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21章

甲申天变-第21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经贯日,主大凶。

    果然是大凶之兆,因为在这个时候消息传来:彰义门监军太监曹化淳开门投降,引大军入城,正往内城而来。

    这些侍卫之所以还在,是因为他们心里还期望着京城能够坚守到平西伯吴三桂带精兵到来的那一刻。惊闻城门都破了,坚守待援已成泡影。

    “完了,大家散了吧。”也不知道是哪个发声喊,惶恐的侍卫们立刻散逃大半。

    作为临时任命的长官,以强力手段镇压,强拉这批三心二意的家伙在身边绝对是昏招,说不定会被哪个下了黑手。

    所以李四任凭众人逃散,如隐在黑暗中的猛兽一般静静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只有几十个侍卫还在怔怔的看着李四,只要这个新任的指挥表现出丝毫的怯懦,立刻就会有样学杨的一哄而散。

    “好,好的很,没有跑的都是朝廷栋梁,大家随我到太极殿护驾。”

    几十名宿卫跟在李四身后急匆匆的直奔太极殿。

    “让朕投降叛贼?无耻!”崇祯皇帝高声尖叫,急促的喊声在空荡荡的太极殿回响,下面仅剩的几个朝臣却一句话也不说。

    面对下面这些臣子,崇祯皇帝第一次感觉到绝望,甚至怀疑这些人会不会把自己绑了然后去投降李自成。

    直到李四率众持刀站立在身侧,崇祯皇帝才有了一丝底气,目光如刃的从这些大臣脸上扫过,久久没有言语。

    “贼军正齐攻内城,身为大明重臣当不受辱,诸位卿家可去奉先殿做最后料理,朕随后就来。”

    最后料理就是要这些大臣自尽,免得丢了大明朝最后的脸面。

    可是这些国之重臣还是装聋作哑沉默不语,一个挪动脚步的也没有。

    崇祯皇帝真的是绝望了,几次欲下令让李四挥刀斩杀他们,几番犹豫终于说道:“大势去矣,诸卿自重吧。”

    一语既出,几个仅有的朝臣如蒙大赦,乱哄哄的走个干净。

    崇祯皇帝忽然大笑起来:“好的很呐,大明养士三百年,竟然连个殉社稷的臣子也没有,亡的好,哈哈……”

    看着这个皇帝疯狂大笑不止,李四心中也不是滋味。

    就连城外的李闯都说“君非甚暗”,可见崇祯确实不是糟糕透顶的皇帝,可是局面已经如此,说没有他的责任也不可能。

    “陛下,闯军从西南两门入,北门尚有逃生之机……”

    “罢了,国君当死社稷,朕晓得该如何作为。”崇祯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我大明煌煌垂三百年,竟然没有出一个文天祥,岂不滑天下之大稽?再也不能出一个逃君了……”

    “万岁,万岁……”跌跌撞撞跑进来的老太监李四也认识,正是王承恩。

    王承恩跑的发冠都掉落,披头散发的跪在崇祯脚下痛哭:“贼军已破内城,正齐攻皇城正门,陛下早做决断呐!”

    多疑了一辈子也寡断了一辈子的崇祯终于拿出一代帝王的气概,挺直了胸膛大声道:“传旨,遣散所有宫人,允其自寻生路。”

    “再传旨,大明取消一切赋税。”

    “再传旨,大赦天下。”

    ““摆驾坤宁宫。”

    ……

    崇祯走的很快,步子也大的出奇,众侍卫跟在身后直奔坤宁宫。

    有没有必要护送这个皇帝离开?是不是要对这个王朝做最后的努力?李四心中无数个念头涌上来,最终都压制下去。

    大明朝走到今天,任何修补或者改良都于事无补,只有经历狂风暴雨一般的彻底变革。在这场变革当中,崇祯必须去死,这也是作为大明朝皇帝应该付出的代价。

    而崇祯也拿出了大国天朝国君的气魄,准备与江山社稷共存共亡。

    在这最后关头率全副武装的侍卫到坤宁宫,意义已经十分明显:大明王朝后宫的女人不能苟且偷生忍受可能降临的侮辱,皇家名节不容玷污……

………………………………

第44章 托孤之重

    

    第44章 托孤之重()

    和崇祯的匆忙急切相比,周皇后反而显得从容许多,礼数周全的迎过崇祯,布下一桌酒菜,并袁妃作陪。

    对饮三盏之后,崇祯长长呼出一口气:“大势糜烂如斯,贼军入寇只在弹指之间,皇家名节仅在尔等一念之间。”

    端坐的周皇后平静如常,意气亦如常:“妾身事陛下凡一十八载,今同死于社稷,无憾无恨。”

    “好,”崇祯拍案大赞。

    侧席的袁妃一直在哆嗦,大叫着“我不想死”,疯狂摇头。

    崇祯正襟危坐命左右宫人斟酒,亲自递到袁妃手上:“大明三百年国体不可废,袁妃饮罢了杯中酒就上路吧。”

    袁妃脸色青白,忽然大叫一声极是敏捷的跳了起来,掩面痛哭着就往外面跑。

    崇祯把袁妃的酒一饮而尽,大喝一声:“左右,斩之!”

    李四一个健步赶上,抽出绣春刀。只一刀,就捅进袁妃的后心。

    那些伺候的宫人早吓的魂不附体,爬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周皇后看也不看倒在血泊中还在不住抽搐的袁妃,淡淡说道:“妾身但求一全尸。”

    崇祯咬着要说道:“准。”

    这个素食布衣的大明皇后,更象是个有担当的农家妇人,李四忽然从她身上看到了路大嫂的影子。还滴答着鲜血的绣春刀来不及归鞘,就拦在这个女人面前:“皇后,事或尚有可为……”

    “陛下决意身殉社稷,身为国母,当殉陛下。”周皇后说的决绝果断,忽然语气一转,轻声嘱咐李四:“李校典,太子尚且年幼,若侥幸得脱,当谨记今日之家仇国恨,若有复国机会,莫忘今日。”

    这个不让须眉的女人已经有了必死之心。

    周皇后微微蹲身给李四行个半礼:“太子的将来就交托给李校典了。”

    说罢,返身而去。

    片刻功夫,王承恩等宫人抱着周皇后的尸体大哭回报:“皇后已投缳殉国。”

    周围的宫人已哭成一片。

    见到皇帝尸首之后,崇祯劈手把手中酒盏摔个粉粉碎碎:““召太子并诸皇子。”

    很快,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已经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齐至。

    最年长者为长平公主,十五岁,最幼者为永王,六岁。

    宫城外面号角呜鸣贼军甚众,这些身份尊崇的孩子也知道国破在即,早就惶恐不宁。忽然之间见到鲜血满地的惨状,还有皇后的尸体,登时唬的面色青白,年纪小一点的昭仁公主和永王立刻哇哇大哭不止。

    崇祯看着两个年幼的公主,眼神中满是慈爱,缓缓说道:“身为天家妻女,当有莫大担当。此国破家亡之际,皇家女子不便苟活,汝等知否?”

    十五岁的长平公主能够体会父亲的意思,这是要自杀殉国!十岁的昭仁还不能明白,只是爬在地上不住大哭。

    极度的惊吓和恐慌让长平公主早就方寸大乱,心知在这个危急关头难免一死,但对生的眷恋使她没有勇气自杀……

    外面炮声隆隆,显然闯军正在大攻皇城,不远处不时有惊慌的宫人在狼狈逃窜。

    崇祯看看身边的这些侍卫,侍卫一个个都别过头去不忍下手。

    “哈哈……”崇祯大笑,转而大哭,说不出的凄惨无助。良久之后对着周皇帝的尸体悠悠说道:“皇后早走片刻,原是不想亲眼目睹骨肉相残的人间惨寰。皇后在天之灵可知朕五内如焚否?”

    “李校典,刀来。”

    “陛下……”一直冷静等待机会的李四也不忍心看下去,这种冷静已经到了恐怖的地步。

    冷静归冷静,人性归人性。

    宫城之外黑烟如柱,喊杀之声震天,显然闯军已经攻破皇城。

    崇祯疯了一样的夺过李四手中绣春刀,刀尖之上鲜血尤在。

    两个公主面对滴答着人血的刀子,连躲闪的念头也没有,只是傻傻的看着崇祯。

    崇祯素来疼爱这两个公主,可时局已经把他逼到了杀妻杀女的地步,不得不咬牙切齿的一闭眼,手中刀忽的砍下。

    “陛下不可……”李四猛拉崇祯。

    长刀走偏。

    锋锐的刀锋砍在长平公主左肩,伤口深及如骨,拖开一条长长的创面,登时血染宫衣。

    长平公主闷哼了一声,却没有叫喊,咬牙看着崇祯。

    崇祯把刀子再次扬起……

    “陛下,臣等愿带几位殿下突围,若突围不利……必不辱大明威严。”

    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看着断臂的长平和已经吓傻了的昭仁,崇祯再也下不去手,长叹一声抛刀跌坐:“在我大明最后关头,无一重勋阁臣在身侧,内外诸臣误国如斯。唯有李校典与诸勇士相伴,朕也该知足了。就依李校典……”

    “你们……”崇祯一指几个皇子,强装出来的冰冷语气再也维持不下去,展露出作为父亲的真情:“这都了到了什么时候?怎还能身穿宫中衣饰?快快更衣。”

    老太监王承恩急急忙忙的找来几件旧衣服给几个王子换上,崇祯泪流满面的亲自帮他们把衣带系好:“尔等今日为王子,明日就是小民,切记谨慎小心。逢做官者呼其为老爷,遇同年者尊为兄长……若万一能得保全,必报今日之血仇……”

    “朕为内外诸臣所误,尔等当引以为戒。”崇祯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似乎要把这些人铭记在心:“身旁诸君虽职位卑微,实乃我大明最后铁骨铮臣,忠贞无比。无论内事外事我儿等听之从之,若能复我大明社稷江山,朕无憾矣……”

    这也算是托孤托国之重,一席话说的众侍卫热血陡沸,大生效死之心。

    “父皇,随我等突围……”太子终于恢复了一些神色。

    “你们各自逃生去吧,莫再眷我,大明无死社稷之臣,当有死社稷之君,朕决心已下,你们去吧。”

    王承恩搀扶着崇祯皇帝,漫无目的的往前直走,还不时的小声说着什么。

    已经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也没有必要再知道,他们将走向宿命的尽头——煤山!

    大明王朝到了谢幕的时候,该我登场了。

    李四扬刀大吼“带上诸位殿下,咱们突围!”

………………………………

第45章 我们是来发财的你们逃命去吧

    

    第45章 我们是来发财的你们逃命去吧()

    太子为一国之储,尤其是在崇祯皇帝死后,已经是国家的象征。保住太子的意思就在于占据大义的名分,在于给未来的反抗力量竖起一面醒目的旗帜。

    京师就象一个环环相套的大箱子,从内到外依次为宫、皇、内、外四城。闯军先头部队已经攻破内城,皇城也有几处失守,更大一部分是在激战当中。

    作为整个京师的核心,内城中已乱如沸锅。暮色笼罩之下烽火处处浓烟滚滚,一道道火蛇朝着帝国核心蔓延……

    大内的太监们尖着嗓子哭喊奔走,俨然就是被大火燎去巢穴的蜜蜂一样四下乱撞。

    李四劈手丢弃刀鞘,扬起绣春刀大喊:“无论是谁,阻挡前路者一体格杀。”

    年幼的永王和昭仁公主被侍卫抗在肩头,众人护住太子等人火急火燎的涌出坤宁宫。

    混乱之中的太监出于求生的本能,纷纷往这支队伍处靠拢。有几个挡在前面似乎想要说些什么,还没有等他们开口就被一脚踹开。

    在李四的带领下,众人不顾一切的朝着内城之外皇城之内的钟粹宫方向狂奔。

    “李……校典……”刚一出内城,就遇见正疯跑着要进去杨廷麟、林曾志等一帮子东宫学官。

    杨廷麟等人曾数次建议要太子南下,引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忽然听说太子等诸王子被召到坤宁宫,唯恐这些皇室少年和崇祯一道殉国,立刻召集众位太子的老师急匆匆赶来。

    “那个……”看到太子还在,杨廷麟放心不少:“万岁……”

    “万岁……决意以身殉社稷,要我等保护太子突围。”

    这一帮子文官诗词文章那是不必说,肯定是整个大明朝的顶尖人物,要说道杀伐决断就差的远了。

    如今乱兵出城,早就慌了手脚,遇到李四的这一批人,感觉有了一点安全感。

    “突围?南下么?南门为贼军重兵所在,怕是突不出去!且内城外城俱是贼兵,不如先召集更多血勇忠义……”

    “南下是不成的,咱们从北门突围,先到刀把村暂避。”这个时候南下就是自寻死路,去刀把村是李四早就准备好的策略:“来不及召集更多人手了,咱们也不必召集更多人,喜联升客栈有我的人,只要能到那里咱们就有足够的力量突围。”

    喜联升客栈就在皇城之外,本是外官进京时候官眷仆从的落脚点。李四就把路涧等人就近安排,为的就是在这一刻能够尽快用上。

    刀把村的民练曾经血战满洲精锐,;李四曾经无数次给太子说起过,再经过杨廷麟等人的一再渲染,隐然就是百战百胜的天兵。此强援近在咫尺,让众人喜出望外。

    “杀出皇城,与李校典的精兵汇合。”

    乱纷纷宫人都在极力往内城深处逃窜,期盼能够苟延残喘。人潮当中,一百多人的队伍逆流而上。

    刚出地安门,就遇见蓝衣青帽的闯军先锋。

    这些闯军根本就没有任何队型,杂乱的在皇城中胡走乱蹿,点起一处处大火,砸碎一切可以砸碎的器物,疯狂争抢一切能够带走的财物,甚而至于荷花缸上包的铜箍也要撬下来……

    这些人之所以走上造反的道路,其根本原因就是穷的活不下去。而闯军本就是依靠流寇作风起家,抢掠实在平常不过,跟着这样的队伍,大家图的就是个金银财帛而已。百战之后终于打进了京师,闯王肯定是要做皇帝的,那些个闯将也能得到高官厚禄,至于下面的小兵就只能各自寻找发财的路子了。

    还有什么地方比皇宫更加富贵的?这个时候不抢才是真正的呆脑壳。

    正红着眼珠子四下大抢的闯军根本就没有想到还有人冲出来,而李四等人更是无心恋战,于是,在帝国的核心,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夜色中大战的敌对双方竟然互相穿插而过,双方的兵刃连碰也没有碰一下。

    “好像有人跑了?”直到李四等人影影绰绰的消失在地安门外,有些闯军才回过神来。

    “跑不跑和我有个鸟的相干?老子进京是来发财的,愿意拼命的自己去追。”闯军兵士大骂:“你个傻娃子死命的抠那缸箍做甚?他娘的那是铜的……”

    “铜的?老子以为是真金呢。”劈手把荷花缸砸个稀烂。

    错过发财的机会去拼命,不是傻儿是什么?

    在纷乱的人流之中奔跑约有半盏茶的功夫,遇到的闯军也有两拨,双方很奇怪的没有发生任何战斗,都在忙碌自己的事情。

    一头扎进皇城的闯军人马似乎根本就没有战斗的意思,而是一门心思的寻找值钱的物件儿或者怪叫着追赶女人。而李四等人更是无心久留,风一般穿插而过。

    很快出了皇城,街道上的闯军明显增多,夹杂许多胡乱奔逃的宫人和百姓。

    远处的火炮还在有一声没一声的响着,偶尔有一两个骑马的闯军将官吆喝着约束部下前进,却哪里还指挥的动?

    这些或许一辈子也没有进过京师的闯军大多数在疯狂的抢掠,看到豪门大户立刻一哄而入,见到店铺就砸门而进……

    这根本就不是在战斗,更象是一场大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