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曹植的七步诗,可以说是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了。
这首诗的白话文的意思是这样的: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是曹植对于曹丕的迫害所做出的抗争。
本是亲兄弟,相煎何太急啊。
现在的情况是和余二的情景何其之像?
为了获取情报,封长空是疯狂的折磨余二,这在余二看来,大哥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眼看着自己被折磨的马上要死掉的地步了,还是不为所动。
本是同根生啊,相煎何太急?你要是知道,赶紧交代不就完了吗,弟弟为还能少受一点折磨。
都到了现在的这步田地了,还在坚守着所为的弥勒佛祖的教义还有什么意义?
再说了,这该死的弥勒教有什么好坚守的。
污秽遍地,肮脏不堪,可是大哥却对其忠心耿耿。
这分明是要牺牲自己,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啊。
要是早点交代,说不定那个小指挥使大人还能网开一面,留自己一条活命呢。
看着封长空拿过那个烧的通红通红的大烙铁,他浑身的汗毛倒立,都要炸毛了。
惨叫声连连:“不要啊,大哥救我,大哥救我!”
余二的惨呼声深深的刺激了余大的心。
别看他装模作样的,自我催眠,可是这怎么能跟往日的习练那般轻松呢?
真的就能够心无旁骛的迅速进入忘我境界吗?
很显然,是不可能的。
他表面上装作入定,可是内心中如同热油烹炸一般啊。
就这么一个弟弟,父母临死之前,拉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好弟弟。
这么多年来,他也是这么做的,别以为他什么都不知道。
弟弟余二的每一步变化,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不过,出于对在天堂里父母的嘱托,出于对弟弟的偏爱,他并没有说什么。
只要弟弟能够平安无事,他什么苦,什么累都能承受。
就包括这次的爆破计划,当大法师刘文静给他说的时候,其实他是犹豫的,可是刘文静这个女人竟然拿弟弟的安危来要挟他。
是以,他才乖乖的就犯。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且是仅有的一次。
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是幸福安康,还是饥寒交迫,这都是看个人的选择。
饥寒交迫他是深刻的体会过的,要不是老教主怜悯他们兄弟的话,恐怕早就饿死街头了。
他真的不想在让弟弟体会一次饥寒交迫的生活。
为此,他选择了轰轰烈烈,刘文静答应他,只要自己按照指令完成任务,能够脱身最好。
假如不能安全脱身,以身殉教的话,他们会很好的照顾弟弟的。
怎么办?余大心里矛盾极了。
一边是自己坚守的信仰,一边是自己的亲生弟弟。
封长空擎着烧红的烙铁狠狠的向余二捅了过去。。。。。。
余大脑中一片空白,余二杀猪一样的叫声响彻在他的耳边。
“住手!”
郑长生及时的制止了封长空的用刑。
余二惊魂未定啊,看着离他近在咫尺的大红烙铁,都尿了。
是连拉带尿,屎尿味道充斥着不算大的春风茶楼。
“余大,本指挥使很是佩服你的信仰,可是你所为的信仰到底值不值得你这么忠心的对待?
实话告诉你,普照和刘文静已经伏法,你所为的信仰坚持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弥勒教在京郊之外的弥陀寺,行不法事,欺骗无辜百姓的钱财,使得无数百姓过量服用香灰,痛病缠身,甚至一个幼童在其父母的帮助下服用,差点要了性命。
肮脏之行事作风,这样的一个为了钱财,做出下三滥事情的组织还有何好让你效忠的?
醒醒吧,本官承认,弥勒教初始的教义是好的,是教人行善的,相信这也是引你入教的人这么给你说的。
可是你睁开眼睛看看,现在的大势所向,我大明岂是单凭着区区尔等就能推翻的?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本指挥使保证,只要你如实的交代,我会向皇上求情饶你们兄弟一命。”
攻心为上,郑长生深知对付像余大这等死忠、愚忠份子乃不二法门。
如果不能触动他们的内心,任你是严刑酷法在他们面前是无用的。
很显然,郑长生的选择是对的。
余大终于开口了,他颤抖着腔调:“大人,你果真能饶了我弟弟不死?”
封长空听到余大开口,放下手中的烙铁,他心中长出了一口气。
这小郑大人还真是有一套的。
知道在合适的时机,玩攻心战术。
这让他对郑长生的钦佩之意更深了一层。
看来皇上的选择还真是有道理的,以皇上知人善用的脾性,是不会看错人的。
原来他还深以为在郑长生这个毛头小子手下做事,赶到委屈,可是现在他算是彻底的摒弃了这种念头。
郑长生微微一笑:“本指挥使说话,向来一口唾沫一颗钉,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只要你能交代,只要你坦白,本指挥使定会保你们兄弟一条性命。
算是立功赎罪吧,你给本指挥使说,除了你们兄弟施行爆炸任务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不利于皇上的行动。”
余大仰天长叹,闭上了眼睛。
他在做自我心里斗争。
余二此刻似乎清醒过来了:“大哥,你要是知道就赶紧说吧,你我兄弟二人这些年在教中国的是什么生活你还不知道嘛?
寄人篱下,不受重用,关键时刻的弃子而已。
老教主死了后,你算一下,我们有一天的好日子过吗?”
余二的话,成了余大做出最后选择的催化剂。
终于,余大不在犹豫,他张开了眼:“希望指挥使大人,能够恪守承诺,我余大对天发誓,只要指挥使大人,能够网开一面拯救我兄弟二人的性命,我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第319章 圣寿日(四十二)
匡六斤本来欢天喜地的接到指挥使大人的亲自委派,保护吕府大小姐。
这对于他来说,可以说是天大的事情。
能够得到指挥使大人的如此看待,保护其指定的人,这是对他莫大的信任啊。
他满心欢喜的召集人手,精心布置。
可是指挥使大人一声令下,任务解除,他又成了巡街的了。
虽然有点郁闷,但是他得到了锦衣卫小旗官的任命,这也够他分光无限的了。
巡街,多大点儿事儿啊。
满街都是巡逻的兵丁,他们锦衣卫现在就是爷,顺天府的差役寻常在街头够牛逼的了吧。
可是见到锦衣卫,那是点头哈腰的。
这让匡六斤很是满足,平时谁拿正眼瞧过他啊,可是现在则不同了。
一身锦衣卫小旗官的锦衣华服穿着,腰间挎着绣春刀,牛逼哄哄。
锦衣卫的任务很重,今日乃万岁爷的圣寿之日,所有的调度和安排皆以锦衣卫为主。
他所到之处,无不看其脸色说话。
万寿塔是他的巡逻范围,这更让他感到自豪。
这是皇上和皇后娘娘即将到来的地方,还要帝后携手点燃花灯。
万民来观瞻,诸国尽仰慕。
他身处核心区域,可不敢有任何一丝的马虎大意。
指挥使大人说了,这里要是出了问题,就拿他是问。
一个人猛然间得到如此的重用,拿心里的责任感是无以伦比的。
五军都督府的官军开到,驱逐人群,把场地空出来,他知道皇上和皇后娘娘就要到了。
顿时匡六斤,挺直了腰板,厉声吩咐手下:“都打起精神来,皇上和皇后娘娘就要到了,展示出我们锦衣卫的微风来,莫要丢了指挥使大人的脸面。”
多年的军旅生涯,使得匡六斤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警惕。
如箭似电的眼光,在人群中来回的逡巡着,所扫过的地方,所有人的表现都纳入他的大脑。
人群中一个怀抱着襁褓的妇人,落入他的视野范围内。
妇人大概二十几岁的样子,盘着发,一枚竹簪斜插入鬓,一袭寻常人家的妇人着装。
看起来很是扑通,不过她的面容似乎有些许紧张。
眼光闪烁不定,尤其是匡六斤看向她的时候,隐约中有一丝的慌乱之色。
匡六斤站在高台上,看的甚是真切。
如果你是一个教师的话,站立于三尺讲坛之上,整个教室里所有学生的一举一动,可以说尽入眼底。
任何的一个小动作都逃不过你的眼睛。
无他,居高临下,一切都在掌控中。
妇人站的位置比较靠前,慌乱中的眼神正被匡六斤看个真切。
不对,这名妇人绝对的有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一骑绝尘,风驰电掣一般的来到。
郑长生翻身下马,时间真的赶的很急。
郑长生都要发疯了,根据余大交代,刘文静安排的还有后手,以及接应的人手。
后手就是,还有一个刺客,会用浸染了毒蛇毒液的弩箭,进行对皇上的行刺。
可是刺客究竟是谁?在何时出手?他并不知道。
他还交代一个重要的情况,前来接应的人,跟朝中大臣有染。
据说此人乃北京富商,这么多年下来在朝中经营的势力不可想象。
郑长生第一时间的第一印象,就是李格和李致知。
北京来的富商,除了李家祖孙之外,他还真的不太知道别人。
五军都督府的官军出动了,这就意味着皇上和皇后娘娘的车驾就要到了。
时间赶的很紧,郑长生吩咐人严密监控李家祖孙,他骑上马就飞驰而来。
对于已知的,并不可怕,可是怕的就是未知的。
一切没有头绪,冷不丁的突然暴起发动刺杀,这是最难防备的。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就在郑长生飞马赶到的时候,老朱的銮驾依仗已经远远的可以看到了。
老朱的銮驾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下跪叩首,山呼万岁。
靠,郑长生心里急的要死。
虽然他知道老朱的阳寿未到,洪武大帝不可能就这么嗝屁了。
史书都有确切的记载的,可是谁又能知道,这个时空会不会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下去?
刘伯温本来是该死的人,可是却没有死,汪广洋也是一个该死的人,在跟胡惟庸的角力中死的很惨,可是也没有死。
就包括恩师方克勤、老姚这些人人都跟自己的轨迹有了重合。
谁知道老朱会不会因为自己这只小蝴蝶的翅膀的煽动,发生意外情况呢?
这一切都是未知。
惊悚、恐惧,充斥着郑长生的心头。
老朱不能死,他要是死了的话,刚稳定下来的中原大地,或许就会因为群龙无首而分崩离析啊。
华夏的百姓在前元的暴政下,已经苦的够久了,好不容易天下一统,平息了战乱,百姓们的生活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着。
万一老朱要是被刺身死的话,这一切的成果就要归于零了。
边疆还不稳定,前元余孽尚在,国家还尚未统一,这都离不开老朱。
匡六斤看到指挥使大人郑长生过来,赶忙飞跑着过来见礼。
他现在心里是慌张的,指挥使大人的面色呈现焦急之色,很明显有紧急的情况发生。
要不然的话,指挥使大人如此冷血的人,是不会表现的如此作态的。
在锦衣卫内部,谁不知道指挥使郑长生,别看年龄不大,可是做起事来沉作冷静,甚至是铁血手腕的。
前后对比的反差,使得匡六斤心里慌乱不已。
“有刺客,要刺杀皇上,找,赶紧找。皇上出了问题,我们就算是以死谢罪都不能弥补。”
郑长生的声音都有点颤抖了。
靠,刺客?
匡六斤心头不由得一紧,他的目光看向了那个跪倒在地怀里抱着一个襁褓的妇人。
在他的印象中,要说是有刺客,谁的嫌疑最大的话,也就是那个妇人了。
在此之前,他的目光已经对着人群扫描一遍了。
谁表现得正常,谁表现得不正常,他心里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指挥使大人,小的似乎有目标,可是又不敢确定。”
郑长生听闻匡六斤的话,眉头一挑,冷冷的道:“拿下,宁错毋漏。”
第320章 圣寿日(四十三)
郑长生是心急如焚,病急之下乱投医。
老朱的銮驾就要到了,可是余大交代的这个刺客却一点头绪都没有。
当匡六斤提出心中所怀疑对象的时候,郑长生也官不了那么多了,有枣没枣的先打上三杆子再说。
一声令下,十几个锦衣卫拽出绣春刀,在匡六斤的带领下就围了上去。
也不得不佩服匡六斤的眼光之犀利,那妇人果然是有问题的。
当发现这些锦衣卫的目标是朝着她过来的时候,她明显有点惊慌失措。
郑长生从一个锦衣卫手中接过弩箭,刚要瞄准那妇人。
就在这个时候,那妇人动了,猛然间一个旱地拔葱,窜了起来。
顺势把手中的襁褓仍了出来。
额,尼玛,孩子都不要了。
襁褓不大,仍的方向是冲着郑长生这边来的。
就在他仍处襁褓之后,手腕一番一把明晃晃的牛耳尖刀出现在手中。
冲着匡六斤就是一家伙。
从她发现情况不对,到拔地而起扔出襁褓,再到拔出刀发难,只有几个呼吸的世间。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毫不拖泥带水。
匡六斤那也是战场上下来的老兵了,论起格斗厮杀之术,比之身边的锦衣卫要强出太多了。
战场上不光要有本事,还要反应的够灵敏。
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稍微一愣神的功夫,都足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了。
匡六斤擎刀就是一个力劈华山,搂头盖顶就是一下子。
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绣春刀总要比刺客的短刀要长。
短刀还没到匡六斤身边呢,就要先挨一长刀。
这等搏命的杀法,很明显出乎刺客的意料之外。
一个空中横向的转身动作,刺客躲过了匡六斤的这一刀。
很明显这个刺客是经过特殊训练的死士之类的人,就光是这一个空中强行转换方向,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空中没有丝毫的借力的地方,她时候万全靠着自身的内劲,强行避过的。
饶是如此,也吓了匡六斤一身的冷汗。
万一这个刺客,决死一战的话虽然自己的长刀可以砍中刺客,但是刺客的短刀也是能够刺中他的脖颈咽喉的。
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打法。
就这一瞬间的功夫,其他的锦衣卫反应过来了,纷纷挥刀上前,死命的拦截。
皇上的銮驾就在不远处,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依仗,代表着皇权的黄龙旗随着夜风呼啦啦的飘响声音都可以i听的到了。
这要是让刺客得了手,那还得了?
郑长生此刻是扔掉手中的弩弓,飞扑上前,接过抛在空中的襁褓。
入手的那一霎那,郑长生安道不好。
上当了,襁褓里包裹的根本就不是婴孩,入手的重量就不一样。
婴孩怎么也得有个十几斤重吧?
可是这个襁褓却如同空无一物般的轻省。
就在他想要扔掉襁褓的时候,只感觉手一阵的剧痛。
靠,着了道了。
一条黑色的巨大的蜈蚣从襁褓里爬2了出来。
尼玛,这蜈蚣是真的渗人。
晃动着两条触角,吱吱的叫着,似乎郑长生惊醒了它的美梦似的,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