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周昏君 >

第52章

大周昏君-第52章

小说: 大周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是,圣贤书里也没教他们如何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啊?
 看着考题,来自浙江的周解元心中便生出无从下笔之感。
 犹豫了好久,周解元方才下定决心,咬了咬牙,拿起笔开始写了起来……
 来自豫南的举人朱阳,在看了考题之后,不由眼前一亮。想也不想便拿起笔开始写了起来……
 会试连考三场,共九天时间。
 九天过后,举子纷纷垂头丧气的走出贡院。
 除却朱阳等寥寥几人!
 此次的朱阳神采奕奕,哪里有一丝疲惫之色?
 在一众考生之中,朱阳便如同鹤立鸡群一般,着实引人注目。
 贡院的大堂内,李广泰等几名考官看着试卷上的答案,均是摇头叹息不已。
 “驴头不对马嘴!”扔掉一张试卷,李广泰又翻到第二章试卷。
 “内容尚可,然文采不足!”看了几眼,李广泰又扔掉一张试卷。
 “文采不错,然内容空洞,不着边际!”又扔掉一张试卷。
 ……
 不知翻阅了几张试卷,李广泰都已经近乎绝望了。
 看了这么多试卷,根本就没有一张能令李广泰满意的。
 起身,李广泰走出屋子活动了一下身子,突然听到屋内一名考官喊道:“大逆不道,着实在大逆不道!”
 李广泰心中惊讶,是什么样的试卷,竟然引得考官如此震怒?
 走进屋子一看,却见考官甲手里拿着一张试卷,激动得语无伦次,“不想天下竟有如此狂悖之言,以老夫看,应该割除这名考生的功名……”
 李广泰心中越发疑惑,心想:“究竟何等言辞,竟然使得这位老夫子如此动怒!”
 走上前去,李广泰一把将考官甲手中呃试卷夺了过来。
 见李广泰突然夺走自己手中的试卷,考官甲突然一愣,声音也跟着戛然而止。
 李广泰夺过试卷之后,并未理会考官甲,而是拿着试卷细细品阅起来……
 只见试卷之上的言辞并不华丽,然而却处处针砭实证。
 从国库入不敷出的局面,写到现在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更是提出了现在土地兼并严重,民生疲敝的问题。更是提出了朝廷应该向士绅征税,更应该征收矿税、商税等诸多意见。
 整篇文章,虽无一处辞藻华丽之处,亦无引经据典之言,然却句句写实,针针见血,竟无一句废话。
 “好!”看着这篇文章,李广泰拍案而起,口中大呼精彩!
 “李大人,这篇文章之上完全是大逆不道之言,您竟然说好?”见李广泰这幅表情,考官甲十分的吃惊。
 “这篇文章句句针砭时政,哪有什么大逆不道之言?
 以老夫看来,写这篇文章的举子,就是点为头名状元,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李广泰只是瞥了考官甲一眼,便滔滔不绝的说道。
 “李大人莫非是疯了不成?如此文章,如此士子,如被朝廷录用,必将是祸害大周江山社稷!
 以下官看,此等文章,此等士子,应当全部割除功名,以儆效尤!”虽然李广泰是主考官,可考官甲依旧‘据理力争’!
 “诸位考官也来看看这篇文章,再做结论不迟!”李广泰并未搭理考官甲,而是将手里的文章递给其他几名考官翻阅。
 看过这篇文章,几名考官眼神中满是震惊之色。
 互相对视一眼,考官乙说道:“李大人,一下官看来,这篇文章上却是大逆不道之言,即便将这名考生割除功名,也丝毫不为过!”
 “你……”李广泰手指颤抖的指着考官乙,没想到考官乙竟然这么说?
 回头看向其他几名考官,问道:“你们也是这么觉得?”
 其他几名考官亦点头道:“我等意见一致!”
 “好!好!好得很!”李广泰怒极而笑,“诸位可不要忘了,老夫才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
 “……”其余几位考官见李广泰这么说,顿时哑然。
 考官甲笑了一下,说道:“李大人,您莫不是忘了?按照以往的惯例,会试录取名额,可是由几位考官一同投票决定的!
 您手中只有一票,即便投了这名考生,他也毕落第无疑!”
 “你……”指着考官甲,李广泰气得说不出话来。
 门外的两名小太监听到里面的声音,互相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个小太监便悄无声息的离开贡院,骑马向皇宫方向而去。
 养心殿外,孙胜盯着面前的小太监问道:“此事可是真的?”
 “小人哪敢欺瞒公公?”小太监回道,“为了那张试卷,李御史已经同其他几名考官吵翻了天!”
 “那那张试卷上的内容,你可还记得?”孙胜又问道。
 小太监回道:“小人虽然没有看过试卷,但通过几名考官的对话,小人倒是猜出了那张试卷上所写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了!”
 见此,孙胜点了点头,说道:“你这就跟咱家进殿面见万岁爷,记住,千万要小心回话!”
 “孙公公放心就是,小人省得!”
 养心殿内,刚刚从长春宫看完儿子回来不久的张凌阳正躺在窗边的床榻上闭目养神。
 听到外面的动静,张凌阳睁开眼睛,“孙胜,什么事情?”
 孙胜小跑到张凌阳面前,笑道:“果然不出万岁爷所料,眼下贡院内已经闹翻了天!”
第一百二十六章:考官下狱(第四更)
 “哦?”闻言,张凌阳精神不由一震,急忙从床榻上起身,问道:“情况到底如何了?”
 “奴才派去贡院的小太监正在门开候着,万岁爷一问便知!”孙胜回道。
 “那还愣着作甚,还不赶快通传?”张凌阳急切的说道。
 “是,奴才这就带那名小太监进来!”孙胜急匆匆的出了养心殿,又给了那名小太监一个眼色,方才带其进入殿内。
 张凌阳听完小太监的叙说,挥了挥手让其退下之后,便对孙胜吩咐道:“孙胜,你即刻传旨给锦衣卫指挥使韩笑,命其带人前往贡院逮捕那几名考官。”
 “至于罪名吗?”在殿内转了几圈,张凌阳眼前一亮,说道:“开考之前,那几名考官不是说过什么‘朝堂要掀起腥风血雨’之类的话吗?
 就给他们定一个诽谤圣君,离间君臣关系的罪名!”
 “奴才这就去办!”孙胜回了一句,便匆匆出了养心殿。
 贡院内,李广泰与其余几名考官已经陷入了彻底的冷战之中。
 李广泰脸色铁青,愤恨的看着其余几名考官。
 而以考官甲为首的几名考官,则是坐在那里有说有笑,且不时的用讥讽的眼神去瞧李广泰。
 这时,韩笑带着数十名锦衣卫校尉突然闯入贡院之中。
 “圣上有旨,会试开考之前,考官甲、乙、丙三人诽谤圣君,有离间君臣关系之嫌。则锦衣卫将三人下入诏狱审讯!”
 韩笑看了三人一眼,笑着说道:“三位大人,请吧!”
 “韩指挥使,我等三人是冤枉的!”
 “我要去见陛下!”
 “肯定是李广泰那厮偷偷命人向陛下告密了!”
 ……
 考官甲、乙、丙三人或喝骂,或求饶着被锦衣卫校尉押解了下去。
 其余几位考官见此,不由面面相觑。
 其中有两人更是偷偷打量了李广泰一眼,想看看他的反应。
 可结果却看到李广泰一脸的错愕之色。
 “这李广泰到底是真的不知情,还是假装的呢?”见李广泰这幅模样,那名考官心中不由细想起来。
 可不管如何,在考官甲、乙、丙三人被锦衣卫押解下去之后,原本的原则登时便被抛进粪坑里了。
 毕竟,如果自己还坚持原来的原则的话,下场估计跟考官甲、乙、丙三人一样。
 其中便有一名考官丁来到李广泰面前,恭恭敬敬的抱拳说道:“李大人,下官认真想了之后,认为还是李大人您所言有理。
 下官决定,支持李大人您,将这张考卷评为甲等,不知李大人意下如何?”
 见考官丁如此表现,其余考官心中均暗骂了一声“老狐狸”。
 心中虽然暗骂,可这些考官嘴上却丝毫不显,“我等也以为李大人所言有理,这份考卷,理应评为甲等!”
 闻言,李广泰眼角不由跳动了一下。
 同时,李广泰心里也在疯狂的吐槽,“怎么好端端的,就有三个考官被锦衣卫带走了呢?莫不是门口的小太监告密了?”
 心中如此想着,李广泰便向外望去,只见门外的两名小太监眼观鼻,鼻观心,站在那里如同木头人一般一动不动。
 “莫非是我想错了?”李广泰心里又不由疑惑起来,“那到底是谁向陛下告的密啊?”
 一时间,李广泰心里也是纠结万分。
 可相比是谁向陛下告的密,李广泰心里对一众考官墙头草的作风更是不齿至极。
 原本,李广泰还以为这些考官可自己是同道中人。
 可不想这些人为了自己的那丁点利益,完全摒弃了科举是为国选材的原则,与自己对着干。
 而今,见考官甲、乙、丙被下狱,又如同墙头草一般的附和自己,没有一丁点的原则。
 对此,李广泰是失望透顶。
 做了这么多年的官,你说李广泰清高也罢,迂腐也行,可该有的政治头脑,李广泰还是有的。
 通过此次会试的考题,李广泰又如何不知道当今天子想要做什么呢?
 要不然,李广泰那么多年的官也就白做了。
 而之所以会试开始之前,李广泰选择去面君更改考题,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要不然,也不会小太监一说,李广泰便退了回去。。
 甚至,李广泰隐隐希望,通过此次会试,能为大周选拔出来几名真正的干练之士。
 要不然,以大周现在的状况,完蛋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民生日益疲敝,国家税收日益萎缩,并不是大周朝特有的现象。
 历朝历代,都有着这样的通病。
 要不然,百姓也不会揭竿而起。
 还不都是土地给闹得!
 然而,真正有魄力,有能力去改革,敢于向士绅宣战的君臣,则少之又少,甚至一个也无。
 这倒不是说以往的君臣都是瞎子、聋子、傻子,他们也明白改革土地税制势在必行。
 可因为改革所要承担的后果,又有谁能承担得了?
 所以,但凡面对这种局面,绝大多数君王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
 只要江山不是亡在自己手中,那九泉之下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去见列祖列宗了。
 如果再如同皇帝的新衣一般,构造出一个虚无缥缈但却不堪一击的盛世江山,那就更好了。
 也是因此,绝大多数王朝便在这种得过且过之中走进灭亡。
 李广泰记得,先帝之时,自己曾写过一道奏折,直诉大周的各项弊端。
 可最终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激起一点浪花。
 “也许那道奏折上的不是时候!”有时候,李广泰心里不由的就会这样想。
 毕竟,李广泰上那道奏折之时,正是永康帝第五次征伐瓦剌的前夕。
 李广泰清晰的记得,当时永康帝将自己召入宫中,语重心长的说道:“李爱卿的奏折,朕已经看过。
 然此次征伐瓦剌无比重要,牵扯到大周边境数十年的安定。
 所以此时,国内千万不能发生任何的异动,李爱卿可明白朕的意思?”
 李广泰又怎会不明白永康帝的苦衷?
 只能无奈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可之后呢?
 征伐瓦剌大胜而归之后,永康帝再次以其他理由拒绝接纳了李广泰的那本奏折。
 到了那时,李广泰如果还不明白永康帝的想法的话,那就彻底成了一个傻瓜!
 然而李广泰是一个傻瓜吗?
 如果李广泰是一个傻瓜的话,他也不会在朝堂上数十年屹立不倒……
第一百二十七章:‘安抚’嫔妃(第五更)
 “诸位,少说那些有的没的,咱们还是赶紧批阅试卷吧!”
 看清了这帮同僚的墙头草本色,李广泰自然不会对他们假以辞色。
 淡淡的说了一句,李广泰便又回到座位上批阅起了试卷。
 养心殿内,待吩咐了孙胜一番之后,张凌阳便起身,前往了张婕妤的寝宫。
 张凌阳已经有好多天不近女色了。
 特别是儿子诞生之后,张凌阳更是天天往长春宫跑,自然没有闲暇去‘照顾’他的那些嫔妃。
 之所以往长春宫跑,除却去看儿子之外,自然是为了给儿子取一个好一点的名字。
 这几天,张凌阳翻遍了各种典籍,总算想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名字:赵昊。
 当然,‘昊’这个字,不是从典籍上翻阅出来的。
 因为翻阅了几本典籍,张凌阳发现自己认识那些字,但字却不认识他。
 所以,张凌阳索性便不再翻阅典籍,而是自己静坐下来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了‘赵曰天’这个牛逼轰轰的名字。
 其实,张凌阳给儿子取名的时候,心里还是很吃味的。
 毕竟,孩子姓赵而不姓张。
 但谁让自己顶替了赵宸熙的位置了呢!
 总的来说,张凌阳心里还是以高兴为主。
 每天开开心心的去长春宫喊着给儿子取的名字,逗弄着只是巴掌大小的儿子,心里没来由的便生出了成就感!
 而今天,张凌阳好不容易有了一些空闲的时间,自然要去后宫好好‘安抚’那些已经躁动了的嫔妃。
 并且还是身体力行的‘安抚’!
 而‘安抚’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已经彻底对张凌阳俯首帖耳的张婕妤。
 张婕妤,也就是张雯卿,曾经从云端跌入泥潭。
 而后除夕那天晚上,张凌阳将其从泥潭之中挽救出来。
 自那以后,张雯卿便彻底归心于张凌阳了。
 而归心的结果,自然便是回对张凌阳‘言听计从’。
 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是张凌阳尝试过。
 而是张凌阳在阅尽千片之后给出的结论。
 当然,这里的‘阅尽千片’并非是那些东瀛小电影,而是宫廷剧里都是这么演的。
 不要问张凌阳前世为何看过那么多宫廷剧。
 在此不做任何解释。
 张雯卿的寝宫之中!
 当张雯卿看到张凌阳到来之时,脸上顿时便充满了喜色。
 说来也是,后宫佳丽三千。
 也许除夕那天晚上张凌阳确实对自己的遭遇充满了恻隐之心,这才给自己出头。
 可张雯卿也难保张凌阳过后便忘。
 毕竟,后宫之中嫔妃无数,张雯卿绝对称不上最绝色的那一个。
 要说后宫之中长相最美的,非现在的内阁首辅郑永基之女郑思琪莫属。
 郑思琪那脸蛋长得,让女子都不由心生嫉妒,同时又羡慕至极。
 更关键的是,郑思琪才女之名满京城,是万千风流才子心中的梦中情人。
 当然,不要以为郑思琪不是郑永基的亲生女儿。
 虽然现在的郑永基看着长得肥头大耳,但年轻时候的郑永基也是一名翩翩美少年。
 要不然,以持家有方、温良贤淑著称的张氏又怎会嫁给郑永基?
 再说,郑永基为人虽然圆滑,但说起才能,郑永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单论起书法,郑永基敢称第二,大周就无人敢称第一。
 也是因为一手好字,当年先帝永康帝才破格提拔了郑永基,将其由一个外放的地方知府,一举提拔为京官。
 即便是郑永基的政敌,在谈论起郑永基的书法之时,也不得不伸出一根大拇指表示称赞。
 就是这么自信,就是这么狂妄。
 有这样一个家庭,可以说郑思琪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家教。
 也因此,在入宫之前,郑思琪是万千青年才俊追捧的对象。
 也因此,郑永基料定自己的女儿入宫之后肯定能得到圣宠。
 所以,相比起郑思琪,其余嫔妃无论家世,还是容颜、才华,都要略输一筹。
 原本,在张致远未致仕之前,张雯卿有自信与郑思琪比较一番。
 可随着张致远的致仕,张家也迅速衰落下来。
 而身处后宫之中的张雯卿,也因此遭受到了诸多的人情冷暖。
 也因此,张雯卿担心张凌阳只是出于可怜自己,才拉了自己一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