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既然牛羊很多,蒙古人有能力运牛羊来神京贩卖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肯定还在草原。大郑自己派人去草原买就是。
有两年多前北疆大胜的余威,贾琏觉得起码漠南蒙古和东蒙古应该没有胆子拒绝大郑的商队。而且,既然牛羊太多,难道战马就会少吗?
虽然大郑军中战马不少,貌似是不缺战马。但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贾琏见到的不多。所以贾琏才又想到了可以买战马。
但是贾琏没想到自己的想法对如今的大郑的冲击力。
实际上,大郑不是不缺战马,而是很缺战马。大郑是华夏几千年来首次由南向北统一的朝代。一开始靠的就是步兵和水师。
战马对江南起家的大郑来说算得上是非常稀罕的东西。也正是因为面对周人的骑兵非常困难,大郑才开始装备火炮,强弩和火铳。
不过随着周朝覆灭,大郑接手了周朝庞大的遗产。对战马的需求暂时得到了缓解。
不过因为辽东未能评定,导致草原也不太安稳。原本是大周牧场的战马来源断了一半。导致大郑军中极度缺乏战马。
这一点就连林如海这个文臣都很清楚。所以一听贾琏说有办法弄到战马,立刻就拉着他连夜进了宫,
做为九卿级别的大员,贾琏和林如海都有扣阙的权力,不过用得不多。
隆正帝本来已经打算到储秀宫吴妃那里休息。却被告知林如海和贾琏扣阙,以为出了什么事,便又留了下来。派人告诉储秀宫那边,不必等了。
然后,没过半个时辰,皇城中派出几路使者,把内阁和军机全部唤到大明宫。
贾琏有些幽怨的看了看林如海,事情搞这么大,你让我怎么办?
林如海也明白自己和隆正帝刚刚太激动了。只是听了贾琏一个设想就直接召集了阁臣和军机。
“各位大人,事情就是这样。因为在西市发现这些牛肉干,所以有了后续这些事情。”贾琏只好又把事情前后说了一遍。
“也就是说,你打算派人进去草原,去购买耕牛和战马。你要知道,即使是大郑兵威最盛时,草原人也不会愿意把战马卖给大郑。”首辅寒枫先开了口,他如今主掌兵部,对于兵事还是比较熟悉的。
“呵呵,首辅大人,如果全靠嘴说我自然没什么办法证明。
我需要派人深入草原调查下再做决定,不过既然草原能够自己带着上千头牛来中原,想来战马不好说,买到大批的牛没问题。”
主掌户部的大学士韩瑞安这个时候也说:“如果能够买到耕牛,老夫去协调,你花多少钱户部给你补多少。”
贾琏却摇了摇头:“韩阁老,事情不是这么做的。户部得先给钱,否则这活我干不了。”
“岂有此理,哪有事还没办先付钱的道理。就是先荣国到了老夫都不同意”韩瑞安当然不愿意。他本是景宁年间中进士入仕,和贾代善曾有交往。永安年间提入内阁,上皇还活着,他不愿意插手夺嫡之争,之所以愿意出面说这话,只是因为他清楚耕牛的重要。没想到贾琏这小混蛋得寸进尺了。
“韩阁老这话说的稀奇,没有钱,我拿什么去让牧民给我牛马。要么您说动皇爷,给我十万大军也可以。一分钱不花,我就为朝廷带来无尽牛羊。”贾琏撇了撇嘴,觉得韩老头就是在耍无赖。
“放肆”,陈梦雷站了出来:“你就是这么和韩大人说话的?”贾琏这话太狠了,陈梦雷已经看到了跃跃欲试的军机,他可不敢让军机们以为内阁愿意为了这些牛羊马匹大起刀兵。
“陈相,这本来就是不讲理嘛。一头牛在神京卖到几十两银子,一匹马更是有上百两。如果我自己买点回来吃还可以。
这是代表朝廷去买,数量怎么都不会少。这么大一笔钱,总不能让我自己出吧。”
陈梦雷一时语塞,他总不能说就让贾琏先垫着吧。这上百万两银子起步的生意,即使能垫的起也不能垫啊。
隆正帝看到这,觉得也商量不出什么了。贾琏也说了,还需要先派人进去草原调查。
“今儿就到这吧。明日罢朝一天,后天早朝,商议此事。”隆正帝摆了摆手。
“贾琏留下。”
………………………………
第188章:放心了呢
大佬们先后退下,贾琏看着瞪着眼睛看着他的隆正帝心里有些纳闷。
这还是很少有的隆正帝和他在大明宫谈事情,大多时候,隆正帝都把他打发到皇后的凤藻宫中去。
“贾琏,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贾琏听完隆正帝的话纳闷不已:“皇爷,什么怎么想的?”
“朕是说,这件事你到底有什么目的。别告诉朕你就是临时起意想跑到草原上去买牛买马。
诸位军机被你画的大饼蒙住了眼睛,内阁看在先生和林爱卿的面子上没有出声,但是不是没人看破你那个漏洞百出的方案。”
看到贾琏面色渐渐变化,隆正帝心中还算满意。虽然他把贾琏的方案说的仿佛是一钱不值,但是对于眼前这个年轻的臣子,隆正帝实际上是很看重的。
当初贾赦骤然身亡,隆正帝不是没有接到过让贾宝玉继承贾家爵位的试探性风声。
荣宁贾家开国和景宁时代曾经是国朝顶级的将门。两代荣国公接力,担任大郑首席军机超过二十载。
宁国公贾演因贾源执掌军机之故没有入军机,但是也曾经长期执掌锦衣府,京卫和京营。就连贾代化都曾经担任过相当长时间的京营节度使。
也就是从贾代化开始,原本追随太祖皇帝纵横天下的京营被分成十二团营镇压京城。京营节度使衙门,也从京营统帅变成了处理京营庶务的文职机构。
当时的朝野,不是没有过“郑家天下贾家军”的声音。幸亏贾代善和圣祖皇帝有着坚不可摧的友谊,才镇住了那些流言蜚语。
不过自代善死后,贾家尤其是荣国府经历永安,隆正近二十年的沉寂,单纯从爵位来说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低级勋贵府第。
谁继承这样一个府第的门楣,对于朝廷来说实际上无关紧要。甚至让贾宝玉这样一个孩子继承,对于天家来说可能还算得上好事。
毕竟,荣宁虽死,当年追随他们的部下还在。而且很多都已经身居大郑军方的要职。这份影响力还是存在的。
不过隆正帝最终选择了贾琏,说来好笑,当时决定支持贾琏,仅仅是因为在东来顺吃了一次味道绝美的涮羊肉。
这种煮肉来吃的方法虽然宫里也有,但是宫里做的那东西和东来顺一比,吃起来就跟猪食一样。
隆正帝被东来顺鲜美的酱料,种类繁多的肉菜和新鲜的吃法折服。甚至动了想要把厨师抢回去的打算。当然,被同行的皇后劝住了。
然后,就知道了东来顺的老板原来是荣国嫡孙,贾琏。
很感兴趣的皇帝便收集了贾琏的信息,发觉他大概是荣国孙辈里面最出彩的了。不过看起来也没什么本事就是了。
用这样一个,大概会比用那个衔玉而诞的更让人放心吧。
而且,赵国公姜家在军中势力日胜一日,姜泽老鬼年过九旬还不死,隆正帝需要一个人来分薄姜泽的影响力。
死去二十年仍然威望崇高的贾代善,开国以来出了三位国公的贾家是个合适的人选。更何况,蛰伏在神京城外玄真观的那位也不可小视。
所以隆正帝就选择了贾琏承爵,还准备捧他一捧。再加上一些其他考虑,便把他安排进了锦衣府。
没想到贾琏就这么一飞冲天,仿佛天生就是干情报的料。两年时间就积攒了足以晋升候位的功绩。
特别是北疆一战,贾琏的定策之功若非压了再压,分出去不少,莫说三等候,一等侯都有富余。
隆正帝一直担心,自己会捧出第二个贾代善。虽不愿妄自菲薄,但是隆正帝自问没有圣祖皇帝那么出色的掌控能力和强大的自信心。
幸好,看得出,起码现在的贾琏还是有弱点的,这就好。
“臣不敢欺君”,贾琏沉默少顷才缓缓开口。
……
“姑妈,你我都是王家女,如今的二叔是个什么样的,我们都清楚。
他能够靠着从贾家和薛家吸血把自己发展壮大,岂是个顾念亲情的?”
王熙凤喝了口水,继续说:“当初二太太魔怔了,为了支持二叔都快把贾家掏空了。
我也参与掌家,那个时候贾家公中到了什么地步我一清二楚。这么说吧,若非二爷创办了顺字号,贾家几乎肯定难以为继。
就是到了这种程度,二太太隆正五年和隆正六年还往王家送了几万两银子。
史家家里混成了那副样子,老太太可曾这样从家里拿钱去补贴。顶多是把云丫头接过来,其余的何曾做过什么?”
薛姨妈被王熙凤连珠炮一般的话说的有些懵,王熙凤这意思,岂不是说王家家风不正。
“凤姐姐,我……”薛宝钗想要说什么,被王熙凤挥手打断。
“宝丫头,咱们姐妹相处也快三年了。都是实在亲戚,我就直说了。你以为二爷不知道你们这些心思嘛。
当初二爷为了姑父的托付,一手承担起了薛家,替丰字号遮风挡雨。二爷就曾告诉我,很可能好心不得好报。本是打算等蟠哥儿成年,便把薛家还给蟠哥儿。
后来和你知心,二爷才全心全意为薛家考虑,打算扶持薛家走下去,二爷对你可是非常上心的。
可你就为了这么点事就打算弃二爷而去了。”
薛宝钗被王熙凤说的泪如雨下:“凤姐姐,我又何尝愿意,但是我家办出了这等事,我还有何颜面立身于此。”
“噗嗤”,板着脸的王熙凤忽然笑了。附在宝钗耳边说了几句话。
“真的”,薛宝钗惊喜不已。王熙凤则微笑着点了点头。
“姑妈,既然宝妹妹想搬出去,也好。便先收拾便是。等年后再搬不迟。
我记得,薛家在京,应该也有好几套宅子吧?”
“凤丫头,我……”,薛姨妈以为王熙凤仍然要追究,一时间急了起来。
“姑妈莫急,不是那个意思。就像你说的,年后,很多事情都要操持起来了。您总不会希望宝丫头从这梨香院出嫁吧。”
“不不,凤丫头,我们不急。”薛姨妈现在想明白了,别说薛宝钗不姓王,就是姓王,也难挡林家的怒火。
“是啊,凤姐姐,我不急的。”薛宝钗也赶紧说。
王熙凤呵呵一笑:“姑妈,这可不是你说不急就不急的。咱家荣国太夫人当着神京不少诰命亲口说的话,怎么可能不算数。
如果这都不算,我荣国府将来颜面何存?”
“这”,薛姨妈这才想到,当初自己是何等的愚蠢。在那种情况下贾母开了口,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当着满神京的诰命宣布了贾琏和薛宝钗的婚事。
以荣府如今的地位,贾琏今时今日的声望。荣府的老太君开口说的话是不能更改的。
“那可怎么办?”薛姨妈和薛蟠都发起愁来。薛蟠甚至开口就要骂王家,他虽然外号薛大傻子,但是又不是真正的傻子。谁对他好他还是明白的。
唯独薛宝钗看了看王熙凤,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个凤辣子虽然有时候可恶了些,但是绝对不是会看热闹的。
“凤姐姐,是不是你知道些什么?”薛宝钗开口问。
“好啦,奶奶。你快说吧,别让宝姑娘着急了。仔细二爷回来心疼哦。”平儿看着王熙凤还要装模作样,赶紧提醒她见好就收。
“好啊,凤姐姐,你果然是看我笑话。”薛宝钗顿时不依了。不过内心还是很甜蜜的,果然,自己看中的男人还是心疼自己的。
王熙凤只好说道:“二爷已经有了办法,明年他会升侯爵。到时候自然会一起迎娶你和林妹妹。”
说完,王熙凤站起来,捏了捏薛宝钗雪腻的脸蛋:“二爷早就料到你必是会想不开的。特意吩咐我来瞧瞧你。把这些话告诉你让你宽心。傻姑娘,可放心了?”
“放心了呢!”
………………………………
第189章:长庆公主
贾琏回到荣禧堂时,已经快深夜了。
王熙凤正坐在榻上一边等他一边看书。自从识字以后,王熙凤慢慢喜欢上了看书,尤其是史书。
这不,王熙凤如今手里拿的,便是一部四代史。
因为后周完成了一统,而且享国六百载有余,成为中华历史上自大秦一统之后享国最久的朝代。
所以史官们写史书的时候自然不能再把周朝同梁唐晋汉并列。五代便变成了四代。
王熙凤手中这本书,乃是前朝太宗年间,宋国公赵匡胤主持编写。当然,实际的主持者,乃是赵匡胤的首席谋士,赵普。
贾琏进门时,看到王熙凤看的认真,凑上前便看了看。
“赵家编写的这本四代史,很大程度上乃是为了迎合当时郭荣的实际需要,很多地方与史实不甚相符。
在我看来,比不上本朝明学士编写的那部新四代史。”
王熙凤听到贾琏的声音,也便放下书,走上前来一边替贾琏更衣一边说:“那二爷为什么还要保存这部书呢?”
贾琏换了衣服,舒坦的叹了口气:“这是刚刚上任北镇府司的赵果在辽东送给我的。他的祖宗编的书,我怎么也得给点面子。”
“赵果是赵匡胤的后代?”王熙凤非常惊讶,要知道她也见过那个中年人,看起来随和的很,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大来头。
“不过是个普通的周朝勋贵,传承不过二百年,有什么。”贾琏很是看不上宋国公赵家,虽然赵匡胤还算不错,但是他的后代们却窝囊的很。
再加上前世那个宋朝的经历,贾琏并不喜欢这个家族。
不过嘛,赵果是个例外,他是个非常出色的锦衣府,很是做出了不少成绩。如今继承了沈逸北镇府司的职位,对贾琏的作用越来越大。
最重要的是,如果贾琏掌握的消息不错,赵家还是留下了些东西的。这也是贾琏愿意和赵果接触的原因。
贾琏坐在椅子上拿起王熙凤准备好的桂花蜜饯吃了两块:“这东西不错,哪来的?”
王熙凤的房里一般只放三样点心:豆沙糕,玫瑰酥和梅花香饼。前两样是贾琏爱吃的,最后一样是王熙凤爱吃的。
“东边的尤大嫂子今天带着两个妹妹过来玩,特地到咱们这坐坐。听说是尤二姐儿亲手做的,送过来给琏二爷尝尝。”
看到王熙凤似笑非笑的表情,听到这是尤二姐儿做的。本来又拿了一块想要夸挺好吃的贾琏手都停在了那里。
深夜,夫妻一番敦伦之后,贾琏和王熙凤躺在床上听着王熙凤把今天在薛家的情况讲了一遍。
“二爷,您真的有把握明年升爵吗?要是做不到您可就被动了。”王熙凤活动了一下酸软的身躯,有些无奈的看了看贾琏。
贾琏呵呵一笑:“这不算事,我今天就是为了这事出去的。只要这件事做成,别说三等候,二等都没问题。”
“那就好。”王熙凤便即放心了。她不打算问贾琏要怎么做,而是考虑起婚礼的操持来。
荣国府承爵人,三等或者二等侯爵娶平妻,还是一次娶两个。如果不办的热闹些,岂不是丢了荣国府的脸。
想着想着,王熙凤都觉得有些委屈。她虽然现在风光无比,即使面对最顶级的国夫人和王妃都能够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