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26章

朕-第26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陈氏离开之后,娄氏微笑道:“这位小婶娘,也是个机敏伶俐的。”
  费映环的关注点却不同,喃喃自语道:“老魏很不对劲,便是与那陈氏偷情,也莫要搞得如此明显,得空了我须提醒他。既是偷情,便该悄无声息,神不知鬼不觉方可长久。”
  费大公子的思路,还是如此刁钻清奇。
  觉察出家奴与同族长辈有私情,第一反应竟然不是阻拦,而是吐槽家奴的偷情技术,还打算提醒对方谨慎行事。
  娄氏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半句废话都懒得说,显然对此早已习惯。
  突然,费映环猛拍双手:“忘了告诉夫人,瀚哥儿有个新法子。将两副牌合在一起,其玩法叫做麻将,快进屋细细分说!”
  娄氏被拖进屋里,哭笑不得。
  费映环捧出个木盒子,献宝似的说:“瀚哥儿是个聪明的,为夫照着他的想法,请人用木头雕了副麻将牌,为此还专门配了骰子。快快坐下,为夫教你打牌。”
  娄氏终于忍不住了,摆脸色质问道:“你抛下家里不管,跑到山上闭关读书,就读了一副麻将牌出来?”
  费映环嘿嘿一笑,厚着脸皮说:“夫人莫急,我也不是每天玩牌,读书烦闷了消遣而已。”
  娄氏坐下生闷气。
  费映环死皮赖脸,一顿哄劝终于奏效,夫妻俩开始研究麻将艺术。
  ……
  赵瀚平时都在山脚私塾,从没来过山上的书院,跟着众人一阵瞎转悠。
  这里的藏书楼很大,规模远胜于山下。
  十三岁的费如兰,抬眼望着藏书楼,低声自语道:“我若是男儿身便好了,不用整天藏在家里学女工。”
  费如鹤笑道:“姐姐比我聪明,若是男儿身,恐怕已中了秀才。”
  费如兰无奈一笑,不再言语。
  她的未婚夫,出身九江望族,浪荡名声已传到铅山。
  纨绔一个,秀才都考不上,蒙荫做了国子监生,前段时间花钱买了个小官。
  巡抚魏照乘信守承诺,收了二千两银子,很快就帮忙弄到实缺。
  荫监生肯定没法当知县,做正八品县丞却是可以,只待过年之后就能去山西上任。
  这买官的价钱,也是逐年上涨的。
  嘉靖中期,一个州判只需300两,郎中也只要3000两。如此便宜实惠,一来当时白银稀缺,二来买官者本身资历足够。
  嘉靖晚期,郎中价格已涨到上万两,那时美洲白银流入增多,而且敢把官位卖给资历不足者。
  至于现在嘛,三千两只够买小县主官,富裕大县非得七八千,甚至是上万两不可。
  而且还出现配套金融业务,北京有权贵专门放高利贷。
  你没钱买官?
  不用着急,借高利贷就是。
  这种高利贷叫做“京债”,借款一万两,实际到手只有五千两,而且利息还高得吓人。举债买官之后,必须赶紧搜刮地方,否则这辈子都只能白干。
  费如兰想到再过一两年,自己就得履行婚约,嫁给一个混蛋纨绔,顿时想死的心都有。
  缓步走到崖边,费如兰眺望原野,生出纵身跳下去的冲动。她回头一看,身边全是小屁孩儿,不禁吟诗道:“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赵瀚找到一块石头,歪屁股坐下,又觉冰凉站起来,笑道:“姐姐想做上官婉儿吗?可惜当今皇帝是个男的。”
  费如兰有些惊讶:“你学过这首生僻诗?便是举人进士,恐怕也少有听过。”
  “家父生前教我的。”赵瀚已经习惯了,什么东西都往亲爹身上推。
  费如兰赞许道:“令尊想来是位博学之士。”
  赵贞芳连忙说:“我爹可厉害了,读了很多很多书。”
  费如梅不甘示弱:“我爹也很厉害,也读了很多很多书。”
  两个六七岁的小姑娘,也不懂得什么事,只晓得比较谁爹更厉害。
  费如鹤感觉自己插不上话,刻意寻找话题道:“赵瀚可厉害了,先生教我们算术,他只学了几天,先生反过来还要请教他。”
  “真的?”费如兰不信。
  “我可没说谎,姐姐不信便问费纯。”费如鹤道。
  费纯使劲点头:“真的,瀚哥哥的算术,把我脑子都看晕了。”
  费如兰终究只有十三岁,自杀念头旋起旋灭,此刻又恢复少女的活泼。她笑言:“那我且考你一考,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呃,鸡兔同笼,能不能有点新意?
  这道题,好像是初中一年级难度吧,也有可能是小学六年级。
  赵瀚都懒得去列算式,答道:“23只鸡,12只兔子。”
  “果然算学高明!”费如兰赞道。
  赵瀚谦虚道:“只是略懂。”
  费如兰久居深闺之中,每年就三五个节日能出门。古代又没有互联网,宅女当得难受啊,便是可看的小说都找不到几本。
  她见赵瀚颇为有趣,顿时也来了谈性,忙问道:“你可会作诗?”
  “不会。”赵瀚回答得很干脆。
  费如兰略微失望,又问:“可会作对子?”
  “也不会。”赵瀚懒得耗费脑细胞。
  赵贞芳突然说:“二哥会的,爹爹教过他作对子。我们逃荒的时候,半路上爹爹还在教呢。”
  “呃……”赵瀚无语。
  费如兰想了想,出题道:“俊秀才何为酒醉?你对一个下联。”
  赵瀚随口说:“好白菜哪堪猪拱。”
  “不对,不对,错得大了,”费如兰连连摇头,随即噗嗤一声笑出来,“哪有你这般作对子的,半点都不文雅。”
  唉,我是不想再跟你瞎扯,这种游戏实在太幼稚了,还不如跟你弟弟一起练武呢。
  费如兰总算找到个可聊天的,一路说个不停。赵瀚随便回上几句,便逗得她捂嘴直笑,也不知笑点为啥那样低。
  中午就在书院吃饭,歇息半个时辰,娄氏便带着女儿下山。
  费如兰有些恋恋不舍,一旦回到家中,又没人跟她说话,只剩丫鬟可以玩耍。
  晚饭在庞春来的茅草屋里吃,徐颖一家都在。
  庞夫子非常高兴,多喝了几杯,然后就生病了,只因晚上没盖好被子。
  见鬼的天气!
  半夜寒流袭来,竟然飘起大雪。
  赵瀚早晨起床,推开门一看,漫山遍野全是白的。
  他总算领略到小冰河的威力,这里可是江西,一夜之间竟然积雪半尺。
  幸好没留在北方,否则不知被冻成什么鬼样子。
  庞夫子生病,接下来半个月,都是让助教来代课。
  赵瀚上午学经,中午习武,下午练字,傍晚辅导同学们算术,转眼间就该过小年了。
  无论书院还是私塾,学生们都纷纷回家。
  费映环亲自辅导儿子的功课,因为开春有童子试,费如鹤被逼着去考童生。
  能否考上,毫无悬念,重在体验考场气氛。


第043章 【当场录取?】
  崇祯元年冬天,铅山县积雪两尺,不知冻死多少百姓和牲畜。
  相比陕西,已是天堂。
  陕西旱情还在持续,中央朝廷别说赈灾,就连巡视灾情的专员都没派出。
  并且,朝廷还在继续催逼赋税。
  崇祯皇帝仁慈,免除三年以前的逋赋,但天启六年、天启七年的欠税还得交。崇祯元年更不像话,陕西全省大旱又如何,居然拖欠赋税5。2万两,简直不给新皇面子嘛!
  征税,继续征税,辽饷也得全额征收!
  转眼之间,已是崇祯二年。
  元宵假期刚刚结束,崇祯皇帝就召集阁部重臣,裁定“魏忠贤谋逆”一案。
  新鲜出炉的首辅韩爌,虽然是东林党大佬,却不想再继续搞党争,要求把阉党名单定在50人以内。
  崇祯皇帝不高兴,说肯定还有漏网之鱼。
  韩爌顶住各方压力,依旧不想扩大化,第二次给出阉党名单,还是只有那么几十个人。
  崇祯皇帝终于生气了,亲自制定各条罪目,拍过魏忠贤马屁的就算阉党!
  首辅韩爌无奈,最终报上阉党名单258人。
  崇祯皇帝依旧猜忌,不断安插厂卫探子,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党争?
  被崇祯这么一弄,朝廷已经没法玩党争了,收拾阉党只是个借口,真正矛头直指东林党。善于揣摩圣意的大臣,私底下紧锣密鼓筹备,只要等待良机出手,就能一举干翻东林党内阁。
  从某个角度来看,崇祯也是搞政斗的高手,连消带打便获得无上权威。
  ……
  阳春三月。
  赵瀚坐船前往铅山县城,跟费如鹤一起参加童子试。
  他本来不想科举,费映环劝他试试,庞春来也劝他试试,那就随便去考一场呗。
  为了获得考试资格,赵瀚暂时改名为费瀚,终于从黑户变为养子,户口落在费家的户籍正册。
  县试前一天,众人便在县城住下。
  同考者有费如鹤、徐颖,费纯虽然也是书童,却连考试资格都没有。
  众人半夜起床,早早来到考棚外等候,黎明时分检查身份入场。
  铅山县的考试条件很好,不用自带考桌和板凳,更不用把县衙当临时考场来凑合。
  费如鹤打着还欠,吐槽道:“怎还不开门搜检?我还等着进去补觉呢。”
  赵瀚笑道:“考一整天,够得你睡觉。”
  费如鹤叹气说:“唉,我刚把《论语》学完,《孟子》、《中庸》都没读过,爹非要我来考甚童子试!”
  “家里就没帮你买通知县?”赵瀚低声调侃。
  费如鹤揉了揉胖脸:“买通知县有何用?便考过了县试,照旧还是个学童。若想做童生,还得把知府也一并买通了。”
  赵瀚转身问徐颖:“你有几分把握?”
  徐颖摇头道:“半分把握也没有,我开蒙太晚,至今还没学完《孟子》。若非先生让我应试,我肯定明年再来考。”
  “今年就考是为你好,免得明年啥都不熟悉。不要紧张,就当来参观考棚。”赵瀚安慰说。
  考场外,只有费纯跟随。
  费映环也来了,琴心、剑胆、酒魄都在,如今全在客栈呼呼大睡,说是等天亮了就去石塘镇访友。
  至于儿子考试,费映环才懒得管,考场一日游而已。
  费大公子唯一的作用,就是找来几个秀才,给赵瀚他们联合作保。
  黎明时分,考生开始入场。
  差役确认赵瀚的身份,便放他进去搜身。
  县试搜检纯属糊弄,衣服都不用脱,随便摸几下做样子,反正有人作弊也无所谓。
  进了考场,赵瀚连忙抢号,务求别挨着厕所。
  天空突然下起小雨,赵瀚抓进时间钉油布,一切搞定已经被打湿半身。
  睡觉!
  赵瀚和费如鹤隔得不远,都不把考试当回事儿,几乎同时趴在桌上呼呼大睡。
  只有徐颖很紧张,忘了自己是来一日游的。
  晨光微亮,赵瀚被人叫醒。
  差役举着题目板,在考棚之间穿行,光线太暗看不清,还得等着差役再走近些。
  两道题,只考四书,时间是一个白天。
  赵瀚定睛一看,出的什么玩意儿?
  第一道还好说:子曰。
  第二道就尼玛离谱:食不多。
  费如鹤见到题目,顿时抓耳挠腮。
  “子曰”一题,肯定出自《论语》。可满篇的“子曰”,让人根本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个角度破题才好。
  这胖子想了半天,决定先做第二题。
  略微思索,便文思泉涌,提笔写下破题:食不可多也,多则必胖!
  破得妙啊,费如鹤已经开始自我陶醉。
  徐颖那边。
  同样对“子曰”无从下手,因为《论语》里遍地都是,仿佛被要求证明“1+1=2”。
  再看“食不多”,徐颖顿时笑了,这道题非常简单。
  赵瀚的情况刚好相反,看到“子曰”,立即想起苏轼雄文。
  他读大学的时候,虽然没有全文背诵,但还记得开篇几句,直接搬过来破题: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接下来几句,继续抄袭苏轼原文。
  抄着抄着,后面就给忘了,于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往纸上堆字数。
  折腾一刻钟,好歹凑齐二百字,再略作一番修改,便开始誊到答题纸上。
  接下来第二题:食不多。
  赵瀚一时间记不得原文,但可以进行推理。
  孔子是个吃货嘛,《论语》里关于吃的最多,这道题估计也出自《论语》。
  冥思苦想一阵,终于他娘的想起来,原句应该是“不撤姜食,不多食”。
  可以理解为:孔子喜欢吃姜,顿顿不离,但不多吃。
  也可以理解为:姜可以清醒思维,其他食物都撤走了,姜可以留下,但不能多吃。
  朱熹的解释是:姜通神明,可去秽恶。孔子不多吃,是因为不贪心。
  这是一道截上下题,破题的时候非常困难,不能提及前后文字眼,又必须把相关内容表达出来。
  赵瀚想了好半天,终于提笔写道:戒持自省,圣人以修身也。
  破题非常妙,可惜剩下的不好搞,赵瀚胡乱瞎写一通,凑齐两百字就誊抄交卷。
  时间还早,但已有四人交卷。
  赵瀚是第五个,打算放下卷子就走,冯知县却把他叫住。
  “县尊有何见教?”赵瀚拱手问道。
  冯巽捋着胡子说:“你走什么?且等着!”
  赵瀚老实站在旁边,有一哥们儿正在参加面试。
  冯巽出了一个上联,那哥们儿迅速答出,便欢天喜地获准离开,似乎是被当场录取了。
  县试不用糊名,冯巽瞧了一眼,问道:“费氏哪宗的?”
  “鹅湖。”赵瀚回答。
  “费大昭是你何人?”冯巽又问。
  赵瀚说道:“我爹。”
  冯巽瞬间和颜悦色起来,笑着说:“令尊大才,想必你也不差,且待吾一观雄文。”
  赵瀚无语,这县试也太扯了,一点都不避嫌吗?
  冯巽扫了一眼破题,猛地拍案叫绝:“妙哉,妙哉!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真虎父无犬子也!”
  赵瀚傻了,这位知县老爷,就没读过苏轼的文章吗?
  咱这篇八股,前六句可是原文照抄苏轼!
  明末许多士子,别说唐宋散文,就连四书五经都不背,直接题海战术强记各种范文。
  就连大才子钱谦益,也是在做官多年之后,才开始真正研究古文,并迅速成为文坛新锐领袖。在此之前,他虽然知道唐宋八大家,却没有读过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冯巽再看第二篇,又拍手说:“费氏出了麒麟儿也!”
  然后,冯知县开始苦恼,案首已经定下,第二名也有人选。赵瀚的八股文再好,也只能列为第三名,真是委屈这位神童了。
  冯巽叮嘱道:“回家好生准备府试。”
  赵瀚有些迷糊,我这就被当场录取了?
  不是说江西科举很难吗?老子四书都还没学完!


第044章 【文衰甚矣】
  距离中午还早得很,带进考场的食盒无用,赵瀚又原封不动的提出来。
  费纯就守在考场之外,立即迎上来问:“哥哥考完了?”
  “考完了,”赵瀚把食盒打开,分过去一块饼,“你等候许久,想必也饿了,且拿去填肚子。”
  费纯一边吃饼,一边安慰道:“哥哥莫急,今年不过,明年再来便是。”
  赵瀚笑道:“我过了啊。”
  费纯继续说:“少爷怕也要考两三年,明年咱们再一起来。”
  “我考过了。”赵瀚重复道。
  “我晓得哥哥考过……呃,”费纯顿时愣住,“哥哥被取中了?”
  “取中了。”赵瀚点头。
  费纯一手执饼,一手帮赵瀚提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