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士子便群相呼应。”
这次浙中起义,好多都是吃不饱饭的秀才。
义社,属于复社分支,宗旨是驱逐朝中奸佞,选贤用能振兴大明江山。
结果这群士子,竟被逼得集体造反。
赵瀚有些自责,或许应该去年就来,早点打下浙江,就能少饿死许多百姓。
岸边农居空荡荡的,赵瀚心里也空荡荡的。
一户破败农居,就意味着一家人死绝,赵瀚很讨厌这样的情况发生。
行至半路,有小船驶来,却是先头部队送情报回来了。
赵瀚拆信一看,却是浙江巡抚募集的大军,已经在严州府城驻防,卡住要道不让大同军直奔杭州。
第303章 【兵不血刃杀穿浙江】
严州府官员,已经提前跑路了。
只剩一个严州推官,还有一个建德知县。
大战在即,浙江巡抚熊奋渭,正在拜祭城中一道牌坊。
那是商辂的三元坊,明代唯一的三元及第状元——还有一个被除名了。
祭拜先贤只是其一,熊奋渭想获得商氏支持,就必须表现出对商辂的足够尊敬。
老子不要你尊敬!
商家人都快哭了,他们宁愿等着被分田,也不想陪同巡抚负隅顽抗。
商氏的老家在淳安县,搬迁到严州府的,皆以做生意为生,因为严州这破地方就没几亩田!
既然家里无田可分,那为什么要抵抗赵天王?
“抚军,赵贼来了!”
祭拜仪式草草结束,熊奋渭连忙前去守城。
这位弹劾过几任兵部尚书的军事嘴炮家,急匆匆登上城楼,果然见到船队从东阳江(兰江)驶来。
不多时,船队突然转向,径直往西边行去。
三千人的先头部队,居然不管严州这三江合流的战略要地。
沿江逆流而上,下一座城是淳安,再下一座城是徽州!
那里属于徽商的大本营,好多商贾暗通赵瀚。去了就能夺城,拿下徽州之后,扬州的徽商必将全部投靠过来。
“这是,要去淳安?”熊奋渭嘀咕道。
建德知县陈良弼说:“定然是去淳安,就是不知淳安能否守住。”
陈良弼比较倒霉,他本该得到重用,至清兵南下之际,独力支撑南京城防。但在这个时空,陈良弼被外放了,因为他的老家已被赵瀚占领。
熊奋渭胸有成竹道:“淳安失守不要紧,只要严州府城还在,赵贼定然不敢直奔杭州。此地乃三江合流要道,不拿下严州便走,赵贼就有被断粮道之危。”
陈良弼欲言又止,也不晓得该如何反驳。
熊奋渭越说越自信:“赵贼乃知兵之人,自不容粮道有失,必然强攻严州府城。只要他强攻府城,便中计矣。我军缺乏操练,不敢出城浪战,却准备充足,守城绰绰有余,赵贼必在严州损兵折将。”
“抚军运筹帷幄,诸葛孔明复生亦不过如此也!”严州推官冯秉清拍马屁说。
熊奋渭微笑远眺江面,捋着胡子颇为自得。
第二天中午,赵瀚的主力大军赶到。
赵瀚拿出千里镜,观察一番情况,直接说:“搜罗沿途船只,不管此城,直接去打桐庐县。”
于是,铺天盖地的主力船队,不在严州府城逗留,顺江而下打桐庐去了,离开之时还带走江边所有船只。
望着干干净净的江面,熊奋渭目瞪口呆,喃喃自语道:“赵贼怎就不来攻城呢?”
攻个屁城啊!
严州府城位于三江河口,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官兵还在这里准备充足,驻扎大军死守城池,脑子有病才会强行攻打。
至于粮道……
建德知县陈良弼颓然叹息:“抚帅,我们被断粮道了,而且退路也被断了。”
“这……这……”熊奋渭急得快哭出来,“这可怎生是好啊!”
严州城位于群山之间,除了三条河沟通外界,只有一条山间谷地可行。
现在,南边已经被赵瀚占领,西边有先头部队去攻打,赵瀚自己去了东北边,顺便还带走江上所有船只。三条河的通道,全部被赵瀚堵死,浙江巡抚募集的大军,直接被困在严州这座孤城。
也可以走,从那条山间谷地,慢慢翻山越岭再渡江回桐庐吧,到时候桐庐县早被赵瀚打下来了。
当然,也可以步行沿江向西,去追变成偏师的三千先头部队。即便追上了,估计也被暴打一顿,在还没形成千岛湖的淳安县全军覆没。
一段城墙的角落里。
两个武官正在密议,他们都是卫所世袭武将。从小到大,只打过零星的小股起义军,甚至连家丁都懒得养,麾下只有一群仗势欺人的家奴。
这次熊奋渭募兵御敌,由于缺乏武官,就把这些人都招来充数。
甘钦蔚把烟丝敲进烟斗里,点燃抽了几口,叹息说:“这位熊抚军,说起兵事头头是道,原来就是个纸上谈兵的。”
“给我抽一口,”仇善吸入一口,吞云吐雾道,“咱们输定了。不管去哪边,都会被赵贼以逸待劳,说不定走到半路就遭埋伏。若是枯守严州城,赵贼就会直取杭州,到时候听说老家被攻占,而且还在分田,都不用打就得全军溃散。”
“这个滚蛋巡抚,”甘钦蔚咬牙切齿道,“让他屯兵防守杭州,他非要把大军带出来,说是扼守战略要地。现在倒好,赵贼大摇大摆过去,一路到杭州都碰不到几个兵。说不定只需半个月,杭州城都得被他拿下。”
仇善压低声音:“如今咱们只有一条路,串联各部武将,联手把巡抚给宰了,将严州城献给赵贼。有此功劳,说不定能保住身家性命,毕竟咱们把军户欺负得很惨,赵贼是帮着军户说话的。”
甘钦蔚说:“那就分头联络,莫要走漏风声。”
……
赵瀚的主力大军,转眼已至桐庐县城。
刚刚登陆摆开架势,桐庐知县直接投降,因为他手下只有几百个乡勇。
赵瀚分出一支偏师,沿河攻打新城、分水、于潜、昌化,自己带着主力沿富春江直取杭州。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分兵了,完全不把浙江官军放在眼里。
浙江官兵主力,全在严州城。没有船只,陆路难行,自己把自己置身于死地。
赵瀚想起来就觉得搞笑,巡抚熊奋渭简直神经病。
他出兵之前,做梦都想不到,敌方主帅竟能搞出如此骚操作。这就好像打LOL,敌方五人全蹲在大龙坑埋伏。我军不去打大龙,只派一人堵坑,其余集合直冲高地。而对面那五个逗比,被堵在大龙坑里出不来。
等赵瀚的大军,都抵达杭州府城了,官兵主帅们还在争论该往哪走。
杭州知府石万程,坐在高大坚固的城楼上,看着江面驶来的敌军船队,忍不住叹息说:“汝等欲降乎?”
“不敢。”众官吏连忙回答。
石万程笑道:“不必害怕,赵贼非滥杀之人。我老家湘潭,去年就被占了。族人写信来说,赵贼只是分田,家中浮财分文不取,就算借粮也会打借条。”
众官吏哑然。
“要降便降吧,我带你们一起投降。”石万程凄然一笑。
众官吏立即说道:“愿追随府尊。”
石万程叹息道:“唉,杭州府的豪强,我是制不住的。恶人还需恶人磨,便让赵贼来狠狠惩治一番!”
这位知府,是个耿介之辈。
他做徽州知府时,由于黄山产木材,阉党每年课木材税三万两。石万程带着歙县知县,亲自走访调查,发现每年征税三万两,木材商人肯定要血本无归。
当时阉党势大,石万程不敢招惹,又不愿为虎作伥,干脆挂印辞官回老家,结果被阉党革除官身。
这位老兄的事迹一大堆,连知府常例银子都不收。
海宁豪强吴中彦,由于作恶多端,前任巡抚下令查办。结果,巡抚反被罢官。
百姓气得包围吴家,被按察司以叛乱治罪,抓了一堆百姓蹲监狱。
石万程到杭州上任,立即抓捕吴中彦,拒绝吴家万两白银的贿赂。官司打到都察院,竟然让他重新审理,吴家在中央也有人。他强顶着都察院的压力,硬是把吴中彦给砍了。
而今,海上有海盗,经常上岸劫掠,兵备道吞没军饷,浙江水师已经烂透了。
陆上又有赵瀚杀来,巡抚把军队全部带走,甚至把杭州府库都搬空。
还有豪强作恶多端,勾结按察司跟知府做对,石万程面对一堆烂事,早就已经心灰意冷。
那就投降呗,反正老家已被占了,族人早就已经从贼。
石万程下令开门献城,这个举动,让赵瀚哭笑不得。从衢州杀到杭州,直接把浙江懒腰杀穿,竟然一场仗都没打,军中伤员只有几个感冒患病的。
“竖子安敢从贼!”
另一段城墙,浙江左布政使李佺台,发现反贼进城勃然大怒。
李佺台对身边的官差和乡勇说:“儿郎们,随我杀贼,把反贼赶出杭州城!”
“杀啊!”
李佺台亲自提刀,带着士卒冲锋,准备跟那些反贼打巷战。
冲着冲着,他发现身边没人了。
“回来,都回来杀贼!”李佺台转身大呼,突然悲从中来,颓然坐在地上流泪。
不知过了多久,献城投降的石万程,陪同赵瀚走到此处。
石万程指着李佺台说:“总镇,此乃李卓吾之族侄。”
李贽的侄子?
看那样子,居然还是个大明忠臣。
赵瀚吩咐道:“不必管他,想走就让他走吧。”
赵瀚带兵离去,李佺台缓缓爬起,脚步踉跄朝城外走,回家乡养老隐居去了。
郑森跟在赵瀚身后,看着繁华的杭州街道,不可思议道:“如此雄城,就这样拿下了?”
张家玉笑道:“杭州就没几个兵,浙江官兵主力,都被巡抚带去死守严州了,也不晓得此时已经回军至何地。”
黄宗羲忍不住叹息:“那位熊巡抚,真是……一言难尽啊。”
“还是总镇兵威强盛,官军根本不敢战,否则哪有这般容易?”邝露说出一句实话。
第304章 【又见狂生】
萧山县,城厢镇。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正在认认真真读书。
身边屹立着一个草人,似乎草人是他的书童,这位草人书童的额头上,还贴了姓名——朱熹。
“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纵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
少年读着读着,突然非常生气,抄起竹鞭朝草人打去,斥责道:“朱熹你又在害人!富贵怎会于身心分毫无益,富贵之后,可以修桥铺路,可以赈济灾民,可以建楼藏书,可以捐资办学。若人人都不求富贵,全都去求义理,织妇桑农的丝绸卖给谁?”
少年越说越气,干脆站起来,照着草人疯狂抽打:“打死你个害人精,叫你误人子弟!”
草人额头顶着写有“朱熹”的字条,被打得摇来晃去,可惜不能张口跟少年辩论。
“不好了,不好了!”
有家奴在外面大喊:“江西赵天王杀来了,杭州已经没了!”
到处慌做一团,母亲让家奴收拾东西,想要去更偏远的乡下躲避。
少年提着鞭子来到院中,大喊道:“莫要慌,我打听过了,江西兵不会乱杀,也不会抢劫浮财。尔等各安其事,等着分田释奴便是。”
母亲竟也停止慌乱,让家仆把东西放回原位。
这位母亲,学过四书五经,少年的四书就是母亲所授。
少年名叫毛奇龄,十三岁中秀才,杭州府第一名。
什么都好,可惜是个杠精。
因为嘴臭,后来多次招来杀身之祸。一辈子都在逃亡,不是得罪这个,就是得罪那个。
毛奇龄提着鞭子,疾步朝萧山县城走去。
萧山县城与杭州府城,只隔了一条江。对岸杭州被拿下,萧山这边风声鹤唳,知县和保定伯正在布置城防。
毛奇龄来到城下大喊:“我是毛大可,快放我进去!”
有士卒认出他的身份,立即悬筐将其吊上。
毛奇龄找到自己的族叔:“叔父还守什么?快快献城投降,莫要螳臂当车,大明江山早就没救了。”
毛有伦大怒:“再敢胡言乱语,便把你斩了!大明岂有从贼之伯爵?”
“叔父舍不得伯爵之位,怕要连累全族性命,”毛奇龄说道,“杭州都守不了,区区萧山县能守吗?”
知县周祚新走过来,斥责道:“这厮妖言惑众,快快抓了下狱!”
毛奇龄凛然不惧,对知县说:“县尊是贵州人,家人已经迁居南京,何不为家人考虑一二?赵总镇既然出兵浙江,必然也要攻打南京,今后还会去打贵州。县尊在南京的家人,县尊在贵州的族人,都盼着县尊投降呢。”
“岂有此理,”周祚新按剑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身为知县,怎能降贼?你毛家世受恩遇,竟然妄图从贼!”
毛奇龄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今浙江民不聊生,大明社稷与大明皇帝,又算得了什么?汝枉读圣贤书……哦,对了,此句已被太祖删除,估计县尊没有读过。县尊还是遣散乡勇,回家重读《孟子》吧。我这里有原版的,并非太祖删减之书。”
这嘴真他妈臭,气得周祚新拔剑而出,不顾保定伯毛有伦的面子,想要当场把毛奇龄给砍死。
毛奇龄吓得转身就逃,士卒们也不敢阻拦,因为这是伯爵的侄子,而且还是十三岁就道试第一的神童。
本来非常严肃的守城之战,突然间变得滑稽起来,知县提剑在城墙上追砍神童。
而那神童毛奇龄,逃命时还在嘴碎:“县尊息怒,君子动口不动手。县尊若是不愿承认,大可与晚生辩论,怎能如武夫一般大动干戈?”
“狂生,不杀了你,军心难定!”周祚新气得更凶。
保定伯毛有伦唉声叹气,他也想投降,就怕被赵瀚公审抄家,这些年他可干了不少坏事儿。
就在此时,十多条船渡江而来。
虽然只有几百个大同士卒登岸,却让萧山守军如临大敌,有些乡勇已经琢磨着逃跑。
知县周祚新、伯爵毛有伦,连忙下令死守,也顾不得追杀毛奇龄。
毛奇龄手里还握着那根抽打“朱熹”的竹鞭,他以竹鞭为剑,振臂高呼:“尔等莫要再冥顽不灵,想要活命,想要分田,想要自由之身,就朝我这边聚拢,随我一起献城投降!”
“混账!”
毛有伦听到此言,是真的动了杀心,他下令说:“把这拎不清的东西绑了,堵住嘴巴丢进大牢!”
毛奇龄对过来抓他的士卒大喊:“尔等不欲活命乎?”
士卒面面相觑,突然转过身来,原地变成毛奇龄的护卫,想要保护这个带头投降的。
许多乡勇也朝毛奇龄聚拢,转眼之间就占领一大段城墙。
毛奇龄再次大喊:“黄先生(徐颖)派人到处分发《大同集》,你们就算没看过,难道还没听过其中道理?天下大同啊,人人都能过好日子!”
这次赵瀚能轻易杀穿浙江,除了兵力强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徐颖做了许多宣传工作。
江南遍地都是《大同集》,无数底层士子归心。
就连毛奇龄这样的上层士子,也有少数崇尚大同理论。大军每至一城,必有士子劝说官员投降,地方主官顺坡下驴便降了。
“天下大同,穿衣吃饭!”毛奇龄举着竹鞭大喊。
“天下大同,穿衣吃饭!”
“天下大同,穿衣吃饭!”
他身边的士卒和乡勇,也都跟着喊起来,于是越来越多人选择倒戈。
不多时,县中贫寒士子,也纷纷前来响应,他们聚在街道上逼迫知县投降。
周祚新见到这种情形,掷剑叹息:“罢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