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打造了盛世王朝 >

第124章

我打造了盛世王朝-第124章

小说: 我打造了盛世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短短半年,北王殿下的声名和威望就到了如此地步,就连曾有听闻的孙文台都有些呆滞,眼望着人潮用过身旁,这才注意到了商铺林立的长街,繁华得有些陌生,只能依稀见到记忆里的影子。

    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啊。

    可无论众人如何激动,无论邺城变成何等模样,他只是心中欣慰,都已经难以去在意,感慨一撇,就落寞低头而行,仕途无望,寻常百姓的恩泽也和他无关。

    这一生,终究是充满了不甘。

    百姓们早就一窝蜂般地先前涌去,几乎无人在意这个书生,激动前行间笑谈不断,眨眼就来到了县衙门前。

    墙上的榜文大字清楚,四周的衙役神色严肃,父老乡亲们瞅得一脸激动,转眼就有近千人的场面很是热闹。

    可直勾勾瞅了老半天,很多人都看得一脸懵逼,只是满眼期待地傻笑,根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身为最普通的平民,能有人认几个字就不得了了,连在一起已然超出了学识的范围。

    “奉。。。。。。下。。。。。。令,什么什么文什么什么。。。。。。”

    偶尔响起艰难地认读声,听得人都是一脸懵逼。

    大眼瞪小眼了半天,才有前列的几个汉子向着衙役拱手赔笑请教起来。

    “几位官爷,劳驾一问,这榜文上说得都是什么事啊。。。。。。?”

    出声的汉子很是普通,一身布衣草鞋,羞红的面容里有些窘迫,去也难掩眼里的期待和好奇,身旁乌压压的人群同样如此。

    或许连他们都没意识到,曾经敬畏远离的官府榜文,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变得让人感到亲切和激动,那份敬畏仍在,却是多出了不少的感恩之情和期待。

    随着问话声响起,哪怕百姓们一脸激动,也是马上安静下来,注目而去的眼眸里满是期盼和好奇,笑意挂满了所有人的面容。

    面对乡亲们热烈又尴尬的注视,衙役们也是看得脸露亲近,领头的中年汉子抱拳笑答出声。

    “老哥客气了,这榜文是殿下发出的,大概是说咱们邺城以后就有县学了,只要想读书识字的人,都能进学堂,无论出身和年纪!”

    “最重要的是,咱们邺城的学堂,几乎不用交钱!”

    这话一出,满场的百姓都呆在了原地,一脸的笑意竟是瞬间僵在了脸上,难以言表的震动从面容里突然惊现!

    甚至于,就连毫不关心的孙文台路过之时,也被这朗声之言震动浑身一颤,猛然抬头注目,望向黑压压的人群,眼眸为之发颤。

    耳畔回想着激动的话语,连他死水般的心境,也在瞬间开始波澜起伏。

    邺城要有县学了,甚至还不用交学资?普天之下,从未听过有如此好事,心心念念的数年的文道,竟然就在眼前?

    这怎么可能呢!

 第276章 万民震动

    文道之门竟在眼前。。。。。。?

    孙文台惊得一脸呆滞,傻站在原地望向了左侧乌压压的人群,神情与寻常百姓一般无二,全无了读书人的风范,更像是毫无见识的无知傻子。

    他四处求学多年,受尽了不少冷眼,也有过迫于财力的卑微过往,一直苦学不敢懈怠,对于文道的向往从未动摇,自然也深知其中的艰难。

    今日落寞回乡,心中已然有些绝望,连与乡亲交谈都心有顾及,很是在意文人的脸面,此刻却是惊得呆立原地,半天没有动作,一双眼眸直勾勾望向拥挤的县衙门前,毫不在意身旁人如何看待,心头唯有震动。

    不过几个月的光景,邺城风貌大变,甚至还要开办县学,这已经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更夸张的是,经由衙役之口,孙文台还得知了邺城县学不用交学资!

    这等惊世骇俗的话语,连他听了也深深为之震惊,四处求学多年,从未听过何处的书院,会不收学资!

    求学数载,花费用度不知多少,孙文台即便省吃俭用,几乎将所有的用度都仅放在了书册和纸墨上,也已经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代价,可与那登门都未必能见一面的先生相比,这点花费根本算不了什么,动辄几十两的学资根本不是谁都能有,也正因如此,孙文台难以拜入名师门下,费劲了半生心血,也只是博得了秀才的功名。

    眼下即将开办的邺城县学,竟然不收学资,这话简直是犹如晴天霹雳!

    天下间,竟有如此的好事?!

    震动蔓延眼眶,心如死灰的孙文台也难以压抑万分的惊讶,难以自控地向着人群走去,万分急切地垫脚望向榜文。

    奈何,邺城百姓太过热情,眼前已然有近千人,身形单薄又不高大的孙秀才,就算努力再三,也难以望得榜文全貌,震动和好奇愈发明显,心里急得好似热锅上的蚂蚁!

    连见惯了书院学堂的孙文台听了此事,都惊讶万分,他眼前的邺城百姓就更是如此,几乎人人都被震惊得目瞪口呆。

    平民百姓哪敢想读书认字这样的事,能吃饱穿暖已经是梦一样的日子,此刻听到不用学资就能读书,心里止不住地剧震难平!

    他们是不敢想望,可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过上好日子?

    听闻着不用交钱的话语,一种大胆的想法几乎瞬间在多数人的心里涌现,千百人呼吸都有些急促,死死地望向了衙役!

    面对着无比安静的场面,无数目光瞬间聚集,一种骇人的压力直扑而来,方才领头问话的中年农户也被感染,忍不住心中的躁动。

    壮着胆子问话出声,眼里有几分犹豫和无奈。

    “官爷,殿下开办学堂不收银钱,这等恩德,我们就是做牛做马也难以报答啊!”

    “可是。。。。。。那笔墨纸砚都是金贵东西,咱们就是个庄稼汉,要不就是卖劳力的脏汉,殿下的这份恩德,咱们。。。。。。咱们也是不敢想望。。。。。。”

    谁知衙役们听了这话,却是朗声大笑。

    “哈哈哈,这榜文都写得清清楚楚,但凡咱邺城人,去往学堂念书,用功进学的可以得到书册,学业有成的还能有笔墨恩赐呢!”

    “殿下这般大恩,你们竟还想着这些,真是生在福里不知福,传出去要被笑话哩!”

    。。。。。。

    衙役的话语一出口,满场齐齐震动。

    之前还惊得悄无声息的千百人,再也压抑不住心里的震动,猛然地热议出神,炸响在了县衙门前!

    “不收钱也就罢了,竟然还送书册和笔墨?!”

    “嘶。。。。。。我可是听说,书册很是金贵啊,一本就要几百个大钱!”

    “几百?呵呵,不才在下有幸买过几本书,每本都价值一两银子!”

    “我的天老爷!”

    “这岂不是说,咱们邺城人的娃儿,今后都能去学堂念书,成为一个读书人了?!”

    “殿下这是。。。。。。这是天大的恩情啊!”

    “真的假的!?老汉不识字,这种大事,你们可别乱说啊,万万不能让殿下的声名受损啊!”

    。。。。。。

    一片震动之下,无论男女老少都为之惊叹不已!

    性情淳朴的劳苦百姓们听闻这等好事,当场就被震得不轻,脸色涨红的热议充斥着四周,却也不敢忘记殿下的恩德,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这种好事真的会发生。

    士农工商的阶层观念,在普通人心中根深蒂固,有机会踏入文道,对于普通人而言,简直就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此刻,所有人都惊得神色大变,连外来的商贾,也未这种惊人之事而感慨不已,甚至对于身边的普通百姓,眼里有些难以言表的羡慕!

    眼看,不少人都开始质疑此事,甚至就连个别识字的人出面解释,也被怀疑,衙役们实在有些头疼,心中感同身受,却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百姓们实在太淳朴了,面对着天大的好事,无比感念殿下的恩德,却是不敢去占这个便宜,甚至不敢相信会有如此好事,本分和敬畏,几乎刻在了骨子里。

    莫说眼前的老少爷们儿,就连他们自己,在贴出榜文的瞬间,也惊得心里咯噔作响,久久难以平静。

    心中的激动暂且不提,眼看这局面愈发混乱,争吵声不断响起,甚至有人开始为殿下的名声着想,怀疑事情的真相,衙役们也是目露急切。

    奈何,他们无论如何解释,百姓们始终不敢相信这等大恩。

    急切环视中,中年衙役总算是看到了一个颇有分量的读书人,眼里一亮,连忙伸手安抚着激动难平的乡亲们,高声指向了人群外围!

    “乡亲们,乡亲们稍安勿躁!”

    “此事确是千真万确,我等都是邺城人,又是邺城的衙役,深受殿下恩德,岂敢在这里胡言乱语?要是这样,我们岂不是猪狗不如了!”

    “乡亲们若是不信,可让孙秀才上前读一下榜文,是真是假自有分晓!”

    孙秀才?!

    邺城多年来唯一的秀才名号响起,立刻就镇住了不少百姓,高声赞同之时,齐齐向着外围注目而去,果然见到了那文人气度十足的中年秀才!

    面对着突然的关注,孙文台脸色窘迫,可当他看到一双双眼眸里的期待和惊疑,也是同样心中动容。

    拱手向着四方做礼,就打起了精神大步向前,走过让步的父老乡亲,立于县衙门前亲眼目睹了榜文,眼里的震撼溢于言表!

    回眸望着急切的各色人群,孙文台惊叹出言,话语中感慨万千!

    “这榜文,确是如诸位官差所说,邺城将要开办学堂,不收学资,不论出身,不论年龄,苦学上进者,人人有书册相赠,品学兼优者,还可得赠笔墨纸砚!”

    “殿下大恩,有如再造啊。。。。。。”

    满目的震撼之中,百姓们激动得热泪滚落,县衙门前震响无比,感念殿下的作拜之声震动满城!

    “殿下大恩,有如再造!”

    “殿下大恩,有如再造!”

    “殿下大恩,有如再造!”

    。。。。。。

    面对万民动容俯拜,外来的商贾和各色人等,也被其深深感染,感念着北王殿下的再造之恩,心受感染目露崇敬,对于邺城的百姓羡慕不已,随着人群深深做拜,眼里兴叹难平!

    不过几日的功夫,此事传遍了临近几县,震惊数万人,北王之名令时下文人惊叹,不乏闻名远道而去者。。。。。。

 第277章 北王这是要起势了

    京都。

    朝会过后,百官恭送圣驾,而后自天玄殿散去,含笑言谈间风度非凡,锦绣官服各色醒目,一派威严强盛之景。

    在天枢殿二楼台阁。

    遥望着百官离去身影,大玄皇帝秦霄负手而立,身着龙袍气度惊人,多时不见有任何异色,直到百官身影消失,方才淡然出声。

    “两位爱卿,天下贤能可都在朝堂之中了?”

    闻声,恭候多时的南疆大元帅萧任和当朝宰相赵文璟齐齐做礼。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此。”

    “臣附议。”

    萧任正在盛年,不足五十身居南疆大元帅,看似只统帅南域五州兵马,却是实打实的大玄第一统帅。

    自从老元帅苏震方隐退,中原三州也归由他统帅,在如今仅剩两大统帅的大玄,萧任占据了明面一半的军力,风头正劲。

    面对陛下突然的问话,即便不知真相为何,稍加思索之后并无特殊之处,他也就照着心中之念禀明,敬畏的神情里没有丝毫犹豫。

    相比之下,老宰相赵文璟就显得低调了许多,只是恭敬的出声附和,并无任何特别的见解。

    在两人一语过后,皇帝陛下不再出言,转身而望。

    打量着大玄如今的文武之首躬身做礼,眼里竟是闪过了一丝复杂的神色,即便这抹神色不可能被任何人看到,也是极为罕见的。

    回想着张之栋的神奇之处,至今还让这位霸主心有疑虑。

    几息过后,负手沉声出言。

    “朕以为,并非如此。”

    此言一出,萧任和赵文璟都心中狐疑,皇帝陛下绝不可能随意说出这种话,今日召见他们,似乎是有深意啊。

    沉吟之际,两人再度齐齐做礼。

    “微臣,恭敬陛下教诲。”

    面对着两人毫无纰漏的答话,皇帝陛下没有丝毫情绪显露,微微摆手,方才再度望向了恭敬颔首而立的萧任。

    “萧元帅,你可知凉州都督张之栋?此人如何?”

    张之栋?

    陛下怎么会问起这么一号人了。

    按理而言,此人是凉州都督,归属于北方,理应不属于中原和南域的辖制。

    莫名一问,让大元帅萧任心里愈发纳闷,刀刻般的面容却不见有异色,即刻干练抱拳朗声应答。

    “启禀陛下,微臣当年与此人追随陛下同征吐蕃,只知此人勇猛善战,倒是一员将才,如今身居凉州都督要职,不负当年军功。”

    皇帝陛下微微点头,对于这种客观的见解,并未有任何的意外,勇猛善战四个字,也确是印象中的张之栋。

    可仅是如此而已么?

    一个能撬开吐蕃蛮夷硬嘴的人才,仅仅只配勇猛善战的评议么?

    也不尽然啊。

    萧任年富力强,行军打仗战力非凡,能镇住南越百族,可惜终究还是少了点火候,连曾经相处过的武将都没有看透,比起老元帅的毒辣眼界,还是有些差距。

    负手前行,皇帝陛下再度问出声来。

    “赵丞相,你以为如何?”

    两人恭敬相随,宰相赵文璟再闻问话,各自的心里都有了几分慎重和惊疑,对于张之栋的名号,有了几分主意。

    面对一再的问询,银发似锦的宰相赵文璟不露异色,恭敬做礼应答。

    “启禀陛下,张之栋乃凉州都督,为寻常武将出身,老臣不甚了解其人,也只知其勇猛善战,还望陛下恕罪。”

    闻声,走下楼阁的皇帝陛下微微点头。

    “宰相言重了,不过是朕随口之言而已,无需在意。”

    老宰相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稳,或者说是像几十年以来的中庸,比起萧任的锋芒,这位老臣更为内敛,也更老奸巨猾啊。

    一番话说得挑不出任何毛病,几乎做到了十全十美的地步。

    武将?

    这明显的字眼,无非就是在说,张之栋出身行伍,如今又是一方军将,不归属于文臣之列,他一个宰相自然不了解。

    上来就找足了借口,即便是真有什么事,也怪罪不到头上,稳健得常人难及。

    在这种开场过后,已经很难再去深究对错,而后这位宰相又是附和了大元帅萧任的话头,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反应,给足了对方颜面。

    甚至于在最后,还为了稳妥起见先行告罪。

    到底是文官之首,还是那般的老谋深算,处事的中庸之风丝毫不变,无论遭遇何事,从未表露出明显的态度,也让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慢步前行在天枢殿中。

    皇帝陛下秦霄神色淡漠,对于两人的回答并没有丝毫的满意,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失望的,可他也深知,此事全然怪不到两人的头上。

    无论是萧任,还是宰相赵文璟,所说之言与他的见解一致,真假暂不深究,起码也是没有任何差错。

    皇帝会错么?

    天下之主,绝不可能会有丝毫的错误。

    这种自少年时就坚定的信念,在经历了无数影响天下大局的动荡过后,始终没有丝毫的变化,只是变得无比坚定。

    可在近来,皇帝陛下却是有些不悦。

    他眼里有勇无谋的张之栋,做到了当朝名将都无法做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