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130章

朕-第130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课本上的画像长得不一样啊。
  赵瀚笑道:“徐先生是让我帮忙找人?”
  徐霞客回答说:“在下只知张公籍贯吉水,还请赵先生相助。”
  “可以,你把此人的姓名、官职写下来,”赵瀚转开话题,颇为好奇道,“徐先生准备去何方游历?”
  徐霞客回答说:“先在江西,再去湘南,再去广西、贵州。”
  赵瀚只能表示佩服,这兵荒马乱的,遍地都是匪寇,没被歹人弄死算徐霞客运气好。
  这位老兄,曾连续八天睡山洞,一路采集野果野菜生吃。也曾被贼寇抢劫,在异地找到旧友,抵押房产才弄来银子。
  最后双腿皆废,也不知是生病,还是被蛇虫咬伤。家仆趁机卷走财货跑路,幸好获得当地土司帮助,派人护送其回家,归家不到一年就病死了。
  赵瀚唤来一个侍卫,拿出绑腿说:“此物缠在腿上,登山赶路不会酸痛,还能防御蛇虫叮咬,我全军将士打仗都用这种绑腿。”
  “多谢好意,”徐霞客指着自己的腿说,“在下一直绑腿登山,此物确实好用。”
  徐霞客游雁荡山迷路,四面皆为峭壁,他和仆人就是解下绑腿做绳子才脱险的。
  赵瀚提醒道:“湘南与江西交界多匪寇,一定要小心。”
  “在下谨记。”徐霞客觉得这个反贼很不错,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反贼。
  赵瀚突然笑着说:“徐先生游访大山名川,可多记述些当地的矿产。铜铁金银锡,还有那硝石、硫磺、石碳之类,皆可强国富民,此遗惠后人之举也。”
  徐霞客仔细思考一番:“此亦可行。”
  赵瀚觉得该资助资助,让人取来五两银子:“我的钱也不多,徐先生且拿去用。”
  一个占据数府的反贼,居然说自己的钱不多。
  徐霞客见赵瀚不似作伪,顿时肃然起敬:“多谢!”
  两人又聊起各种见闻,徐霞客前后十五次远游,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许多风土人情对赵瀚非常有用。
  聊了足足一个时辰,徐霞客离开总兵府。
  未来将卷走全部财货的家仆问:“老爷,这赵贼倒是不害人。”
  徐霞客叹息道:“唉,何止不害人。我走南闯北,这些年所见所闻,唯有赵言治下最为安定。假以时日,赵言必得天下,这是肯定错不了的。”
  家仆惊讶道:“老爷何出此言?大明江山要亡吗?”
  “你自是不知,多去北方看看就知道了。”徐霞客懒得解释,以前跟随他远游的家仆病死了,如今这个家仆是重新挑选的。
  本来选了两个,另一个家仆半路跑了,不愿跟着徐霞客送死。
  回到客栈,徐霞客立即写日记,对赵瀚推崇备至。
  当然,只涉及人品与德政,他不敢在文字当中说反贼必夺天下。
  张宗琏的后代很快找到,日子过得还行,虽然被分走大量田产,但好歹还保留着店铺生意。
  张家人悄悄说赵瀚坏话,徐霞客也不便多言,只是想到自己家里的情况。
  唉,儿孙自有儿孙福吧,管他今后分不分田呢。
  赵瀚这边,忙着修路、印农书、制大水车、发展农会、研发农具和农业技术,各级官员都全速运转起来。
  而大明朝廷,正在讨论如何对付庐陵赵贼。
  朱燮元,肯定要被下狱了……


第210章 【招抚?】
  庐陵赵贼,分别在南昌、赣州大败官军,顺势夺取赣州府城。
  这个消息传到北京,官民士绅早就麻木了。
  所谓虱子多了不痒,鞑子把京畿当成公共厕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天下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吗?
  西北流贼把朱家祖坟都掘了,庐陵赵贼又算得了什么?
  对于京城百姓而言,他们听说江西的消息,无非是这种反应:什么?庐陵赵贼占据江西数府,已经干掉好几个督抚。哦,那还挺厉害的。
  只有朝中大臣,才知道赵贼属于心腹大患!
  江西给大明贡献的赋税,不算多,也不算少,一直排在中等偏上水平。
  但江西乃是八省通衢,一旦赵贼尾大不掉,向北可攻南直隶,向西可攻湖广,向东可攻浙江,向南可攻闽粤!
  乾清宫。
  这次崇祯没有在文华殿议事,而是单独召见杨嗣昌。
  兵部尚书张凤翼,因鞑子肆虐京畿而畏罪自杀,杨嗣昌正是新任兵部尚书人选。
  崇祯问道:“西北流寇,辽东鞑贼,江西赵贼。若卿来做兵部尚书,应当如何剿灭?”
  杨嗣昌立即回答:“无非三条。”
  “细细讲来。”崇祯忙说。
  杨嗣昌侃侃而谈道:“其一,攘外必先安内;其二,足食然后足兵;其三,保民方能荡寇。天下大势,好比人之身体。京师如头脑,宣蓟诸镇为臂膀,黄河以南、长江之北为腹心,闽粤赣浙诸省为腿足。而今,鞑贼现于臂膀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腹心之内,中之甚深;赵贼肆虐肱骨之处,病之尚浅。外患固然不可图缓,内忧更不可忽视。腹心流毒,精血日枯,臂膀何用?肱骨何用?”
  崇祯问道:“依卿之意,先除流寇?”
  杨嗣昌说道:“如今国库空虚,断不可三处同时用兵。可先与鞑贼和谈,稳住京畿局势,安定朝臣之心。再尝试招安江西赵贼,赐以高官厚禄,或可消磨其意志。”
  崇祯皱眉道:“鞑贼,蛮夷也,畏威而不怀德,恐怕难以真正和谈。赵贼,枭雄也,吾观其志向颇大,非高官厚禄所能诱惑。”
  “皆虚与委蛇耳,为剿灭流贼拖延时日,”杨嗣昌解释道,“可封鞑酋为辽王,可封赵贼为赣王。待剿灭流寇之后,再平那江西赵贼,最后灭那辽东鞑贼!”
  崇祯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他实在不愿封贼寇为王。
  而且,他觉得朝臣不会答应,这是非但办不成,还会让他颜面尽失。
  不过崇祯对杨嗣昌非常青睐,觉得此人乃大才。换成其他大臣,随便问点什么事情,都跟木头一样傻站着,唯唯诺诺好似智障,也不知是如何考取进士的。
  这个杨嗣昌就很聪明嘛,才思敏捷,侃侃而谈,一看就能担大任。
  最重要的,杨嗣昌是不结党的孤臣!
  崇祯不谈给贼寇封王之事,转开话题问:“如何足食足兵,如何保民荡寇?”
  杨嗣昌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的三条建议环环相扣,抹去第一条就没有第二条、第三条。
  认真整理措辞,杨嗣昌回答说:“陛下,若不封王议和,则三处同起战端,兵费日增无法足食,更不可能与民休息。”
  崇祯仿佛没听懂,再次问道:“如何剿灭流寇?”
  杨嗣昌硬着头皮说:“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流寇为祸,在一流字,当锁其匣中不令腾挪。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省巡抚分剿。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此所谓十面张网。总督、总理二臣,随贼所向,专注征讨。”
  “江西有赵贼,自顾不暇,哪能协剿流寇?”崇祯摇头道。
  杨嗣昌说:“吾观庐陵赵贼,确为心腹大患。然而,江西、福建之兵全军皆没,两广之兵又在两广剿贼,湘南之兵更是还没练出。这赵贼,根本无兵可剿,只能暂时招抚。撤销南方五省总督之任命,以显诚意招降赵贼。赵贼自诩为江西总兵,陛下既然不愿封王,那就干脆任命他为吉安总兵。令其速速北上围剿流贼!”
  “他若是不听皇命呢?”崇祯问道。
  杨嗣昌说:“赵贼肯定不会出兵北上,待流寇覆灭之后,正好以此为借口征讨之。赵贼此番大胜之后,并未攻城略地,只是占了赣州。可见此贼与流寇不同,他把自己当小朝廷了,数年之内当不会离开江西。趁此时机,朝廷可以抽调兵力,全力剿灭流寇!”
  《大同集》虽然让崇祯感觉很不爽,但他又不得不承认,杨嗣昌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其实别说赵瀚了,时局败坏到这种程度,历史上的明年,朝廷甚至尝试招抚李自成、张献忠。
  因为打不赢!
  既然打不赢,那就招抚看看,万一成功了呢。
  崇祯说道:“十面合围,确为剿灭流贼之良计。可叹兵员不足。”
  “增练新军。”杨嗣昌说道。
  崇祯叹息:“钱粮不足。”
  杨嗣昌说道:“只能加派。”
  “加派扰民也。”崇祯表示心怀万民。
  杨嗣昌帮助皇帝排除烦恼:“加派以田亩均输,而天下田亩,尽在士绅豪族手中。加派些许,并不残民。”
  “可也。”崇祯点头。
  这是要加征剿饷了!
  以田亩数量加派剿饷,确实把矛头对准地主,可地主会转嫁给佃户啊。
  而那些小地主和自耕农,则会因此更加艰难,也会因此更加拥护赵瀚的统治。
  满朝文武当中,杨嗣昌是仅剩的不结党且又敢担事的大臣,崇祯只能真心诚意的信任他。
  其实,杨嗣昌如今还在丁忧期间,父母在两年之内相继去世。这次回京,是因为兵部尚书畏罪自杀,崇祯亲自下令把他夺情召回朝堂的。
  一番畅聊,帝心甚欢。
  愈发觉得杨嗣昌是个人才,其他大臣要么不敢献策,要么只知道胡说八道,哪有像杨嗣昌这样能侃侃而谈的?
  其实在崇祯朝当大官很简单,只要你敢发表意见,而且还说得在理,并且又敢担责任,那么皇帝会立即提拔重用,而且选择无条件的相信你!
  至于把事情办砸之后嘛,刚畏罪自杀了一个兵部尚书。
  历史上,杨嗣昌倒是一直被崇祯信任,因为他在任上病死了。同时,生前死后被众臣攻击,崇祯愈发认为他是孤臣。因此在杨嗣昌死后,崇祯罕见的没有推荐责任,主动把那口黑锅往自己头上扣。
  此时此刻,内忧外患,崇祯握住杨嗣昌的手说:“用卿恨晚也,否则贼寇早除!”
  第二天,杨嗣昌便走马上任,遭到一众大臣的攻击。
  因为他真的敢冒大不韪,提出与满清议和的主张,并且建议招降庐陵赵贼并任命为总兵。
  其实没啥可争的,大明遇到小冰河时期,辽东苦寒之地就更惨。
  满清已经征服蒙古诸部,黄台吉想转移内部矛盾,就得不断的出兵劫掠大明。黄台吉不可能与大明议和,便是封王都不可能议和,满清就像一头饿狼,必须靠吃大明的血肉来存活。
  在一顿唇枪舌剑之后,与满清议和的事情作罢。
  但招抚庐陵赵贼,却获得了朝臣的认可,都认为江西的反贼可以先缓一缓。
  于是,罢免朱燮元的南方五省总督职位,同时让两广总督沈犹龙安心剿匪,不必急着调两广之兵北上江西。
  朝廷给出如此大的善意,纯粹是真心想招抚。
  若是赵瀚不给面子,那就重新任命五省总督继续剿!
  成功招降过郑芝龙的熊文灿,被调去江西担任巡抚,若是能够招降庐陵赵贼,那就募兵协助剿灭西北流寇。
  这货似乎被认定了,独门特技就是“招抚”。
  历史上,明年十月,熊文灿总理六省军务,招降了除李自成之外的所有流寇。只不过嘛,不到半年时间,张献忠等人纷纷反水,气得崇祯把熊文灿革职留用。
  这年冬天,熊文灿匆匆来到江西,而朱燮元回京的路上就病死了。
  在南昌码头,熊文灿看到赵贼招募工匠的告示,顿时又惊又怒,此刻他才知道赵贼在江西的势力有多大。
  赴任之后,熊文灿没去见江西三司官员,而是拜会江西镇守太监王用忠(原为监军,决定招抚赵瀚之后,就改职为镇守太监)。
  王用忠见到熊文灿,顿时松了一口气,哀叹说:“熊抚帅,你可算来了,此地刁民实在太多!”
  “王镇守可有计较?”熊文灿问道。
  王用忠顾不得颜面,直说道:“咱家都不敢出城了!”
  却是这货作威作福,出城圈地的时候,被农会成员给打回去。
  熊文灿啧啧称奇,江西百姓可真厉害,吓得镇守太监不敢出府城。
  王用忠又说道:“你赶快去将那赵贼招抚,让他散去南城城外的农会,否则这江西镇守太监没法当了!”
  熊文灿故意恶心道:“临近新年,不如过了元宵再去。”
  “别等过年,现在就招抚!”王用忠焦急道。


第211章 【教育改革计划】
  南昌。
  密探头子徐颖,正在做一件不符合他身份的事情,奉赵瀚之命编写《数学》、《几何》教材。
  《数学》内容,是赵瀚在铅山含珠书院所授。
  《几何》内容,徐颖已经拿到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不过只有前六卷,之后的内容徐光启没时间翻译,但在第一卷 就提出了定义、公理等概念。 
  “咚咚咚!”
  一个官差敲开院门,说道:“可是黄仲聪家?巡抚老爷有请。”
  徐颖放下即将编完的书稿,正打算出门,小寡妇刘氏追上来给他加衣服。
  就在前两个月,孤男寡女,干柴烈火,已然滚到一起了。
  徐先生守身如玉那么久,还是没经得住诱惑啊!
  总督府已经改为巡抚官邸,等徐颖奉命赶来时,王廷试、左孝成等人已经到场,刘同升、萧谱允等举人都去北京会考了。
  举人们不在,徐颖的地位迅速提升。
  王廷试则非常尴尬,江西三司同时举荐,崇祯还是不愿让他做官。
  反而是江西左布政使丁魁楚,得偿所愿告病归乡,新任左布政使叫朱之臣,估计要过年之后才能到江西。
  熊文灿对还乡会士子们说:“陛下体恤百姓,不忍江西子民再受兵祸,因此打算招降那庐陵赵贼。尔等从南边逃来,想必对赵贼颇为熟悉,谁愿前往吉安联络招安之事?”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
  秀才卢虞当即力争:“此必有奸臣蛊惑陛下,那赵贼倒行逆施、祸国殃民、伤风败俗,怎能予以招安?庐陵赵贼若是招安,周边府县但有居心叵测者,必然也会效仿其事,反正造反闹大了就能做官。如此,江西危矣!”
  “请抚帅上疏陛下,收回招降赵贼之命!”左孝成突然跪地。
  “请抚帅上疏陛下,收回招降赵贼之命!”
  其他士子纷纷跪地,徐颖也连忙跟着跪下。
  他们之所以逃到南昌,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土地。盼着有一天,官兵能灭掉赵贼,他们可以拿回田产。
  招安是什么鬼?
  招安意味着他们的田产,今后都不可能再回来了!
  熊文灿安抚道:“诸生请起,招安不过一时之策,汝等不必信以为真。”
  众士子面面相觑,这才不情不愿的站起。
  去他娘的一时之策,北方流寇明显灭不了,那么赵贼的招安就会弄假成真。
  熊文灿说:“谁愿前方吉安府?”
  无人回答。
  王廷试干脆点名:“仲聪跟我走一趟吧。”
  徐颖做出为难的表情,犹豫再三,终于说道:“既是皇命,晚生自当遵从。”
  这次是去跟庐陵赵贼接触,熊文灿让王廷试负责。又顾虑王廷试与赵贼不熟,于是选派一个士子做副手,选来选去竟然选到徐颖的头上。
  没办法,举人们都进京考试去了,剩下的秀才还真没几个能打。
  腊月十五。
  徐颖踏上前往吉安的船只,他跟王廷试都是“普通百姓”。反正不代表官府,也不代表皇帝,招降失败自然与朝廷无关。
  站在船头,王廷试问道:“仲聪多久没回去了?”
  “彷如隔世。”徐颖回答。
  王廷试告诫说:“吾知仲聪与赵贼有深仇大恨,但此行奉皇命行事,仲聪切莫激怒赵贼。”
  “定然不会,国家大事为重。”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