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20章

甲申天变-第20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刀把村如何富庶,终究不可能养活一支装备精良的武力,无论时间还是财力都不允许李四拥有这样的真正强兵。

    “满洲重骑如何?”

    “真正的强兵,我老路生平所仅见。”

    “还不是被咱们打败了?”

    “那是因为兄弟你在事先经过周密准备和计算……”

    和满洲披甲战兵的战斗,更多人愿意把功劳算在李四的头上,若不是李大财神根本就不可能胜利。

    “不是,”李四摇头道:“其实还有一种武力堪称兵中至强。”

    “啥样子的强兵?”

    李四脸上的微笑渐渐消退,竟然没有回答路丙寅。

………………………………

第41章 天要塌了吗?

    

    第41章 天要塌了吗?()

    依靠精良的装备武装起来,以严肃的纪律做到绝对的令行禁止,用极高的组织度和军人的荣耀来提高士气。

    这样训练出来的军队就是一架精密的战争机器,轻易就能够做到所向披靡。

    这样的强兵需要莫大的财力(国力)作为支撑,更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大环境下的军队建设。

    显然李四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从一开始李四就没有走这样经典的强兵路线,而是另辟蹊径走一条速成之路。

    用家园的概念,用亲人的概念,组织起武装力量的核心思想,以敢死队的战斗作风和战术训练武装之,让户村队的汉子们明白他们不是在为国家战斗,而是在为自己为家庭甚至是为子孙后代在战斗。

    首先让手中的力量敢于战斗敢于面对死亡,要有血性,而在和满洲重骑的战斗中户村队也充分的表现出了这一点。

    当家园受到威胁的时候,在亲人即将面对屠刀的时候,男人们就应该挺起胸膛去迎接死亡。

    在和满洲精锐的战斗中僵持不下的时候,在汉子们的亲人也要加入战场的时候,男人们立刻血性勃发,化身成为疯狂的野兽和嗜血的厉鬼。

    虽然想起当时的血性和疯狂让许多人为之战栗,李四却知道户村队拥有了自己的灵魂。

    条件已经不允许组建真正的强兵,只能退而求其次,打造一支制造死亡的武力。

    李四需要的就是一支进入狂化状态的野兽军团。

    在战斗是时候,这样的汉子或许不能如真正的战士那样懂得进退,只能如狂暴野兽一般疯狂进攻,不计代价无视生死的进攻。

    装备和战术的不足只能依靠敢死的精神来弥补。

    从严格意义上开看,这样类似于兽人军团的队伍根本就不算是军队,只能算是敢死队,但是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

    在遇到如精密战争机器一般的真正强兵的时候,这样的兽人作战方式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李四很清楚这一点。

    但这也是唯一可行的法子,外在条件已经不允许建立起真正的强兵武力。

    在迫在眉睫的灾难面前,很多东西已经顾不上,只要有战斗力李四也不敢再奢望其他。

    所以李四一直在刻意的传达一个信息:是谁在养活你们?你们又是在为谁而战?

    你们的亲人就在身后,你们的亲人在养活你们,为了亲人和后代,男人就应该首先面对死亡,肩负起男人的天然使命。

    若是不能保护你们身后辛勤劳作的女人和孩子,你们就要饿死在这乱世,然后是你的亲人和同胞被人屠杀和奴役。

    是你一个人去死还是全家死绝,这是李四给自己的战士留下的选择题。

    这支武力的战术也深谙此种思想。

    相对于真正的军队,这样的武装力量很容易就能够放出去,至于放出去之后能不能掌控能不能及时收回,李四本人也很难把握。

    凶猛野兽放出易,收回就有些难了。

    好在现在还不必考虑控制和收回……

    “今天初几?”

    “三月十三呐,四叔今天这是怎么了?问了好几次呢。”蛾子很关切的说道:“四叔是不是有啥要紧的事情要在这几天去做?”

    “我能有啥要紧的事情?”

    就是在灶台边上忙碌的路大嫂也能看出李四的言不由衷:“他四叔,我看你心里肯定装着事情哩。”

    已经是三月十三夜晚了,距离李闯进攻京师还有不足两天,距离崇祯皇帝殉国还有不到三十个时辰。

    大明朝的气数已经进入倒计时!

    在这宝贵的三十个时辰里,会有许多天大的事情发生,中华文明的存亡断续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所有的布局都是在为这个时刻而准备。

    好吧,那就开始吧。

    “今夜大嫂帮我准备一下行装,明天我要进京……”

    “他四叔,大后天才是十六,以前不都是十五凌晨起个大早才去教授太子的么?”由于交通和路程的缘故,慢悠悠的马车要走整整一个昼夜才赶得上十六进钟粹宫。所以一般都是前一天的清晨才启程。

    “昌平大军哗变,乱兵遍地,为了避免多生指节,少不得要绕远路进京,提前一天启程吧。”

    “世道这么乱,四叔还是不要离开村子的好。“路涧小声提醒。

    “不成,”李四注视着桌上的灯火,慢悠悠的说道:“闯军前锋已经到了北直隶,大明再无可战之兵,天下乱相已成。这个时候我这做太子师的怎么能置身事外?明天精选五十名健壮的汉子,一律内披锁甲全副武装,护送我进京。”

    “四叔不是说要绕路走的么?怎么还……”路涧已经察觉出李四话中的自相矛盾。

    李四根本就没有理会这个少年的疑问:“还有,我走之后,路大哥带着队伍到顺义的牛家铺子接应我一下,若我在十八日还没有等到我的话……就不必再等了。”

    语气虽缓,却有石破天惊之效。

    “四叔,你这是什么意思?怎么会等不到你?你这么说究竟是啥意思?”

    李四长身而起:“生死存亡在此一举,若到十八日还没有等到我,路大哥一定要率所有人离离开这里,抛弃一切也要去南方……”

    看着李四走出院落,逐渐消失在冷清的夜色之中,路涧和娥子都惊呆了,还闷不透天神一般的四叔为什么会说出这么颓唐的话来。

    “还发个屁的呆,快召集人手,”老路终于明白了李四的意思,忽的起身,一脚踹在儿子腰上:“一定要选最能打的,用最好的装备,赶紧去呀,再发呆老子踹死你。”

    父亲这一脚是用上真力了,路涧揉着疼痛的腰身:“四叔这究竟是啥意思?”

    “你个笨儿,这是要出大事情了,天大事情,知道不知道?”路丙寅在儿子耳边大吼大叫,震的梁上灰尘簌簌而落:“李闯都进了北直隶,你用猪脑子想想吧,是啥样的事情。”

    路涧虽然是三脚踹不出个屁的憨后生,脑子可不笨,联系起四叔以前私下的言语,立刻咂摸出要出什么样的事情,再也坐不住了,抄起灶台旁的铁叉风风火火的出门:“我也要跟四叔去……”

………………………………

第42章 倒计时开始

    

    第42章 倒计时开始()

    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十六。

    北京城的风沙一般是在清明之后才能刮起来,今年好像来的早了,狂风席卷了沙子一直在肆虐,竟然没有止歇的意思。

    就在昨天,扼守居庸关的大将把雄关要塞献给了李自成,此重要关口一失,北京城已经敞开在闯军面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京师都炸了营。

    从今天早上开始,李闯大军的前锋已经陆续出现在城外……

    素来迟钝的百姓似乎变的敏感了,直觉告诉他们大祸就要临头,每个人都烦躁不安的寻找避祸方法。

    有钱人家挖开地窖,把金银细软和粮食米水埋藏起来,然后关门闭户举家不出;贫寒人家则不顾一切用最后的救命钱换取酒肉,大肆享受之后走上街头,看看有没有抢劫的机会。

    居住在外城的人家甚至已经偷偷写好了“大顺之民”的布幌,随时准备挂在家门口。

    各种各样的谣言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宫女和太监在半公开的藏匿财物,各宫里的嫔妃都在哭哭啼啼,仿佛末日一般。

    素来“果断决绝”的崇祯皇帝尽起武库中所有精良火器,交给襄城伯李国桢,让这位李大人去扫荡反叛。

    “愿卿涤荡闯逆,必鼎录铭功。搬旋师奏凯歌之时,朕必亲赏,于天下共享太平……”李自成都打到北京了,这个时候再说什么太平不太平的,确实有些不伦不类。

    现在还指望依武力压服李自成,可能么?李四比任何人都清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会发生什么。

    天还没有大亮,宫门已开,这说明崇祯皇帝已经开始办公。

    无奈的承认这一点:无论崇祯有多少过失,绝对不是个贪图享乐的昏君,这样勤奋的皇帝在大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并不多见。

    但是……勤奋……现在说什么也晚了。

    足足领先了三百六十五年的思想反而让李四心里苦涩不堪:天还不亮就起来处理政事的皇帝在整个大明朝也不多见,可是无论西暖阁的崇祯如何励精图治,大明朝终究已经走到了她宿命的尽头,灭亡已近在咫尺。

    知道历史的走势之后,反而愈发痛苦:这是一个沉闷而又血腥的时代,是一个叫人绝望的时代,是一个把英雄变成奴才的时代……

    “李校典?”同为东宫师的侍讲杨廷麟正急匆匆的小跑着。

    似乎想不到在这个时候李四还能来,想要开口夸赞几句又感觉不合时宜,索性开门见山:“李校典赶紧去太极殿禀告万岁,李国桢率京营火器兵投敌了,要陛下早做决断。”

    原来如此。

    崇祯皇帝勉励的话音犹在耳边回响,拿着精锐火器击贼的李国桢一出城立刻改旗易帜,投了大顺军。

    投降的李国桢本想捞个首顺的大功,不想李自成大骂这老小子“不念国恩”之后,亲手抽了他几鞭子,捆起来丢到了一边,然后就忙着收编他的火器兵去了。

    “我?我是太子校典,不大合适……”

    “都什么时候了,顾不得这么许多,宫中内卫大多上了城墙。内卫指挥使连个影子也找不到,兵部大堂空空荡荡,你赶紧去吧,事急从权呐。”杨廷麟真是急了。

    作为东宫校典的李四不得不越权一次,把这个叫人绝望的消息告诉崇祯皇帝。

    “李国桢降了闯贼?”崇祯皇帝嘴角微微一抽,尽管依旧保持肃穆庄严的模样,声调却带了明显的哭腔。坐立不安的在暖阁里来回走动,猛然拂袖把书案上的笔墨杂物扫落在地,绕着屋子来回奔走,不住尖着嗓子大叫:“内外诸臣误朕如此,当斩!朕要杀了他们……”

    “自朕登基以来勤勉政事,无不临渊履薄战战兢兢,三更不眠五更不睡,你们说说我不算是惰政之君的吧?”

    没有人敢于说话。

    已经有些癫狂的皇帝或许是喊的累了,皇帝竟然如孩子一般呜呜的低声哭泣起来。

    当值的太监互相对视几眼,真真假假的也跟着哭泣。

    改朝换代寻常事,江山易主不稀奇。

    李自成的军队已经出现在北京城外,大明朝还有的救?

    “李国桢也投了闯逆!枉不顾朕对他天高地厚,难道他就没有半点尽忠报国之心?朕要诛他九族……李国桢误我……”崇祯的语调逐渐低沉,到后来竟几不可闻。忽然抬头看着李四:“李国桢这样的奸贼降了就降了吧,这消息应该是司务厅(属兵部,俗称司务司)送过来……”

    都到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这些事情,李四怀疑崇祯皇帝是不是精神有些错乱了:“兵部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哦,那京卫指挥使司呢?也没有人了?”

    京卫指挥使司不是刚刚出城投降了吗?难道崇祯真的疯了?

    “内卫司的指挥使呢?”

    “陛下,内卫指挥使已找不见踪迹。”到了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的侍卫队长都跑的没了影子。

    “内臣误我,外臣误我!”崇祯大叫一声,疯狂的仰天大笑。

    笑声震动屋瓦,说不出的凄凉苦楚。

    “你还没有跑,好是很呐,朕即刻颁诏……也不必颁诏了,从现在起,你就是朕的内卫指挥使,负责内城防卫事宜……”

    忽然之间官职就连升数级,李四半点也高兴不起来。

    昔日的内卫已经跑了一大半,就算是升任指挥使,手下也没有几个兵了。

    暖阁中所有人都在或真或假的为大明王朝抹泪,崇祯帝额头青筋暴起,面色赤红如火,神经质的尖着嗓子忽然大叫起来;“调集京中内臣家奴,朕要御驾亲征,荡平闯寇扫清宇内,朕要杀……”

    “闯贼逆天而动,虽挟贼百万逞一时豪强,我大明自有上天眷顾,万岁也不必太过心焦。”说话的是崇祯近侍秉笔掌印太监曹化淳:“调平西伯吴三桂的诏令已发出十日,想来宁远精锐健卒朝夕之间即刻进京勤王……”

    宁远军乃百战之师,这也是崇祯最后的救命稻草。无奈派出去和总兵吴三桂联络的侦骑皆杳无音信,谁也不知道吴三桂距离京城还有多远。

    大明官军百战百败,唯有这支宁远军还算是精兵强将。不死心的崇祯皇帝把吴三桂当成了最后的一丝希望,尖着嗓子高叫:“全城死守,以待吴卿。”

………………………………

第43章 最后的君王

    

    第43章 最后的君王()

    死守待援的决策很快订下来,如今的朝廷已经拿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做一个全盘的防御计划,勉强拼凑出的几个皇亲也不足以防守若大的北京城。这些昔日尽享荣华富贵者根本就不敢面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

    这个皇帝真的病急乱投医,现在城中少的可怜的那点兵力连维持治安都力不从心,还谈什么死守待援?

    城外的火炮声已清晰可闻,宫外杂乱的哭喊早就传了进来。

    两千多侍卫跑了大半,经过多半天的召集只有不到四百,可见真是“人心散了”。

    对于李四的飞速升迁,同为侍卫的几个伙伴根本就毫不在意。大明朝的存亡已在朝夕之间,就算是封王封爵也没有什么用了。一个个小声的议论着:“你们听说了没有?我听人说城南的李树竟然提早开花了,这可不是好兆头……”

    现如今,人们的话题始终绕不过一个“李”字。

    “李树开花这么早,未必就是好事,”李七斤恨恨的说道:“开的早凋谢的也快,一场倒春寒就全完蛋了。”

    “这世事可真乱呐,花花江山只有一座,皇帝却有四个……”

    满洲顺治和在西暖阁的崇祯帝,再加上反贼李自成和四川的张献忠,大明朝的版图上已经四个“万岁”了。(张李还没有称帝,但已经是事实上的土皇帝了)

    光是听侍卫们的这些言论,就知道他们没有拼死守卫的心思,更不愿意为了大明朝流尽最后一滴血。

    风沙愈发的大了,狂风携裹着大粒的沙子“呜呜”作响,抽打在脸上生疼。整个天色都是灰蒙蒙的,半边天空都被浓云笼罩,恍如摧城。

    “快看,血经贯日。”

    日头在风沙中失去了往日不可逼视的气焰,红中带黄的悬挂着,软弱无力好像随时都会掉落下来。尤其是那日头正中隐隐有两条红线……

    血经贯日,主大凶。

    果然是大凶之兆,因为在这个时候消息传来:彰义门监军太监曹化淳开门投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