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名士姜曰广在南昌,还专门去府上拜见过。以后江西巡抚章于天多次邀请姜曰广出山而不得,金声桓还帮着打过几次掩护,所以和姜曰广算是老相识。
金声桓在府中听说姜曰广来了,喜出望外,赶紧迎出门去。
“姜先生,怎么有空到我的府中,快请”
姜曰广笑而不答,随着金声桓来到府中,二人坐下后仆人送上茶水,然后出去。
金声桓看看屋中没人,问道:“姜先生现在可以说吧,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姜曰广手捻长须笑道:“听说广东的神武皇帝封将军为南昌郡王,老夫特来讨口喜酒喝”:
第三百三十七章 信使
被姜曰广说破心事金声桓好悬没吓死。
没想到这么隐秘的事情被叫破,金声桓一时间起了杀心。不是金声桓心狠,主要现在南昌城里他和王得仁的实力还没巡抚章于天大。因为金王二人在赣州丢光了部队,仅剩的三万老弱残军还在外地驻扎,可是城里汉八旗就有将近三千人,还有两千多驻防八旗。虽然驻防八旗都是老人和孩子,但是那些老家伙都是打过多年仗的老兵,一个不说打金声桓的士兵十多个,但是五六个还是差不多的。
金声桓“呼”的一声站了起来,面露杀机的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时手握刀柄,准备姜曰广说出什么立刻动手,把这个老家伙当场砍死。
姜曰广虽然也是文人,但是朝堂上打滚多年,那能被金声桓吓到。
“金将军,请坐,听我慢慢道来”
姜曰广这才把自己受钱谦益之约,前来帮助金声桓的事情说了一遍,至于被朱宏三封为郡王的事情都是听钱谦益讲的。
听姜曰广这么说,金声桓长出一口气,说道:“老先生真是吓死我了要知道南昌城里听命于我的部队只有两千人,完全不是满清的对手,如果走漏消息我全家死无葬身之地啊”
姜曰广笑了笑,并没有对金声桓刚才的无礼有什么不满意。
“金将军,老夫全家都已经送往广东,老夫已经没什么后顾之忧,老夫在这里就是为了金将军的反正大业而来,敢问金将军有什么需要老夫办的吗”
听姜曰广这么问,金声桓叹了口气,他也不想造反,实在没办法。章于天董学成二人实在不是东西,再留在满清早晚让这二人弄死。可是造反也不是喝水吃饭,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人没逼到绝路上那个想造反这和在战场上打不过投降完全是两个概念。其实金声桓现在心中是犹豫的,心中犹豫在面色上难免带了出来。姜曰广混迹官场二十多年,玩的就是这种察言观色,一看金声桓叹了口气不说话,就知道这家伙有反复。
“金将军,可是害怕反正后在神武皇帝那里不能得到重用”
金声桓听姜曰广这么问,想了想点了点头。其实这只是他一个担心而已,毕竟自己是反正过去的,以前还和朱宏三有过龌蹉,那个家伙心狠手辣,现在求到自己什么都好说,将来怎么样真说不准“朱宏三语:你娘的,我的心思你怎么猜到了”
姜曰广捋了捋胡须笑道:“金将军,你知道老夫受谁所托而来吗”
“老先生刚才不是说钱谦益钱大人吗”
“正是钱牧斋和你金将军一样,也在满清这边做过官,这样和金将军就有了相同出身,金将军可以投在钱牧斋门下钱牧斋可是神武皇帝的岳父,有他庇护你还怕什么呢”
金声桓支支吾吾的说道:“老先生说的在下也知道,但是在下和神武皇帝以前有过龌蹉在下是怕皇帝将来。。。”
当年信阳的事情知道的人很少,满城老百姓不知道详情,马济远一家都是正统士大夫,抱着“为尊者讳”的传统,对当年朱宏三的狗屁做法三缄其口。
姜曰广没想到金声桓竟然和朱宏三早早就认识,忙问道:“金将军,老夫生死不顾来助你,请和老夫说出详情你和神武皇帝以前就认识”
金声桓想了想,也罢,既然想要投靠东林党就不要有什么隐瞒,有了龌蹉将来不好见面。想到这金声桓就把当年自己守卫信阳的事情源源本本的说了一遍。
其实金声桓知道的不全,他还不知道朱宏三为了逃命,把马济远一家除了马如烟的生母,其他所有女人全都杀了。但是就放开城门,用满城五六万百姓吸引流寇的注意力,而自己逃跑这一条,就够姜曰广吃惊的了。
姜曰广心中大怒,没想到这个神武皇帝是这么个心狠手辣无情无义的货色,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答应钱谦益了。
“昏君昏君啊为了逃命弃满城百姓不顾,老夫如果早知道他是这种人绝对不能答应钱谦益出山”
金声桓听姜曰广大骂朱宏三,心中也起了同病相怜的感觉,再加上想到自己被朱宏三的手下打折腿,心中气苦,说道:“末将也是苦啊,当年被皇帝边上那个黑大个打断腿,养了足足半年才恢复如初”
有个共同讨厌的人,姜曰广和金声桓不禁越看越顺眼,如果不是金声桓年纪大再加上巨丑无比,很有可能续写侯恂和左良玉的基情故事。
虽然二人都大骂朱宏三,但是二人都不是小孩子,知道目前对自己最有利的只能是投靠朱宏三。
姜曰广为了复兴大业,同时为了满江西的父老,而现在江西和永历皇帝的广西还隔一个湖广,而湖广的何腾蛟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指望他还不如指望占了江西两个府的朱宏三。要知道赣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赣江上游,顺流而下只需要五日就能到南昌,所以朱宏三才是解救江西的上佳人选。
金声桓想的和姜曰广差不多,那只能打的广东军队就在南昌上游,占领全江西是分分钟的事,如果自己不提前把自己买个好价钱,等到广东明军到了南昌城下,那时候真是啥都晚了。
正因为这样,二人骂了半天,最后都叹了口气,决定还是要寄希望与朱宏三。经过刚才的基情四射,姜曰广、金声桓关系倒是拉进不少。
姜曰广缓了口气说道:“金将军,请问你还有什么难处吗如果有尽可与老夫直言。”
“末将想请老先生去一次广东,请皇帝陛下给我一块免死金牌”
“金将军放心,老夫一定为你取得金牌,如果那个昏君不同意,老夫就碰死在他面前”
听到姜曰广这么下力帮助自己,金声桓不禁十分感激。
“老先生,还有一条,就是请皇帝陛下能不能把我被俘的士兵全部放回来,在江西我和王得仁的实力实在比不过满清,最好能给我们几千只火枪,如果这样何愁大业不成啊”
姜曰广是文人,完全不知道新式火枪的威力,他还以为是老式的那种三眼火铳。
“请金将军放心,老夫这就南下去广州,一定为金将军争取到火枪,金将军等我的好消息吧”
姜曰广答应金声桓后,起身告别出了南昌。这个时候他的家人正在家准备去广东,姜曰广正好回家和家人一起出行。
江西多山,到广州最好走的路其实是进入长江,然后走海路到广州。但是现在因为南直隶那边被广东海军封锁了入海口,到广州的海路也已经断绝,只有走陆路。
南昌到赣州还算好走,沿着赣江逆流而上。不过赣州在明军手里,出了南昌沿途上清军的哨卡有很多。不过金声桓虽然手下军队丢了精光,但是他签发的路条还是比较好使的,再加上银子的功效,姜曰广在离开南昌十日后来到赣州。
到了赣州就是南明的天下,现在赣州已经成为一个大军营。城里的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只有不到三万人留了下来。城外的七八万清军俘虏成了不要钱的劳力,这些家伙每天吃两顿番薯大米饭,要负责修好被炸塌的城墙,还有新军的营房。朱宏三对这帮清军的安排是全部弄到吕宋开矿,但是现在赣州的运力有限,到了五月份,才运走不到两万人。
到了赣州地界钱家仆人拿出钱谦益的名帖,沿路所有关卡一律放行。钱谦益现在军机处首席军机,正管着军队,看到顶头上司的名帖哪还敢搜查,自然一路绿灯。
姜曰广看到广东的明军和清军完全不一样,在满清控制区基本和以前的明朝差不多,一路上税关无数,到哪里都要钱。可是进入赣州地界,哨卡也很多,但是完全不要任何费用。姜曰广很是稀奇,现在是乱世,打仗要用钱,不设税关收取厘金,广东是怎么组建这么精锐的火枪兵的
在路上姜曰广也问过跑船的船老大为什么船老大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知道商船到赣州码头只收一次税,并且拿着赣州税关的收条在广东全境都不收其他赋税的。还有就是广东的赋税很低,商税只有十税一,这和江西根本不能比,江西在巡抚章于天的领导下已经达到了十税五,就这样还是不能满足日常需要。不过江西在满清控制的地区还算不错,听说在北方各省,赋税已经收到了明年,看来满清完全是涸泽而渔。
听完船老大所讲的,姜曰广对广东的神武政权也很感兴趣,对自己的广东之行充满了期待。:
第三百三十八章 广东见闻
进入明军控制区,姜曰广就把自己的辫子盘起来,脑袋上带了一顶纱帽。,那个钱家仆人笑道:“姜老爷,你放心,在广东没人管剃头的问题,神武皇帝陛下发布过命令,剃头的是难民,不剃头的是臣民,都是大明的子民。所以广东这边什么人都有,姜老爷你看前面船上的客商不也留着辫子吗”
姜曰广看了看前面的商人,真是留着辫子大摇大摆的经过明军的哨卡,明军也没问什么。但是自己不能和商人相比,自己是进士,统治阶级,还是要点脸的,所以不管天气炎热,还是带着纱帽。
到了赣州码头,姜曰广看到码头上人流密集,大部分都是流民。毕竟在江西境内不想剃头的很多,再加上广东相比江西要好生活很多,现在清军和明军停止作战,大量江西农民趁着这个空挡,或走水路、或走陆路,大量离开满清的控制区。
现在赣州码头上分为两部分,左面的是为流民登记的地方,后边有人把流民引到远处。
姜曰广看了看不明就以,问道:“他们把流民带往何处”
“回姜老爷的话,官府来人先把流民带到城外安置一段时间,毕竟很多流民身体弱,在城外有一处流民营,在那里会为他们准备饭食,将养好身体后在运往肇庆、琼州各府安置,最远的可以安置到吕宋。”
姜曰广知道吕宋是什么地方,听说哪里都是食人生番,朱宏三让中华子民去那里干什么
“为什么去吕宋广东没有地了吗”
“小人听说吕宋的稻子可以一年四熟,并且去吕宋的每人可以得到二百亩水田,如果全家都去的话还能分到一头牛,这个诱惑太大,很多流民冲着二百亩地才去的吕宋。”
“吕宋不是佛郎机人占的地方吗他们的官府能同意吗”
“回姜老爷,吕宋前年就被皇帝陛下派兵打了下来,听说在那里还设立了郡县,其他的小人就不知道了,详细情况请姜老爷到广州问我家老爷”
姜曰广点点头,又看了看码头上的另一边,这是商船完税的地方,排着长长的队伍。最前面一个绿袍小官坐在一张桌子后面,边上站着是个兵丁,每个兵丁前胸和后背写字“税丁”二字,看来这是收税的。
姜曰广当过地方官,对这些地方上的腌臜事知道的门清,别看这些小吏人轻职微,但是难为起人来那真是行家里手。不过姜曰广观察一会儿,这个绿袍小官并没有难为这些客商,只是看了看每人拿的条子,然后在一张硬纸板上写下收税多少多少两,年月日,然后把硬纸板的一半交给客商留存,而另一半放入小箱里,看样子是存档。
“那些客商拿的条子是什么为什么咱们没有”
“回姜老爷,那些是过哨卡是官军开出的关单,上面记录着所拉货物是什么,数量多少等等,用这个到这里交税,官府称为入关。完税后拿着那个硬纸片就可以在广东全境畅通无阻,不用再交任何费用。”
“那咱们为什么没有那个什么关单”
“因为姜老爷是进士,刚才过关的时候船老大已经申报给哨卡的官军,并且还有我家老爷的名帖作保,所以咱们的船是不用交税的”
没想到这个朱宏三还很优待士人,身为士人的姜曰广不禁点点头。
来到前面就看的很清楚,姜曰广看到钱家仆人上前和那个绿袍小官说了几句,那个小官赶紧起身向着姜曰广深施一礼。出于礼貌姜曰广点点头算是回礼,这已经很不错了,绿袍小官只有品,一般都是胥吏担任,姜曰广二甲进士的身份能点点头已经很给面子了。
一会儿仆人把姜家全家十五口的入关证明开了出来,姜曰广拿来一看,是一个红色硬纸板,上面写着姜曰广,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江西江西南昌新建人,一家十五口,五男十女,前往广州,下面写着姜曰广相貌的一些简单描写,也算是初级的防伪。硬纸板后面写着三个黑色的大字“暂住证”,姜曰广拿过来看看,问道:“这有什么用”
“每个进入广州的家庭都有这么一个卡片,流民是绿色,每户凭着这个卡片才能领到粮食,客商是蓝的,姜老爷是士人,就是红的。这卡片千万不能丢失,在广东没有这卡片寸步难行。这措施是为了防止满清混进来奸细。”
钱家仆人说到这看了看周围,发现没什么外人,低声说道:“就在二月份,满清打到了广州,皇后都薨了,听说皇帝的一个公主还被清军劫持走了。出了这么大事后,皇帝才弄出这个暂住证制度。”
“那在广东落户怎么办”
“持有暂住证在广东居住两年以上,每月还要去当地的巡检司报备,两年后就会转为正式居民,只有转为正式居民才能分得田地”
姜曰广指了指那些流民,问道:“那他们现在不是去种自己的地吗”
“不是正是居民的时候可以租种官府的地,每人是三十亩,但是地租是五成,不过两年后转为正式居民地就变成个人的了,地租为一成。但是去安南和吕宋的没有这限制,到地方就可以当地主,每人二百亩地,如果一家五口就有一千亩地。”
听那仆人说完姜曰广一惊,他可是知道现在江西的地租是多少,收到六成的都算地主有良心了,大部分地主是七成,有些更是收到了八成,这也是这地方大量流民的由来,毕竟广东一成地租诱惑实在太大。他姜曰广家中也有个十几亩地,平时租给当地的农民种,姜曰广也就收了个四成地租,就这样也被佃户们到处称颂。
姜曰广想了想问道:“收这么低的地租,那皇帝陛下那有粮食来养活这么些流民”
“小人听说都是安南和吕宋那边运来的稻米,那种稻米不好吃,没有广东本地产的好吃,但是胜在数量多,再加上番薯,养活这些人绰绰有余。赣州这才多点儿流民,当年我和我家老爷刚来广东的时候,东莞和广州城外那些流民才叫多,足足有上百万,那场面真是震撼”
钱家仆人话很多,听姜曰广问起,滔滔不绝的把自己刚到广州的所见所闻全都讲了出来。什么东莞吐着黑烟的工厂,工厂里十多万工人下班时的情景,广州南城的繁华,每天上百艘海船靠岸交易等等。
姜曰广其他的没听进去,仆人讲的来自安南和吕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