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谓劳民伤财,地方官府财政亏了,烧瓷工匠被压迫了,皇宫里只能免费得到瓷器,中间的利润全部被太监和文官赚走。
还不如把官窑卖给商贾私营呢。
关于皇室用度,如今也讨论出结果。每年的皇室开销,以海关、茶叶、瓷器、食盐、纺织等税收,按比例直接进行提取。
明年皇室开支,预计涨到八十万两。
大明万历时期,中国五彩瓷已经发展成熟,但出口的主要为青花瓷。
赵瀚想帮五彩瓷打开海外市场,正好借着这个机会,给西班牙国王、菲律宾总督各送一件。五彩瓷肯定更符合欧洲贵族审美,今后能为这玩意儿打破头!
倒是外交部门该组件了,不仅是跟国外打交道,还要跟李自成和满清、蒙古打交道。
比如策反蒙古贵族,煽动漠北蒙古攻打满清,又或者离间满清贵族等等。
这个机构,权力不能太大,应该挂靠在某部。
是否挂靠于礼部,赵瀚暂时没想好,今后慢慢跟大臣讨论吧。
却说何塞等使节团成员,被安排在宾馆休息,同时等着赵瀚给西班牙总督的正式外交信函。
当天晚上,他就收到几件瓷器。
最精美的一件,赠送给西班牙国王,稍次的赠送给菲律宾总督。使节团成员,人手一个小巧五彩杯,何塞还格外收到一把茶壶。
“这比克拉克瓷还漂亮!”何塞都惊呆了,捧着茶壶和杯子双手颤抖。
只两件赠品,若是回到欧洲,何塞就能大发一笔横财。
赠品给出,就可以等着订单了,菲律宾总督肯定要派船队来购买五彩瓷。
荷兰也差不多,说不定还能用五彩瓷,直接交易印度马瓦里马。
不是一换一,而是一个瓷碗,换好几匹优良战马!
当然,先得教训一番。
赵瀚用红笔批复孙传庭的奏章:“番邦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若敌来犯,击而歼之!”
刚把台湾的奏章搞定,三位阁臣就带着兵部大臣,匆匆求见赵瀚。
“陛下,”庞春来拱手道,“北方发来紧急塘报,鞑奴搬离北直隶,举族撤回山海关外。”
赵瀚一怔,随即失笑:“倒是能壮士断腕。”
今年北方的情况很诡异,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只有局部地方干旱,大部分区域都经常下雨,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洪水——唯独北直隶继续全省大旱。
满清如果还留在北直隶不走,明年必然酿成大饥荒。
趁早退回辽东,还能补种些粮食。
李邦华说道:“陛下,应当速速出兵,抢在李自成之前占领北直隶!”
赵瀚摇头说:“大举出兵是不可能的,北直隶疫情同样严重,而且遍地干旱和饥荒。派轻骑北上,能占多少是多少。再派些官吏过去治理,暂时不急着分田,让北直隶百姓自谋活路吧。”
赵瀚是真没粮食了,之前大战,已经搞得南方粮价猛涨。
河南、山东的饥民,都只能象征性救济。若再揽下北直隶的烂摊子,南方民生将受到剧烈影响,城市估计还会出现工资不够买米的现象。
随着赵瀚做出决策,驻守北方的各师,都派出龙骑兵北上占领州县。
旬月之间,拿下河间府、保定府,但只占了半个真定府。另外一半真定府,被李自成抢先占了,双方都保持克制,没有因为地盘而起冲突。
李自成那边,似乎跟赵瀚一样,快速出兵,能占多少是多少。
而且,占领城池之后,只愿治理城市,城外百姓任其自生自灭。暂时只能这样了,自生自灭,总比被鞑子剥削更好。
李自成的统治中心,毕竟比赵瀚更近,出兵速度也要快得多。
宣府、保安州、延庆州、半个保定府、大半个顺天府,都被李自成拿下。赵瀚只占了小半个顺天府,一直往北推进到霸州和天津。
双方不约而同的,对永平府置之不理,因为那里挨着山海关——重兵驻守不划算,运输粮草就很费劲,不派重兵驻守又容易被鞑子攻击。
却说满清退回辽东之后,由于粮食紧缺,没有选择修生养息,而是立即发动战争!
对内,满清逼迫野人女真给粮。若不按照规定交出足够粮食,动辄屠灭某个部落,抢走粮食、牲畜和妇女。
对外,向南攻击朝鲜,向北劫掠喀尔喀蒙古。
朝鲜国王都快疯了,他已经向满清称臣,连国王的亲兵火铳队,都交给满清随便带出去打仗。结果尼玛还被劫掠,朝鲜北部几乎被抢空,而且还给朝鲜带去瘟疫。
朝鲜北部,十室九空,饥荒和瘟疫迅速蔓延。
喀尔喀蒙古那边,距离满清最近的车臣汗部族,他们也是早就向满清称臣纳贡的。
结果,两万多满洲骑兵、蒙古骑兵,突然出兵攻打车臣汗部。
车臣汗部有骑兵三万,但散居草原放牧,根本来不及集结。被满清骑兵一路杀到汗廷,车臣汗硕垒战死,其子巴布被满清拥立为傀儡大汗。
硕垒死得不冤,这货一直在密谋背刺满清。
历史上,再过四年,硕垒就煽动科尔沁部造反,自己也倾巢而出去帮忙。结果被满清杀败,硕垒惨死,车臣汗部继续纳贡。
粮食即将吃完的满清,凭借对内对外战争,迅速获得充足的食物。
只不过,朝鲜被搞得几乎崩溃,车臣汗部蒙古也从此一蹶不振——满清倒是没在车臣汗部大肆屠杀,但把人家的牛羊抢了,今年冬天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大同、大顺、大清,三家都缺粮。
看似最惨的满清,反而是粮食恢复最快的。
第436章 【海鱼和海带】
满清抢空半个朝鲜,把胡定贵搞得焦头烂额。
第十一师驻守盖州和金州,还有十多万治下百姓,粮食全靠在朝鲜高价购买。
朝鲜没粮了,就等于第十一师没粮了。
收到辽东文武官员的奏章,本就缺粮的赵瀚,只能勒紧裤腰带,东挪西凑派船送去。
好在春天的时候,辽东三城十多万百姓,已经全部种下了小麦。再熬一个月,就能收获粮食,不过须得提防满清劫掠!
不仅是盖州,金州、复州也得守。
因为辽东半岛的山区,还住着一些女真部族,凤凰城(在本溪和丹东之间)也有满洲八旗。满清的军队,可以穿山越岭,趁着小麦收获季节劫掠乡村。
不是有可能会来,而是肯定会来。
因为缺粮,都跑去打蒙古了,怎么可能不抢眼皮子底下的粮食?
八旗军还剩十万左右,胡定贵那一万人,肯定防不住的,甚至可能被重兵围城。
赵瀚立即下令调兵,李正的第三师、萧宗显的第四师,卢象升的五千骁骑,全部坐船前往辽东半岛。
胡定贵驻扎盖州,李正驻扎金州,萧宗显驻扎复州。卢象升也驻扎复州,居中策应,随时救援南北方向的友军。
费如鹤移驻天津,张铁牛移驻登州,关键时刻,立即坐船去辽东打仗!
……
舟山海域。
大同上海海军副帅洪旭,曾经位列“十八芝”,而今却成了捕鱼专业户。
为了在舟山渔场捕鱼,上海海军甚至因此扩军,在舟山招募疍户渔民做水手,这些人最清楚舟山渔场的情况。
座舰甲板之上,洪旭叼着烟斗,吞云吐雾的抽着南赣烟丝。
他麾下的大小战舰,正在用拖网捕鱼。
明末的海洋捕捞技术已经成熟,大网主要又刺网、围网、拖网、张网、建网、插网六类。
撒克逊时代,英国人捕捞鲱鱼,用的便是流刺网,这种技术在浙江、福建、广东非常普遍。
一网能捞400吨鱼的拖网技术,同样在中国应用广泛,但拖网相对比较小。
这是因为海禁和倭寇,驾巨舟出海不但风险大,而且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拥有大船的商贾,都特么跑去搞走私了,谁愿意拼了性命捕鱼啊?
明末清初,沿海地区最大的渔船,载货量也仅三到四吨而已。
以后与粮食紧缺,早在去年初,赵瀚就颁布了鼓励海洋捕捞的政策。
第一,取消渔盐税。
第二,可以成立海洋捕捞商社,直接与盐场对接,绕过食盐销售商,从盐场低价购盐(短期政策,粮食充足之后取消)。
明清都是由渔盐课的,因为古代渔汛,大量捕捞咸水鱼和淡水鱼。短期之内卖不完,碍于储藏技术,必须用盐来腌制。
但不法之徒爱钻空子,名为贩卖咸鱼,实则贩卖私盐。
一条五斤的鱼,能挂半斤盐上去!
于是朝廷就要收渔盐课,限量供应用于腌鱼的食盐。这又让权贵、官吏和豪绅钻空子,趁机控制渔民和渔业,导致明清捕鱼业一直难以发展。
这些鼓励捕捞的政策,都是吴应箕上疏建言的。
吴应箕此人,因为多次建言立功,如今已升任江苏右布政使。
政策一出,商贾和渔民果然响应,甚至一些海商都参与进来。渔船吨位越来越大,渔网也越来越大,一定程度缓解了粮食危机。
民间渔船再大,也大不过海军战舰!
赵瀚麾下几大水师,现在有一半战舰,都在沿海渔场捕捞。
“回航咯!”
二十多艘海军战舰,两两一组,拖着大网前往海盐县。海盐县自然产海盐,拖过去就地腌制,正好跟舟山渔场完美搭配。
拖网捕鱼,一般直接拖到岸边,至于捕捞到多少,得上岸之后才能知道,就跟盲盒开箱一样充满惊喜。
大量附近的百姓,被雇来搬运、分拣、腌制鱼获。
老人、青壮、妇女都喜气洋洋,这种工作计件收费。渔汛期不愁没有工作,只愁每天干不完,恨不得家里的孩子早点长大,小学毕业之后就可以帮忙了。
小学期间,不得无故辍学、旷课!
“起货!”
一张张大网被拉起,一条条小船驶过去,从网里捡起鱼获,再运到岸边交给苦力搬抬。
海军战舰拖拽的都是特制大网,若是运气好,一网就能捕捞几十上百吨。
如今属于夏汛期,舟山渔场的鱼获,以大黄鱼、墨鱼、鳓鱼和鲳鱼为主。
这次收获不错,二十多艘战舰,总共捞到四百多吨。
受雇做工的百姓,正忙着分拣腌制,洪旭却躺在吊床上睡大觉。
无聊啊!
不过洪旭对这种日子还算比较满意,每天喝喝小酒、抽抽烟丝。渔汛过了,带着士卒出海操练。若是接到紧急军情,就立即率领海军出发。
他虽然是郑芝龙的部将,但出身可比郑成功好得多。
洪旭出身世袭武官家庭,父亲洪公抡官至守备。
海南岛的黎族造反,洪公抡亲身赶赴篱寨招抚,造反的黎族都已经同意招安了。但两广参将万纪,觉得招安无法立功,于是发兵偷袭篱寨,结果反被黎族起义军杀溃。
黎族复叛,难以收拾,招安成功的洪公抡,被这骚操作给活活气死,而且死后还给万纪背黑锅。
洪旭因此从武二代,一下子变得生活无着,只能出海做水手为生。然后跟郑芝龙结拜,成为“十八芝”成员,现在又做了上海海军副司令。
跟郑芝龙一样,洪旭在海上奔波辛劳,不愿让儿子也来吃这碗饭。
他的儿子洪磊,如今已做到知县。
当天傍晚,便有商船前来进货,装着大量新腌制的海鱼,翌日清晨出发前往上海,然后分运到长江沿岸售卖。
这种快速售卖的新腌海鱼,在南京叫做“鲜腌鱼”,比真正的鲜鱼便宜,却又远比风干的咸鱼更贵。
……
“鲜腌海鱼”来到南京,已是用内河商船装运。
“海鱼来咯!”
“皇帝都吃的鲜艳海域,物美价廉,鲜香可口!”
在码头上喊一嗓子,便有许多商贩来买。
不零售,只批发!
从舟山到南京,这些鱼获已经转船三次,零售鱼贩子还要赚一次钱。
但卖到百姓手中,依旧价格很低,而且自带食盐。不讲究或者拮据的家庭,舍不得把盐洗干净,就那样直接进行烹饪,还可以把放盐的钱也省下。
在粮价大涨的时期,用新腌海鱼做菜,就着杂粮或糙米粥吃下,算是底层百姓难得的美味。
如果更穷,那就买干咸鱼。
更咸,更便宜!
宫中。
已经六岁半的铳儿,看着桌上的菜肴,顿时苦着脸说:“又是红烧大黄鱼,我都已经快吃吐了。”
赵瀚说道:“这两个月有渔汛,大黄鱼容易捕捞,价钱也便宜。”
“可是爹爹皇帝啊,我们家里有银子,能买更好吃的。”铳儿撅着嘴。
赵瀚放下筷子,让长子也将筷子放下:“父皇确实有钱,可以吃别的山珍海味。但如果父皇经常吃鲜腌海鱼,官民必定纷纷效仿,这些腌过的海鱼才有更多人吃。听懂了吗?”
“听懂了。”铳儿敷衍着拿起筷子。
赵瀚笑问:“听懂什么了?”
铳儿回答:“做皇帝要多吃海鱼。”
“哈哈哈哈!”
桌上众人被逗得大笑。
赵瀚也不禁莞尔,说道:“今天父皇教你一个成语,叫做上行下效。什么叫上行下效?皇帝在上,官民在下。皇帝想让官民吃海鱼,就该自己先吃海鱼。皇帝要让官民做什么,自己也该以身作则。懂了吗?”
铳儿点头:“懂了。”
“真的懂了?”赵瀚再问。
铳儿说道:“真懂了。让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先做什么。”
如今赵瀚已有三子一女,费如兰陆续诞下两个儿子,盘七妹直接生了一对龙凤胎,费如梅和柳如是也已经怀孕。
长子铳儿,大名赵匡桓。
龙凤胎即将年满三岁,分别叫赵匡栐、赵含锦。
三子刚满一岁,大名赵匡枰。
不搞什么化学元素表,只要不全名一模一样,在赵瀚这里就不存在避讳。
教育完儿子,赵瀚扫到其中一盘菜,顿时惊讶道:“咦,哪来的海带?”
盘七妹回答说:“海军从山东回来,顺便带回一些海带,专程托人送到南京进贡。给了钱的,算是采买。”
盘七妹喜欢做东西吃,经常跑去御厨房亲自动手。
反正还没搬进皇宫,随便她怎么搞,柳如是怀孕前也还在翰林院工作。
赵瀚吃了一口海带,是那熟悉味道,他决定让农学馆尝试人工种植。
唐宋时期,古人就吃昆布,这是一种海藻类食物,与海带同为海带科,但归为不同的属类。
大概可以理解为,昆布是海带的堂兄弟。
如今的海带,生长在朝鲜和日本。但是,山东近海的礁石上也有,《本草纲目》专门列出了产地,还介绍了海带与昆布的区别。
铳儿吃腻了大黄鱼,见到有新的菜品,连连夹起海带吃得津津有味。
若是铳儿做了皇帝,海带必定风靡。
上行下效嘛。
第437章 【豪杰聚台湾】
大同民始元年,黄帝历4339年。
六月底。
趁着成都平原的夏粮大丰收,黄幺、秦良玉、杨展、甘良臣,联合出兵三万人攻打遵义府。
四川富顺进士、故明河南道副使范矿,献策使用离间之计,造成遵义府的两位军阀头子内讧。
吴尚贤这个汉人首领,因与杨展关系极为恶劣,坚决不愿意束手投降。反而是土蛮首领龙正国,希望能够归附大同朝廷,开出的条件是做一个小土司。
范矿亲自前往说降,没有立即答应,但也没有拒绝,反正说辞模棱两可。
读书人太过奸诈,龙正国明显信进去了。
不等黄幺带着大军抵达,龙正国就请吴尚贤喝酒,借口是要一起商量大事,其实是想将吴尚贤诱杀。
吴尚贤非常机警,称病不愿赴宴,只派谋士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