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造了盛世王朝-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惊异之中,宋雨才的心境也被这种肃穆的浩大阵仗所镇,悄声立在衙役身后,神色复杂地望着曾经熟悉的官员依次而过,不敢再露头出面,有种说不出的卑微。
可他的双目,却是悄声地急切搜寻,在官员中找着熟悉的身影。
直到将近三十位官员稳步踏过,看着神色忧虑的张翠峰身着官服踏步前行,宋雨才眼里一亮,仿佛像是望见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般,急切地在远处悄声挥手示意。
可古怪的是,曾经谦逊有礼的张翠峰,今日也是好像如同陌路,明明余光扫了过来,竟只是一撇就踏步前行。
见这模样,宋雨才焦急不已,眼看着最后希望溜过眼前,也顾不得其他,当场就向着张翠峰悄声呼喊!
“张大人。。。。。。张大人!”
这呼喊声刚刚响起,就引得了不少官员的注目。
张翠峰被众官员余光扫过,面容更为凝重,冷冷地注目而来,向着衙役沉声出言,摆出一副撇清所有的冷淡。
“姜太傅奉皇命而来,我等恭迎大驾,何人敢在此喧哗?!”
姜太傅。。。。。。!
极为刺耳的三个字,瞬间就让宋雨才僵在了原地。
衙役闻声即刻面露愧色,将目光突然一滞的宋雨才架进了府里,丢进了院中,宋雨才却是像烂泥般地瘫坐原地,神色恍惚。
他很清楚,以张翠峰的油滑,这话是在报信,也是在求救!
可面对大局已定的现状,连姜太傅都亲自前来,又有胡维宣这个最大的刺头在凉州,偏偏还是姜太傅的学生,种种不利竖在眼前,宛如万丈高峰。
宋雨才又能有什么办法。
哪怕天色发暗风雨欲来,这位曾经身份尊崇的首富老爷却是摊在原地,神色木然,似乎全然没了知觉。。。。。。
第233章 锦衣龙骑
凉州东城门。
百官迎风而立,不惧阴沉天色,身着的官服迎风轻飘,双目遥望远方,面容里浮现了发自内心的尊崇。
他们依令等候之人,正是将要前来的钦差大人,再度出山入朝的天下文宗姜太渊!
有过一面之缘者,满目期待。
未见其人者,更是神色激动。
自大玄建朝以来,文官多以赴考入仕途,天下间几乎九成以上的官员皆是如此,此乃官途,固然也有因才华被赏识而入朝堂的大才,却是极为罕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这般道理,注定了文官的出身多为士子。
想到即将拜见名动天下的文道大宗师,无人不为之激动。
就算迎接钦差,也与以往的架势有所不同,不仅肃穆严正了数倍,各个官员早就沐浴焚香,静候气氛里也逸散着一丝淡淡的欣喜。
而在这片欣喜之中,尤以穿着神态一丝不苟的胡维宣感受最深。
二十年了。
足足二十年的蹉跎坎坷,他可谓是尝尽了官场的辛酸,若非当年恩师的提点,他绝无机会踏入仕途,注定会是个无品无阶的小吏,一生悲苦常伴鼠蚁。若非恩师当年以身作则的教诲,他或许也会被官场的阴暗所染,早早就踏入歧途。
今日,能堂堂正正静候与凉州门前,胡维宣感念尤深,也对于官场的阴暗和艰难愈发的体会真切,却是都不如这份师生就别重逢让他激动。
在他的心里,恩师姜太渊既是严师也是慈父,就算多年未见,教诲从不敢忘,每每念及当年教导和知遇之恩,胡维宣记忆犹新。
可惜,他自知为人愚钝,始终未能平步青云,二十年来无颜拜见恩师,唯有在数日之前修书一封,得到恩师的回信已是激动落泪,方才坚信自己所选道路无错,也为当初拒绝那副字而感到庆幸和自豪。
此刻,堂堂正正地挺立于众官之间,胡维宣即便还未见到恩师,已然情难自已,心中说不出的无味陈杂,双目直直望向了远方。
那份坦然之色,被很多官员看在眼里,经历了刺史府寿宴一事,众官员对于这位不擅交际的盐官很是钦佩,甚至暗暗称赞其出污泥而不染,昨日得知前来的钦差是姜太傅,激动之余,众官员也不由得对胡维宣心生羡慕。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是胡维宣的大好机会。
可面对学生,姜太傅究竟会不会有私心,还是一如既往地公正处事,并不对这个学生格外关照,将来在陛下面前美言?
各异的心思并未流露在脸上,不少从未见过姜太傅的官员却是心照不宣,恭敬等候之余,心里也竖起了各自的为官之尺,将要亲眼见证一下,天下闻名的文道大宗师,究竟是何风采。
众官员或喜或惊,都激动难平地静立恭候,即将面见身有皇命的姜太渊,连刺史薛青云也有几分久违的欣喜。
他并未近日得知将要面见姜太渊,早在几日前,从胡维宣口中就已然知晓,姜太傅将至凉州,信中并未提及,薛青云却是已经猜到,能让这位地位崇高的老人远到塞北,唯有皇命而已。
姜太傅在收到学生书信之后前来塞北,必是已经将此事禀报陛下,这般忠直的作风与曾经如出一辙,也正因如此,宋家或许暗中得到了什么消息,先将宋雨才逐出了族谱,手段令人难以忽视,世家终究还是世家,绝非寻常人一己之力能比。
感念之间,薛青云的心境波澜起伏,却是有种淡淡的喜悦埋在心里,无论世家如何应对,甚至于凉州的局面会发展到何种境地,他全然都可以置身事外,可既然连姜太渊都奉命而来,世家也表态让步,就足以说明陛下对此事甚为重视,身为凉州刺史的他,在这件事里绝无过错,甚至做得很是完美。
倒不是薛青云谨小慎微,为官到了刺史这种层面,不得不多方考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就是最为稳妥的做法。
静候之余,薛青云极为沉稳地立于众官之首,神色里根本看不出端倪,也无人敢近前出声,唯有凉州知府悄声近前,附耳悄声几语。
听闻着之前的小小插曲,薛青云并不以为意,也没有回眸凝望罪责难逃的众盐官,只是含笑点头,对于知府大人的一干做法目露欣赏之色。
只是这道目光,知府大人就心领神会,心神振奋地静立身后。
在众官员的惊疑注目下,一种凝重地气氛缓缓酝酿,哪怕从未有一人出言,神色忧虑的盐官们已经愈发的惶恐,就好像命运将要定论,甚至有人惶恐难平,想到贪腐罪名落实的可怕,当场昏厥了过去。
阵阵闹剧偶尔上演,令人满眼唏嘘,官场之丑恶连今日的阴云都难遮蔽,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就在这种沉寂之下,远处突然响起阵阵马蹄声!
那马蹄声并不急促,也没有太过激烈,却是仍然惊得众人急切注目,连身边的响动都全然忽视。
“哒哒,哒哒,哒哒。。。。。。”
无比整齐的马蹄声极为罕见,与骑兵出现的声音截然不同,少了惊人的威势,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稳和贵气。
听闻这种声音,不少人的眼中期待浓烈起来。
就连薛青云,在望见远处缓缓行来的领头骑兵,也为之惊得目光一滞!
数百人的队伍行进整齐,就好像一个人般的默契,尤其是领头的黑马骑兵,皆穿着锦绣淡金戎甲,熠熠生辉的铠甲与锦缎的纹绣浑然一体,哪怕在阴暗的天空下,也散发着令人惊骇的贵气光芒。
“锦衣龙骑。。。。。。!”
薛青云望见只听从帝令的超绝战力出现,惊得眼眸一滞。
此次姜太渊奉命而来,竟然能得到陛下的龙骑护卫,就算只有数十人,这里面的含义就不得不让人更为谨慎对待,权利绝对大得超乎想象,绝不是寻常的钦差代天子巡视那般简单。。。。。
此行,必有重任!
连凉州刺史薛青云都为之惊骇,其余官员更不用多说,本就敬畏肃穆的目光,瞬间放大了不少,举止仪态无比慎重,再无任何的异样心思,氛围突然紧张了起来。
在这种重压下,初次迎接钦差的部分官员,已然惊得心跳如鼓,两鬓汗丝不断滑落,甚至都没顾得上多看龙骑一眼,就很是自觉地颔首恭候。
在惶恐敬畏的心情下,不知不觉马蹄声已在身前。
遥望着数丈之外停步的威严锦衣龙骑,压下心头的震动,薛青云深吸一口气,踏前几步双手做礼,向着稳稳停住的队中马车高声拜见。
“凉州刺史薛青云,携凉州城内众官恭迎钦差大人!”
第234章 师徒重逢正气斥问
“凉州刺史薛青云,携凉州城内众官恭迎钦差大人!”
薛青云踏步向前,附身做礼拜见,沉稳之声响遍了凉州东门,道不出的肃穆和庄重,震得在场官员神色敬畏。
待到这声拜见响过,官服各色的凉州众官也即刻同样做礼,高声拜见,不敢有任何怠慢。
“下官参见钦差大人!”
“下官参见钦差大人!”
“下官参见钦差大人!”
。。。。。。
齐齐做礼,发出风掠衣袖的窸窣声响,都被湮没在朗声的拜见中,纵然在场的都是文官,依旧在此刻能发出不逊于武将的威严之声,少了一丝肃杀,却是多出了几分沉稳,严正的氛围丝毫不逊武将出征。
近百人齐齐做礼,皆俯首静候,无一人敢于抬头,无一人敢擅自出声,哪怕心思各异,都在此刻表露出了极大的恭敬。
这份恭敬,甚至超乎了常理,只因面前静立着数十锦衣龙骑,钦差此行必然不同寻常,绝不敢有人心中懈怠。
足足过了几息,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缓缓响起。
“诸位无须多礼。”
平静的一言令人心情安定不少,并未有想象中的威势惊人,甚至还带着几分平易近人的儒雅,不由得让人心神放松。
为首的薛青云听闻这般朗然之声,缓缓起身注目。
只见白发老翁稳步踏来,神色平静无比,与曾经相见时的模样一般无二,面容里布满了皱纹,银发梳得一丝不苟。
缓步慢行而出,毫不在意恭敬下马静候的锦衣龙骑。
若非那身尊贵非凡的紫服提醒,恐怕初见的人会将这位老人当做普通百姓,而不会看做是当朝的一品大员。
身居高位却处事低调,皇命加身仍气度不改。
这就是位及三公的当朝太傅,天下文道的大宗师姜太渊。
望着这位德高望重的帝师,薛青云眼里浮现敬佩之色,却也意识到今日阵仗的不俗,即刻含笑做礼再拜。
“下官薛青云,恭候钦差大人,姜太傅您一路车马劳顿,还请乘轿入城歇息,府中早已备好一切。”
温文尔雅的做礼令人好感倍增,话语也是挑不出任何毛病。
望着这个正值壮年的后辈,本有私交的姜太渊目露和煦,微微点头却未即刻应声,环视了一眼清冷的东城门,不见其余寻常百姓,除却了一干做礼静候的官员和衙役,唯有一顶素轿尤为碍眼。
显然,薛青云为了恭迎他,依照惯例戒严了城门,也知道他的性情,不喜奢靡之风,连前来迎接的众官都只是徒步而来,没有多余的礼节,也没有太过让人不喜的做法。
几乎可以说,行事谨慎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
不过数面之缘,性情习性能记得这般清楚,数年之后还无差错,就这份揣摩人心思的细腻和记忆,注定官运亨通。
余光城门一侧撇过素净的小轿,姜太渊不露声色地轻轻一笑,没有再拒绝这番心意。
哪怕独坐小轿总会让人评议,也没有板着面容训诫的想法,他固然可以徒步前行,以身作则地表露心中清廉之愿,奈何百官静候多时,若是陪着他步行凉州城中,必会有诸多不便,虚名与实干哪个重要,姜太渊心中自有衡量。
顾及个人风评而不顾百姓和众官所望,绝非君子所为啊。
微微点头间,打量过众官的身影,姜太渊不苟言笑地望向了双手做礼的薛青云,缓缓开口出言。
“薛刺史,有劳了。”
随即朗声开口,也向着众官出声。
“诸位请起。”
简单的一语,听起来无比的平和,包括薛青云在内的众官这才起身,道谢回礼,望见目露慈光的太傅大人,眼里满是崇敬。
姜太渊历经三朝,不知见过多少风浪,也就早习惯了各种大场面,王侯将相立于身前都已如家常便饭,再度迈步前行,神色里毫无波动,即便动作缓慢,却让人感到稳如泰山气度超凡。
静候的文官岂敢失礼,即刻分列两侧颔首让路,恭敬地目送着姜太渊慢步而过,问候之声缓缓响起了两侧。
“下官凉州司马魏言平,参见姜太傅。”
“下官凉州司功徐道通,参见姜太傅。”
“下官凉州知府冯志勇,参见姜太傅。”
。。。。。。
慢步与众官让开的大道之上,两侧路过的官员不断做礼再拜,礼节讲究到了极点,既有出于对钦差大人的敬重,也又对姜太渊其人的敬仰,甚至还有点不为人道的敬畏在其中。
毕竟姜太渊是当代文道大宗师,所说之言所做之事,被天下学子时刻看在眼中,甚至有无数的门生聆听教诲,地位尊崇无比,哪怕是一介白身,也几乎超越了寻常的权贵。
只要这位大宗师一开口,说出谁谁谁失礼的评语,那便是一场天降的灾祸,必被人口诛笔伐,甚至还有可能影响仕途。
无论是何目地,做礼的众官依次而过,从不敢流露出任何一样在眉眼间,都表现的无比恭敬,挑不出丝毫瑕疵。
这种官场的礼节,众官也都很是熟悉,前列静立的官员品阶极高,绝不可能出现任何差错,几乎所有人都只是目露敬仰地等候姜太傅走过,从未去刻意关注做礼的到底是何人。
直到,胡维宣恭敬附身做拜。
“下官凉州盐运使胡维宣,参见姜太傅!”
本该如此一辙的礼节说辞,经由胡维宣之口而出,声音都有些发颤,听得不少人注目而去,各异的微妙神色悄然浮现在了面容里。
有人目露羡慕,有人悄然窥视,有人紧紧静观。
一语之后,在场的氛围变得有些微妙,凉州的众官都在关注着这番拜见,想要看看师生重逢究竟会是何种发展,自然也有人心里揣测不断。
一时间,平和肃穆的氛围突然变得紧张了起来,甚至有种明显的压力在四周逸散,全场静得毫无声息。
在百余官员注目下。
一直神色平静的姜太渊终于停步,望着久别重逢的学生做礼,却是眼里浮现了明显的怒色,沉声冷哼训斥出言。
“胡维宣,你可知罪?”
竟连自己的学生也不徇私?
顿时,众官员异样的神色都为之一僵。
愈发敬畏的目光里,在此刻浮现了难以言喻的震动,同时心里也为之一颤,不少后列的盐官见状,已然吓得面如土色!
第235章 雷厉风行
眼望着姜太傅毫不徇私,连自己的学生做礼都不心软,当着凉州众官的面斥问出声,众人惊得目露钦佩,到场的盐官却是吓得脸色煞白,几乎已经预见了将来。
不由得,所有人都屏息静气而望,心中忐忑无比。
在这种场面下,胡维宣听闻恩师的训斥,不禁心中感动,好似回到了曾经的时光,点滴恩情都在眼中涌现。
本该欢喜的重逢,却是落得了这般的开场,多年蹉跎没有丝毫长进,莫说功成名就满目欣喜地谢师拜恩,就连再见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