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这种方式,穿越众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食盐倾销”,一举冲垮了原有的食盐官私销售渠道,旧有格局被彻底打乱。
到了这时候,穿越众施施然出来收拾乱摊子了。办法很简单:划片销售,各地设置代理商,和其他货物一样。
而经历了和曹总兵暗中掰腕子的盐商们,这下终于知道了厉害,再也没人敢扎刺,一个个老实拉着银车,去新区码头竞标各地的食盐代理权了。
在表态投靠新主,竞拍到了各地盐业代理权后,一个由部分盐商和新兴商人们组成的两广盐业批发代理商集团就形成了。
而盐商们很快就发现自家参与进了一个高效,廉洁的新式商业批发网络。感受到新模式的魅力后,很多有远见的人欣喜若狂——只要曹总兵不倒台,那么大伙今后赚的钱只会更多。
在这件事上真正受损的,其实是广东的盐政衙门。曹总兵用海量的精盐做武器,掀了桌子,掌握了事实上的广东盐政,侵蚀了固有的官府权利。
最终,穿越众大获全胜,得以在广东复制了福建的盐业格局,形成了新的,和穿越政权利益捆绑的新盐业集团。
这之后,一种后世再熟悉不过,却在这个位面属于惊天一声雷的合同要求,实实在在颠覆了两广商人们的认知:两广盐业总公司给所有代理商都规定了最低销量,代理商来年卖得少,有惩罚,卖得多,总公司有返利。
商人们确实震精了:从古到今,只听说过货物不够,还从没有听说过这种逼着大伙多卖货的章程。
其实穿越众在这件事上也满无奈的。三年多来,他们在台湾开办工业区疯狂搞工业建设,然而到了今天,真正能在数量上颠覆传统的卖方市场,实现倾销,体现工业化优势的,却反倒是食盐这种原材料——尽管这些食盐也是用工业化模式生产出来的,但是总不如流水线上出来的东西有成就感。
食盐大肆倾销的后果,就是第一时间消灭了私人盐枭。现如今在福建和广东,大盐枭都洗白当了穿越众的经销商,小盐枭真绝迹了。因为各地经销商都在地盘内按照合同拼命销货,以前没去过的沟沟坎坎都被经销商开发了起来,遍地都是价格便宜的私盐,私人盐枭的获利空间没了,这种职业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
前因后果说清楚后,吴掌柜这一次来到贺家坝子的真实背景也就呼之欲出了:白记连锁杂货公司作为增城县的食盐代理商,现如今需要把之前不重视的本地市场都开发出来,所以吴掌柜这次在年后不久,就带着商队来到了偏僻的贺家寨,其根本目的,还是联络老客户维护渠道,为今后更多的商品找到销路。
事实上明人一点都不傻。认识到食盐货源充沛到需要订合同完成规定销量后,反应过来的白记杂货,很快就调整了商业模式,从等客上门变为主动出击,多年未见的老兄弟,这次主动上门来看望老哥哥了。
第524节 吴掌柜的日常(三)
穿越众先是用倾销冲垮了盐业旧格局,然后利用自身庞大的武力做担保,强行建立起了新的市场机制。
关于新规则,执行力度最强的,自然是在穿越众眼皮底下的广州城。至于县域,由于时间太短和交通信息闭塞,所以很多地方目前还处在新旧交替的混乱状态中。
不过增城县是例外。借助一波剿匪,当地有能力和曹总兵作梗的势力眼下灭得灭散得散,其余人等噤若寒蝉,县域内一夜间变得路不拾遗平安喜乐,所以包括盐业在内的商业新秩序很顺利就执行了下来。
商业需要+道路安靖,这2条原因,也是促成吴掌柜此次亲自带队来贺家坝子的前提条件。
……
双方在寨子里的晒场称量完盐货后,贺管事扔下手中一把细盐,然后满意地捋捋胡须,点头赞道:“俱是上等货色,价钱也合适。老弟,有心了啊!”
“呵呵,这也算是年礼了,自然要克己一些子。”吴掌柜当即是打蛇随棍上。
贺家寨子由于地处偏僻,不管什么消息通常都要落后一些,故而这里的人对于县城方面的商业格局肯定是不太清楚的。老练的吴掌柜肯定不会告诉对方,其实盐价已经降下来了,而且货源充足,现在是渠道为王的时代。
验看完盐货后,接下来是农具。
这之前,由于穿越政权不愿意用工业品冲垮已有的传统手工业,所以产自窑区的农具基本上就是在岛内使用,鲜有外销。
然而这种情况随着广州特区的新建,已经有所松动。
考虑到即将在本地修建钢厂和开办一系列金属加工企业,所以穿越众现在开始在广州本地试水销售一点金属制品,其中尤其以农具居多。
这中间的用意很明白:打出夷州金属制品在广大农民那里的口碑,顺便给传统手工金属加工业制造生活压力,为下一步收编这帮人做好准备。
于是,伴随着吴掌柜的到来,贺家寨子的农夫们,生平第一次见到了钢制农具。
用高碳钢锻压而成的锄头,闪烁着一层灰蒙蒙的金属光泽,刃口锋利,大小厚薄规格完全相同,从外表上看去就和传统的手工货有很大区别。
另外还有闪烁着蓝色光芒,看上去单薄,却是韧利无比的钢铲,以及斧头等等一批高档农具。
得知这批农具是精钢打造的夷州货后,寨子这边当即现场实验了一下,效果自然是不用说,传统的熟铁农具根本不是对手。
贺人仲这下又笑呵呵地点头表示愿意掏银子了,尽管这批农具的价格要比普通货色贵一些。
最重要的两种战略性货物验收后,剩余的就是一些日用品。这些日用品就不用寨子里统一收购了,而是放开来归各家自行采购。
到了1631这个时间段,穿越众对这个位面的渗透已经越来越深,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些产自窑区的独特货物。
就像当年的洋火洋烟洋铁钉销遍我大清一样,穿越众生产的暖瓶,油灯,灯油,缝衣针这些特产,一直以来也已经被商人们销售到了全球各地,哪怕是大明一个偏僻角落的寨子里,人们也对这些独一无二的美好货色不陌生。
这个时候,寨子里赶来的贺家族人,已经将晒场位了个水泄不通,家家户户都在挑选着商队里的货物,男人女人那粗糙的脸上,纷纷露出了笑容。
不过总得来说,农人的消费能力还是很低的。对于这些庄户来说,最受欢迎的货物,毫无疑问是缝衣针,牛仔布和蜡烛这些价格能令人接受的商品。
缝衣针不用说,这正是最能展示工业化成果的一种商品。另外,用江南和印度的棉花纺织出来的牛仔布和卡其布,也是庄户们最喜爱的货物之一。
古代的土布,由于工艺原因,包括所谓销遍天下的松江布,都有一个特征:光板。后世人熟悉的那种带着小圈的毛巾,或者毛茸茸的线衣内衣袜子等等衣料,古人是织不出来的。
同样的原因,结实耐磨,穿着又舒服的牛仔布,卡其布这些布料,也在第一时间受到了明人的欢迎。
然而即便是普通布料,对于底层庄户来说,价格也是不便宜的。所以男男女女们在犹豫半天后,最多也只能扯一身给当家人穿的份量,买不了很多。
兜里的银钱总是有限的,哪怕今年的日子莫名其妙好过了那么一点点,但是庄户们依旧消费不了太多东西,买了点布料后,买一管缝衣针,也就差不多了。
至于说油灯,暖水瓶这些数量少的高档货色,最终的消费者,还是以庄主家为代表的贺家寨高层了。
今天庄主不在,作为亲信族人,贺人仲当然知道庄主家的需求,于是做主买下了油灯和大部分的上等夷州无烟白蜡,打火机和两个暖瓶,以及煤油也买了下来。
看到自己带来的货物刚好被贺家寨消费光,吴掌柜也是怡然自得:这表明了他对贺家寨消费水平的精准预测,没有常年跑村寨的功力和对贺家寨的熟悉,是配不出这么合适的货物的。
销售完货物后,一担担的粮食和山货就被庄户从库房里挑了出来。商队这边按照运输上限接收了一部分后,剩余的货款就全被换算成了银子,由贺管事和吴掌柜两人结算清楚了。
这一套程序全部完成后,已经用掉了整整一下午,接下来就是轻松愉快的晚饭时间。
商队的伙计们得到了烧酒和一些肉食,而吴掌柜和贺管事这一对老兄弟则是去了贺管事家中,由贺家婆娘整治了几个菜,然后贺管事从里屋拿出了一小坛陈酿。
不想下一刻,吴掌柜却笑眯眯地从裢褡里掏出了两个同样大小的木坛子:“老哥,今日尝尝我带来的夷州淡酒吧,这酒有个名目,叫精酿嘉士伯,口采好,喝了不上头。”
“淡酒?这可是没听说过,不过即是夷州来的,想必也是好的。那今天哥哥我就叨扰老弟一顿了,呵呵”。
第525节 吴掌柜的日常(四)
就着年节才有的好菜,喝着口味独特,但是很适合中老年人肠胃的清淡啤酒,忙碌了一天的两个老兄弟这会终于有时间坐下来细谈了。
吴掌柜大约是今天一切顺利的缘故,又见到老友放松许多,两口啤酒下肚,就先是倒了一番苦水出来。
白记杂货之前其实也是每况愈下。大环境不好,各地盗匪四起民众生活困顿官府苛捐杂税加码,作为最贴近底层的杂货企业自然日子不好过,销售额下降,道路不靖客源萎缩,之前好几年不敢来贺家坝子做买卖就是缩影。
杂货企业日子过得艰难,贺家寨这种庄户人家,何尝又有一天轻松过了?
听完老弟的诉苦后,贺人仲也是长叹一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这几年来气候怪异,老天爷不给脸不说,各路牛鬼蛇神也愈发繁杂,官府勒逼日甚,寨子里的普通庄户,整年见不到一丝荤腥,都是在苦熬啊!
然而互相讲述一番别情后,两位各自企业的中层干部赫然发现,虽然没见面,但是他们这几年的经历很相像,都是在艰难中挣扎求存,然后日子突然间峰回路转,变得好过起来。
去年下半年,白记杂货拆巨资去广州竞标,搏回来了7种夷州杂货的代理权。从那时候开始,白记就进入了一道分水岭,仿佛突然转运了一般,四面开源遇难成祥,硬生生把生意又做了起来,回到了之前的鼎盛场面。
贺家寨也一样。这次剿匪之后,寨子里各种明暗支出大降,族人们很久以来,终于过了一次所谓的“肥年”,家家户户有了顿肉吃,还请了戏班来唱了一天。
要知道,之前每到年关,官府的各种“孝敬常例”且不说,就是本地各路盗匪上门勒索掉的钱粮,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现如今这些勒索全部省下来不说,道路一通后,吴掌柜还带着平价货物送上门,这都是寨子里的隐性收益。
另外,交通顺畅以后,寨子里的粮食和药材等山货还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卖出更高的价格,这都是眼睛能看得到的长远好处。
总之,老哥俩这么一合计,最后追根溯源,才发现令他们生活改变的根源,都是在那位曹总兵来到广州之后发生的。
“唉,虽说是个招安海寇,但是勤政爱民,清除匪类,可比那些正牌官儿强多了”
贺人仲这时脸色微微发红,半是感慨,半是气愤地举起杯:“来,老弟,咱们也为总兵大人干一杯,祝他老人家官运亨通!”
“呵呵,说起这位总兵,兄弟我可是狠狠打过交道的。”
碰了一杯纯大麦精酿啤酒后,脸色同样发红的吴掌柜这时候嘿嘿笑了起来,面露得色。
“哦?还有这种事?快给为兄说来!”
“这可就说来话长了。嗯……要从日前兄弟押货过石滩,船坏在鬼头洼说起了。”
就这样,吴掌柜就着美酒和好菜好心情,絮絮叨叨将自己因祸得福的那一段神奇经历讲了出来。
之前吴掌柜在被特战队员搭救回黄埔港后,其实还是发生了一些故事的。他当时并不是简单的被搭救,到了地方,他先是看到了港湾里的蓝色大舰,然后在经过简单的治疗和洗漱换衣后,吴掌柜被告知,这里是南澳总兵麾下的官军水军营盘。
接下来,他就被带到了一间有着大长桌和壁挂地图的作战室。在那里,一些穿着奇怪对襟短衫,戴着大檐帽的年轻军人,开始盘问起他所知道的关于匪窝的一切来。
得知对方是正规官军,再加上被人救了性命,惊魂甫定的吴掌柜自然是知无不尽,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讲了出来。而这一讲,就是整整三天时间。
对于开拓军司令部的作战参谋们来说,吴掌柜这位常年负责运输物流的老司机,可谓是了解增城周边社情敌情以及地形风土人物的最佳选择了。现在既然来了这么一位,又肯合作,那自然是要多聊一会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情报起始也是很珍贵的。吴掌柜作为一个浸泡在社会第一线的中层人物,他的视角,包括他对上至大户下至小民的看法细节,这些都是急于了解一地社情的穿越众所需要的。
就这样,吴掌柜在这几天时间里,不光把自己所知道的周边匪情和地形如实相告,还把包括增城各处缙绅大户土豪官府在内的其余风土人物关系等等情报也讲了个十足十。
这之后,吴掌柜就被送回了增城县城关的白记杂货总店。
当然,和穿越众合作的人,都是有好处的,吴掌柜也不例外。
这一次吴掌柜的奇遇,直接给他本人,以及白记杂货带来了滔天的好处——就在不久后,白记的掌门人白举人,就亲自和吴掌柜一起去新区拜访了丁立秋丁大区长。已经得到军港那边发来的函件,知道事情前因后果的丁区长,当即给吴掌柜本人给了一样大好处:增城县境内的夷州食盐批发权。
这一下就是皆大欢喜了:吴掌柜原本在白记里只有一些身股,现在他有了食盐批发权,股份额度得以增加,成了小股东。
而白举人不但得到了食盐渠道,更加重要的是,他得以搭上了穿越众高层这条线,这是善于钻营眼光锐利的白举人事前打死都没想到的……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
于是,才有了今天吴掌柜来贺家寨这一出:有了批发权,有了股份,干劲大增啊,自然要好好跑渠道了。
听完了老兄弟这一番故事,贺人仲也是连连咋舌,直说这是富贵险中求,并且连连为老兄弟道喜。
吴掌柜这会也是即后怕又得意,赶紧碰了杯酒压一压激动的心情。
就在这时,贺家大屋的门却被推开了,一个穿着厚布棉袍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老爷,你怎么来了?”
贺管事见到来人后,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站起身急忙说到。
第526节 吴掌柜的日常(五)
进到门内来的,是一个黄脸膛,面相和善,身材结实的中年人。这人进门时手中还提着根马鞭,腰上别着短刀,小腿上裹着赶山路用的皮套,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正是贺家庄子的庄主贺桐。
贺家是从五代起就南迁到粤地的汉人氏族,如今几百年传承下来,贺家早已变成了本地人。而贺桐,则正是这一代的掌门人,中国最传统的地主老爷。
“哎呀呀,是贺老爷来了啊。”
看到庄主进屋,吴掌柜也赶紧起身迎了上去。
“呵呵,刚从山里回来,一进门就听到有喜客,这不,我赶紧过来喽。”
贺桐的年纪要比屋里二人轻,辈分算起来也小一辈,说话声音洪亮。他一边笑呵呵地说,一边脱掉了厚重的外套,然后毫不见外地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