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641章

朕-第641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十门火炮、十二只热气球,朝着东南方的城墙轰击。东南方的城墙非常高,属于第三道城墙,可以居高临下攻击进城的军队。
  数不清的炮弹和万人敌,在东南方城墙落下,凶勐且突然的火力,把那里的守军打得惊慌失措。
  大同军士卒趁机推着简易楯车,冲向外围城墙的缺口。
  冲进外城,立即就有箭雨覆盖。
  那是藏在城内的第三道城墙西侧的守军在射击,幸好让日本工匠制作了楯车,否则大同军必然损失惨重。
  守军据此距离太近,只能用火枪和弓箭,无法使用火炮轰击大同军。凭借楯车的防御力,火枪和弓箭被有效阻挡,进城的大同军很快站稳脚跟。
  一些大同军士卒,在友军的掩护下,从城内坡道登上外城墙。
  然后在外城墙上,与对面第三道城墙的守军火枪对射。幕府军的火枪数量不多,而大同军人手一把火枪,很快就形成了火力压制。
  外面飘荡的热气球,很快被收下来。
  趁着压制了守军火力,热气球被落到外城墙上升空。可惜风向有点不对,第三道城墙的守军在东边,此时吹拂的又是东南风,只能在被堵死的内外城墙通道处升起。
  而且不能升得太高,否则距离目标更远。
  “打上面!”
  一个幕府军官,指着上空的热气球说。
  无数箭失和火枪,对着热气球射击。弓箭肯定射不到,但火枪却能打到,热气球被打出好几个孔洞。
  热气球里的都是掷弹兵,他们人高马大,举着万人敌朝东边抛掷。
  “轰轰轰轰!”
  数枚万人敌抛出,一半落在城墙上,一半落在城墙外。
  有个掷弹兵被火枪击中,在倒下之前,用力把万人敌推出,避免在热气球的藤筐里爆炸。
  越来越多大同军士卒,推着楯车和云梯进城。
  炮兵也进来了,利用外城墙的日本火炮,掉转炮口朝着守军轰击。
  “轰轰轰!”
  不但大同军的炮手在开炮,内城的日本炮手也反应过来。那里属于全城的制高点,火炮对着被大同军占领的外城墙发射。
  太难了,标准的要塞型城堡,足足四道城墙,没攻破一道都得付出代价。
  黄蜚围城一个多月,做足准备才发动,此时还是出现“巨大伤亡”,大同军已然死伤四十多人。
  第三道城墙的幕府守军,遭到火枪、火炮、万人敌的攻击,已然出现防守空缺。亲自登上外城墙的师长洪磊,见状立即下令:“吹号,攻城!”
  早已进城待命的大同军士卒,此时藏在楯车和云梯挡板之后,听到号声立即推着攻城器械到墙下。热气球和火炮也停下来,防止误伤了攻城友军,只有外城墙的士卒还在火力掩护。
  “快去那边守住!”日本军官慌忙大喊。
  被炸出防守缺口的城墙处,已经没剩几个守军了,多数都不是被炸死的,而是扛不住火炮和万人敌,主动朝着旁边的城墙撤走。
  趁着幕府军回防的空隙,十多个大同军顺利登城。幕府军赶过来防守,火枪和弓箭朝着大同军发射,先登的大同军瞬间就倒下一半。
  已经足够了,幕府军的火枪还在填弹,第二批大同军士卒已经上来,顶着箭失朝两侧的敌人开枪。
  “杀!”
  一颗子弹打出,立即拔出刺刀,一边冲锋一边将刺刀安在枪口。
  明明只有三四十个大同军,可那端着刺刀冲杀的阵势,仿佛千军万马在奔腾,两侧的旗本武士吓得转身就逃。他们被围城一个多月,连番遭遇挫折,士气早就跌到谷底。
  一番追杀,第三道城墙被大同军占领。
  接下来,还有第二道、第一道城墙,一道比一道城墙更加险要。
  到目前为止,大同军已经死伤80多人!
  幸亏有热气球轰炸这种外挂,否则伤亡人数将成倍增加。
  就在这个时候,江户城里内乱爆发了。
  阿部忠秋率领一帮大名和旗本,朝着幕府将军的大天守冲去。他们怀疑德川家纲被谋害,又或者是被软禁,怎么也要冲进去看看。


第1040章 【投降输一半】
  酒井忠清软禁幕府将军,必须遮遮掩掩,不能派太多士兵看着。
  阿部忠秋率领的大名和旗本,却足有三百多人。他们举着佩刀往里冲,一群大名跑在最面前,负责看押幕府将军的武士,瞬间就不知道该咋办了。
  难道要朝着一群大名开枪?
  干掉那么多大名,不管事后如何,开枪的武士肯定要问罪处死。
  武士们只得放下武器,并且让开道路,任由阿部忠秋带人进大天守。
  德川家纲听到动静,在里面大吼道:“酒井忠清是奸贼,你们快快救我出去!”
  一群大名更加激动,提刀往里奔跑,把幕府将军、亲藩、谱代们迎出。
  德川家纲重获自由,委屈得直接哭了,握着阿部忠秋的双手就说要嘉奖忠臣。
  德川光圀问道:“唐军攻城了?”
  阿部忠秋点头说:“最外围的城墙已经被攻破。”
  德川家纲吓得一激灵,忙不迭说:“快谴使投降,不然唐军要杀光德川家,还要扶持太上天皇重掌大权。”
  “太上天皇?”阿部忠秋愣了一下。
  德川光圀解释:“太上天皇在唐军手里,就是因为这个,酒井忠清才要软禁将军大人。”
  众人匆忙走出大天守,正待派人求和,却见有武士跑来:“又有城墙失守了!”
  阿部忠秋连忙询问,才知道第三道城墙也没了。
  德川家纲吓得双腿发软,他才不管里面两道城墙更坚固险要,他只知道江户城已被唐军占了一半,慌忙说道:“叔父,你跟唐军将领认识,你快亲自去请降。”
  德川光圀无奈,只得硬着头皮领命。
  德川家纲又说:“还有,把酒井忠清这个奸贼抓来!”
  这位幕府将军,虽然体弱多病不管事儿,但毕竟名位摆在那里。
  他亲自下令,无人敢违抗。
  不多时,酒井忠清和几个心腹,就被押送过来跪在地上。
  此刻双方已经暂时停战,幕府守军正在布置第二道城墙的防御,而大同军也在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
  德川光圀吊着藤筐而下,一个人朝大同军走去。
  很快他就被抓去见黄蜚,黄蜚问道:“你来做什么?”
  德川光圀解释:“那日鄙人带着信件进城,将军大人本打算献城求和,却被奸臣酒井忠清软禁。如今将军大人已被救出,幕府愿意和谈,请阁下暂停进攻。”
  黄蜚冷笑:“老子攻城攻到一半,你竟然让我停下?我死伤的士卒谁来主持公道?”
  大同军占领第三道城墙的时候,又遭受制高点炮弹的轰击,如今伤亡已经达到110多人。
  真要强攻剩下的两道城墙,最终伤亡很可能上千,甚至是伤亡达到两千,因为攻城难度也在成倍增加。德川家康当年筑城的时候,那是费尽了心思,放在日本无人可以攻破江户城。
  黄蜚不愿增添无畏伤亡,但架势必须做足。
  德川光圀连忙说:“英勇战死的天朝勇士,幕府一定会重重抚恤。”
  “老子缺那点抚恤金吗?人死了可活不过来!”黄蜚越说越气。
  德川光圀只能拱手作揖:“请将军息怒。”
  黄蜚也见好就收:“和谈可以,让幕府将军亲自出来请降,否则老子今天就自己打进去!”
  “请稍等。”德川光圀回去复命。
  听说要自己亲自请降,德川家纲万万不敢,一个劲儿的在那摇头。
  德川纲重劝道:“大人,就算您不出去,请降之后唐军也会进来。”
  德川家纲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这才胆战心惊的带着大名出去。
  黄蜚也亲临现场,见德川家纲只是作揖,顿时冷笑:“我是将军,你也是将军。我是胜将,你是败将,你向我请降为何不跪?这像是请降的样子吗?”
  德川家纲不懂汉语,只会写汉字,德川光圀连忙翻译。
  要自己下跪?
  德川家纲转身看向大名们,众目睽睽之下,他实在拉不下脸。
  一旦下跪,不仅自己威望大失,幕府以及子子孙孙都会颜面尽失。从今往后,各藩的大名就没那么好管了,大名们不会再把幕府将军当回事儿。
  可不跪又能怎样?
  德川家纲出城请降,周围可全都是中国军队,难道还能大摇大摆的回去?
  德川家纲感到屈辱无比,咬牙跪下磕头说:“家纲请降!”
  身后的大名们见状,也全都跟着跪下,乌泱泱的跪了一地。
  “起来吧。”黄蜚出了口恶气,情绪也平静下来。
  德川家纲还没完全站起,就听黄蜚说道:“我已经占了两道城墙,和谈条件可跟之前不一样了。”
  德川家纲心头一紧,挤出笑容说:“将军尽管提出来。”
  黄蜚说:“这个不归我管。”
  鸿胪寺的外交官员戴胜,走上前说:“我们去江户城的天守阁谈吧。”
  江户城,大天守,日本的权力中心。
  黄蜚坐在主位,戴胜次之,战败方的幕府只能坐下手。
  戴胜说道:“幕府负隅顽抗,导致我军伤亡惨重。第一,要赔偿死伤士卒的家属;第二,要严惩下令死守之人!”
  德川家纲连忙说:“酒井忠清和他的奸党,全部切腹自尽!”
  戴胜继续说道:“一千六百万贯军费赔偿,一分银子也不能少。若是现银不够,就用黄金折算。若是黄金不够,可以分期支付,但拖延的银两须付利息。”
  “之前不是说600万贯吗?”德川家纲心头在滴血。
  戴胜反问:“在城内谈判,能跟在城外谈判一样吗?”
  一千六百万贯,就是四百万两银子啊,幕府砸锅卖铁都不够,恐怕只得向三都富商下手了。
  德川家纲无法拒绝,只能含恨说道:“天使请继续讲。”
  戴胜说道:“之前只要求开通十个港口,但现在日本必须全面开海!”
  德川家纲点头:“可以。”
  戴胜又说:“其余条款不变。”
  德川家纲长舒了一口气,他生怕戴胜再狮子大开口。
  无论多离谱的条款,德川家纲都没法拒绝。因为大同军控制着两个天皇,随时能把江户城里的德川氏砍了,然后把天皇弄来掌控大权。
  到时候,肯定爆发内战。
  那些拥护德川家的大名,以及德川家的亲藩和谱代,必然跟“拥护天皇”的大名打作一团。
  双方签署合约之后,便是观赏切腹仪式。
  德川家纲恨死了酒井忠清,不准其在仪式上使用介错人。
  连介错人都没有,整个过程堪称残酷。
  酒井忠清握着肋差双手发抖,反复磨蹭好几次,终于捅进小腹。他想要再横拉一刀,提前结束痛苦,双手却使不出力气。勉强朝旁边拉了一下,已然疼得流泪。缓了缓再来,只拉开个小口子,就痛得再不敢动了。
  黄蜚看得很没劲:“别折腾了,一刀砍了吧。”
  德川家纲连忙选个介错人,让蜷在地上的酒井忠清重新跪好。一口清酒喷在刀刃,往脖子上比了比,刀光闪过,人头落地。
  酒井忠清的儿子,还有那些心腹,排队过来切腹自尽。
  酒井家事后被彻底清算,封地划给德川家的亲藩,小部分作为幕府的直辖领。
  阿部忠秋救驾有功,被提拔为大老。
  阿部忠秋属于改良派,他没想过要进行激烈改革,但认为武士和浪人应该工作。特别是浪人,不能再游手好闲,可具体怎么安排工作也不好弄。
  这位老兄很快颁布政令,宣布浪人可以从事任何工作,只要浪人有心做正事,各地大名都不得横加阻拦。
  说实话,意义很大,但收效甚微。
  与此同时,阿部忠秋开始清查三都富商。除了被幕府将军罩着的豪商,其他富商损失惨重,动辄被扣上勾结酒井忠清的帽子,逼迫富商交出足够的金银赎罪。
  这么大张旗鼓搜刮商贾,都是为了支付战争赔款。
  四百万两银子,苦一苦商人,幕府还是能拿出来的。
  只不过经此一役,幕府威信大失,地方领主再不把幕府放在眼里。虽然表面上依旧遵从,每隔一年都来江户居住,家卷也长期住在江户,但私底下的阳奉阴违更加严重。
  四百万两战争赔款,在此时的日本属于巨额数量。富商们给了一大半,剩下的得幕府自己出,本来就财政窘迫,现在更得加紧盘剥百姓。
  越来越沉重的赋税,让日本的有识之士,对幕府愈发不满,同时觉得认为应该向中国全面学习。
  说起来很有意思,一切“罪魁祸首”是中国。可日本人却不恨中国,反而愈发崇拜中国的强大。就连那些大名,都更加热衷购买中国货,还向中国商贾打听南京时尚。
  曾经的进步大名阿部忠秋,在做大老之后,屁股决定脑袋,他必须维护统治稳定,反而成了落后大名的代表。他疯狂打压有识之士,禁书列表增加了几十本。不过,他也知道日本应该学习,一口气派了二十个遣唐使,把那些青年送去南京留学。
  学啥?
  当然是学蒸汽机之类,只学技术,不学政治。
  还有人受伤,那就是松前藩的藩主。
  他在北海道好吃好喝,莫名其妙就看到中国军舰,说北海道已经并入中国。至于他这个藩主,暂时被任命为虾夷知县,而且要立即取一个中国名字。


第1041章 【虾夷县】
  松前矩广去年才刚继位,今年就摊上这种事情,自家地盘莫名其妙就变成中国领土。
  对此,他一脸懵逼。
  而松前藩的家臣们,则感到……非常高兴!
  北海道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一直都是日本的流放地。比如因猪熊事件而流放的花山院忠长,就受到松前藩的收留,如今都还在松前藩做家臣。
  说得直白些,北海道就是个“反贼窝”!
  松前藩也没办法啊,北海道太穷太偏了,若不收留那些政治犯,他们连有文化的武士都招不到几个。这里没有浪人泛滥的问题,因为太过穷苦,连浪人都不愿意过来。
  批量聘用政治犯,自然要付出相应代价。
  松前藩一直不被正统大名接纳,靠着行贿才获得旗本待遇。他们虽然已经筑城,但旗本没有筑城资格,对外还是称“松前馆”,不敢说这里有个“福山城”。
  大名应该全家居住在江户,但松前藩的大名,连移居江户的资格都没有。
  “先生精通汉学,请为我改一个汉人名字。”松前矩广找到花山院忠长。
  花山院忠长仔细思索,提笔开始书写:“松在唐国的发音是宋,家督今后就姓宋吧。按照唐国的发音,矩广可以改为巨光。”
  “宋巨光,好名字。”松前矩广非常满意。
  对他而言,改名改姓无所谓。
  几十年前,他家还在姓“蛎崎”。获得德川家康认可后,为了显得自己牛逼,才改姓为“松前”,在松平氏和前田氏中各取了一个字。
  接下来咱们都称其为宋巨光,宋巨光好奇道:“先生为自己改的什么汉名?”
  花山院忠长笑道:“花忠长。”
  “好名字。”松前矩广当即赞美。
  花山院忠长今年已七十多岁,别看他慈眉善目的样子,年轻时可是玩得很花啊。
  当时京都有个叫猪熊教利的贵族子弟,琴棋书画无不精通,而且还留着杀马特发型,成了所有女性的梦中情人。京都富贵人家的少女,被猪熊教利睡个遍。
  这还不算什么,猪熊教利还拉着京都富贵子弟,一起玩多人游戏。还把天皇的初恋宠妃给睡了,天皇知道以后,竟然不敢立即发作。
  而花山院忠长,不但跟猪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