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就享有南海周边众多古国的宗主权。而在后世,自从菲律宾擅自把中国南海改为“西菲律宾海”之后,在中国民间把巴拉望岛称为“郑和岛”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这也是内阁在探险船队出发前,专门给南洋总督府发电报确定“郑和岛”这个地名的原因。
事实上,在之前内阁和工业部门、农业部门的联席会议中,有关于南洋开发的大战略,第一站并不是郑和岛,而是位于马尼拉北方的吕宋岛。
可是计划不如变化。
谁也没料到,南下团队操作手段高超,一系列连消带打的骚操作,最终裹挟了一干越南土著打开了湄公河平原的大门。
这样一来,远在广东的大燕国高层猛然发现,位于郑和岛最西端的镍铬矿区,以及当地的热带地理环境,赫然成为了眼下最合适的综合开发试点地段。
当然了,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穿越者一朝占据了湄公河平原。
稻米才是南下各种大规模行动的基础原动力。
对于日益紧张的大明局势来说,不需要广东再输血,自身还能养活大批移民,顺带往北方输送稻米的湄公河平原,完全可以承担起战略支撑点的作用。
这也是郑和岛最终取代吕宋,成为首个南洋试验开发据点的的根本原因。
第636节 甲板话语
原始环境下的南海,碧空如洗,白云如纱,天光明媚。
低头看去,是热带海域特有的清澈洋流。嫩绿色的海底折射出七彩光线,斑斓的海鱼在红色珊瑚丛中穿梭,风景奇丽。
下一刻,煞风景的来了。
“噗”的一声后,有人往海里吐了口水。
浑然不觉自己素质很差的吴三爷,抹抹嘴角,若无其事地将将一个新式赛璐珞烟嘴塞进了嘴巴。
极其珍惜得狠吸几口,直到烟卷燃尽……然后三爷吸到了难闻的塑料味,这才发现廉价的赛璐珞烟嘴已经焦化不能用了。
用家乡土话咒骂了一声新区石牌村小商品市场的假货后,吴三爷将烟嘴弹进了清澈的海水……开辟了人类污染海洋的新篇章。
已经是出发后的第10天了。
之前的航程还算平稳。11月份的南海,遇到风暴的概率不算高。从西贡出发,船队放慢航速适应本地海况,兜兜转转,一路上兼顾测量,以白天3…4节,夜晚2节的速度缓慢南行。
就这样,500公里的海程足足晃悠了10来天。直至今晨,船队才由北方进入了南沙海域。
南沙群岛海域,海况复杂。根据后世统计,这片海域一共有230多座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
然而在十七世纪,这个数字大概率是不准的。谁也不知道几百年前这里有多少暗礁和暗滩,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相对后世有多少移动。
于是,来到南沙外围后,船底径直在一处大泻湖区下了锚,并没有着急进入群岛内部。这也是大伙能在大洋深处欣赏到浅水景观的原因,然而船队中大部分人已经对这些免疫了,一路从大明行来,这样的景色大家见得太多。
只能说,船队下锚暂驻,给了吴三爷一干人出舱放风,祸害环境的机会。
“三爷,抽我的!”
吴三爷前脚扔掉烟嘴,后脚就有那伶俐小弟给大哥递上了货。
“嗯,不错,扁担有长进!”
递烟说话的是贺扁担。
贺扁担这个永远吃不饱的挑夫,现如今在开拓军里混得不错。
吃饱吃好都是小事。经过之前几次出任务与各路贼寇打战,贺扁担的名声已经打了出去。现在开拓军内部很多人都知道,吴三爷手下有个陷阵冲锋的八尺猛人。
当然了,人都是喜欢听英雄故事的。至于贺扁担每次陷阵时身上穿的那些超越时代的护具,就没人提了。
见三爷得意洋洋的领导作派,一旁有人忍不住开始说风凉话了:“扁担,你这厮横是没眼力,见三爷升官才想起来巴结?迟喽!”
说话的是玉生少爷。
黄玉生这个这个昔日土财主家的少爷,如今壮实许多。他留着三毫米头型,穿一件牛仔布衬衣,把着双臂,靠在船帮上一副笑眯眯模样。
玉生少爷说得没错,吴三爷确实是升官了。
就在开拓船队出发后的第一个白天,三爷在所有小队长出席的甲板作战会议上,被主持会议的大佬王博,亲自任命为开拓军中队长兼登陆副指挥官。
这个中队长头衔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已经属于开拓军的高级指挥官层级了。
由于开拓军的编制比较散漫,所以身为中队长的三爷,有权在穿越者上司不在的情况下,指挥当地所有开拓军小队,不论总人数是200还是500。
听到玉生少爷的揶揄,贺扁担赔笑着又从竹烟盒里抽出一只卷烟送上:“书生大哥俺从来都佩服得紧。”
“嗯哼。”
玉生抽了扁担的烟,貌似也不酸了。只不过身为团队师爷,他今天话头却是不少。
想一想后,玉生又若有所思地悠悠说道:“万里迢迢来这劳什子郑……和岛,大哥,这官儿怕是不易做啊!”
玉生说完这句话,场面突然变得有点安静。
导致话题突然变沉重的原因,其实是吴三爷升官时,得到的另一个不那么起眼的头衔:登陆副指挥。
所谓的登陆副指挥,用人话说,就是坑主……负责长期驻守桥头堡的指挥官。
远在无名海域,大伙只在地图上见过的郑和岛,可不是近在大明咫尺的越南鸿基煤矿。在这等天涯海角之地驻防,一旦有事,那可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全靠自家给自家挣命了。
都知道这活儿的危险性。所以这两天下来,大伙看似热闹天天恭喜大哥升官,实际上心里都有点打鼓。
“哈!”
之前保持沉默的三爷,大约是觉得有必要给弟兄们说道说道了。下一刻,他坦坦荡荡地回应:“少爷说笑了,本就不易。”
“这曹大帅手下的官儿,可不是朝廷那起子废物。要不是看我老吴有几分血勇气,手底下有你们这些生死兄弟撑腰,那王大人能发下来这顶官帽子?”
三爷这两句话一说,弟兄们顿时来了劲头:是啊,三爷这顶官帽子,那也是咱弟兄们卖力帮扶来的!
“咱们这开拓军,是人都晓得,本就是为了占野人的地才成军的。现如今军法森严,便是没有这顶官帽子,你我弟兄说不得也须去那郑和岛走一遭。大伙当初既是投帖报名上了曹大帅的船,那今日也没得后悔药吃。”
“弟兄们,老哥这话可中肯?”
见弟兄们纷纷点头,吴三爷笑呵呵地拍一下手:“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得是我还白饶一个中队长,你们说,是赚是赔?”
三爷这把道理掰开揉碎一讲,弟兄们就听懂了。
见大家眼中都露出了兴奋的神色,三爷知道,可以许好处了:“你我弟兄从夷州地界就陆续相识,如今早已是生死过命的交情。我吴猛今日把话撂在这里:弟兄们照旧给我老吴撑腰,等上了岸,我这个中队长,日后定会仔细护得弟兄们周全!”
说到这里,吴三爷眯起眼,弓下腰,压低声音:“知道王大人当日给我老吴允诺啥了吗?”
一堆人把脑袋凑了过来。
“大人那天私自给俺说:吴猛,这郑和岛,大帅也盯得紧!你好好给老子把桥头堡守住,就算是给咱们开疆了,将来少不了你一个世代富贵。”
三爷讲到这里,伸出三根手指,继续模仿大人那天的语气:“三年,只要守住最艰苦的三年。到时候,你有了功劳,我亲自给你办手续,把你的补偿款转成张苏港的股份……你知道张苏港现在一平方多少银园了吗?”
三爷讲到这里,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他用力拍着大腿,指着面前一帮小弟,家乡话都出来了:“侬这帮瘪三,跟着老子,终有白相勒开心那天喽!”
听到自家只需要坚守三年,就可以去传说中的上海滩花差,一帮核心小弟顿时群情激昂,纷纷表示要跟着大哥好好干一番事业出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远方海面传来的几声隆隆礼炮声响,也给三爷的豪言壮语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一艘线型优美的风帆快船,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元斗号”勘探船,是最早期命名的第一艘勘探船。迄今为止,元斗号已经升级到了第四代。
最新的这一代元斗号,是浅吃水型的专业勘探船。其上安装了先进的声呐和雷达,甚至还有电脑测绘记录系统,可谓不讲武德的典范。
开拓船队之所以在泻湖下锚,就是为了等待元斗号的到来。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元斗号就奉命来到了南沙海域开展测绘行动。
今天双方汇合后,元斗号很快驻泊在了船队旗舰附近。接下来,就有小船载着从绳梯上爬下来的几个人影,登上了元斗号。
在这之后,船队先是对元斗号展开了一轮补给。各船随后都派出小船,吊装物资,来回穿梭运输。
待到傍晚时分,接到命令的各队长又集结到旗舰甲板上开情况通报会。
最终,开会回来的吴三爷告诉大伙:前路已明,明日开拔。
第二日一早,随着一声号炮响起,船队拔锚。
这次开拔后,司令沙正明下令集体调整到3节低速。所有船只排成一列纵队,由元斗号做为领航员,一头扎进了南沙深处。
一路上纵队缓慢跟在元斗号后方,谨慎绕过各种危险区,时不时还要停下来修整,测量航路。
有了元斗号事先探测好的大致路线,一路上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波折。超越时代的先进科技提供了保证,船队得以躲过了无数暗礁和暗滩。
就这样小心驾驶,不到500公里的海程,硬生生又走了5天。直到11月10日,开拓船队才穿过了后世人们耳熟的南沙群岛,望见了地平线上那一条黄绿色的陆地色带。
即便在后世,临近赤道湿热带的巴拉望岛,也是南亚原始生态保存最好的岛屿。更何况现在是十七世纪。船队最终到达的岛屿西段,完全是一片原始热带风貌。
这种热带密林地形,旅游起来是极好的。然而此刻在船队中拥有望远镜的人眼中,这里不折不扣就是地狱了——密密麻麻的原始热带植物占据了岛屿上的每一寸土地,密度远远超过了大家之前待过的越南海岸。
一想到未来要在这种环境下开辟种植园和矿场,此刻待在船队中的穿越者,无不头皮发麻。
第637节 箭
被后世称为巴拉望岛的郑和岛,地势狭长。它像条扁担般斜斜卧在南海,东西长度达到了600公里,南北最宽处却只有40公里。
郑和岛这根扁担的左右两端,连接着后世的菲律宾和文莱。
大燕国这次之所以选择郑和岛插旗,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因为在岛的南部,有着丰富的镍铬矿区。
在后世,郑和岛上的矿山,高中低品味的镍铁矿都有出货,外加丰富的铬铁矿,产品大部分出口到了中国。
此地的出货量占据了菲律宾镍矿年出货量的16%,是该国三大镍矿区之一。
……
郑和岛南部,位于尾端的一处无名港湾,开拓船队静悄悄停泊在这里。
距离海岸最近的元斗号甲板,一群人用三脚架上的望远镜,轮流观察着被热带植物覆盖的海岸。
负责本次登陆的开拓军司令王博,前脚用望远镜看完,又俯身爬在桌上翻起了地图。
地图品种不少。不但有后世带来的,各种比例的高精度数码彩图,还有之前元斗号跑来勘探时,用无人机遥感测控的十七世纪实时地形图。
然而研究了半天,一直皱着眉头的王博,还是提出了额外要求:“和咱们那时候区别还是比较大啊。这样,先带我们绕过去看看吧,看看情况。”
一旁站着的勘探队长潘明忠,闻言无所谓地耸耸肩膀:“随便吧,你王司令说绕,那就绕。”
元斗号临时船长/勘探队队长潘明忠,是穿越众早期的初代勘探队长。事实上在两年前,老潘就已经“卸甲归田”,坐了办公室,担任内阁环境部长,身居高位了。
这一次要不是任务重要,需要有经验的老手主持,他也不会临时出山,跑到遥远的南海重操旧业。
王博的要求很合理,但是刚才潘明忠的话头,终归是能听出一丝不爽。
原因说来话长。
之前元斗号来郑和岛南部侦测时,其实已经挑选出了最适合设置登陆点的位置——就在船队现在停泊的这处无名海湾。
从安全角度来说,此地两侧深入海岸的山岬,能极好地阻挡海洋风暴,是一处天然的优良港湾。
从生产角度来说,后世岛上的几处大型镍铬矿山,其中有一处就在距离海湾不远的内陆……这还不算资料中查不到的一些小矿藏,也许就在附近。
另外,在距离海湾不远的内陆,还有几处山脊下的小山谷。
这几处小山谷都附和农业部门的要求:一开始的橡胶树苗,农业部门希望能安置在遮风挡雨的区域。
综合以上几处条件,事先过来侦测的元斗号,当时就确定了无名海湾做为建立桥头堡的最佳地点。之后和船队汇合,元斗号第一时间将船队引领到了此地。
可惜的是,王司令今天到地头观察了一通后,最终还是打算“绕过去看看”。
这个绕,就等于隐晦地给潘明忠选择的登陆点投了不信任票,这种作法肯定令老潘有点不爽。
可是王博才是登陆负责人,未来登陆的也是人家手底下的兵,最终登陆点的的决定权还是在王博手上。
而且,即便是公开场面,王博的要求也没半点毛病:初到一地,多看看总是没错的。
所以尽管老潘有点腹诽,但他还是第一时间命令元斗号锅炉升压,掉头出海。
船队现在的位置在郑和岛南部。所谓的“绕过去看看”,当然不是绕岛一圈,而是抄最近的路,沿着主岛最南端航行,绕过岛屿尾部去另一边看看。
这一看,就用掉了三天时间。
直到第三天的傍晚,元斗号才施施然回到了出发前的海湾。
这是没办法的事。算上各种零碎礁石的话,郑和岛周围的大小岛屿数量超过了数千。如果不是元斗号上有蒸汽动力和先进电子仪器,在十七世纪的郑和岛周围乱窜,普通船只铁定要发生海难。
元斗号回航后,一直静侯的大部队终于集体生火,离开了这处宁静美丽的无名小海湾。
被王博最终选定的登陆点,其实距离无名海湾并不远,就在更南边10公里的地方。
这里也是一处海湾,位置已经靠近了岛屿末端。
既然确定了位置,那么这处海湾就有了提前预订好的新名称:红石湾。
红石湾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不久前“因公殉职”的第5位穿越众而设立的。
话说,穿越七年来,在危险原始,缺医少药的十七世纪,穿越众各种意外和因病死亡的总数量,迄今为止一共只有5个人,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这一点从侧面印证了一条真理:做了人上人,屌丝分分钟就开始惜命怕死了。
新近死亡的穿越众名叫张红石。此君殉职的原因,是在两个月前一场内部酒会上大声狂笑……然后突发心肌梗塞,救治不及,就这么成了第5名倒霉蛋。
鉴于此,元斗号出发时,就已经得到了上头指示:登陆点所在的海湾,会被预订为红石湾。
比起之前的无名小海湾来,新鲜出炉的红石湾,防风条件只能说是一般。而且此地位置不算太好,距离大岛中央的山脉稍稍有点远。
通常来说,矿产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