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639-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清楚,这次落到李信手上,绝无可能再活命了。
前次李信留他,是因为他可以恶心李自成,现在再留着他,只能恶心慧梅与张鼐,李信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事呢?
不过在场群臣,均是心事重重,无人留意到他。
不片刻,牛金星拱手道:“皇上,李信兵锋虽盛,但我大顺朝尚未到绝路,皇上可退守银川,哪怕银川不保,亦可去西宁,河西走廊,请皇上马上商定,如何退出长安,路上如何抵御追兵,不能有一刻迟误,最迟明日夜间一定得全部退干净,不能耽搁。”
李自成眼里,闪出了一抹厌恶之色。
牛宋二人的心思,他如何猜不出,不就是怕被李信清算么,竟然撺梭自己往西北奔逃,这一逃不打紧,恐怕将来被逮着,就是人头落地,李信不可能给他第二次机会!
第四一二章 反省自责
李自成的目光在牛金星与宋献策身上停留了片刻,便意兴蹒跚的问道:“大家还有什么话要说,尽请说罢。”
李来享拱手道:“退守银川断不可为,银川比起关中还要贫瘠,若是退了,必将一溃千里,但是眼下人心离散,战也没法战,孩儿冒死直谏,请父皇下令降了李公子,去海外建国。”
牛金星还不死心道:“谁知那李信是否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皇上,万不可将生死交于人手啊!”
田见秀哼道:“李公子还算是守信的,丞相,你是没上过潼关,若是上了,见着荡寇军的军威,必然不会有退走的想法。”
“哎~~”
李自成叹了口气:“真的无路可走了么,想不到,朕还要受此之辱,他娘的,怎么会弄成这样?”
刘体纯猛一咬牙道:“皇上,臣亦为此事苦思良久,今有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你说!”
李自成抬了抬手。
刘体纯道:“破了西安之后,军中有了骄气,以为燕京唾手可得,以至根基不稳,悬军东征,一战被打回了原形,臣敢肯定,即便没有李信引军北上,我军与鞑子交手,怕是也难幸免,想鞑子率十余万大军孤注一掷,又招降了吴三桂,而我军一路分兵,到北京仅七万多军,又不得民心,如何能守?”
“还有什么?继续说!”
李自成沉着脸道。
刘体纯略一沉吟,又道:“当时誓师东征之前,文武百官纵有一二清醒者,明知悬军东征不妥,亦不敢劝说,若仅止于此倒也罢了,关键还是在北京不得人心啊。
我朝数万将士驻扎城内,住民宅,军民混杂,发生抢劫百姓、尖银妇女之事,致使许多妇女自尽,这是最失人心,而且北京虽是繁华京城,俗话说在皇帝辇毂之下,居住着许多勋旧世家,达官贵人,可最多的还是平民百姓,他们既不能靠俸禄,也不能靠庄稼,好像是在青石板儿上过生活。
他们平日生活就十分艰难,何况乱世,千家万户的平民百姓常听说闯王率领的是仁义之师,所到之处开仓放赈,救民水火,但是我军进北京后不但无开仓放赈之事,反而骚扰百姓,使百姓大失所望,日子反不如前,北京城内和四郊地方常贴出反抗大顺的无头招贴,防不胜防,禁止不住。
还有我大顺兵进了北京,军纪迅速瓦解,士气低落,这种情况,陛下清楚,总哨刘爷清楚,军师清楚,我们自己人清楚不打紧,可要命的是,李信与皇上比邻而居,他的南城秩序井然,皇上的北城却如人间地狱,老百姓一对比,自然心里明白的很。”
这话可谓大胆之极,李自成与刘宗敏均是心中震动。
李自成的心里满是悔意,既后悔不该高燕京悬军东征,又生气文臣武将不听嘱咐,致有今日灭国之祸。
刘宗敏因为离开西安后任提营首总将军,位居文武百官之首,刘体纯在李自成面前的披沥陈词,所奏的每一件重大失误都与他有关,心头无比沉重,脸色铁青道:“旧事重提又有什么用?还是商量该怎么办吧!”
李自成道:“不,让二虎说下去,东征以来,孤对进占幽州以后的许多事情处理不当,也是深为后悔,虽然说出来于事无补,却可以惩前毖后,引以为鉴,二虎,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刘体纯对牛金星和刘宗敏很有意见,牛金星首先是名不符实,自加入闯军以来,除了考据典仪,处处讲究排场,并未出过什么有用的点子,其次便是硬生生拆散了张鼐与慧梅,在军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而刘宗敏的问题更大,在北京被赶走,除了军事上不如荡寇军,刘宗敏主持的拷饷也功不可没。
只是平时他话藏在心里,没有机会吐出,此刻因大顺朝前途难保,所以经李自成这一鼓励,便狠心道:“皇上,我大顺军数万将士驻在北京城内,军纪败坏,引起士民不满,但源头,还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有一天臣骑马从田皇亲府的门前经过,恰好遇到两辆轿车也在田府的门外停下,许多人驻足观看,小声谈论,臣也勒住马缰往里面看,兄见从第一辆轿车上下来四个穿戴标致的仆妇丫环,走向第二辆绿呢亮纱轿车,揭开车帘,从车中下来一大一小两个花枝招展的漂亮姑娘,又扶下来一位浓装打扮的大家小姐。
那小姐下车后,由丫环仆妇们前后左右侍候,进了田皇亲府中。
过了两三天,有士兵们纷纷议论,说打了十几年的仗,皇上争得了天下,将领们封了侯、伯,分了金银美女,士兵们平时卖命,破了北京后依旧两手空空,大家都不服啊。
再看看同城为邻的李信是怎么做的,他不抢一女,所有得来的女子,均是配给军中将士,他对大小官员,即便不任用,也保全其财产家人,对于百姓,则是调拨粮食救济,他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他的士兵怎么可能会有怨言,没有一个敢于劫掠民女,寇掠百姓。
臣曾打探到,李信离开皇上后不久,夜袭福王府,有两个随他从杞县起兵的老人尖银了王府都人,如搁咱们军中,怕是就算了,甚至把那都人赏赐下去,坏事变好事,可李信偏偏把那两人枪毙了,这才有了今后荡寇军的严厉军纪,臣时常在想,他能做到,咱们怎么就做不到?”
李自成不由得叹息一声。
李过从旁道:“皇上,李公子是从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目标,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咱们起兵之时,哪知道将来会怎样,大伙儿都如无头苍蝇似的,败的不冤啊。”
田见秀鼻子一酸,哽咽道:“国家到此地步,京城不能守,天子无处去,咱们都有责任呐,臣不怕皇上怪罪,皇上从北京回来以后,脾气大变,焦躁易怒,以严峻刑法试图挽救败局,可是以陕西一省之力实在无法支撑。
当时如果每占领一个地方,就设官理民,抚辑流亡,奖励农桑,岂不很容易站住脚跟?百姓苦了多年,只要使他们有一天好日子过,谁不感恩戴德?
当日急着占领北京,好像只有在北京登极才算数,难道在长安登极就不一样么?我虽然读书少,可是我知道汉、唐君主就是在长安登极的!
倘若我们大伙儿都敢谏争,皇上不急着去北京,先将河南、陕西、山西、湖广各地治理出一个眉目,然后派兵去占领北京,再下江南,岂不是可攻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唉,如今我大顺国的土地在哪里?人民在哪里?在哪里呀!”
田见秀这话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无不现出了悔恨难当之色。
忽然,刘宗敏叹了一口气,心情沉重道:“当初我大军渡河北伐,我就任提营首总将军,代皇上指挥全军,占了北京北城以后,我朝虽然有牛金星任天佑阁大学士,位居开国首相高位,又有献策任军师之职,代皇上谋划军事,决定用兵方略,可是皇上钦命我位居文武百官之首。
我在皇上面前,说话最为算数,正如人们常说的,一言重于九鼎,但我是打铁出身,没有多读书,所以凭心而论,我为大顺立过战功,也做过错事,到今日后悔无及。
皇上,我是个直性子人,该说的话不能憋在心里,刚才,刘二虎兄弟在皇上面前痛痛快快地说出了平时揣在心里不肯说的话,有些事牵涉到我,只是他没有提名道姓地说出责任应该归在我宗敏身上。
其实,自从东征兵败之后,我的心里何尝不很沉重。只是我没法说出罢了。
比如进了北京,将六品以上的官员抓了几百人,酷刑拷打,追索赃银,有的受不住拷掠死了,这事虽然是东征之前在西安就商定的,可是在皇上左右亲信大将中,我是主张最力的人。
我出身很穷,起小学打铁,看见明朝从上到下,无官不贪,叫百姓没法生活,所以在商议破了北京以后,如何筹集军饷的时候,有人说,崇祯连年打仗,加上天灾不断,国库如洗,从宫中找不到多的银子,只好向皇亲国戚和大官僚们想办法,将六品以上的官僚们抓起来,逼他们拿出银子,不拿银子就叫他们受点皮肉之苦,不怕他们不是出血筒子。
我因为平日最痛恨贪官污吏,对这个意见竭力赞成,皇上也因为我平素做事铁面无私,更不会贪污公款,所以命我负责对明朝官员们拷掠追赃,可惜我拷着拷着,越发的不择手段,名声也越来越败坏,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明朝的那些贪官有什么区别,还亏得补之在潼头城头点醒了我,我们起兵,到底是为老百姓,还是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为自己牟利?”
众人面色肃穆,无不扪心自问,只是随即,又化作了一声声叹息。
李自成苦涩道:“自朕登基以来,天下老百姓对朕大失所望,到了这时,我才恍然明白,李信为何能得天下,我们仍是流贼习气不改啊,并没有得天下的样儿。
自古得天下的,都是时时处处抚恤庶民百姓,千方百计招降文官武将,可是我们……都干的什么事儿啊!”
第四一三章 见李自成
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已见,检讨着得失,李自成暗暗叹了口气,如果早点这样,该多好啊!
可是他心里清楚,人心散了,没法再对抗荡寇军了,除了投降,把命运交托在李信手上,别无他法。
“传令下去,封存府库,不得骚扰城中百姓,也不得禁止外出,李过你带上李自在去找李信,就说我李自成为免关中生灵涂炭,愿意出城受降!”
李自成挥了挥手。
“皇上!”
群臣纷纷跪下,回想起一手建立的国家就要破灭,不禁泪盈满面,甚至有人伏地大哭起来。
“以后别叫我皇上了,还是叫我闯王罢,今日到此为止,都散了罢!”
说完,李自成站了起来,转身而去。
这一刻,他的心情十分灰暗,挥退了所有扈从,漫无目地的在秦王府中行走,看着那巍峨的宫殿和汉白玉丹墀,一边走一边叹息:“恐怕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不知不觉中,他走入了一条长巷,此时已经夜色苍茫,北风阵阵,巷内一片昏黑,鬼气逼人,他突然想到了崇祯,想必崇祯在亡国之前,也是类似的心情吧?
他的心里也总是离不开一个念头:难道大顺就这么丢掉了?真一败涂地了么?
就这样一路胡思乱想着,李自成回到了寝宫,疲倦已极,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累,连衣服都不想脱,直接倒在了御榻上,昏昏入睡。
这一夜,噩梦连连,他梦见了崇祯十三年之前的的流窜生活,数次险死还生,梦见了高桂英指责他,为何要拿老营的老弱妇孺去送死,又梦见了很多张已经渐渐陌生的面孔!
……
两日后,李过带着李自在到了潼关,转告李自成愿意献城出降,其实李信对于李自成并没有敌意,虽然直接或间接死在李自成手上的人不少,李自成的某些作风也颇受后世诟病,但凡事要辩证来看。
首先李自成的出身,限制了他的眼界,不能以现代人的标准去要求李自成。
其次,李自成虽然坏事错事干了不少,但他的本心还是想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而且根据历史的记载,李自成进了北京,并没有为难崇祯的后妃,一片石兵败之后,也没杀太子与永定二王,而是给了些银子,让他们各自逃生。
可惜太子缺乏阅历,居然回了北京,被人出卖,最终给扣上个假太子的帽子杀了。
第三,李信是现代人,并不着眼于一时一国之成败,李自成及所属的势力如流放到海外的话,会对华人的崛起起着重要作用。
明末的东南亚局势,还不象鸦片战争前后那么糟糕,英法还没大规模的介入,西方的力量并不强,正是华人在海外立足的最好时机。
出于以上三点,李信允许李自成以藩王之礼与自己会面。
又过五日,荡寇军兵临西安,官绅士民纷纷出城,衣冠整齐,在五里外的路旁摆了香案,老百姓与官绅分别站开,在旷野路边恭候,虽然早晨有严霜,还刮着冷风,可是许多人心里是愉快的,这不仅止于战争已经结束,更多的还在于李信的仁德名声啊。
关中老百姓也羡慕江南民众的好日子,渴盼顿顿饱餐,不再忍饥挨饿。
前面,队队士兵压面而来,民众纷纷仰着脖子观看。
“咦?怎么没有龙辇卤簿,也没有甲士开道?”
有人不解的问道。
旁边立刻有人轻笑一声:“嘿,你不懂了吧,摄政王爷不喜欢排场,还特意着人通知,不许下跪呢。”
“噢,原来如此,摄政王爷和那位爷,果然不同啊!”
陆续有老百姓,回头瞥向站城门迎接的一众大顺文武要员,其中就有李自成!
李自成远远就看到李信,心情复杂,感慨不己,近来他不时会想,从前自己只看见打仗,只求军事上胜利,并没有想到老百姓乱久思治,盼望过温饱的日子,也没想过万一受到挫折怎么办。
自古用兵,要能进能退,能攻能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李信建议据宛与民休息,待兵强马壮再出争锋,那意见多好,就是不听!
唉,掏钱难买后悔药,如今只落得个天子蒙尘,君臣无计!
突然,前方暴出了猛烈的欢呼声,老百姓已经认出了李信,热情的打招呼,虽然李自成总是吹嘘自己每破一城,老百姓担浆挑酒,夹道欢迎,可事实非常残酷,他每打一城,都艰难不己,城中百姓誓死抵抗,几乎没有人主动迎接他。
跟着他的农民,也是以裹挟居多,麻木不仁,并不在乎跟的是谁,他们只在乎能否吃上饭。
“乡亲们,乡亲们,我李信来晚了,叫大家受苦啦,不过好歹中国的内战结束了,如今只剩下辽东的藓芥之患,鞑子虽凶残,但我中国有两亿民众,足以从国力上碾压他,大家不用再担心兵荒马乱,可以过上安定的日子啦……”
李信正慷慨激昂的发表着演说,虽然他做不到小胡子那样形神并茂,但是配合着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也极其的振奋人心,顿时,又是一阵更猛烈的欢呼打断了他的话语。
李信双手连连下压,好不容易,才把声浪压下去些,就赶忙道:“我李信初来关中,对情况不了解,我希望各位有什么想法,都可向我说,现在我宣布,陕西全省免税一年,六十以上的孤寡老人,由朝廷每月下拨钱粮供养,并将在各城逐步建立学堂,以供七岁以上的幼童免费读书识字!”
刹那间,气氛高涨到了极点,人人称颂着李信,站在城门口的李自成等人仿佛透明了,再也无人问津,即便偶尔有目光扫来,也是闪烁着恨意与厌恶。
“哎~~”
刘宗敏叹了口气:“陕西是我们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