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6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套纸型,可以反复浇铸铅版十余次,而且便于长途运输。在南京排版印刷之后,只需把纸型运到北京,就可快速浇铸铅版再印,接着运去西安也能快速浇版印刷。
一本书的印刷,只需几十套纸型,就能满足全国各地的需求,而排版工作只需要进行一次。还能多制造几套纸型,只要保管妥当,二十年以后也能拿出来用。
谢富改进字模,工部改进铸字炉,接下来研发浇版技术。
三种技术,可以完美配套。
特别是浇版技术,那才是划时代的革命,书籍印刷成本可以降到无限低。
泥模铅版,研发应该不难。但这种技术缺陷太大,也不知要花费多少年,才能进化为纸型铅版。另一个时空用了四十年,这个时空可能是二十年,也有可能要一百年以上。
想继续进化成铜梓版,赵瀚肯定看不到。因为其前置科技,必须点亮照相技术(光学、化学)和电力技术。
不管哪样,赵瀚都帮不上忙,他对印刷术一无所知。
说实话,印刷术一旦形成改进惯性,在同样的科技基础之上,中国的研发速度肯定比欧洲快。因为汉字印刷太繁琐,而欧洲的字母却简单,欧洲对印刷术的改进需求没那么迫切。
看工部官匠们的表现就知道,他们缺的只是欧洲合金活字配方。
有此配方,啥想法都冒出来了。
利用配方的合金特性,铸字炉的研发顺理成章,欧洲反而没有这种需求,因为欧洲人不需要那么多活字。汉字排版也是大问题,欧洲铅合金配方既然好用,而且浇铸也方便,自然而然的想着要搞出浇版,这放在欧洲也不是什么急迫需求。
就好像某些热带地区,土地一年三熟,躺平了也能靠天吃饭。
而温带国家,需要面临各种天灾,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就能带动政治和科技发展。
正因为汉字印刷困难,才可快速催动印刷术的改进。前提是,需要一个着力点,即古腾堡的合金配方,眼下一系列技术改进,都围绕着合金配方在进行。
历史上的满清,禁止洋人私造活字,合金配方一直没传进来。而明代的传教士,致力于编写中文宗教书籍,直接让中国书商帮忙印刷,根本没财力和精力自己印书。明清两代,完美错过了铅合金活字的传入。
一直到清末,朝廷啥也管不了,铅活字才在中国出现,并且狂飙突进的发展起来。
楚王赵匡枰忙得一逼,把《楚王文艺》都交给武锐和金圣叹负责。他亲自去联系蒸汽机制造厂,并拿出铸字机(其实是铸字模)设计图,定制全新的蒸汽铸字模机。
接着还要联系原料供应商,煤炭、铜料、钢料……银子不够,就找父皇要无息贷款,皇室财政直接拨款借给他。
用了两个月时间,蒸汽铸字模机的样机成型。又把工部的铸字炉搞来,这是还没改进完善的手拍铸字炉,一小时只能铸造几十个活字,而且铸造出来还要进行打磨。
即便如此,手拍铸字炉的使用,也得支付给工部专利费。
一直到秋天,四台蒸汽铸字模机运来,脚踏式铸字炉也初步改进完毕。机器轰鸣之下,一个个铜字模冲压成型,扔给脚踏式铸字炉做出铅活字,每台铸字炉一小时产出活字四五百枚(今后完美改进版可达七八百枚)。
反而是蒸汽机使用的钢模,速度完全跟不上,这玩意儿需要手工雕刻。
赵瀚亲自视察铸字厂,看着源源不断出炉的铅活字,赞道:“确实快啊,比以前快多了!”
赵匡枰笑道:“蒸汽机冲压铜字模速度太快,这脚踏式铸字炉完全跟不上。儿臣订制了四台蒸汽机器,其实两台就绰绰有余,剩下的两台,不如原价卖给工部怎样?儿臣倒贴运费。”
“可以。”赵瀚忍俊不禁。
一群工匠,正在打磨铅活字,赵瀚弯腰捡起几枚,发现都是重复的常用字。
赵瀚问道:“钢模雕刻了多少字?”
赵匡枰说:“这些都是百炼精钢,刻字实在太难了,对工匠技艺要求也高。几个月下来,只刻了三百多个钢模。”
钢模属于机器消耗部件,同字号的一个字,只需雕刻一枚。在钢模磨损之前,可以批量冲压出铜字模,再拿铜字模去铸造铅活字。
赵瀚提醒道:“既然脚踏式铸字炉,跟不上蒸汽机的速度。那你产出的多余铜字模,可以卖给别的印书铺啊,他们买去可自己铸字。”
赵匡枰解释说:“儿臣也想过,但儿臣的字模,都按标准字号生产。有些跟传统字模差不多,有些跟传统字模差异很大,只能凑合着用。儿臣联系了几家,他们也愿意买,但只买少数消耗量大的常用字模。”
“市场更新换代也是个问题。”赵瀚点头道。
工部、礼部和司礼监,更新设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但民间的印刷企业,他们得衡量利润。铅活字传到国内好些年,有些小作坊还在用老活字,而且材质五花八门,有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锡活字(这些中国金属活字,也基本都是合金的,但跟欧洲配方不同,印刷清晰度不足)。
倒是欧洲油墨推广迅速,老式印刷墨水几乎不产了。
谢富制定的标准字号,想要被市场彻底接受,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官方教科书采用此标准,可以促进市场换代,但也只是促进而已。人家辛辛苦苦铸造的老活字,不可能直接丢仓库里蒙尘,用到磨损严重才会舍弃。
当然,两种铸字技术的结合,活字相比以前便宜到爆炸。
有了楚王生产的便宜活字,印刷企业肯定用脚投票。未来一两年内,整个金陵府都不会再自造活字,直接找楚王买物美价廉的新活字多好。
第985章 【橡胶与玛雅神庙】
赵瀚看到轰鸣的蒸汽机,脑子里再次想起橡胶。
他已经写信给四海商社,让李铨前往美洲贸易时,顺带打听一下橡胶的消息。
由于不知道的橡胶拉丁文名称,也不知道橡胶在美洲叫什么,只能对其特征进行描述:有极强的伸缩性,来自一种树木的汁液。
李铨去年发出悬赏,若有能提供确切消息者,可以优先购买他一批货物。
这虽然违反跟墨西哥官员的约定,绕开了拍卖会私下交易,但李铨承诺补给官员们一些利益损失。
仅仅一年时间,李铨再次来到美洲,竟无比顺利的得到相关信息。而且,提供线索者不止一两个,足足六个商人带来确切消息。
班德拉斯镇(巴亚尔塔港)。
一个来自哥斯达黎加的西班牙混血商人,拿着比拳头还大的小球说:“这种球在某些土著部落很常见,他们用来踢着玩耍,是小孩子的玩具。”
又有个来自危地马拉的商人,拿出一双胶底鞋说:“这是玛雅土著的鞋子,鞋底跟你描述的差不多。”
橡胶制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
而且,不仅来自南美,中美洲也大量存在。中美和南美的土著,把橡胶汁液涂在布料上,做成衣服可以防止雨水淋透。又或者弄成长条形,拴在工具的手柄上,就是可以伸缩的橡胶绳子,玛雅人甚至用橡胶做鞋底。
美洲土著当然不懂得硫化橡胶,但他们添加各种有机物,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最常见的方式,是把某种旋花科藤蔓植物的汁液,跟橡胶直接进行混合搅拌,这种混合物凝固之后非常耐用。
第一个把橡胶涂层防水衣,带回欧洲的葡萄牙倒霉蛋,被当成巫师而遭到宗教审判。第一个在美洲见到橡胶球的西班牙人,也认为橡胶球被施了巫术。
再过三十年,才有法国科学家兼军官,寻根问底探索出橡胶的来源。
再过七十年,才有法国科学家,从美洲带回橡胶树的详细资料。
再过一百年,才有法国科学家,发明出能够软化橡胶的溶剂。
再过一百多年,才有英国科学家,把橡胶做成橡皮擦,专用于擦掉铅笔字迹。
橡胶用于工业,时间那就更晚了。
李铨问道:“这些东西,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墨西哥商人纷纷摇头,他们只见过土著使用,却不知道橡胶制品的来源。
不论如何,有消息就好,这可是陛下交代的任务。
李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在拍卖会举办之前,就售卖一批货物给这些商人。并且,每个商人提供一个伙计,李铨雇佣这些人带路寻找橡胶树。
探险队长叫王琏,是个退伍军人,拥有小学文化。
副队长叫程景明,就是那位苏州公子哥。小伙伴们都去研究电了,他却闲不住,随船出海到美洲当冒险家。
除了他们两个,另有四位船员,其中两个做过农兵,一个是经验丰富的水手,还有一个是精通西班牙语的翻译。
剩下的队员皆临时雇用,六个是墨西哥商人的伙计,还有十多个是定居美洲的日本镖师。
李铨的贸易船队,不准前往阿卡普尔科港,那里是西班牙船队的专属贸易地。因此探险队只能乘坐墨西哥商船南下,一路来到危地马拉地区,这里也是新西班牙总督的辖区,但设有二级总督专管中美洲。
一行人首先拜访总督,送上精美的礼品,总督非常高兴,派了两个向导给他们带路。
“砰砰砰!”
危地马拉的热带雨林中,传出好几声枪响,一头美洲豹应声倒下,旁边还躺着只被它咬死的鳄龟。
确定没有了危险,程景明快步冲过去,绕着美洲豹的身体转悠。
“这东西似豹非豹,又似虎非虎,究竟是什么玩意儿?”程景明一阵嘀咕。
队长王琏说:“管他是虎是豹,反正是猛兽。”
命人抬着美洲豹和鳄龟的尸体前进,半下午的时候,选了一处地方扎营。又把驱赶蚊虫的植物点燃,打来淡水开始烧煮。
热带雨林的天气,极为糟糕,毒蛇猛兽也层出不穷。
若非有总督派来两个向导,探险队估计都已经出现减员了,许多本地的基本常识他们都不知道。
程景明把美洲豹的图像画好,又找向导打听这种畜生的习性,最后写下文字注解:
“东番豹(或东番虎),其纹似豹,其形似虎……”
探险队没有带秤,只带了皮尺,因此数据也只记载动物尺寸。
记录完美洲豹,程景明又记录鳄龟:“霸龟,体大,性凶,形似霸下,因之而名……”
紧接着,程景明又整理今天采集的植物,还把叶片、藤蔓制作为标本。
“不要碰!”
总督派来的向导大喊,两个中国队员连忙后退,他们前方叶片上有只颜色艳丽的红蛙。
程景明带着翻译跑过去,问道:“这是什么蛙?”
向导解释:“毒镖蛙,能轻松把人毒死,土著喜欢把毒液涂抹在箭镖上。”
“能帮我抓住吗?”程景明问。
向导拎起棍子,绕到测方向,一棍子把箭毒蛙打落,然后用棍子按在蛙背上。
程景明贴近了观看,又用皮尺测量体长。
“轰隆隆!”
雷声响起,又要下雨了。
好在有油布敞篷,而且帐篷不能搭在地面,都是选取安全的树杈休息。
一场雨下到第二天早晨,四周到处湿漉漉的,又烦闷燥热难受至极。
程景明闻了闻腋下,整个人都已经馊了。不过他挺喜欢这种日子,虽然危险重重,而且生活艰苦,却比在苏州有意思得多。山珍海味,绫罗绸缎,吟诗唱曲,妻妾成群,这种无聊日子他早就已经厌烦。
又过两日,终于找到玛雅部落。
这些玛雅人非常警惕,就西班牙殖民者干的破事,没当场开瓢打起来都算好的。
向导没有出面,一个商人派来的伙计,前去跟玛雅土著接洽。此人应该跟这个部落接触过,购买皮毛之类的,有他牵线倒是能避免冲突。
探险队长王琏招呼手下,送过去一包食盐,双方很快达成交易。
玛雅土著带他们去看橡胶树,还当场示范如何割橡胶。
程景明发现橡胶树正在开花,便向玛雅人打听情况。却是一年要开三次花,如今正是第三次花期,还要再等个把月才能果实成熟。
王琏当即决定在这里等着,弄一些成熟果实回去,或许可以拿回中国播种。
当然,也会挖一些小树苗,用木桶栽植随船运走。
在等待果实成熟期间,探险队就在部落住下,再支付给土著一些报酬便是。
只要不下雨,他们就往周边探索,记录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那是什么?”程景明看着前方的巨大金字塔。
向导回答:“那是玛雅人的神庙。”
这座玛雅金字塔早已废弃,破烂不堪,甚至东北角的石块都倒下来,四周长满了灌木和杂草。
一群日本镖师,提着棍子开路,打草惊退前方的蛇虫鼠蚁。
程景明跟在日本镖师后面,来到金字塔的阶梯下。他看到许多奇怪雕刻,有些甚至类似中国的饕餮纹。或者说,不是类似,而是跟饕餮纹一模一样!
难道这里的土著,真来自上古华夏?
程景明围着金字塔继续转悠,又拾级而上,一直走到金字塔顶端。可惜再无重大发现,这里只有饕餮纹,没有出现夔龙纹、龙凤纹、窃曲纹之类。
或许,只是巧合吧。
程景明直接在这里扎营住下,先从各个角度,绘制金字塔的整体外观。
接着绘制各处细节,他甚至还发现了雕像。
那些雕像非常古怪,人类穿着臃肿的衣服,脑袋上还套着个罩子。在炎热的热带雨林里,如此服装风格,明显不符合常理。
如果赵瀚在这里,肯定会脱口而出:“卧槽,宇航员?”
除了这些玩意儿,程景明没发现什么,值钱的早被西班牙人拿走了。
他还发现一些图案符号,由于常年订阅《翰林学报》,程景明对甲骨文有一些认知,他下意识感觉这些图案就是原始文字。
说是文字,有些抬举了,只能说象形文字雏形。
比如某个图案,画的是动物脑袋,而且明显可以看出是美洲豹。
还有画人脑袋的,还附带各种饰品,也不知道泛指人类,还是专指酋长或神灵。
“这是长命锁?”
程景明蹲在一个图案前看了半天,样子就像是小孩戴的长命锁。可在长命锁的中间空白处,又画了斜向排列的三个句号。
这个图案,在金字塔出现好几次,明显代表着什么重要意义。
嗯,后世的玛雅文字学家,把这种长命锁图案理解为“月亮”。
还有更抽象的图案,比如雪佛兰车标,外面套一个长方形。这应该属于更高级的文字,鬼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
程景明搜肠刮肚也无法解读,便全部临摹下来,拿回去扔给翰林院的学者们研究。
第986章 【印加皇族遗脉】
程景明在热带雨林逗留两个多月,一直到随身携带的纸张,全都写上文字、画上图画,这才带着橡胶树苗和果实离开。
想要返回中国,得等明年贸易船队过来。
也不急着回墨西哥,先去格拉西亚斯住一阵,了解更多中美洲的风土人情。
格拉西亚斯,这座城市是中美洲的统治中心,位于后世的洪都拉斯国境内。人们往往称呼长官为总督,中文翻译也有提督,但真正的名字叫“危地马拉军事辖区总司令”,直接听命于新西班牙总督(首府在墨西哥城)。
来时已经拜会过一次,总督(总司令)还给他们配了两个向导。这次是回去感谢的,归还向导的同时,约好明年再来拜会,承诺给总督带来一些云锦。
云锦这玩意儿,产量本来就低,在欧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