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606章

朕-第606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枰已经决定了,他现在办杂志,今后再办报纸。等赚到的钱足够多了,就搞自己的出版社,他是要成为传媒大亨的男人!
  成了巨富之后,便不用再贪便宜,不用再找官方借雕版,完全可以自己聘工匠搞雕版库。
  “殿下,又有人送银子来!”
  正说着,杂志社再次来人,送来文章转载费。
  但凡出现优秀作品,报刊杂志都喜欢转载。
  刚开始不给转载费,打了不少官司,后来就渐渐形成共识,转载可以,必须给钱。这些转载费,按市价给,刊物和作者分润。
  有的时候,也会注明“禁止转载”,但独家发表的稿费就更高。
  这次赵皇帝的文章,老百姓争相传阅。转载者不知凡几,而且都非常老实,主动送来天价转载费,似乎给的价钱太低,那些刊物自己都没面子。
  甚至还有出版社找上门,想买下《女驸马》的完整稿件。
  就连戏曲作家都找好了,打算编成戏曲,皇帝写的故事,戏园子肯定卖座。
  《皇帝新衣》此文,还刮起一阵寓言创作风潮。
  寓言最初属于道家写作题材,不怎么受儒家青睐。既然皇帝亲自下场,那儒生们也没了心理负担,这东西创作起来很有趣味啊。
  而且,寓言适合儿童阅读,孩子的钱一向最好赚!
  赵匡枰这家新开张的杂志社,简直访客如织,天天都有人登门拜访。搞到最后,他都不愿亲自接待了,只见那些知名文化人。
  又一日,天刚蒙蒙亮,一个访客蹲在路边,等待许久终于看到楚王车驾。
  他不顾一切往前冲,立即遭到侍卫拦截。
  赵瀚虽然对子女抠门,但几个侍卫还是要给的,而且是朝廷出钱养着。
  “殿下,我有要事求见,前几天都没能见到您,今天冲撞车驾也是迫不得已……”访客被按到地上还在嚷嚷。
  赵匡枰让侍卫放开,问道:“你见我有何事?”
  “一桩大买卖,”访客说道,“在下发明了新式铸字法,能快速大量铸造活字。在下是从佛山来的,已经申请专利,但不愿与佛山商人合作,因为他们经常坑骗发明家。在下本欲把专利献给万岁,无奈见不得天颜。听说楚王办杂志,今日便将专利献给楚王殿下!”
  说是进献,其实就是合作。
  这得益于赵瀚的威望和信用,否则换成别的时候,谁会主动技术入股,跟皇子合伙做生意?
  赵匡枰半信半疑:“什么样的新式铸字法?”
  访客说道:“须用到蒸汽机。先铸刻钢模,再用钢模冲制铜模,再用铜模批量制作活字。这比传统的铸字法快上百倍,而且造出来的活字清晰,每个活字只有细微差别!”


第983章 【印刷革命】
  赵匡枰虽然一心想着赚钱,但什么是大事,又什么是小事,他心里非常有数。
  就像之前发现皇子经商的漏洞,他第一反应不是钻空子,而是跑去找父皇讲述此事,看能否把这个漏洞给堵住。
  这次遇到发明家,赵匡枰立即带着此人进宫面圣。
  “草民谢富,叩见万岁爷!”发明家见到皇帝就跪拜。
  赵瀚高度重视此事,放下手里一切公务来接见。他微笑道:“不必行大礼,快快平身。”
  侍卫搬来座椅,谢富惶恐坐下。
  “近前来,别坐太远。”赵瀚说道。
  “谢陛下!”
  谢富既兴奋又忐忑,距离皇帝近了些,脑子里一片空白,已经激动得不知自己姓啥。
  赵瀚问道:“你这套铸字法,是如何制作的?可有图纸?”
  谢富连忙站起说:“图纸在宫人那里。”
  侍卫直接捧着一摞图纸过来,每个步骤都有图纸。
  先选用百炼精钢,用传统方法铸刻钢模。再利用蒸汽机的巨力,用钢模直接冲压出铜模。有了铜模,再使用传统方法浇铸活字,金属活字的采用欧洲合金配方。
  这套铸字法,看似比传统铸字法流程更复杂,但真用来则效率提升上百倍,而且浇铸出来的金属活字误差极小。
  另一个时空也出现过,大概是鸦片战争期间,由英国人戴尔专为中文活字而发明。不过只用了十多年,就被美国人姜别利的技术淘汰,美国佬直接采用电镀活字法,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一直被中国出版社用到民国。
  至于古腾堡的金属活字配方,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古腾堡晚年卷入权力斗争,惨遭教会流放。他的印刷厂工人,流落到欧洲各地,其金属活字配方、印刷油墨配方也随之传开。欧洲传教士带着这些技术来亚洲,在马尼拉和椰城都有印刷厂,主要印刷《圣经》等书籍。
  中国占领马尼拉、椰城后,也顺势接收了印刷厂,改印中文各科教材。
  欧洲的金属、油墨配方,顺势传到大陆地区,现在已经被国内广泛采用。
  古腾堡金属活字配方为:铅(80%)、锑(12%)、锡(8%)。着墨性好,熔点低,凝固时间短,铸成的活字饱满清晰。这种合金比例,一直沿用到现代。
  古腾堡印刷油墨配方为:亚麻油、松节油、炭黑混合,调制出油性墨水。亚麻油作为溶剂,表面张力小,松节油进一步降低张力,同时附着性能也提升,能够印出非常小的清晰汉字。
  这两种配方结合,以前三四页的汉字内容,现在用一页就能容纳,而且阅读起来更加清晰。
  在制造出铅合金活字之后,就连中国官方印刷厂的铜活字,都被赵瀚下令熔了做铜钱。不必掩饰什么,中国的铜活字,就是没有欧洲铅合金活字好用。
  赵瀚看了几张图纸,非常好奇:“你以前做什么的?”
  谢富说道:“草民的父亲,以前是佛山谢氏的家奴。天兵杀来,家父脱了奴籍,但还在谢家做佣人。草民中学肄业,也去了谢氏铁厂上班。前些年,草民搞出好几项发明,都被那谢氏给霸占,每次只赏一两银子。”
  专利这玩意儿,虽然有利于发明,但不一定有利于发明家。
  谢富继续说:“后来草民就学聪明了,谢氏让草民安心搞发明,草民就用谢氏的机器,发明出这套新式铸字法。发明完成,并未公开,只说还没弄完。然后称病逃去江西,在南昌申请了专利,接着又坐船来南京。”
  害怕皇帝觉得自己不忠于雇主,谢富解释说:“陛下,草民前些年的发明,至少为谢家赚了上万两银子。可草民连专利署名权都没有,都成了谢家少爷的发明。草民……越想越不甘,所以这次才会逃跑。”
  “你打算今后回去报仇?”赵瀚问道。
  谢富摇头说:“谢家对草民父子有恩,如今恩怨两清,草民只想把父母接来南京,今后不再跟谢家有来往。”
  赵瀚继续翻越那些图纸,翻到后面发现几张表格,顿时惊讶道:“咦,伱这新式铸字法考虑周到啊。”
  谢富解释说:“目前采用的铸字法,规格不清,大小不一。草民觉得,既然蒸汽机造字误差小,为何不采用统一的标准呢?所以草民就暗中统计……”
  “草民统计了市面上30本书,共120多万字,都是畅销读物。使用一万次以上的字仅13个,使用一千次以上的字有200多个,使用不超过25次的,有3700多个。因此草民将汉字使用次数,划分为常用字、备用字、罕用字。”
  “今后铸造活字,常用字多铸,备用字少铸,罕用字更少铸。印书厂排版的时候,也可以遵照此标准,把活字分门别类放置,找字取字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另外,草民还对比市面上的书籍,将活字制定了字号。分为显、明、中、行、解、注、珍七种,不仅排字时方便,而且印刷出来书面美观简洁易读。”
  赵瀚赞叹道:“大善!”
  赵匡枰说:“恭喜父皇,又得大才可用。”
  赵瀚对儿子说:“我借银子给你,你自己办厂招人。先订购蒸汽机,还要订制铸字机,今后司礼监经厂的活字,就从你的铸字厂采购。不过,礼部印刷厂的活字,肯定不会找你买的,让工部采用这套技术来办铸字厂。”
  接着,赵瀚又对谢富说:“你与楚王合作,是入股还是买断专利,你们自己去商量。至于工部铸字厂,不会给你专利费,朕任命你为工部铸字厂副监。记住,做了工部铸字厂的副监,有官身就不能再做生意。你跟楚王的合作,只能卖断专利或专利分红。”
  能做官?
  还是工部铸字厂的副厂长!
  谢富瞬间被幸福给砸晕,当即说道:“陛下,草民若是能做工部副监,就把铸字专利赠予楚王,不收一分银子的专利费!”
  赵瀚笑道:“赵家可不是谢家,不会霸占你的发明。专利怎么使用,你自己跟楚王去谈。切记,到了工部做官,不要躺着吃老本。你要继续改进铸字法,未来青史留名,便是我大同朝的毕昇!”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谢富浑身热血上涌,离开椅子跪下磕头。
  赵瀚说道:“朕会派遣行人,把你的家人接来南京,再给你们赐一处京城宅邸。城内的房子没了,你们就住在城外吧。”
  赵瀚自然高兴,这种高兴,不仅是印刷技术提升。还有这谢富,家奴之子出身,又是新式中学肄业,他有现在的发明成果,无不在彰显赵瀚的功业。
  受伤的只有铸字工匠,这套法子推广开来,会导致大量铸字工失业。
  当然,新式铸字法,也需要铸字工,只是数量没那么多。司礼监经厂和礼部、工部那边,这次解聘的铸字工匠,直接扔给楚王办厂,既解决了失业问题,楚王也不用费心到处招人。
  赵匡枰和谢富告退之后,赵瀚又把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叫来。
  工部负责开办新式铸字厂,礼部则准备更换教科书。
  今后印刷的教科书,都采用新式铸字。而且采用标准字号,印刷出来的教科书,每页内容可以增加,并且简洁易读更好辨认。
  老式教科书还能继续用,特别是贫寒子弟,自己弄来旧书上课便是,可以省下一笔书本费。不准官府强行逼换新书,也不准把使用旧书的学童赶出教室。
  这是一场印刷革命!
  革命早就开始了,从采用欧洲金属合金、采用欧洲油墨配方肇始。也从教科书印刷,由竖版改为横版肇始。
  谢富的一系列发明,加速了这场印刷革命。
  汉字数量实在太多,不似欧洲二三十个字母就能搞定。因此中文活字的铸造,始终制约着印刷技术发展,成本很难大幅度的降下去。而谢富的铸字术,外加一套清晰标准,等于把打开一条门缝的中文印刷,直接一脚踹开了大半扇门。
  接下来,还能继续改进,继续提升效率。
  但想再次实现飞跃式进步,还得等到电气时代,采用电镀法来铸字!
  谢富的铸字法,放这个年代已经够用了。
  印刷成本被砸下去一大截,便是升斗小民,也不用租报纸看,自己就能买得起报纸。
  学童的书本费,也不再那么昂贵,更有利于偏远地区推行教化,加速了中华文明对异族的同化速度。偏远地区的行政和军费开支,也能更快的降下来。
  赵瀚越想越兴奋,都懒得办公了,叫上后妃们一起游览御花园。
  楚王赵匡枰也很兴奋,跟谢富谈妥了专利使用费。每年5%的铸字厂利润,分给谢富,为期二十年。
  两年之内,楚王独享铸字专利。
  两年之后,谢富可以把铸字专利,卖给金陵府以外的其他商人。三年之后,可以把铸字专利卖给金陵府的商人。
  若是有人侵犯专利,相关地区的商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自己就会帮着打官司。
  比如在独享专利的期间,楚王就会非常警惕,不管在哪个省遇到山寨厂,妥妥的一纸诉状发出。不仅要让对方停止侵权,还要让对方补上专利费,所得赔偿由楚王和谢富协商分配。


第984章 【工部还有配套发明】
  谢富的铸字法,并不高深玄妙。
  突破性在于使用蒸汽机和钢模,可以大批量、低成本冲压出铜模。
  听说一个佛山铁匠,居然被任命为工部铸字厂的副监。官方铸字工匠们坐不住了,工部郎中张舜民心急火燎请求面圣。
  “怎么,你们也发明了新式铸字法?”赵瀚笑问。
  张舜民回答道:“回禀陛下,工部官匠,确实发明了新式铸字法。”
  赵瀚颇为惊喜,问道:“什么方法?”
  张舜民回答:“大明原有的铅活字、铜活字、铜铅锡合金活字,都不如欧洲的铅合金活字配方好。全面改用欧洲铅活字之后,根据这种合金的特质,工部一直在改进浇铸之法。如今已有成果,名唤‘铸字炉’,每小时能铸造五六十枚活字。”
  “好!”
  赵瀚猛拍大腿赞许。
  谢富改进的是制模技术,而工部改进的是铸字技术,两种技术是可以完美配套的。
  张舜民继续说:“陛下,铸字炉的发明,之所以没有上报,是因为还可以继续改进。目前发明出的是手拍炉,工部正在改进为脚踩或手摇炉。一旦改进成功,活字浇铸效率至少能提升数倍,甚至是提升十数倍!”
  “改进工作复杂吗?”赵瀚问道。
  张舜民整理措辞道:“不复杂,但也不简单,偶尔还要请教钦天院物理馆的学士。目前已经有了眉目,大致构造已经设计出来。”
  这种活字浇铸技术,如果彻底改进完善,每小时可以铸字七八百枚,清朝末年就是使用的这个玩意儿。它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前提是要有精细字模和铅合金活字配方。
  这套技术还有更复杂的升级版,即“汤姆森自动铸字炉”,从民国初年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每天可以铸造中文活字15000枚!也就是每小时600多枚,看似效率降低了,但铸字之后直接能用,不必铸字工进行后期打磨。
  赵瀚说道:“铸字炉改进完毕,相关人等皆重赏!”
  官方发明跟私人发明不一样,它的专利权自动归属所在单位。
  谢富发明那套铸字法,其实专利也该归属谢家工厂。但谢家做得太过分,不但拿走专利,连专利署名权都要霸占,这是违背《大同专利法》的。就算没有皇室出面,打起官司来也说不定谁输谁赢。
  张舜民继续说道:“工部还有官匠提出,以活字制死版。”
  “死版?”赵瀚有些没听明白。
  张舜民说道:“雕版可以反复印刷,活字可以任意拆卸,雕版与活字,是否可以各取所长呢?活字排版繁琐,印完之后就拆,等下次印刷还要重新排版。因此工部官匠便提出想法,先用活字排版,再用活字版制泥模浇筑铅板。活字可拆掉再用,如此就节省了活字数量。铅版用于印刷,印完可以保存起来,下次加印时不必再排版,直接拿出铅版再印即可。”
  这才是真正的印刷制版啊!
  赵瀚问道:“可已发明出来?”
  张舜民说:“两年前,就有官匠提出这个想法,但具体研究时还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正在一步步解决。”
  这种泥模铅板技术,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四十年,《字林西报》、《申报》最初就用这玩意儿。
  但它有着巨大缺陷:
  第一,泥模浇铸铅版时必定碎裂,因此泥模无法保存,属于一次性消耗品,不能重复浇铸铅版;
  第二,铅版虽然可以保存,但坚脆易折,使用或搬运过程中,稍不注意就损坏了。
  后来的改进方法是,用特殊厚纸代替泥模,即纸型铅版。
  一套纸型,可以反复浇铸铅版十余次,而且便于长途运输。在南京排版印刷之后,只需把纸型运到北京,就可快速浇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