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周昏君 >

第175章

大周昏君-第175章

小说: 大周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培养出冬小麦之后,张值中活命无数,足以名垂青史,更使得大臣们眼红不已。
 如果说张值中这位成功培育出冬小麦的大周皇家学院农学院院长被封官加爵,大臣们无话可说的话,那之后张凌阳又册封的几个在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大臣们可如同喷发的火山一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以各种理由劝谏张凌阳收回成命了。
 毕竟,在臣子们看来,这些人在科学领域即便取得了再大的突破,于国于家都没有丝毫益处。
 至少在这些大臣们看来,是没有丝毫益处的。
 可张凌阳却是一意孤行,依旧对这些人加官进爵。无论是何人劝谏,丝毫不为所动……
第四百三十九章:三年(修)
 转眼间,三年时间就过去了。
 这三年里,张凌阳好似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知道埋头种田。
 经过张凌阳的努力,大周这三年时间里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到了泰安十三年,大周每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了两亿五千万两白银,相比三年前可以说是翻了一番。
 国库充足,张凌阳做起事情来自然更加的无所顾忌,一座座工厂、学堂被建造起来。
 在工业上,这三年时间里,大周新成立了五万家工矿企业,除却五千余见重工企业是由皇家把持之外,剩余的四万多加轻工企业是各地士绅和商人创办起来了。
 相比重工业投资大、回报慢,轻工业有着投资少,回报快的鲜明特点。
 特别是纺织、瓷器、茶叶、航运等行业,是这几年商家投资的热门行业。
 而且这几个行业的回报率极其丰厚,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几乎就没有赔钱这么一说。
 特别是天竺这块殖民地,大周的商品在那里很受欢迎。
 当然,如果要说利润的话,还是贩卖到欧洲更加的赚钱。
 单单泰安十二年这一年,大周和欧洲的商品交易的价值就不下于七千万两白银。
 至于天竺,大周商人每年要从天竺拉回来至少五百万两以上的白银。
 可能会有人说,五百万两白银是不是有些少了。
 其实一年能获得五百万两白银,已经不少了,毕竟天竺本身就不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别说天竺了,就说大周,在工业化推行之前,一年的财政收入又有多少呢?
 所以对于每年从天竺那里获取的五百万两白银,张凌阳还是很满意的。
 可能钱财上,大周从天竺那里获取的不是太多,可资源上大周获取的利益,却是无法估量的。
 几乎每天,东南沿海的几座码头上都有庞大的船队不断的穿梭于吕宋、爪哇、婆罗洲以及天竺等地区。将大周生产出来的商品子啊那里抛售,再从那里拉回来一船船的金银铜铁以及其他的稀有矿石。
 大周的工业发展成绩可人,教育发展的也不慢。
 在这三年时间里,一座座中小学堂和大学堂在各地建立起来。根据礼部最新的统计,这三年时间里,大周已经建造了上万座中小学堂,几乎是每一座县城,就有一座中小学堂。
 可与之相应的,随着为数众多的学堂建立起来,师资力量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这三年时间里,大周皇家学院一共培养出不下十万名科学技术人才。
 可对于大周这个庞大的国家来说,十万科学技术人才分散到各地学堂,每个学堂也就只能分十余个而已。
 更何况,张凌阳也不会让所有皇家学院的毕业生全都充入各地中小学堂当教师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师资力量严重影响了大周教育的发展。
 在政治上,这几年张凌阳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巡检司的建立和官吏考核制度的重新制定两个方面上来。
 在改革以前,新科进士和地方官吏每年不是托关系就是送钱,为的就是能够在富庶的地方为官。
 至于那些贫穷的地区,很少有官吏愿意前去。
 可现在不同了,自从官吏考核制度改革之后,整个大周官场上谁不知道?越是贫穷的地区,越是好发展,越是能凸显自己的政绩?
 反观那些富庶的地区,因为那里原本就很富庶了,即便地方官吏再怎么努力,政绩也很难被凸显出来。
 因为富庶的地区无论是民生还是其他方面,相较于贫困地区来说,原本就已经很健全了。
 所以想要给人眼前一新的感觉,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也因此,自从官吏考核制度改革之后,不少官吏都托关系、走门路,想要被调往贫困地区为官。
 因为只要你有能力,在地方上埋头苦干个三五年,政绩一下子就能凸显出来。
 官吏有了盼头,贪污行贿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就少了。
 毕竟,只要多少有政治上进心的官吏,心里都清楚,如果他们贪污一次,那将是自己一辈子的污点。
 至少这三年时间里,各地贪污行贿的案子逐年下降。
 政治上成绩喜人,军事上也不差。
 这三年时间里,大周军队全部完成了近代化改革,刀枪棍棒等冷兵器彻底成为了历史。新成立的数十家兵工厂源源不断的制造出各种热武器被运送到军中。
 这三年里,大周本土正式划分为七大军区,常规兵力共计二百余万。
 在海外殖民地和藩属国,大周也有不下三十万的兵力驻扎。
 海军方面,大周一共打造出十支舰队,一共十一五万人。其中除却四支舰队驻守渤海、黄海、东海和男孩之外,其余的六支舰队分别驻扎在扶桑、吕宋、婆罗洲、爪哇和天竺。
 其中,天竺驻扎了两支舰队,其余地区驻扎一支。
 以上这些成绩,都是这三年时间里大周取得的成果,但却并不是张凌阳最值得骄傲的。
 张凌阳最骄傲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埋头发展,彻底解决了国民的粮食问题。
 在辽东,每年都有上百万人向这里移民,一块块荒无人烟的土地被开发出来,成为沃田。
 在北方,随着冬小麦的大规模推广,北方的原野终于实现了一年两熟。
 在缅甸、暹罗、安南、婆罗洲、吕宋、爪哇……堆积如山的粮草被源源不断的运回大周,彻底解决了百姓们饿肚子的问题。
 在西北,在祁连山、天山脚下,当地卫所的士兵挖沟修渠,将山上的水引下,浇灌出一块块农田。
 这几年,天下脚下、祁连山脚下,一座座村寨拔地而起,不断有陕甘地区的百姓迁移过来耕种。
 在遥远的西伯利亚,驻守当地的将士们也开发出一些农田,修建了一些村寨,用于安置将士们的家属。
 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大周皇家学院畜牧专业的学子教导当地牧民如何种植牧草,如何科学化放牧,如何防止牲畜疾病。
 整个大周,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即便是被荒漠化侵袭的陕北地区,在张凌阳的授意之下,荒山上也开始种植起了耐旱的树木和杂草……
第四百四十章:大英帝国的窘境
 泰安十三年三月,英吉利首都伦敦,白金汉宫。
 女王陛下、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波士顿等人济济一堂,一个个愁云惨淡的,显然是遇到了棘手的大问题。
 首相布莱尔首先说道:“女王陛下,诸位同僚,自失去天竺之后,帝国国力日益衰微,只怕不出两年时间,帝国经济将彻底被法兰西赶超。到了现在,帝国不得不做出改变了。”
 “那首相大人认为该怎么改变?”上议院院长蒙巴顿问道。
 “派出使臣前往大周都城,向大周皇帝请和。”布莱尔的话说的并不轻松,甚至是一个字一个字向外挤出来的似的。
 “哈!”蒙巴顿一听,顿时就笑了起来,指着布莱尔道:“莫非是老夫听错了不成?我大英帝国作为全球霸主,竟然要向大周请和?难道首相大人您就不觉得脸红吗?”
 对于蒙巴顿的讥讽,布莱尔并未反驳,而是看了一眼外交大臣波士顿。
 波士顿会意,站出来开口道:“议长阁下,首相大人做出这样的决定,显然是有不得以的苦衷的,阁下和诸位同僚不妨且听上一听。”
 见此,布莱尔才开口道:“诸位可知道,这三年里,帝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了多少?”
 “是百分之六十!三年前,帝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可现在呢?现在帝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不足百分之八了。”
 “这其中,有失去天竺这个帝国最大的原材料来源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却是因为帝国断绝了和大周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原因。”
 说完这些话,布莱尔见有人欲站出来反驳,连忙继续说道:“诸位可能不大相信,外交部门今年统计了一番这几年欧洲诸国与大周之间的贸易,诸位大可详细了解一下。”
 说完,布莱尔朝外交大臣波士顿点了点头。
 波士顿会意,命人将外交部统计好的报表递交给众人,侃侃而谈道:“这三年时间里,欧洲各国与大周之间一共交易了超过两万万两白银的商品,其中只去年一年,成交额就高达七千万两白银。
 这价值七千万两白银的贸易之中,其中大周与法兰西之间的贸易占据了至少四千万两白银。
 诸位可曾想过,如果这价值四千万两白银的交易是与帝国之间的,帝国能获得多大的好处呢?”
 上议院议长蒙巴顿哂笑了下,说道:“价值四千万两白银的贸易,只怕其中的利润不足八百万两吧,这还不到帝国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闻言,波士顿轻笑一声,继续说道:“议长阁下说的不错,这四千万两白银的贸易中,大周和法兰西两国加起来,获取的利润也不足一千万两。
 可议长阁下想过没有?这价值四千万两白银的贸易中,法兰西增加了多少就业机会?多少工厂在其中受益?”
 “诸位大可看看这几年法兰西的经济增长率,自三年前帝国与大周断交之后,法兰西彻底取代帝国的地位,成为大周第一大贸易国。
 所以,从三年前开始,法兰西的经济增长率从百分之十提上到了如今的百分之十五。
 截止到去年,法兰西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帝国的百分之八十。
 如果现在帝国还无动于衷的话,只怕用不了两年的时间,法兰西将彻底超越帝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经济强国。”
 “而大周那边呢?大周那边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率我虽然不是很清楚,可据情报显示,单单去年一年,大周的财政收入就超过了两万万五千万两白银,是帝国财政收入的两倍以上。
 由此可见,大周的经济总量要远远超过帝国。如果帝国对此无动于衷,只怕过几年之后,帝国将彻底沦落为二流强国了。”
 其实还有很多的话题波士顿没有说,这几年,因为英吉利与大周断交的原因,英吉利国内的金银开始大规模外流了。
 就好比贵族们喜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现在英吉利本国商人是无法从大周进口的。
 所以法兰西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人,便从大周大规模采购这些奢侈品,运回欧洲之后再想英吉利一倒卖,获取的利润将会是在本国售卖的两倍以上。
 相反,英吉利生产出来的商品,除却自己的殖民地之外,在欧洲是销售不出去的。因为这个年代,欧洲各国包括英吉利向外销售的主要商品就是纺织品。
 纺织品这个东西,欧洲各国都不缺,相反还都有积压,谁又会傻乎乎的购买英吉利的纺织品呢?
 而殖民地方面,失去了天竺这块最大的原材料来源地和商品倾销地,其他殖民地又能倾销出去多少?
 毕竟,其他殖民地的人口全都加起来,也不足天竺人口的一半。
 也因此,才导致了英吉利的经济增长率连年下滑,而且下滑的很厉害。首相布莱尔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才这么迫不及待的想要缓和与大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关系。
 在英吉利国内很多人看来,大周抢走了他们最大的殖民地天竺,且让大英帝国损失惨重。所以他们要休养生息数年,待彻底恢复元气之后,在一举从大周手中将天竺夺回来。
 可布莱尔十分清醒,他明白天竺是如何也夺不回来了。
 所以为了帝国的利益,该舍弃的颜面还是尽快舍弃的为好。
 要不然等恶邻法兰西的国力彻底超过了英吉利,他们再想后悔,那可就难了。
 可很明显的是,英吉利国内像布莱尔这样有清醒认知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绝大多数人都如同上议院院长蒙巴顿那样盲目自大,还沉浸在之前大英帝国的辉煌之中不知进取。
 所以布莱尔觉得,是时候点醒他们了。
 可是想要说服以上议院院长蒙巴顿为首的保守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就好比今天,布莱尔和外交大臣波士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旧没有说服蒙巴顿。
 到了这个时候,布莱尔不禁有些心灰意冷,心中想道:“难不成,大英帝国将会在我手中彻底沉沦……”
第四百四十一章:大英帝国的诚意
 就在布莱尔心灰意冷之际,女王陛下突然开口道:“首相阁下,我支持你的看法。恢复帝国与大周关系的事情,你交给波士顿去办就是,作为大英帝国的女王,我会在背后全力支持你的!”
 很显然,布莱尔虽然没有说服以上议院一张蒙巴顿为首的保守派,但女王陛下却心动了。
 女王陛下虽然只是大英帝国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可有了他的支持,布莱尔做什么事情到底名正言顺很多。
 更何况,布莱尔本身就是大英帝国的实际掌舵人,两人强强联合,即便蒙巴顿掌控了上议院,想要推翻布莱尔和女王陛下两人的决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了女王陛下的支持,一时间布莱尔精神大震,出了白金汉宫之后就命外交大臣波士顿尽快处理与大周之间关系的事情,以防夜长梦多。
 而波士顿呢?
 在女王陛下和首相布莱尔的双重支持下,波士顿回到外交部之后就命威尔逊火速前往大周,商议恢复两国关系的事情。
 听了波士顿的话之后,威尔逊有些犹豫道:“部长先生,这事只怕有些棘手啊!”
 “有什么棘手的?”波士顿有些不以为意,“恢复两国关系,无论对帝国还是对大周来说,可是有益无害的事情,大周皇帝总不见得会拒绝吧!”
 “那可不一定!”威尔逊说道:“部长大人您是不了解大周,也不大了解大周人的习性。
 对于大周来说,如果帝国想要恢复与大周之间的关系,必须要给与大周一定的诚意。”
 “诚意?”波士顿一愣,“你不会是想说再给大周一块殖民地吧?”
 说到这里,波士顿急忙摇头,“现在帝国殖民地距离大周最近的就是澳大利亚,如果从澳大利亚划出一块土地送给大周,只怕用不了几年时间,整个澳大利亚就将是大周的了。”
 “也不一定非得是殖民地的!”威尔逊笑道,“只要能显示出帝国的诚意,其实礼物可以另挑其他。”
 “想必你心里有了打算了吧!”盯着威尔逊的眼神看了几眼,波士顿眉头一皱,说道:“说说吧,你想要帝国送给大周什么样的礼物?”
 “维多利亚公主!”
 “什么?”波士顿一听不由一惊,“你是不是疯了?这话都敢说出口来!”
 “部长大人,我没有疯,而是在陈述一件事实!”威尔逊神色开始变得有些庄重,“在大周,历来都有和亲这么一说。如果女王陛下肯割舍爱女,将维多利亚公主嫁给大周皇帝陛下,到时候帝国和大周就是姻亲之国,又有什么是不能谈的呢?”
 “可是我听说大周皇帝已经有了皇后!”波士顿道。
 “看来部长大人还是不了解大周的风俗习惯!”威尔逊解释道,“在大周,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也就是说,大周皇帝可以有很多很多个合法妻子。
 在亚洲那边,瓦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