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656章

朕-第656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家伙招募的民兵,很多都是流浪汉和底层百姓,一路烧杀抢掠,被赵匡权严厉制止,甚至当场处死十多个。军纪严明之后,所过之处,平民热情歌颂,给赵匡权一个外号叫“仁慈者”。
  赵匡权的大军一路往南打,不少贵族主动来投。
  特别是卡什特卢梅略尔伯爵的加入,号召力极为强大,等于葡萄牙贵族对异国王子的认可。
  不断的丢城失地,佩德罗二世坐不住了,召集贵族军队北上决战。
  双方在科英布拉郊外相遇,全副武装的2000中国农兵,已经被赵匡权命名为国王近卫队。在中国是农兵,在葡萄牙却是顶级精锐,正面击破佩德罗二世的大军,卡什特卢梅略尔伯爵趁机带着骑兵追杀。
  一个月后,赵匡权在里斯本宣布称王,在欧洲叫“若昂五世”,在中国则叫“陈王”。
  教皇大怒,宣布对葡萄牙进行绝罚。
  葡萄牙人对此早就习惯了,到赵匡权这里,已经是第四个无法获得教皇加冕的葡萄牙国王。
  英国首先承认赵匡权的王位,接着路易十四也表示支持,这两个国家都是不把教皇放在眼里的。
  刚被法国胖揍的西班牙,此时如临大敌,生怕赵匡权带兵捅菊花,也公开承认赵匡权的王位,以此换取葡西两国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第1064章 【终章三】
  赵瀚靠坐在午门城楼上,浑身很痛,疼得快晕过去,他只能咬牙强忍着不吭声。
  直到所有人都贺寿完毕,看着城下的宗室、百官和番使,赵瀚突然有气无力的问:“你们,能跪一跪我吗?”
  声音太小,只有身边人能听见,大家全都愣了愣神。
  太子赵匡桓最先反应过来,噗通一声跪下。
  女官跑去给城楼侍卫说:“陛下问,众人是否可以跪拜皇帝。”
  城楼侍卫陆续跪下,也有人跑到城下传话:“陛下问,众人是否可以跪拜皇帝。”
  侍卫一边奔跑,一边传话,沿途所过,如同狂风卷伏麦田,一片皆一片开始跪拜。
  就连来自欧洲的使者,都齐刷刷跪下,而且是发自真心。谁都知道,皇帝已经时日无多,他以前废除跪礼,只想在临死前接受一次跪拜。
  望着城下,赵瀚突然笑起来。
  说实话,穿越前的记忆,已经变得非常澹薄。就连起兵前的许多事,也已经澹忘了,此时此刻又突然回想起来,犹如走马灯般在脑海掠过。
  “平身。”赵瀚轻轻说道。
  “平身!”
  “平身!”
  话音由近及远传出,城下众人,陆陆续续站起。
  赵皇帝这次是真能折腾,贺寿大典结束之后,囫囵喝了些小米粥,便让侍卫把他抬到梅子洲。
  所有人都跟过去,因为运动会提前举办了。
  运动会是民始三十五年发起的,谁都可以报名参加,由皇室提供奖品和奖金。目前的项目有:长跑、短跑、立定跳远、三级跳远、火铳射击、弓箭射击、枪术、马术、摔跤、拳斗、蹴鞠、马球、游泳、赛舟、标枪、掷实心球、铁人三项。
  铁人三项这玩意儿,是为了推广自行车而确立的。
  橡胶已经有早期硫化技术,自行车有了车胎,链条也不算啥难点,已经可以作为出行工具。
  长江里的梅子洲,随着运动会的举办,已然彻底成了娱乐中心。岛上居民,靠做小生意就能致富,便是普通节假日都有大量游客。
  “呜呜呜……”
  江轮的汽笛声响起,赵瀚坐着蒸汽船,率先前往梅子洲。
  开幕式很精彩,有戏曲、魔术、马术等表演,赵瀚强忍着剧痛看完。
  当晚就在梅子洲住宿,第二日观看正式比赛。
  来自河北的选手杜淳风,获得15丈短跑冠军,继而又摘得30丈短跑桂冠。
  长江两岸,同样人头攒动。
  百姓聚在岸边加油助威,因为那里有赛舟比赛。船型类似龙舟,有人击鼓打节奏,一艘艘赛艇,如同离弦之箭在江上飞驰。
  下午的铁人三项,就更加热闹。
  选手先在长江北岸,骑自行车前进。达到目的地,弃车游泳横渡长江,游到长江南岸开始跑步,跑上一阵再游去梅子洲的终点。
  运动会第五日,赵瀚突然晕厥。
  好一阵子才苏醒,他发现比赛已经中断,便说:“运动会继续,阁部院官员与宗室,立即跟我回紫禁城。”
  ……
  应民殿。
  众人忐忑不安,隐隐感觉有大事发生。
  赵瀚窝在金銮宝座上,口齿尽量清洗道:“拟招,陈茂生你来执笔!”
  陈茂生已经七十多岁,目前担任首辅。
  皇帝驾崩,他也该辞职了,顶多再干一年作为缓冲。
  张铁牛此时卧床在家,年轻时受伤太多,到老了一身毛病,已经好几年没出门熘达。
  费如鹤倒是挺健康,此刻站在殿中,暗自叹息摇头。
  费纯、刘子仁已然病故,前者享年68岁,后者享年62岁。皆追封郡王,爵位不可世袭。
  “昭告天下:我死之后,尸身与衣物,如民间火葬那般烧为灰尽。”
  陈茂生右手一抖,墨迹弄脏了纸面。
  “骨灰分成十二份,一份葬于南京紫金山,一份葬于极北鹿州,一份葬于虾夷岛,一份葬于檀州(夏威夷),一份葬于盘庚城(旧金山),一份葬于吕宋,一份葬于爪哇,一份葬于马六甲,一份葬于西藏,一份葬于大宛府,一份葬于夷播海(巴尔喀什湖),一份葬于驮米府(托木斯克)。”
  “所有骨灰埋葬地,不修陵墓。为防奸人盗掘,骨灰和土撒在陵园,可为松柏之养料。不适合栽植松柏之地,可另种其他树木。每处陵园,皆向万民开放,不可阻拦民间拜祭。”
  “民始四十年版《大同集》,一字不落,刻在石碑,立于各处陵园之中……新皇若不遵从,便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众臣皆无言语,因为一直没修皇陵,他们早猜到皇帝要乱来。
  拟招完毕,重新誊抄,交予赵瀚过目。
  赵瀚一眼扫完,说道:“用印。”
  皇帝大印盖上,内阁大印也盖上。中书舍人被叫来,当即誊抄数十份,通过邮政系统送达各省,再由省府誊抄转达到州县,张贴在衙门、码头、渡口、学校、闹市等地方。
  接下来,赵瀚对众臣说:“阁臣排名的前五位,你们都年事已高,新皇继位之后,尔等全部致仕吧。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要等我死后再起冲突,最终闹得个不欢而散就下作了。”
  “遵旨!”
  陈茂生、徐颖、王调鼎、萧焕、欧阳蒸,五人出列领命,全是七十多岁的老臣,后面三人甚至都满八十岁了。
  新君新气象,老臣确实该走,不管其本心如何,做事难免带着沉沉暮气。
  赵瀚又说:“杨安。”
  “臣在!”阁臣杨安出列。
  杨安就是那个家奴出身,靠政绩三十岁当上布政使的人。
  赵瀚说道:“他们五个致仕了,你就自然成为首辅。但你性格刚直,朝堂里仇家太多。你继续做首辅也可,选择致仕归乡也罢,你自己看着办吧。若是留在朝堂,尽量收收脾气,新君恐怕忍不了你太久。”
  “儿臣绝无此心!”赵匡桓连忙表态。
  杨安想要说话,却喉咙哽咽,蓦地已老泪纵横。他出身家奴,靠政绩往上爬,还时常在皇帝面前发脾气。
  现在皇帝要走了,杨安神情恍忽,突然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跟一群年轻官员(五六十岁)去斗吗?
  杨安声音呜咽道:“臣请致仕归乡。”
  赵瀚点头:“也好。”
  “呜呜呜呜呜~~~~”
  赵匡桓突然哭泣,刚开始低声轻啜,继而变成嚎啕大哭。
  他对父皇感情复杂,既崇拜,又埋怨,还畏惧。此刻父皇病入膏肓,还在给他扫清朝堂,赵匡桓终于情绪绷不住了。
  太子一哭,宗室和官员也哭。
  有人哭自真心,有人哭得虚伪。
  赵瀚又对费如鹤说:“鹤哥儿,你也致仕吧,莫要给小辈添乱,太子自有他的夹袋。你这个舅舅,莫要惹外甥厌烦。”
  费如鹤也不再称呼陛下,含泪说:“我听瀚哥儿的。”
  又点名数人,赵瀚逐一安排。估摸着送圣旨的官差,已经离开南京,赵瀚吩咐道:“把我的御用手铳取来。”
  女官和侍卫连忙去取,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双手捧着交给皇帝。
  赵瀚忍痛抬起双手,给御用手枪填弹,折腾好半天终于填上。
  突然,赵瀚生出恶趣味,把枪口指向阁部大臣,大臣们瞬间就脸色恐惧。
  “哈哈,戏耍而已。”
  赵瀚轻笑起来,蓦地掉转枪口,把枪管塞到嘴里。
  “父皇!”赵匡桓冲过去夺枪。
  “陛下!”
  宗室和群臣也冲过去。
  赵瀚扣动扳机,却发现手指使不上力,他连开枪自杀的力气都没有。
  手枪被太子给抢走,群臣也惊出一身冷汗。
  赵瀚苦笑:“罢了,罢了,我也懒得找你们要毒药。该怎么死,就怎么死吧,想早早了结痛苦也是件难事。拟招,我退位做太上皇,今后不再过问朝政。”
  赵匡桓听得有些茫然,他已经51岁了,早就盼着做皇帝,甚至有时候会猜想父皇什么时候死。
  现在终于要做皇帝了,赵匡桓心里却没有兴奋,只是生出种种悲痛和惆怅。
  半月之后,赵瀚退位,新皇登基。
  赵匡桓这个岁数,已经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觉得父皇的政策很好,萧规曹随继续沿用便可,没必要再去瞎折腾什么新政。
  为了表达政治态度,赵匡桓下令清查官场,在督察院清理京官的同时,派出大量廉政官巡查地方。但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者,一律严办,完全不提大赦天下的事儿。等整肃吏治之后,明年再清查田亩,严惩霸占、买卖民田者。
  朝野上下,别有居心者都被整崩溃了。
  他们早想着换个皇帝,却没料到新君继位,第一件事居然会这么搞。
  其实新政也有,即暂停对外扩张,实在是军费太高,朝廷欠着银行6000多万两银子的债务。
  鹰派官员非常不满,他们还想攻占南菲律宾群岛,不打仗如何立功升迁?
  当年秋天,驻扎吕宋的海军,就跟西班牙舰队擦枪走火,双方足足炮击对射了半个小时(其实是大同海军,追着西班牙海军打了半小时)。
  然后海军上报朝廷,说遭到西班牙舰队的伏击,请求封锁南菲律宾群岛的各大港口。
  赵匡桓接到汇报大怒,海军把他当傻子了,就西班牙那几艘破船,怎么可能主动攻击大同海军?
  驻吕宋海军提督,被赵匡桓直接撤职,又命令兵部、海军都督府、督察院,联合去吕宋调查此事详情。
  皇帝,真不好当!


第1065章 【终章四】
  李老汉今年76岁,村里人都唤他李三爷。
  他家在大明是军户,世代负责看守孝陵。然而除了进山通道,孝陵附近遍地长草,也没见孝陵卫的军官下令维护。
  他大哥幼年夭折,二哥成年后当兵。
  当兵却不拿武器,只拿斧头和绳索,为军官盗采孝陵卫的树木。有一次把圆木放下山,不小心连人带木头滚下,嵴椎摔断了,在家疼了好几天才断气。
  于是,李老汉也当了兵,补上二哥的差事,为那些世袭武官做苦役。
  如果没病没灾,勉强还能活下去。
  军官们偶尔会发点口粮,自己和妻子打零工,也能稍微补贴家用。无奈水旱灾祸频发,身体不好的妻子,最先营养不良而死,接着仅有的儿子也夭折了。
  老父老母已死多年,家里就剩下他一个。
  当时的李老汉,对生活看不到丝毫希望,整日浑浑噩噩的过着。军官有差事他就去做,没差事他就打零工,实在没事做就客串乞丐。
  如果运气好,还能在皇陵捡到野鸡蛋,那就已经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突然,大同军杀来了,李老汉被调去守卫南京,还发给他一杆已经生锈的长枪。
  李老汉当时惶恐不已,他听说大同军会屠城,而且喜欢生吃人肉。他战战兢兢守在城头,完全听不懂军令,只知道跟着别人走来走去。
  然后,城内到处是细作闹事,百姓也把勋贵们围住,稀里湖涂就有士兵造反。
  李老汉也没多想,就跟着造反了,还去帮忙打开城门。
  他就是觉得大同军很厉害,干脆投靠反贼算了,跟着反贼吃人肉也行。
  他们这些造反献城的军户,被统一编为治安部队,负责抓捕趁火打劫的歹人。
  跟李老汉相熟的张三,平时唯唯诺诺,突然就耀武扬威起来。张三竟然不去抓歹人,而是打着大同军的旗号,敲诈勒索城中富户,当时有几十个军户跟着干。
  全部砍头!
  李老汉亲眼看到张三人头落地,当场吓得尿裤子。
  后来,更多大同军进城,军户们被带去城外。宣教官押着世袭武官前来,说是要开诉苦大会,一开场就演《白毛女》,给军官们种地的军户看得嚎啕大哭。
  李老汉看《白毛女》时没哭,诉苦大会上却哭了。
  他喋喋不休说着自家的遭遇,细数每个家人是怎么死的,才说到自己的二哥就哭了,怎么也无法再说下去。
  后来,世袭武官的田产,都被分给军户耕种,李老汉做梦也没想到,他这辈子居然能有自己的田。
  李老汉种田很卖力,虽然他从来没种过,他家一直都在给军官砍树。
  他遇到会种田的,就点头哈腰巴结,求别人教他耕种技巧。不管农忙农闲,每天都要去田里转悠,恨不得吃饭睡觉都在田埂上。
  有一天,村长召集众人议事,让所有单身男女都去。
  李老汉当时正在伺候庄稼,去得有些不情不愿。却没想到,自己分到了老婆,是一个逃难来南京的女乞丐。
  其实也不算乞丐,是跟家人南下投奔亲戚的。
  家人全都病死饿死了,她只能抹脏脸沿街乞讨。大同军清理乞丐时,她已经饿得半死,跟其他愿意从良的妓女,还有无家可归的女子,一起被带到郊外农村婚配。
  李老汉有了田产,还有了老婆,又有了儿女,他又有了一个家。
  五子三女,夭折了三个。
  孙辈更是多达十一人,这还没算上外孙辈。家里的田产已经不够,长子跟着他务农,次子夭折,三子进城卖力气,四子夭折,五子小学毕业做了学徒。
  如今,三子虽然扛包累出一身病,却在城西北贫民区买了房子。
  原房主发财了,搬离贫民区,价钱卖得很便宜。
  去年听说那里要拆迁,如果消息是真的,三子一家还能住进楼房。
  五子就更不得了,小学毕业有文化,又自己肯学肯钻研,已经是印染厂的大师傅,一个月八两银子的工资。就连东家都对他客客气气,见面先是递烟,还得尊称一声“李把式”。
  城内外的地皮愈发紧张,新修建筑全是楼房。
  李老汉去过小儿子的新房,比拆迁分到的更气派。就是儿媳脾气太怪,经常给他气受,气得李老汉没住俩月就回农村。
  对此,李老汉也不声张,逢人就说儿子儿媳孝顺,是自己住不惯才搬回来的。
  村民都羡慕他有福气,儿子个个出息孝顺,女儿们也都嫁了好人家。
  晨光熹微,李老汉扛着锄头出门。
  已经年过古稀的妻子喊道:“大早晨的,你到哪里弄活去?”
  李老汉回头说:“稻子就快熟了,我去田里转转。”
  妻子没好气道:“转个屁,起码还有十天才能打谷子。你腿不好,别又摔着了,请正骨大夫可不便宜。”
  “摔不着,咱家那田埂,我闭眼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