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642章

朕-第642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不算什么,猪熊教利还拉着京都富贵子弟,一起玩多人游戏。还把天皇的初恋宠妃给睡了,天皇知道以后,竟然不敢立即发作。
  而花山院忠长,不但跟猪熊教利厮混,还睡了天皇的女官,并带着女官一起搞群趴。
  最终闹得实在太大,牵扯的大名、富商女眷太多,德川家康下令全国通缉,最终把猪熊教利抓了砍头。花山院忠长的父亲有能量,因此没有论死,而是流放北海道,摇身一变成了松前藩的家臣。
  这种浪荡公子哥,都被松前藩视为文化人,可见北海道的文教有多落后。
  宋巨光召集家臣们开会,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大家的新名字。
  一个中年家臣上前:“馆主大人,我的新名字是常义真。”
  “我的新名字是景忠正。”
  “我的新名字是……”
  宋巨光听完自我介绍,点头微笑道:“今后不要称我为馆主、家督,我乃大同中国虾夷知县,尔等应该呼我为宋知县。”
  这些家伙,之所以开心,是因为除了名字、服饰之外,岛上的一切都保留原样,南京朝廷并未剥夺他们的权力。
  虾夷岛跟对马岛不同,对马岛虽然土地贫瘠,但至少没那么冷,距离中国本土也不那么远。所以,对马岛可以搞快速移民,对岛上大名和家臣的权力剥夺也更急。
  而虾夷岛呢?
  日本浪人都不愿意来,中国想要开发岛屿,恐怕得用几十上百年时间。
  那就暂时羁縻统治呗,先派愿意出海的吏员,到虾夷岛建立法院和学校。司法必须抓到朝廷手里,文教也不能落下,渐渐教会日本人和土著说汉话。
  一艘中国军舰,还在港口停泊着,戴胜的副手孔成
  亮被扔来处理虾夷事务。
  宋巨光跟家臣们沟通之后,开始隆重宴请孔成亮。
  香喷喷的白米饭,就算特别隆重了。岛上此时不产大米,都是海运过来的,因此白米饭特别珍贵。
  菜肴则是各种海鲜,内陆百姓或许觉得稀罕,岛上的人却早就吃吐了。
  花忠长虽然“精通”汉学,但完全不会说汉话,幸好孔成亮会说日本话。于是在宴席上,一群“中国”官员,只能用日本话交流。
  宋巨光说:“天使容秉,此岛货物奇缺。如今既然已是天朝国土,可否让商人运来棉布、大米、食盐?”
  孔成亮说:“朝廷一向不干啥商贾贸易,虾夷岛得有足够的货物,吸引那些商贾过来才行。四海商社的船队,前往美洲不是要经过虾夷岛吗?”
  宋巨光立即抱怨:“四海商社的交易地点,在安东氏(秋田氏)设立的箱馆。大部分货物,都被运到出羽地区,只有极少货物能留在虾夷岛。”
  “岛上还有别的大名设立箱馆?”孔成亮惊讶道。
  宋巨光解释说:“我家原本是安东氏的武士,虽然从幕府那里获得岛主地位,但一直受到安东氏的挟制。虾夷岛的特产,也只能在安东氏的箱馆交易,皮毛、鱼类低价卖给安东氏,再向安东氏高价购买大米、棉布和食盐。”
  孔成亮说:“安东氏的箱馆,必须收归朝廷,今后你们可与商贾直接交易。”
  “那太好了!”宋巨光和家臣们大喜。
  孔成亮问道:“岛上有什么特产?”
  宋巨光回答:“皮毛、木材和鱼类。”
  “哪些种类的皮毛?”孔成亮问道。
  宋巨光说:“主要是鹿和狐狸。这里有粉红色狐狸,狐狸皮销路很好。”
  孔成亮笑道:“足够了,鹿皮和狐狸皮,在国内都很畅销。”
  宋巨光还有一个事情没说,北海道有金矿。松前藩发展初期,就是靠着沙金解决财政问题,也是用沙金贿赂酒井忠清获得旗本待遇。只不过,沙金已经越来越少,开采金矿又技术不够,真正的矿山摆在那里还没开发。
  另外,北海道有日本第三大金矿,此时位于阿伊努人的地盘,估计要百年之后才能被发现。
  阿伊努人可厉害得很,几十年前,日本人在岛上建了十二个箱馆。由于交易一把小刀,因价格谈不拢,日本店主捅死了买刀的阿伊努人。
  这惹来阿伊努人的众怒,十二个日本箱馆,被迅速攻陷了十个。
  松前氏就是在那场战争中崛起的,他们坚守阵地打退敌人进攻,并集结力量反扑,射杀了阿伊努首领。凭借战争带来的威望,松前氏收服岛上豪族(殖民头子),进而统治虾夷岛的南部地区。
  如今,岛上的日本人和阿伊努人,一边做生意一边打仗。该打仗就打仗,打完仗继续交易。
  安抚完眼前这些家伙,孔成亮寻了个会说土话,便带着一队士兵前往阿伊努人的地盘。
  阿伊努,就是虾夷,翻译不同,大明时又称苦夷、库野。
  所以,虾夷族有什么历史名人呢?
  当然是可爱而强大的娜可露露,以及她的那只老鹰玛玛哈哈!
  不扯了。
  此时的虾夷首领叫沙牟奢允,历史上,他再过三年,就要领导虾夷人民起义,被松前藩诱杀并割去首级。
  孔成亮带着数十个大同军,踏入虾夷族地盘之后,很快就引起土著的注意。更何况,他们的向导还穿着日本武士服,当地酋长立即带着部落青壮围上来。
  大同军举起火枪,虾夷人也举起弓箭。
  向导上前解释道:“这位是中国皇帝派来的使者,这片土地,以后都归中国皇帝统治,包括我的主人松前馆主阁下。我们要见虾夷首领!”
  虾夷人有十二个大部落,类似部
  落联盟体制,沙牟奢允被推举为联盟首领。
  三天之后,沙牟奢允才带着勇士赶来。
  他完全没有听说过中国,在他的观念当中,松前氏就属于非常厉害的敌人,松前氏的靠山安东氏肯定天下第一。
  中国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所以,沙牟奢允见面就问:“中国击败了松前氏吗?”
  孔成亮摇头:“没有。”
  沙牟奢允又问:“中国击败了安东氏吗?”
  孔成亮说:“我们击败了松前氏和安东氏的主人!”
  沙牟奢允目瞪口呆,强大的松前氏和安东氏,居然还另有主人。而这个叫中国的大部落,居然把松前氏、安东氏的主人击败了!
  孔成亮干脆拿出随身携带的世界地图,指着地图说:“这里是虾夷岛,这里是日本国,这里是中国。当然,虾夷岛今后也属于中国。”
  沙牟奢允看着指甲盖大小的虾夷岛,又看向比巴掌还大的中国,一时间有点世界观崩溃的征兆。
  咽了咽口水,沙牟奢允问道:“中国会抢夺我们的土地吗?”
  孔成亮说道:“整个虾夷岛,都是中国领土。而虾夷人,也是中国的百姓,不存在抢夺你们的土地。”
  “我是问,你们会把虾夷人,从部落领地里赶走吗?”沙牟奢允问道。
  “不会。”孔成亮摇头。
  沙牟奢允又问:“交易货物的时候,你们会欺骗我们吗?”
  孔成亮说道:“皇帝会派官员来建立法院,如果松前氏或者中国商贾,跟你们交易时有欺压行为,你们可以去法院告状。中国大法官,会为你们主持公道。记住,如果受到欺压,必须去法院告状,不能擅自兴兵作战。”
  沙牟奢允问道:“如果大法官偏帮松前氏呢?”
  “那你们就打仗吧,把事情闹大以后,皇帝陛下会派人来处理。”孔成亮说。
  沙牟奢允点头:“那我们就约定好了,我们受到欺压,就去找大法官理论。大法官如果不公平,我们就带着勇士用弓箭说话!”
  孔成亮拿出去年就准备好的册封诏书说:“中国皇帝陛下,册封你为虾夷将军,统治所有虾夷部落。你改个汉名吧,我把你的名字填上去。”
  “我不会,你帮我改一个。”沙牟奢允说。
  孔成亮也懒得思考,根据对方的虾夷名字,直接取名叫做“沙奢允”。


第1042章 【南京棚户区改造】
  就在鸿胪寺官员安抚虾夷岛时,一艘日本安宅船,跟随大同海军舰队,载着遣唐使前往上海。
  林鹅峰担任正使,主要任务,是护送20个留学生去南京。
  这二十个日本留学生,领头的叫堀田吉正。年仅十七岁,是老中堀田正俊的侄子——别看酒井忠清倒台之后,阿部忠秋做了大老,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却是堀田正俊。
  堀田正俊的养母,是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奶娘,他从小就跟着养母侍奉德川家光,后来跟酒井忠清一起做了托孤大臣。
  堀田正俊与酒井忠清是死敌,在另一个时空,德川家纲死后。堀田正俊拥立老四,酒井忠清拥立老三,最终结果是老四,身为大老的酒井忠清居然输了。
  这厮老谋深算,没有完全把握绝不出手。
  此次阿部忠秋带人救出幕府将军,就是堀田正俊在幕后策划。又让阿部忠秋代表幕府,跟中国签署屈辱条约,骂名都让别人背了,堀田正俊自己则暗中掌控大局。
  除了堀田正俊的侄子,还有土井家、井尹家的子弟,这些都有托孤大臣背景。
  船队直抵上海港,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上海县已经繁华得超过许多州府。
  今年朝廷颁布了一批名单,上海县就位列其中。
  以前的上海知县是正七品,现在直接升级为正五品,官职级别相当于府同知。
  名单上还有佛山镇,此前的佛山镇长,才区区正九品末流小官。由于工商业快速发展,直接跃升为从七品,只比寻常知县低一级。
  跟佛山相同的情况很多,比如山东的颜神镇。在经历战乱和瘟疫之后,颜神镇迅速复苏,成为北方的玻璃制造中心,从光学镜片到日用玻璃都能生产。
  大同朝廷,跟大明朝廷正好相反。
  大明朝廷的官位不多,等着补缺的官员却很多。赵瀚建立的大同中国,增加了大量官位(特别是四品以下的事务官),等着补缺的闲官数量极少。
  “唐国真是繁华啊。”堀田吉正望着上海码头说。
  林鹅峰说:“到了南京,方知世间繁华。”
  堀田吉正说:“我悄悄读过《金陵风物志》,对南京还是有多了解的。”
  堀田吉正所言的繁华,并非是指人口众多,毕竟江户就有近百万人。
  江户城内自不必说,城下町也分好几个区域。有大名聚居区,有武士聚居区,还有商人、工匠等聚居区。
  最底层的平民,全住在填海造出的陆地。那里距离江户港口非常近,一上岸就能看到许多茅草屋,给外来者的第一印象就不好。
  不多日,日本遣唐使抵达南京,亲眼见到这座伟大城市,自然是要一番感叹的。
  他们被安排在众善寺住下,堀田吉正想去看南京的贫民窟。
  林鹅峰自然无法拒绝,翌日便带着留学生们出发。
  南京的贫民窟集中在西北城区,明代中期甚至还有水田存在。那里有许多低矮小山,只沿河地带相对繁华,距离河流较远的全是破旧房屋。
  林鹅峰站在桥上介绍:“我来过南京好几次,城内的货物,从这条河运往西边的城门,再走秦淮河进入长江。也可以直接往北,但货物不能用船运,需要用骡马运到码头。所以,这边的沿河两岸是很繁华的,但穿过沿河大街,更后面的街区就是贫民窟。”
  堀田吉正问道:“南京的贫民窟也没有乞丐吗?”
  “没有,”林鹅峰解释道,“残疾之人,如果确实没有亲属,会被官府送进济养院。如果有亲属,却将残疾人遗弃,官府是要严厉惩罚的。手脚健全之人,沿街乞讨会遭嘲笑,还会被官府抓起来移民北方。以前是往河北、辽宁移民,现在则移往黑龙江、西藏和海外。”
  堀田吉正问道:“江户的浪人和乞丐那么多,幕府怎么不大量移民呢?”
  林鹅峰苦笑道:“组织移民又不是流放罪犯,要花费很多银两。而且,江户浪人也有移民,他们被装船驱赶到海外,很多都到了中国的沿海城市和海外领。中国官员担忧浪人太多会出乱子,凡是没有工作的,都被中国官府移走了。我听说,仅黑龙江就有两三百浪人,他们被打散安插在偏僻村落。”
  这里所谓的黑龙江,其实是西伯利亚……
  那些被扔去西伯利亚的浪人,很多都被商人雇佣为保镖。毕竟穷山恶水的,不说防备土着了,还要防备山林里的野兽。
  朝廷还有严格限制,每个西伯利亚聚居点的浪人,数量不得超过汉人的三分之一。每个商队雇佣的浪人,数量不得超过十个。所有浪人,必须改称汉名,必须穿汉人服装。
  “噼里啪啦……”
  留学生们穿过沿河街巷,还没来到贫民窟,就听到一阵鞭炮声响。
  堀田吉正过去一看,却是整排的六层小楼,他回头问林鹅峰:“你说这里是贫民窟?”
  林鹅峰也有些傻眼:“我上次来南京,这里还是低矮土墙啊。有的房子,甚至连土墙都没有,只是用废旧木材搭建的棚屋。”
  众人继续前行,看到许多平民正在搬家。
  他们的家具都很破旧,却人人穿着新衣,男女老幼都喜气洋洋。
  林鹅峰快步上前,询问一个老者:“老人家,你们是要去住那些新房子吗?”
  老者笑道:“托万岁爷的福,要住大楼房了。”
  “多少钱买的房子?”林鹅峰问道。
  老者更是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万岁爷开恩,住大楼房不要钱。”
  林鹅峰转身回来解释,日本留学生们都听傻了,中国皇帝居然给底层贫民免费建房……个屁!
  南京城内外,人口越来越多,玄武湖周边都快开发完了。
  于是官府盯上了西北城区的贫民窟,但毕竟是天子脚下,上元知县不敢随便动手。在秉明朝廷之后,赵瀚亲自出了主意,搞起了房地产开发那一套。
  首先是上元县官府出面,确定愿意投资的商贾名单。
  这些商贾拿出银两,委托建筑商修房子,官府则负责拆迁工作。
  六层楼的建筑很好高,特别是水泥标号不断提升,还采用了混泥土预制板,让楼房的建筑成本迅速下跌。一大片的南京底层平民,几排楼房就能妥善安置,空出的地皮卖给商人建商铺。
  贫民窟的百姓,一分钱赔偿都拿不到,但可以白捡一套新房。
  也没人做钉子户,全都高兴得很。
  毕竟古代朝廷拆迁,经常不管老百姓死活,更别提拆迁后还能领到新房。
  这些六层小楼,没有下水管道。
  并非技术问题,用粗瓷烧制官道,修在墙体里也能用。但那样做的话,还得开挖下水道,搞起来实在太复杂。
  百姓平时的屎尿,都是装在马桶里,每天清晨卖给收粪工人,一文两文钱也算是进项啊。至于饮用水,附近保留了几口水井,自己用桶打水提上楼去。
  上元县的官吏,都由衷佩服赵皇帝,这种法子太巧妙了。
  老百姓得到了新房,商贾得到了商铺,官府则改变了贫民窟落后的样子(政绩)。可谓皆大欢喜,人人都有好处!
  那是因为,没有开发商靠卖房牟利。
  商贾要的只是地皮和商铺,买地皮的钱,都拿去给拆迁户建房子了。
  林鹅峰带着留学生继续往北走,终于出现正常的画面。
  那边还有棚户区!
  这些棚户区的百姓,此刻正成群结队,跑去南边围观新楼,一双双眼睛里写满了羡慕。他们也想被拆迁,他们也想免费住楼房。
  许多人被邀请到房里参观,拆迁户不免炫耀起来,参观者则开始挑房子的毛病。
  “这屋啥都好,就是楼太高了,每天上下好几层,老人可不方便得很。”
  “嘿,我爹腿脚利索着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