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25章

朕-第25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瀚写出阿拉伯数字,又写出各种运算符号,在其下方逐一标注汉字。
  庞春来对阿拉伯数字并无好感,却惊讶于西方运算符号的便捷。可是,若想引入那些运算符号,就得配合阿拉伯数字才行。
  算筹表达是不行的,因为算筹里的“4”,跟乘号长得一模一样,“2”又跟等号长得差不多。
  庞春来只能强行比对两种字符,然后去看赵瀚的方程式。
  “此天元术也!”庞春来猛拍桌子。
  徐颖和三费,手里拿着筷子,傻乎乎的看过来,他们完全听不懂傻意思。
  天元术,就是方程式。
  庞春来又说:“你这是泰西的天元术,只列一元而已,可否解二元、三元、四元?”
  赵瀚好奇问道:“先生可用算筹来解四元吗?”
  庞春来摇头说:“有人会,但我不会。据闻,元代算学大家朱世杰,曾创出四元解法。可我只读过他的《算学启蒙》,无缘得见其《四元玉鉴》一书。不说那么许多,我来出一道题,你用泰西的天元术解出来。”
  很快,一道题目出炉。
  赵瀚以二元一次方程式解出,把解题稿递过去:“先生请过目。”
  庞春来对阿拉伯数字还不熟,只能比对着慢慢验算,继而拍手赞道:“妙哉,妙哉!”
  用算筹解二元一次方程,其实速度非常快,效率不输给列方程式。
  但是,算筹天元术的解题过程,在纸上表达更加繁琐,远远不如方程式那么简便。
  若是二元二次题目,那天元术就更繁琐了!
  庞春来哈哈大笑:“此术巧夺天工,且来教教为师。”
  学生教老师?
  徐颖和三费更是愕然,感觉赵瀚真的好厉害!
  庞春来对四人说:“你们也一起学。”
  从此,他们的算术学习速度,比之前成倍提升,就连费元鉴都觉得更轻松。
  毕竟都不是傻子。
  费元鉴与众人的关系,一直都很微妙。
  每天跟黏皮糖似的,一起读书、练武、学算术。徐颖很快就接受他,其他人却心里有疙瘩,若即若离始终有所保留。
  转眼便到冬至。
  烈女牌坊已经修好,但朝廷的批文还没下来。
  这玩意儿,需要官府层层审批,然后以皇帝的名义进行御赐。
  可到了明末,基本上给钱就行。
  速度慢的找知县,速度快的找巡按御史。送去朝廷之后,皇帝根本不管,内阁直接甩给礼部,礼部官员拿钱就能批下来。
  贞节牌坊,也是有钱人的专属!
  因为朝廷只拨款三十两,根本就不够立牌坊,上下打点更需要钱。无钱无地位的百姓,除非地方官为了政绩,否则再怎么贞烈都立不起牌坊。
  礼教吃人?
  抱歉,你家里如果没钱,连被吃的资格都没有。


第041章 【冬至大过年】
  冬至是大日子,一般而言都放假三天。
  庞春来拿出些许银钱,让赵瀚他们去镇上买菜,打算师徒一起欢庆节日。还把徐颖全家叫来,说是帮着煮饭烧菜,无非变着法的接济而已。
  抵达河口镇,三人阁坊不远,赫然是新立的烈女坊。
  “这也太着急了吧。”费如鹤吐槽道。
  赵瀚嘀咕说:“不着急不行,费家的名声就靠它挽回。”
  跟巍峨华丽的三人阁坊相比,烈女牌坊简直粗制滥造。只是把字儿刻好了,石料的毛边都没修整,便急匆匆的树立在河边上。
  剩下的细节,由匠人搭着脚手架,一凿一磨慢慢搞定,可能还会继续打磨一两年。
  手续也没办好的。
  县衙那边,已经请旌列表了,但奏报文书还未进京,最快也得明年春末得到朝廷批准。
  一切如同儿戏,官府也懒得追究。
  放在几十年前,贞洁牌坊还审批严格,如今已呈现泛滥趋势。大明三万六千座贞洁牌坊,有一半是明末树立的,反正你有钱申报建造就给你批。
  到了清朝更泛滥,贞洁烈妇多达百万人,二百九十六年间,平均每个县有三千多烈女!
  那更像一种家族间的攀比,也是地方官员的政绩体现。
  单拿徽州来举例,其贞洁烈女数量:唐代2个,宋代5个,元代21个,明代710个,清代7098个。
  这种狂飙突进的数据,起于明末,兴于大清,可一窥礼教之畸形发展。
  费如鹤低声说:“那个事情,不会露馅吧?费元鉴天天都挨着咱们,他是不是有什么怀疑?我现在看着他就心虚。”
  “对啊,我也怕得很。”费纯附和道。
  赵瀚笑问:“你们说什么?我可没做亏心事,横竖听不明白。”
  费如鹤一愣,随即连连点头:“对对对,听不明白,我也啥都没做过。”
  “少爷,我还是怕。”费纯纠结道。
  费如鹤顿时呵斥:“又没干坏事,你怕个屁啊!”
  费纯连忙闭嘴。
  徐颖好奇问道:“你们在说什么?”
  “没什么,”赵瀚笑着解释,“他们偷看小寡妇洗澡,差点被人当场抓住。”
  “我没有,你不要胡说!”费如鹤矢口否认。
  赵瀚笑道:“对嘛,不承认便没有。”
  费如鹤喊冤道:“我真没偷看小寡妇洗澡啊。”
  ……
  大概是在成化、弘治年间,社会经济开始大发展,平民百姓也热衷于过节。冬至前三日,店铺便纷纷歇业,大家迎来送往,像过年一般热闹。
  但河口镇没法歇业,这里是八省通衢,是繁荣的商运中心。
  到了镇上,赵瀚发现,贩夫走卒皆穿新衣,至少也得换上干净的好衣服。
  许多脚夫挑着担子,送往货船或客栈。
  这些担子里都穿满礼物,俗称“冬至盘”。小门小户,提食盒即可,来往是番心意;豪门大族,却必须用担子挑,送礼太寒酸就没面子。
  总有一些外地客商,冬至没法回家,生意伙伴之间,自得礼数周到。
  于是镇上的酒楼,就专做“冬至盘大礼包”,分成不同的价位档次,而且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赵瀚在河边走着,便见一脚夫挑担登船。
  身穿丝衣的二掌柜,对船上客商拱手说:“在下代表长隆号前来拜冬,恭祝贵家老爷财源广进,也祝刘兄大吉大利发大财。”
  “费掌柜有心了,一点小礼,不成敬意。”客商立即回赠礼物。
  便是那些挑担的脚夫,也每人都有赏钱可拿。
  穿过码头,来到镇街,赵瀚不得不承认,江南大体上还是很富庶的。
  一种畸形的富庶。
  这来来往往许多百姓,有些是失地黑户,有些是大族家奴,他们的日子都还不错。至少,表面上看起来不错,让他们揭竿造反是不可能的。
  除非连年大灾,朝廷又提高赋税!
  物价涨了一些,庞春来给的钱不够,赵瀚和费如鹤掏钱补上。买了几斤糯米粉,一斤肉猪,两尾鲤鱼,一只大公鸡,还有些果脯蔬菜,便兴高采烈的返回含珠山。
  费如鹤特别兴奋,他以前没亲自买过菜,市场上看到啥都觉得新鲜。
  回去的路上,还遇到一些拜冬农户。
  这些农户不管有多穷,也得穿着最好的衣裳,提着“冬至盘”去走亲访友。
  有可能,他们的盒子里,只是一碗糙米饭。
  “少爷,那是咱家的轿子!”费纯突然指向远处。
  “还真是!”费如鹤连忙提着大公鸡去追赶。
  费映环的妻子娄氏,此刻正坐着一副舆轿,径直朝含珠书院而去。
  队伍很长,另有两副舆轿,坐着费映环的女儿。
  还有十多个脚夫,一路挑着担子,都是送给师长和同窗的礼物。
  “娘,娘,等等我!”费如鹤欢快奔跑。
  娄氏还没听见,舆轿上的小姑娘就喊起来:“是哥哥,哥哥在后面!”
  娄氏连忙招呼落轿,喜滋滋看着儿子。
  费映环有两个女儿,长女名叫费如兰,今年十三岁,已经许配了人家。次女名叫费如梅,今年七岁,此刻身边赫然跟着赵贞芳。
  之前还生了两个,一个流产,一个夭折。
  赵贞芳站在二小姐身边,穿着崭新的衣裳,远远望着二哥直傻笑。
  “娘,大姐,小妹,你们怎么来了?”费如鹤问道。
  娄氏轻抚儿子头顶,微笑道:“你爹派人报信,说今年冬至不回去了,他要在书院闭关读书。又说你也有长进,近来学习刻苦,待过年再一并回家。娘放心不下,便带着你姊妹来看看。”
  “那娘也在书院过节?”费如鹤问道。
  娄氏笑着说:“下午便赶回去,明天家里也要庆冬。”
  费纯手里拎的东西最多,总算跟赵瀚一起追上来。
  费纯口齿伶俐道:“纯儿给娘拜冬,给兰姐姐拜冬,给梅妹妹拜冬!”
  赵瀚只放下手里的猪肉,作揖道:“拜见少夫人,见过大小姐,见过二小姐。”
  徐颖连忙跟着拜:“给夫人拜冬,给两位小姐拜冬!”
  娄氏非常高兴,赞许道:“都是好孩子。”
  迎春立即过来发钱,并非赏钱,而是冬至节的喜钱。
  徐颖还打算推辞,被赵瀚偷踹了一脚,领钱之后再次拜谢。
  队伍再次出发。
  赵瀚走到赵贞芳身边,低声说:“小妹,这些日子过得可好?”
  赵贞芳高兴道:“可好得很,夫人和小姐,还有内院的婆婆姐姐们,个个都待我很好呢。”
  赵贞芳如今是二小姐的玩伴,内院丫鬟只要不傻,就绝对不敢有任何苛待。
  赵瀚又问:“换了多少颗牙了?”
  “二哥走后,只掉了一颗。”赵贞芳龇开透风的嘴巴。
  “我也在换牙。”
  二小姐费如梅突然说话,还刻意张嘴给赵瀚看清楚。
  赵瀚随口奉承:“二小姐的牙换得好,整齐又白净。”
  费如梅好奇的打量赵瀚:“你就是春芳的哥哥?春芳经常讲故事呢,说你在天津厉害得很,还打跑了很多坏蛋。”
  “二哥,我现在叫春芳。”赵贞芳有些不安,害怕改名之后挨骂。
  春芳?
  真是俗气的名字。
  不过也无所谓,等长大以后再改回原名便是。
  赵瀚笑道:“春芳蛮好听的。”
  “喂,春芳的哥哥,”费如梅又开始说话,“你也是小孩子,就不怕大人吗?怎有胆子把坏人赶跑?”
  赵瀚回答说:“坏人欺负妹妹,我当然要把他们赶跑。”
  “那你可真好,”费如梅噘嘴说,“我哥哥就不好,只知道捉弄我,上次回家还拿毛毛虫吓我。”
  赵瀚说道:“我帮你揍他。”
  “真的吗?”费如梅瞪大眼睛,“可你是他的书童,书童怎么能揍少爷呢?”
  赵瀚说道:“他若敢欺负你,我就肯定要揍他。”
  费如梅高兴拍手:“那说好了,不许撒谎。”
  “不撒谎。”赵瀚说道。
  赵贞芳得意道:“我二哥可厉害了。”
  费如梅坐在舆轿上,伸过来手臂:“光说不算,咱们拉钩。”
  哄小孩子嘛,手到擒来。
  两人拉钩完毕,费如梅突然喊道:“哥哥,你不许再欺负我,不然你的书童要揍你!”
  赵瀚无语,只当没听见。
  包括娄氏在内,全都寻声看过来。
  费如鹤举起拳头说:“他打不过我,只晓得逃跑。”
  费如梅道:“春芳的哥哥很厉害,他在天津打跑了很多坏人!”
  “我也会打坏人!”费如鹤不甘示弱。
  赵瀚感到很无奈啊,穿越成一个小屁孩儿,只能跟一群小屁孩儿打交道。


第042章 【好白菜不堪猪拱】
  赵瀚带着买来的食材,送去山下茅草屋,交给徐颖的父母处理。
  跟庞春来招呼一声,便随娄氏前往书院。
  毕竟,他的真正身份是书童,学生只是兼职而已,主家来了必须伺候着。
  娄氏母女,皆坐舆轿上山,赵贞芳全程步行跟随。
  赵瀚心疼道:“小妹,累吗?”
  “不累,”赵贞芳此时心情愉悦,笑着说,“我每顿都吃得饱,可比在天津更有力气。之前一直住内院,今天可以出来爬山,又遇到了二哥陪着,我心里欢喜的不得了。”
  “不累便好。”赵瀚也笑起来。
  一路爬到半山腰,终于来到含珠书院。
  费如鹤丢下母亲,快步朝里奔跑,去往父亲读书的院子,边跑边喊道:“爹,爹,娘来了!”
  众人来到一个院落,费映环闻讯出来迎接,还有胡梦泰、詹兆恒等几个士子。
  娄氏自去分发礼物,帮丈夫交好各位同窗。
  费如兰、费如梅两位小姐,以前都没来过书院,好奇的左顾右看、四处打量。
  趁此机会,赵贞芳把哥哥拉到一边,压抑着兴奋之情,低声说:“二哥,我也能赚钱了呢。”
  “小妹真厉害!”赵瀚夸赞道。
  赵贞芳从怀里摸出一串铜钱,塞到赵瀚手中:“听说要来书院,我便把钱带来了,二哥你都拿去用吧。”
  铜钱用布绳穿好,约有八百多枚,全都是工资和赏钱,冬至的喜钱暂时还没给。
  费映环家的顶级奴仆,月薪能达到二两银子,而且担任着管理职务,暗地里还有油水可捞。
  内院的大丫鬟们,月薪一两左右。
  赵贞芳作为小姐的玩伴,包吃包住包穿,每月有600文工资。
  底层奴仆就不行了,不但工资很少,还经常被管事们克扣。有些家奴日子过得惨,却不怨恨主人,只恨那些大小管事。
  当然,这也得分哪家的。
  同样是鹅湖费氏,费映环的二弟那边就苛刻。女主人非常小气,家奴工资直接砍半,还动辄打骂虐待,前段时间失手打死一个,只谎称害病悄悄给埋了。
  “你平时不用钱吗?”赵瀚问道。
  赵贞芳笑着说:“不用,吃的穿的都有,少夫人对我可好了。”说罢,又撸起左手袖子,亮出腕上银链,“这是二小姐送的,她有几条新的,旧的便不要了。”
  “那行,二哥帮你存起来,哪时要用了你再拿去。”赵瀚把铜钱塞入怀中。
  大小姐费如兰,在院中踱步走了几圈,忍不住说:“娘,我可以去书院别处逛吗?”
  娄氏很疼女儿,立即叫来费如鹤:“你带姐姐四处走走。”
  “我也要去!”费如梅连忙喊道。
  娄氏笑道:“都去,都去。”
  既然是费如鹤带路,赵瀚和费纯作为书童,自然也要一并跟上。
  大小姐费如兰,丫鬟惜月;二小姐费如梅,丫鬟春芳……呃,就是赵贞芳。大夥结伴出了院落,费如鹤兴冲冲开道,一个人飞快跑得老远。
  望着儿女们离开,娄氏突然问:“听说……立烈女坊那家的,也住在书院里?”
  费映环点头道:“就快搬下山了。”
  娄氏说:“孤儿寡母,也怪可怜,送他们一份冬至盘吧。”
  一直不出声的魏剑雄,突然蹦出来:“我去送,我知道他们住哪儿。”
  娄氏分拣出一份礼物,递给魏剑雄说:“就这些。”
  魏剑雄拿起便跑,整个人已心花怒放。
  “他这是怎的了?”娄氏没看明白。
  费映环笑道:“不晓得,反正这些日子很奇怪。”
  不片刻,陈氏便带着费元鉴过来,答谢娄氏赠送的冬至礼,魏剑雄满脸喜悦的跟在旁边。
  看那样子,关系似乎有所进展。
  烈女怕缠郎,陈氏再有心机,也是个感情空虚的女人,更何况他们从小就认识。
  娄氏和陈氏,两个女人,一番交流。
  气氛极为融洽,还约好了年前同去拜佛。
  待陈氏离开之后,娄氏微笑道:“这位小婶娘,也是个机敏伶俐的。”
  费映环的关注点却不同,喃喃自语道:“老魏很不对劲,便是与那陈氏偷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