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锦绣 >

第463章

明末锦绣-第463章

小说: 明末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朝听郑联不相信,没办法干笑道:“这不是年纪大了吗”

    “放屁,杨老大你不说实话今天就不要出海了来人,将杨老大送回泉州”

    门外有士兵进来就要请杨朝出去,杨朝赶紧说道:“郑将军,实话跟你说了吧老夫这次去台湾是受黄老夫人所托,老夫人年纪大了,想要去台湾看看儿子。”

    黄老夫人是郑芝龙的妾室,也是郑成功异母弟弟郑恩、郑荫的亲娘。当然也是郑联和郑采的干娘,这几年一直在安平老宅养老。历史上也是如此,不止郑芝龙的几个小老婆,就是郑鸿奎年老后也回到安平养老。本人实在怀疑,依着满清的尿性竟然能放过郑成功的家人

    郑联听杨朝这么说才相信大半,郑联骂道:“干娘要见我兄弟你为什么不说实话老子和大木不对付但是对干娘可孝顺的紧”

    杨朝赶紧点头哈腰的说道:“主要是老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老夫不知道大将军原本这么宽宏大量,都是老夫的错”

    郑联看了看杨朝,对身边的书办说道:“好了,给他路条吧”

    路条是一面小旗,上面写着一个郑字,这也是当年郑芝龙发明的,当年这一个路条就要收取上千两白银,有了这个就可以保你的船只在东南沿海畅通无助。

    不过那是郑芝龙最辉煌的时候,现在这个路条出了泉州外海就不好使了,更别说到朱宏三大舰队盘踞的南洋了。

    杨朝出了提督衙门,一边走一边心中大骂:郑联你是个什么东西,当年你只不过是郑一官手下的一条狗,现在有了些兵马就人五人六的,我呸

    杨朝算是当年和郑芝龙一起起家的老兄弟,但是时过境迁,你杨朝现在只是一个富家翁,人家郑联却是盘踞厦门的军阀,这怎么能比呢

    杨朝出来后将小旗交给船上的水手,然后挂在桅杆上,接着开船出海。

    经过金门料罗头的时候,一艘郑家海船靠了过来,看见桅杆上的小旗后又驶开了。虽然郑家风光不再,东南亚海面上在无郑家旗号,但是在这泉州外海还是管用的。

    杨朝的船出了泉州外海,进入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长约八百里,以明代风帆船的速度要航行两天至三天。不过在老天早已经在中间准备了补给点,这就是距离台南一百里的澎湖。

    澎湖在后世是一个美好的地方,还有一首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来解说澎湖美丽的风光,但是在明代澎湖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澎湖在汉代就已经被人发现,当时只是一些渔民歇脚的地方。后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澎湖列岛逐渐成为台湾海峡两岸交通的跳板。它有良好的港湾,是台湾海峡中各种船只活动的集汇点。澎湖于宋代已正式收入中国版图,当时福建泉州已有人移居澎湖。

    现在澎湖这里成了郑成功的前哨站,郑成功在澎湖这里设立巡检司,用来检查来往船只。

    到了自己地头杨朝一改郑联面前的懦弱,在码头上拉过一个兵丁说道:“快,快给我补给淡水,我要马上去承天府”

    承天府就是郑成功占领的赤嵌城,也是后世的台南。郑成功占领赤嵌城后将这里改成承天府,下设天兴、万年二县,并增添澎湖、南路与北路三个司。:



    第八百二十九章 台湾

    

谢谢书友“hh123”的月票

    杨朝在澎湖补充了淡水后,当晚就开船去了台湾。

    承天府就是郑成功攻占的赤嵌城,也是后世台湾的台南市。后世的台南市位列台湾六都之一,人口将近二百万,是一个亚热带度假天堂。可是明朝末年的台南可不是这个样子。

    当年台湾大开发是大海盗头子王直组织的,不过当时这些海盗也并不是想要在台湾这里长久生活,只是想要在远离大陆的地方有一个落脚点,好躲避围剿的明军,所以台南这里一直没有多少人居住。

    后来荷属东印度公司占领了澎湖,以这里作为东亚贸易的转口基地。天启三年,荷兰人在台南这里建立一座简单的砦城,这就是承天府的前身。

    不过这时的明军可不是后世的清军,明代大概是所有末代王朝中最有战斗力的。天启四年福建总兵得知荷兰人占领了澎湖,便带领军队前来剿灭。在与中国明朝的军队激战了八个月以后,荷兰人和中国官方达成协议,同意把设置在澎湖的要塞和炮台毁坏,同时转移至台湾岛,中国不干涉荷兰对台湾的占领。

    荷兰人占领台南以后,在原来的砦城旧城址上,重新兴建规模宏大的城堡奥伦治城,天启七年以荷兰省名泽兰省改建命名为热兰遮城。当时,这座城堡是荷兰人统治台湾全岛和对外贸易的总枢纽。

    荷兰人对台南这里进行了系统的开发,从中国大陆引进农民耕地,在郑成功攻占台湾前,全台湾一共有中国人一万多人,荷兰人一千五百人。

    郑成功在大陆没有立足之地,就将主意打到荷兰人身上。在神武四年,朱宏三占领南京后第一年,郑成功带领两万五千士兵,军舰三百艘,从金门出发向台湾挺进。

    在经过十个月的苦战后,郑成功终于将荷兰人击败,在神武五年的六月,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荷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九百名荷兰军民,最后由揆一率领,乘船撤离台湾。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历史上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后不久就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u持续统治台湾二十多年,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

    不过在现在的神武十一年,郑成功还活的很好,还没被自己的儿子气死。所以郑成功在得知杨朝亲自来台后,在延平郡王府接代了杨朝。延平郡王是永历皇帝朱由榔在得知郑成功占了台湾后加封的,毕竟这也算开疆扩土。

    杨朝在亲兵的带领下走进延平王府的银安殿,正中坐的一个中年文人,身穿郡王服色,正是延平郡王郑成功。

    杨朝赶紧跪下磕头:“草民杨朝拜见王爷”

    郑成功雄才大略,和目光短浅的郑联可不一样。看到杨朝给自己磕头赶紧站起来搀扶说道:“杨老叔快快请起,这里没有外人,不用这番大礼了”

    杨朝听郑成功这么说心中感激,但是还是说道:“王爷,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咱们毕竟是官身子,没有规矩怎成方圆啊”

    这时郑成功身边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文士说道:“杨朝,你不是在南安吗来干什么”说话的这个是在攻占台湾中立有大功的何廷斌,现在被委任为王府长史。

    杨朝当年虽然和何廷斌一起为郑芝龙服务,但是二人关系并不怎么好。在郑芝龙投降后,杨朝何廷斌二人分道扬镳,一个回老家南安养老,一个给荷兰人当了通事。

    杨朝瞪了何廷斌一眼然后说道:“王爷,草民是来给王爷送信的云南那边传来消息,在去年十一月份,永历皇帝朱由榔投降了,现在正被押往北京”

    郑成功听到这个消息如同五雷轰顶一样,这几年大陆没打过来并不是兵马准备不足,也不是海军不如自己,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家都是大明臣子,自相残杀实在不好。当然还有一个次要原因,那就是朱宏三的海军都在吕宋和荷兰人打仗,暂时无暇顾及台湾这里。

    但是现在朱由榔投降可完了,郑成功没了政治上的靠山,同时朱宏三没了云南的牵制,更能抽调兵力对付郑成功,大家听到杨朝的消息后马上一片愁云惨雾。

    何廷斌原本就是荷兰人的通事,虽然在配合郑成功占领台湾上不留余力,但是他还是亲荷兰的,这时听到杨朝这么说何廷斌对郑成功说道:“王爷,现在已经这样,不如咱们投靠荷兰人,或者占领台湾自立为帝得了”

    这时郑成功身边的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文人大惊,赶紧站出来说道:“王爷,我等是华夏苗裔,怎能投靠那些蛮夷当年王爷不也是为了这个才与与老王爷决裂难道今天还要回头走老路吗”

    说话这个人是陈永华,就是鹿鼎记中韦小宝师父陈近南的原型。

    陈永华出生崇祯七年,陈永华父名陈鼎。陈鼎是明朝天启七年举人,崇祯十七年中进士。陈永华年轻时寄籍漳州府龙溪县,通过科举,取得龙溪生员的资格。神武元年,清军攻陷同安,陈鼎在明伦堂自缢。当时陈永华只有十五岁,为博士弟子生员。清军入城后,陈永华出逃,当时郑成功占据厦门,图谋恢复明朝江山,正在延揽天下士子,陈永华就去投了郑成功。

    当时南明的前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陈永华,郑成功与陈永华谈论时事,完事后郑成功高兴地说道:“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然后郑成功授陈永华参军之职,并以宾礼相待。

    陈永华和当海盗出身的何廷斌不一样,陈永华深受儒家毒害多年,就连投降满清剃发都不干,那能还去投靠奇模怪样的荷兰人那比杀了他还难受。

    郑成功听陈永华这么说也大点其头:“复甫说的很对,我等天朝上国,怎能屈身于蛮夷以后投靠荷兰人的话不要再提了”

    郑成功的老师是大学问家钱谦益,自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毒害,当年就冲冠一怒和父亲郑芝龙断交,现在更不可能投靠荷兰人了。

    何廷斌赶紧躬身接受郑成功的训斥,但是这不解决问题啊对岸虎视眈眈,不投靠荷兰人怎么办

    “王爷,现在我军初占台湾没几年,岛上自给尚且困难,往年都是杨朝兄弟走私过来物资。现在皇帝投降,对岸必定开始严加封锁沿海,这样我们坚持不了几年啊”

    郑成功愁眉不展,这也是问题。前几年对岸对走私睁一眼闭一眼,现在皇上投降了,神武皇帝必定要调转枪口收拾自己,这可怎么办

    杨朝看到大殿中所有人低头深思,赶紧站起来说道:“王爷,草民还有话说。草民这次来是受泉州知府辛自修所托,来给王爷送封信”杨朝说完将衣服夹缝中的信件拿出来,交给郑成功。

    何廷斌原本就和杨朝不对付,现在看到杨朝成了对岸的探子,生气的说道:“好啊原来杨朝你成了叛徒王爷,臣请杀了杨朝,他回去必定将承天府的河道水情告知朱宏三,那样咱们就危险了”

    郑成功的户科督事杨英,当年和杨朝关系不错,现在看何廷斌在这颠三倒四要杀杨朝,赶紧站出来说道:“王爷,杨朝为我们运送粮食物资多年,要想投靠朱宏三早就投靠了,根本不用等到现在,请王爷明察”

    郑成功还没糊涂到听信一句话就要杀人的地步,杨英说完后郑成功对何廷斌说道:“本王信任杨老叔不能出卖我们,何先生以后不要说了”

    郑成功说完打开辛自修的信观看,信上说的很简单,先是大谈两方一同抗清的情谊。然后就是述说朱宏三军事上的强大,什么战船如云猛将如雨,至于普通士兵那更成了天兵天将,一个能打百八十个。

    最后辛自修说道: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名垂青史。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辛自修这番话意思是郑将军你很厉害,当年打的满清满地找牙,是个不世出人才,何不丢了你那燕雀办的志向,学习那鸿鹄在高空飞翔呢现在国内事态变化,你的前主子朱由榔不行了,但是碰到万世明主朱宏三,不如跟着朱宏三一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不好吗为何非要躲在小小的台湾,对着各方势力屈膝,实在不是你这个大能人应该做的

    辛自修进士出身,书信当然写的引经据典,郑成功师承钱谦益,自然可以顺畅观看。陈永华也是读书人,也明白辛自修是什么意思。但是其他将领就不懂了,这帮家伙都是出身海盗,就是穿成读书人模样的何廷斌也只是银样蜡枪头,字认得,但是什么意思就不懂了。:



    第八百三十章 差点窝里反

    

银安殿中郑成功正在详细观看辛自修的来信,其他人也在等待郑成功的决定。

    陈永华、郑省英等文臣识字,并且是郑成功的心腹,自然能看懂书信中写的什么。可是郑成功手下那些海盗大老粗可不知道书信中什么意思,一个个急的抓耳挠腮。

    也难怪这些将领着急,这些人成分复杂,有郑芝龙的老部下,有郑成功收揽来的英才,还有清军投降过来的将领。以前为了一个驱除鞑虏的目标,再加上郑成功一视同仁的手段,这些将领还能听话。

    但是现在可不同了,鞑虏已经被朱宏三消灭了,唯一能团结众将的手段只剩下合法性这么一个。但是朱由榔被抓,合法性也没有了,众将立刻失去人生目标,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才好。

    郑成功军中武将以杨朝栋为首,杨朝栋本名曹文龙。本来是郑彩麾下部将,但是和郑彩不睦才转投郑成功,并因累功至五军戎政。杨朝栋在郑成功攻台时,力排众议,极度赞成。郑成功攻占台湾后,特任命杨朝栋为台湾承天府首任府尹,他也是台湾首位地方知府。

    杨朝栋看到众将给自己使眼色,硬着头皮站出来问道:“王爷,书信中说的什么”

    郑成功这时已经看完书信,不动神色的将书信收好,然后问道:“里面只是说都是中华苗裔,问我们愿不愿内附。”

    这时众将中一人大声问道:“王爷,有什么官位给我们吗”

    大家一看说话这人是中冲镇守将万义,是一个大老粗,但是这句话可问出了一部分人的心生。

    台湾在明末并不是什么好地方,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也是被大陆上的朱宏三逼得没办法了。这些将领有很多都是被郑成功忽悠来的,刚开始几年因为和荷兰人打仗,还算能凝聚人心,但是现在战事停歇台湾的生活可比不上大陆安逸。所以郑成功部将中有很多人都有怨言,只是在郑成功的高压下不敢说而已。

    现在万义将这层窗户纸捅破,一时间大殿中很多人问道:“王爷,到底给我们什么条件啊”

    郑成功一看现在正式谈判还没开始呢,手下将领就开始不稳了,郑成功这时脸色有些不好看。

    郑成功的将领分为三部分,其中他爹郑芝龙的老部下最为忠心,这些人以水师右军、水师总督洪旭为首。他看到大殿中众将喧哗成一片,不免站出来呵斥道:“干什么你们忘了是谁当家做主现在就讨论起这个来,你们将王爷放在眼中了吗”

    洪旭原本以为自己老资格,能压得下这帮家伙,但是听他话的只是原郑芝龙手下将领,新来的将领和清军投降过来的将领并不鸟他。

    镇将黄梧站出来骂道:“洪旭,你算什么东西别以为年纪大就什么话都说,王爷都没说什么你张什么嘴”

    黄梧这一骂可是捅了大篓子,洪旭是郑成功手下资格最老的将领,在原郑芝龙旧属中很有地位,这时一个将领站出来骂道:“黄梧,你是什么东西一个渔民,还不给老子滚下去”

    黄梧虽然骂洪旭,但这是军中常年冲突使然。郑成功手段是高明,可以将军中不满声音压服。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将领中郑芝龙旧部最为忠心,因为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嫡长子,在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