响,一个弹匣扫光之后,这颗大树居然被从中间生生截断了。
闻声冲出军营的兵们面面相觑,好奇的问:“教官,这是啥枪啊?”
杨天华打光弹匣内最后一发子弹,将步枪扔给其中一个兵:“来试试看。”
好奇的兵插上一个弹匣,然后拉动枪栓对准几十米开外的另一棵大树,熟练的扣动扳机,子弹三发三发的横扫而出,将这棵大树也打的是千疮百孔。
这个兵无比惊喜的说:“我的天呐,它的射击精度比56冲简直高太多了!”
李剑小声问:“这是不是你从未来带来的?我在总参从来没见过这种型号步枪的档案和资料。”
杨天华点点头:“这是咱们部队明年就要设计的新枪,我只是把它变出来了而已。”
李剑追问:“怎么变出来的?”
杨天华摇了摇头:“山人自有妙计,天机不可泄露。”
一个兵这时候问:“教官,为什么这枪没有准星啊。”
杨天华指了指枪管上的黑色装置:“这是激光全息衍射式瞄准镜,是用来帮助你们瞄准更加精确的附加光学装置。”
这个兵说:“光学瞄准镜?教官,我们用过狙击步枪,它上面的瞄准镜和这玩意儿长的完全不同啊。”
杨天华说:“这瞄准镜并没有放大功率,但可以让你直接根据弹着点来锁定目标,瞄准速度快,射击精度高。”
这个兵瞄了瞄远处的目标:“教官,这咋用啊。”
杨天华说:“你们刚参军时,班长说开枪射击的要领是什么?”
这个兵挠了挠头:“三点一线?”
杨天华点点头:“对,但是用上这玩意儿,你就可以直接二点一线进行精确射击,时间和步骤将大大缩短。在实战之中,这点节省的时间会让你们获得决定性的优势。”
兵们轮流的试了试这个很奇怪的光学瞄准镜,很惊喜的发现用这玩意儿瞄准确实迅速且精准,而且这支崭新的自动步枪的射击精度也比56冲高一个等级,沉稳无比,枪口上跳并不严重。
一个兵欣喜的说:“真是好枪啊。”
杨天华将这支枪扔给李剑:“这支枪应该已经立项设计了,把原样交给轻兵器厂吧,应该很有帮助。”
李剑默默的将这支自动步枪郑重的收了起来。
杨天华说:“不过世界步枪的主流化是趋向于小口径弹药的,这支枪只是我们国家的过渡产品,用不着生产太多,但是要让轻兵器厂的人先仿制个五百套给咱们突击队先用上,特种部队的装备不能太差。”
李剑说:“这应该没有问题,不过这枪上的全息激光衍射瞄准镜就难办了,国际黑市上怕是也买不到。”
杨天华说:“这个我来想办法,事实上,一旦有关部门把原理吃透,仿制这玩意儿应该也不算太困难,而且如果能大规模生产并且提早释放到国际市场,说不定还能借此机会大赚一笔呢。”
随后,杨天华还很大方的花费了八万多经费,变戏法一样的从系统中拿出了他精心挑选的一批单兵武器装备:包括五支国产的LR4高精狙,十二套单兵微光夜视仪、三套PF97式单兵一次性云爆火箭筒和三套11式狙击榴弹发射器,武器琳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