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冰封帝国-第4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托尔部哈拉达,上等貂皮一百张”
“阿拉尔部哈拉达,上等貂皮一百张”
“克烈部哈拉达,部落年轻女子两名,神驹四匹”
“希洛克部哈拉达,玉马一对,银佛一尊”
“尼布楚知府……”
“……”
由于刚才小甘那样做派,这三人都没敢动,此人既然能在这三人面前毫无惧色,来头肯定不小,没准是奉了皇帝陛下的旨意过来的。
那一向以刚正清廉面目出现在大夏国的状元公此时心下了然,他向孙德舜略弯了弯腰,“按察使大人,对不住了,职责所在,跟我走一趟吧”
“不行!”,孙德舜此时突然倔劲儿上来了,就算此人是皇帝派来的,不过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无非是收了一些礼物而已,又有什么?何况那女子是老管家自作主张办得,与他何关?
他指着年轻人说道:“我不管你是什么来头,不过我并未触犯大夏任何律法,你有何依凭拿我?”
年轻人也一时有些语塞,正在这时,从远处驶来一队马队。
这三人见了那些人,赶紧迎了过去。
他们见到了牧仁和王骘!
牧仁和王骘却没理会他们,直接走到那年轻人面前施礼道:“微臣拜见殿下”
“殿下?”
孙德舜突然意识到此人是谁了,因为他还见到了一人。
当今太子监国殿下的护卫队长阿楚珲!
第十章 大夏监国(6)虚幻的盛世
最终的结局似乎有些出人意料。
李木根、魏象枢继续在赤塔省任职,不过按察使孙德舜却被他父亲、端肃郡王孙秀林叫回北京,接受宗人府的禁锢,他并没有受到大夏法律的惩处,也没有哪一条法律能够恰如其分的惩治他,最多治他一个“行为不端,生活奢靡”而已。
“威儿”
孙德威有些惆怅地离开了赤塔省,在路上他在临行前与他父亲的对话。
“大夏国,就算有父皇这样的明君,开明的政治,周全的律令,还算不错的人才,强大的武力,周边压力不大,就是这样的国度,还是初创时期的国度,其内部也并不是想象的盛世,我等只能尽量做好,尽量做到公平,想要做到完全公平是不可能的”
“因为,只要是人就有私心,与他从事何业,何职没有关系,就算做到公爵以上者也有私心,何况其它?但无论如何,我等不能坐视明显的贪酷、奢靡之风盛行,一旦发现立即要纠正”
“威儿,打理一个国度比带领一支军队难度要大得多,因为最善良的人也会有私心,也有贪念,我等只能不断完善律令,让他们的贪心、私心湮灭于心底,让铤而走险者付出骇人的代价即可”
“对于国君来说,公平很重要,若是能管好皇族、大臣,再下面的人就好办了,否则,就像一部精密的蒸汽机?它用何种钢材?多厚,零部件多少?等级要求如何?密封圈的用材以及更换频次,使用何煤?不同用煤下对于零部件更换频次的不同要求,等等?都有一定之规?须臾怠慢不得,否则,但凡有一个螺丝未按照要求更换,就极可能引发大爆炸”
“在这部机器里?有的是煤?有的是锅炉,有的是管道,有的是摇臂,有的是密封圈,有的是进气孔?等等,都各有所专?就像一个国度,作为国君?也就是操作这部机器的人,务必制订规则?将合适零部件用到合适的地方?零部件也不能长期使用?到了一定时间就需要更换”
“久而久之,总会得到一个用材更少,但质量分毫不差,使用时间更长的机器,那样我等的目的就达到了”
“父皇,那明国、清国以及像哈萨克、准噶尔那些汗国呢?”
“彼等自然也是一部机器,虽然粗陋,不过自有规制,所有的人在这些规制下运转,与大夏相比,他们的规制看似更牢靠,不过内里稍有风吹草动便不堪一击,而大夏看似松动,不过内里紧密,风吹草动是撼动不了大夏的根基的”
“那……”
“想要撼动大夏,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出现一个在科技、文化、政体、军力上与大夏相差无几的国度”
“父皇,那就不可能了”
“不见得,大夏国土如此广袤,难道没有分崩离析之虞?我在位的时候还好,假如是你在这个位置上?你有信心牢牢掌握着这偌大的帝国吗?”
“……,父皇,您的意思,大夏一旦有祸,其并不在外面,而在萧墙之内?”
“为父也不知道,但愿吧,谁知道呢。不过有一件事那应该知道,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度,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放眼中国历史,最强盛者,莫如汉唐,可也很难连续强盛三代,可见管理一个国家的难度”
“若论国力之盛,前宋还要超过汉唐,不过其还要向辽国、金国卑躬屈膝,强如大明,太祖上台时治理贪官以严酷著称,更有剥皮实草之举,不过依旧收效甚微,有宋、有明一代,单论财力、丁口,不可谓不繁盛,终究旦夕而废,何也?”
“按照父皇之前教导我等的,莫非是以文御武之弊?”
“这只是其一,也是最重要原因之一,你想啊,国家大事,无非祀戎,祀者,政体也,戎者,兵事也,全部操控在不通兵事的文官之手,岂有不败之理?一想到宋朝大英雄狄青在文官面前蝇营狗苟的模样我就气不打一处来,这样的国度,早就应该败了,没有半分可惜之处!”
“至于明国,一开始还好,慢慢又犯了宋朝的老毛病,文官之龌龊、之卑劣更令人发指,纵有一二无可指摘之人,也是凤毛麟角,就算有天子守国门的壮举,其败亡也是迟早的事!”
“父皇的意思是……”
“唉,我也说不清,不过在面对外敌时,能大义凛然,毫不畏惧,并取得丰硕成果者,一定要封为大夏英雄,让他们居于高位,受万民敬仰,并在青史流传,这才是上位者应该做的,就算有藩镇之祸也使得,总比北宋那样坐看皇亲国戚、满朝文武像猪狗一样被掳走、淫辱好得多!”
“……”
……
几日后,他们来到了安加拉省。
“殿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安加拉省已经拥有丁口八万户,其中牧户四万户,农户三万户,其他人等一万户,丁口三十二万”
“已经在安加拉城设置骑兵学校、水师学校各一所,将布里亚特牧户适龄子弟全部纳入骑兵学校学习,汉人子弟纳入水师学校学习,加上一省原本就有的高等师范学校、高等技工学校等,各部里的青壮多半入了学”
(安加拉城,后世伊尔库茨克)
“原本这里的布里亚特牧户有安加拉部、图拉克部、图图拉部、图伦部四大部,全盛时期丁口超过三万户,不过在俄罗斯人统治时期丁口锐减,只剩下不到两万户,大夏国接手后又迅速恢复到四万”
“安加拉部本是大湖西边布里亚特蒙古人之首,不过其老酋长切科德早就去世,他膝下没有儿子,于是部落便分成好几部,倒是方便了我等管理”
“居于第二位的是安加拉河以西的图伦部,不过此部以前是依附俄罗斯人与大夏作对,大战结束后,我国将此部全部纳入博格拉部,后来又并入安加拉部,实际上,湖西有一半牧户都是属于博格拉部,这些年,博格拉部不断被抽调到他处,又有不少索伦、乞尔吉斯、喀尔喀、察哈尔牧户迁过来,已经面目全非了”
“剩余的图拉克部、图图拉部两部酋长以前都是被我瀚海军救下的,眼下对我国各项规制都是顺从得很,也翻不起大浪”
安加拉的布政使正在汇报,到这里孙德威却打断他,“这两部酋长在位时自然无事,不过他们不在了呢?”
那布政使心理一凛,不过他还是说道:“殿下,无妨,这两部的适龄男丁都是经过大夏各级学堂历练过的,这些部落现在以及未来的主干都已经打上了大夏国的烙印,职部实在想不出他们有什么理由不满”
孙德威叹道:“眼下他们自然没什么不满,但是保不准由于各级官吏作恶,处事不公造成他们内部的反弹,常言说得好,就怕萧墙之内啊”
这布政使自然得知了赤塔省的事情,听到这里赶紧站起来弯腰深施一礼。
“殿下,其它地方职部并不知晓,不过在这安加拉省,我不敢说河清海晏,但是大体公平还是谈得上的”
孙德威点点头,来之前,他对此人也有过调查,至少在眼下,此人依旧值得信任,他说道:“此地就有四万牧户,自然能够提供大量骑兵了,是如何安排的?”
“殿下,是这样,此地编制了一个骑兵军团,还有一个准骑兵军团,在贝加尔湖上设置了一个有一百艘船只的水师舰队,如今已经是安西各处水师的培训基地,很是输送了不少人才,安加拉省虽不起眼,不过一旦有战事发生,此地能很快凑齐两个军团的骑兵,五千人的水师将士”
“财源呢?”
“殿下,这里的造纸、木材、渔业位居北境之最,加上牧业、农业,养活目前的士兵和官员不成问题,对了,这里还是北境水运航道的第一站,从这里开始,无论是河水丰盈的夏季,还是封冻冬季,能快速利用船只、冰船将士兵、物资、人口运到叶尼塞河,加上经过图伦的驰道,一南一北在本省有两条大道,无论是在战事还是在其它紧急事务中,都从容的很”
孙德威点点头,“最北边呢?”
“殿下,按照陛下的嘱托,那些地方,除了将部族里的人尽量聚在一起,设置学校、杂货店之外,便没有其它的开发了,眼下这点丁口,能将安加拉河、勒拿河以南的地方开发好就不错的,其它地方,只能留待后世再开发了”
“对了,勒拿河的航道也清理出来了,从图图拉城开始,勒拿河可以通航到雅库茨克,而基廉加河上,从卡拉姆开始可以通航到基廉加城”
“……”
“……”
在接下来几日里,孙德威走访了一些牧户与农户,所见与布政使口里所说的差不多,最后一日,他们来到了图伦,那条大夏驰道上最重要的城堡之一。
孙德威并没有进城,而是在前面找了一个村落住下了,一个由迁徙过来的农户兼驰道养护者形成的村落,按照之前的规划,这样的村落为一百户,不过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一个超过两百户的大村了。
饶是如此,大夏国并没有拘泥于只编制一百户养路工人,而是将他们全部纳入到由国家奉养的编制。
至于到什么时候不再编制养护工人,尼堪曾同他说过:“此地宜农宜牧宜猎,驰道沿途都是黑土地,可以开发的土地还有很多,牧场广袤,能放牧,山上野兽众多,也能射猎,等到了三百户,也就是一个乡的编制了,那时,一个市镇就能形成了,有了市镇,就能衍生出其它行当,到时候再视情况对编制进行调整。”
尼堪说的不错,这里除了苦寒,其它条件一点也不差,这里的工人除了有月俸,家属还能开垦田地,虽然守护着一百里的驰道,冬季非常辛苦,终究衣食无忧,还有田地得补充,日子比一般人还是强上许多。
快七月份的时候,他们终于抵达了坎斯克盆地。
那处坚昆省最大的农场所在。
第十一章 大夏监国(7)坎斯克盆地
坎,汉语“洼地”之意,到了北境,无论是以前的坚昆,还是以后的高车、铁勒、鲜卑,似乎还是这个意思,显然是从汉语中借鉴过来的。
坎河,发源于西萨彦岭海拔三千米的高山,向北蜿蜒流淌三百里后再折向西,穿越埃文基密林(俄罗斯人对叶尼塞河与坎斯克盆地之间的密林的称呼,是后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如今的坚昆城附近最大的埃文基人聚落),奔行六百里后汇入叶尼塞河。
在坎河上万年的冲刷下,在坚昆城以东,形成了一处总面积高达两万平方公里的盆地。
坎斯克盆地。
后世坎斯克盆地是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粮仓之一(另一个是米奴辛盆地),是种植黑麦最好的地方,另外,此地还是边疆区仅次于阿钦地区最大的煤炭产地。
这样好的地方,大夏国自然不会放过,如今在后世坎斯克所在设置了坎城,为府城,下辖三个县城,在这两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安置了一万户农户,以及以埃文基人、达斡尔人、乞尔吉斯为主的牧户六千户,同时在这里设置大型煤场,挖掘的煤炭通过坎河或大夏驰道源源不绝运到坚昆、安加拉。
另外,坎斯克以及附近的埃文基密林时后世俄罗斯最大的火狐产地,加上萨彦岭的盘羊、雪豹,也是坎斯克的三大珍宝。
除了煤场,利用黑麦、大麦酿酒,加工木材,对野生动物皮毛进行加工,也是坎斯克盆地的主要产业,另外,这里也是大夏国最大的乞尔吉斯大马培育中心,历史上这里本就是乞尔吉斯人为主的领地,他们自己驯养的马匹是经过了蒙古马、西域马、阿拉伯马多次杂交后的马匹。
乞尔吉斯大马,比蒙古马更加高大,与蒙古马一样耐寒、耐劳,是林中不可多得的大马。
孙德威等抵达此地后并没有住进城里,而是选择了坎城附近的一个村落,坎河以南第一乡第一村。
大夏国?有些类似后世那个拥有高度动员力量以及计划性的大国?在坎斯克盆地安置农户后,以提前建好房舍为诱饵?不但让大批汉人农户自愿前来?还让本就在这里的达斡尔农户也按照分配住进了村舍。
于是,在这两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并没有类似后世的xx自治县,xx自治乡之类?以某类族群为主的地方?全部是混居。
当然了,由于汉人移民占据绝对优势,每一个村落(一百户)大致按照八十户汉人、二十户达斡尔乞尔吉斯人构成,并且汉人与其它族群的房舍都是挨着的?并不是村中有村。
不让你抱团?不让你成群,不给你惯着,一个乡设置一座学校,同样是这样安排。
晚上,孙德威他们二十多人分别住进了五户人家。
到了此时?孙德威大大方方将自己的身份亮了出来,他与王骘、阿楚珲住进了一个叫做李有田的汉人农户家里。
李有田是第一批迁到此地的山西农户?迄今已有十余年,以前他是一户人家的老大?如今早就独立出来,挨着原来的村落自己建造了一处院落?眼下像他这样的人家有不少?也就是说?十余年过后,这个村落的规模至少扩大了五成!
三十五岁的李有田心甘情愿接待了皇太子殿下一行。
他是陕西五台人,五台都是山地,人多地少,少量的山坡田地是养不活太多的人口的,不过迁到如此遥远的坎城后,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好。
第一,是有足够的优质、有着深厚腐殖层的黑土地可以耕种,按照大夏国户部“专家”的说法,像这样的黑土地,至少能耕种二十年不用歇田。
第二,不用操心燃料的事情,整个坎斯克盆地就是坐在一处超大型的煤田上,故此,这里无论是农户、牧户还是猎户,都用上了煤球、煤饼,这玩意儿既便宜,供热又充分,可比砍伐木材以及利用牲畜粪便强多了。
这一点,在冬季长达五个月的坎城太重要了。
第三,这里的动植物资源实在太过丰富,还强过尼布楚一带,这里,除了是重要的粮仓,还是重要的中药材收购、培育基地,除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