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破幕者-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天华轻松愉快的点了点头:“这是我的老本行,简单。”
第四章 第一份任务
中年男子点了点头,笑着说:“好,你先在这里休息几天,我即刻为你安排,有了你的助力,想必我们的尝试与探索将获得极大的进步。”
杨天华点了点头:“我必将竭尽全力。”
饱餐一顿后,夜幕渐渐落下,杨天华颇为疲惫的躺在颇具年代感的行军床上,带着一天的错愕与懵懂,默默的闭上了眼睛。
真够累的,潜伏这么多天的斩首行动,居然迎来了时空穿梭的惊奇一幕,也不知道其他战士怎么样了。
但刚一分散思维,杨天华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的画面,这些接连闪过画面连成一条条细线,随后化为一团火红色的熔浆,熔浆冰冷的穿透了他的身体,在他的脚下变成了一面发光的镜子,最终汇聚成一个神圣而庄严的五角星徽标。
杨天华突然觉得这样的景象十分不正常,从困乏中惊醒过来,但梦境并未结束,眼前突然出现了无数层层叠叠的发光表格。
仔细一看,表格中则是一款又一款解放军陆海空天的武器,从56式半自动步枪到05式战略步枪,从051级老式驱逐舰到055级万吨级导弹驱逐舰,从歼5歼击机到歼20隐形歼击机,从轰5战术轰炸机到轰20隐身轰炸机,无比详细,一眼竟然望不到头,这些武器选项上有的发着光芒,有的则一片黯淡,颇为科幻。
杨天华惊讶的吼:“我日!这是什么玩意儿!”
门口的警卫兵回头,不满的发着牢骚:“瞎吵吵什么。”
杨天华指着前方的发光表格,瞠目结舌的说:“同志你看,这是什么玩意儿!”
警卫兵一脸懵逼:“什么什么?”
杨天华瞪大了眼睛:“你看不见吗?这么多发光的方框?”
警卫兵连连摇头:“我啥都没看见,你该不会是精神出现问题了吧。”
杨天华紧紧的盯着面前的这些发光武器选项,他意识到,这种绝对不正常的现象,和他从五十年后突然的跃迁而来的现实,必然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甚至有着一种关键的联系,像束缚着行星的恒星,在无比黑暗的深渊中剧烈暴躁的燃烧着。
杨天华尝试着用手去触碰其中一个方框,那是最简单的7。62毫米子弹选项,数量则选择为1。
光芒一闪,一颗7。62毫米子弹出现在了杨天华的面前。
杨天华瞪大了眼睛:“我靠!”
杨天华握着手中真切而又尖锐的7。62毫米口径子弹,无比震撼。
再仔细观察面前的武器表格,杨天华发现,1979年之前发明的武器装备都在散发着淡淡的光芒,而1979年之后发明的武器则一直黯淡着,每一项武器的上方都有一小段红色的条柱,陆海空三军的武器装备的红色条柱则成1:10的比例分布,而每一段条柱上都有着一行代表积分的数字,到有点像是购买这些武器的价格。
杨天华还发现,轻兵器一栏是没有1979年这个时间节点限制的,从56式自动步枪到05式战略步枪都可以选择,甚至连2030年共和国军工制造的全息激光头盔和纳米作战服都可以点击,武器选项另一侧的红色条柱也十分短暂。
杨天华试着伸手去触碰一台单兵PDA系统,数量选择为1。
但红光闪烁了一下,PDA电子系统并没有像那枚子弹一样出现,杨天华搔了搔头,看来自己的红色条柱,或者说积分不够啊。。。。。。
杨天华顺着左下角看去,他看见了一条独立于所有方框之外的红色条柱,这段条柱上的积分为十万。。。。。。
这应该就是自己目前拥有的积分了吧。
等等,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通过门口警卫兵的反应来看,这玩意儿只有自己看得见摸得着,这要是贸然把自己看到的景象说给别人听,恐怕别人会把自己当成疯子立刻送进精神病院。
握着手中的这枚7。62毫米子弹,思考了一阵,杨天华打定了主意。
先瞒着,等日后时机成熟再说。
在这座半地下的灰色建筑物之外,开阔的平野上空是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在光芒的点缀下,空气的缥缈带来了悠悠的闪烁与波动,像是一个个凝视着地球的眼睛,释放着精湛的美,七十年代的星空无比的美丽而又深邃。
但谁又能知道,在如此宁静而又安详的景象中,一场平静中酝酿的风暴正悄无声息的诞生,如同亚马逊雨林中煽动翅膀的一只美丽蝴蝶,即将释放出席卷一片大陆的威力与热潮。
次日,警卫兵把杨天华喊了起来,将一个大包放在他的面前。
“喏,这都是你带来的稀奇古怪的装备,参谋长让我还给你。”
杨天华打开这个颇具时代特色的大包,仔仔细细的查验了包里的单兵装备,满意的点点头:“参谋长还说什么了吗?”
警卫兵说:“让你收拾收拾准备出发,有一架运8在机场等着你呢,总参三部还派遣了一个相关人员陪同你前往目的地。”
杨天华说:“好的。”
警卫兵突然虎了虎眼神,警告性的说:“还有,我劝你别打什么歪主意,要是辜负了参谋长的信任,我第一个干掉你!”
杨天华笑了笑:“等你有这个实力再说吧。”
警卫兵咬牙切齿。
(读者朋友们,想必你们也了解,政策和安全审核已然越发越严格了,笔者所写的每一章节几乎都需要修改,有些章节甚至需要删除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然后再重新架构故事主线,设想铺垫内容,埋下故事引爆点,十分艰难,万望理解。)
第五章 南国利剑
广州军区,丛林绵密的重重山地之中。
两辆墨绿色的北京吉普沿着周折的山路开向丛林深处,一路上哨卡密布,荷枪实弹的哨兵的神情如同一头头丛林中的猎豹,均配备清一色的56式自动步枪,部分哨卡还架着67式通用机枪,枪口不停旋转着对准可能出现威胁的目标,随时可形成极为猛烈的交叉火力,将山路上冲过来的敌人彻底撕成碎片。
吉普车上,一名广州军区干部先打破了沉闷。
“你们二位是杨天华同志和李剑同志吧?”
杨天华点了点头:“是的。”
干部说:“听说你们二位是这方面作战的行家。”
李剑说:“这位是特种作战方面的专家,我则隶属于总参三部行动科,负责为战士们提供一些战略和战术方面的思想指导。”
杨天华翻了个白眼,说的那么好听,这不明摆着就是总参派来监视老子的钉子么。
干部直言不讳:“那好,我先来向你们介绍一下这支突击队吧,这支部队是许司令员特别要求成立的,突击队在整个广州军区的侦察部队里选择最好的苗子,配备军区最好的武器装备,并且特别针对安南一带的雨林自然环境进行高强度训练,意图磨砺出一柄主力部队前方的利刃,承担渗透并划破敌军防线的任务。。。。。。”
杨天华点点头,同样直言不讳:“虽然战术思想很不错,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支所谓的特种部队和侦察兵比起来并无实质上的区别。”
干部颇有些惊讶杨天华的一针见血,开口道:“杨同志,你说的太对了!
干部说:“实际上,我们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支匆匆建立起的突击队,或者说是特种部队,还没有脱离侦察兵的范畴,相反,这只是一支更加精锐的侦察部队,任务定位基本没有区别,能发扬的战术作用也很片面,和军一级侦查团甚至是师一级的侦察营比起来几乎毫无区别。”
杨天华想了想:“你们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将其视为主力部队的利刃,要把这支突击队看成是一柄捅穿敌人心脏的长剑。”
干部若有所思:“捅穿敌人的心脏。。。。。。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杨天华说:“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在目标的选择上,一支真正的特种部队应该对敌军的水库、机场、集团军级指挥部、港口、核设施、通讯基地等重要目标下手,而不是拘束于敌军的行动线路或者破坏后勤分队,俗话说得好,打蛇打七寸,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支小规模渗透到敌军防线之后的部队,往往可以发挥出战略级别的作用。”
干部眉头皱了皱:“可一支配备轻武器的小规模部队,怎么啃的动守卫如此森严的目标呢?”
杨天华拍了拍手:“这好办,潜伏到目标周围,然后召唤空中精确打击,十几枚重磅精确制导炸弹那么铺天盖地一扔,什么重要的堡垒都得在烈焰中化为齑粉,不要太轻松了。”
干部说:“精确制导炸弹我知道,美军在越南战争中曾经用过,德国人在二战中也曾使用过无线电制导炸弹,但是这玩意儿我们现在可列装不起,也没那个技术实力。。。。。。”
杨天华说:“那也可以用别的玩意儿来代替嘛,比如说水库目标,咱们可以直接向水库里扔个几百公斤氰化钾,然后把水库给生生炸塌,蔓延出的洪水会摧毁数百公里内的一切水源,谁喝谁就被毒死,谁不喝谁就渴死,反正就是一个死,咱们的大部队到时候去收尸就行啦。”
干部惊讶的差点跳了起来:“这样的做法太不人道了,简直就是法西斯的残忍做派!”
杨天华翻了个白眼:“咱都和别人对掐起来了,还在乎什么人道不人道,反正是别人的地盘,咱们也不用长时间占领某一地区,所以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谁赢了谁才有话语权。”
干部眉宇凝重,说:“杨同志,你的思想很危险。”
李剑默默的给杨天华打上了一个危险的标签。
杨天华毫不在乎,抱着脑袋靠在座椅上吹着口哨。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
一道道响亮的口号在车窗外出现,顺着声音的来源方向望去,可以看见一群群年轻的战士从山路两侧跑过,他们的身上清一色的背着56式自动步枪,身上则穿着很是简陋的单兵携行具,五花大绑的背带很是复杂,头顶还佩戴了未列装全军的钢盔,很具年代感。
杨天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我们部队的装备太差了。”
干部吃惊的说:“这装备还差?我们不少部队还在用56半呢。”
杨天华说:“在没有成熟可靠的体系支援下,这样的单兵装备实在太差了,根本不足以让一支特种部队建立起自己对敌军的单兵技战术优势。”
干部越来越听不懂了。
半个小时后,吉普车在军营内停了下来。
刚刚从吉普车两侧跑过去的战士们此刻正在吃午饭,看到干部来了之后便立刻吞下口中的食物,齐刷刷的立正敬礼。
杨天华稍微观察了一下,发现战士们的脸色很红润,体格也很健壮,碗里不乏红烧肉和鸡蛋之类的蛋白质补充物,看来营养补充的很是不错,杨天华点了点头,良好的营养供给是一支精锐部队所必备的需求准备,一支营养不良的军队注定是无法在战场上和一支精悍勇猛的军队相抗衡的。
干部说:“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总参向我们提供的特种作战专家,杨天华同志和李剑同志。”
干部再看向杨天华,介绍道:“杨同志,这就是咱们的华南之剑突击队了。”
杨天华心头一动,华南之剑,原来此刻矗立在他面前的就是南国利剑特种部队最先的由来,不简单呐。
转念一想,杨天华又感叹了起来——先辈们组建共和国第一批特种部队的基础条件可真够艰辛的,就靠着简单的布料和脱胎自AK的56冲就铸就了一支精锐之剑的模板和基础,从真刀实枪的战场上得到了一条条宝贵的经验,随后将这样的战斗精神和宝贵经验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构建起了共和国特种部队最基本的骨架。。。。。。这样的努力可真是不容易啊。
杨天华说:“大家好,我是杨天华。”
李剑的身上则永远围绕着一丝神秘和淡漠:“大家好,我是李剑。”
战士们齐刷刷的向杨天华看去,掌声雷动,异口同声:“欢迎杨同志和李同志到来!”
等掌声整齐的停下后,干部说:“杨同志,这段时间他们就要交给你来训练了,希望你能成功为我们训练出一群强大的猛虎,需要什么物资你可以直接向李剑同志开口,他会将清单递交给我们,而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为你把物资筹集完毕。”
杨天华点点头:“我明白。”
干部敬礼,说:“杨同志,拜托你了。”
杨天华认真的点点头。
简单的介绍之后,干部便乘车离开了这片山林围绕着的军营,将这柄锋利的南国利剑交到了杨天华手中。
第六章 老司机
午后的风吹拂着山林,阵阵呼啸声在营地上穿梭,排成整齐纵列的侦察兵们站成六排,方阵前的杨天华则有些紧张,和在后世练那帮受教育程度高的士兵不同,这还是他第一次训练隔着五十年鸿沟的先辈们呢。
杨天华清了清嗓子,说:“同志们,听说你们都选拔于广州军区各大侦察部队,也就是所谓的兵王和尖子,想必单兵作战能力很不错吧。”
战士们很骄傲:“那是!”
杨天华说:“很好,那么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特种部队与侦查部队之间的区别?”
一片哑然。
杨天华说:“我换个问法,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等你们上了战场,你们的目标是谁?”
仍然是鸦雀无声。
杨天华点了点头:“那么我再问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在敌后对敌军士兵展开袭击?”
一名战士说:“因为我们火力比他们猛!”
杨天华摇了摇头。
另一名战士说:“因为我们平时训练的多!”
杨天华又摇了摇头。
第三名战士说:“因为我们的单兵素质比敌人高很多!”
杨天华再次摇了摇头。
最后一名战士说:“因为我们不怕死!”
杨天华瞪了瞪眼睛:“扯淡!”
战士们问:“那到底是为什么?”
杨天华说:“因为你们傻!”
战士们有些不解了。
杨天华语重心长的说:“国家付出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培养出了你们这群出类拔萃的尖兵,让你们的身手比敌军更敏捷,让你们的枪法比敌军更精准,让你们的速度比敌军更快速,让你们得以成为一群游荡在敌军纵深防线之后的幽灵猛虎,但这一切的投入和训练课不是为了让你们去对付敌军士兵的!”
战士们眨了眨眼。
杨天华接着说:“给敌军造成大量有生力量伤亡那是正规军的事。你们是特种部队,战斗模式极为特殊,战斗目标自然也极为特殊。”
“与二战期间的德国勃兰登堡突击队相同,你们的目标应该是敌军的后勤补给基地、指挥部、通讯基地等重要目标,在结合我军的火力打击体系下实施攻击,摧毁敌军重要节点,以一点摧毁敌军全面,这才是插入敌人心脏刀子能发挥的作用。”
战士们颇有些震撼:“我的娘咧,这也太难了吧。”
杨天华说:“没什么难的,你们此刻的战术素质仍然停留在侦察兵水平,简单来说,你们只是一群单兵素质极高的步兵,还达不到特种部队的标准,等你们达到那个标准了,一切挑战都不难了。”
一名战士说:“杨教官,那么特种部队是啥标准呢?”
杨天华侃侃而谈:“标准也很简单,我要你们掌握各种技术性兵器的使用、对无线电波的初步了解、对行为观察的分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