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冰封帝国-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嘴上却说着,“东边的莫德里、西边的苏德都还在学校老老实实学着呢”
心里却想着,“得想个法子让额尔瑾出去真刀真枪历练一下才行”
第四十四章 千里转场(1)从托木城到陈汤城(上)
老三势头确实不小。
作为车臣汗小女儿的儿子,他母亲格根塔娜在东喀尔喀还是有斡耳朵的,当格根塔娜嫁给尼堪时,按照喀尔喀蒙古贵族的传统,母族会选择部分牧户作为陪嫁的,一开始,尼堪虽然有了一统草原诸部的趋势,不过当时只是占据了整个林中,草原地带也只占据了因果达、石勒喀、斡难河部分地带,漠北蒙古最核心的鄂尔浑河、克鲁伦河还是掌握在土谢图汗、车臣汗手里。
故此,当格根塔娜嫁过来时只带了三百户,这三百户自然也是博格拉部的组成部分,当尼堪决定将老三孙德安苏德送到安西历练时,这三百户也跟着来到了安西,还出动一百少年跟着他进了定远骑兵学校。
巴布的长子诺尔布便是这一百少年的首领,定远骑兵学校规模颇大,每一届便有近千人,孙德安这一百亲卫便占据了一百个席位。
不过这一百亲卫并不是跟其它学员一样全天都在学校学习,而是跟着孙德安在转。
前面说过,在山海关参加过战斗的一万博格拉部骑兵连带家属已经迁到了玄策巴尔瑙尔一带,眼下,孙德安来到了安西历练,作为博格拉部实际上的首领,额腾翼,自然要有所表示,他权衡再三,还是让自己的儿子,今年十二岁的费馨加入到孙德安的团队,费馨,索伦语是“实在人”的意思。
如此一来,老三、礼亲王孙德安身后便有了车臣汗部、博格拉部的支持,加上他还拜王骘为师,其实力在三兄弟里最强。
皇后多西珲长子孙德威身边只有罗斗,不过罗斗可是尼堪最宠爱的妹妹布耶楚克的儿子,而老二孙德恩表面上最惨,身边只有原雅库特两大部落之一的哈拉达库楚克的儿子孙德顺,最多加一个萨哈连最近收的岳讬,那位代表着整个东西伯利亚部族的年轻哈拉达。
如此一来,孙德恩身后就站着大夏国最北境的以雅库特人、埃基人为代表的林中部落,实力看起来最弱,不过别忘了尼堪可是出身尼布楚索伦五部的,而萨哈连正是索伦五部之一的布拉姆部的哈拉达,他还是尼堪的岳父兼姨夫。
也就是说,孙德恩身后站着真正的索伦部落。
于是,三人至少在现在还是平分秋色。
东校六年初,一场罕见的大雪突袭了托木斯克附近,而孙德恩所在的那一支博格拉部,也就是车臣汗送给尼堪的三百户,全部来自以前的兀良哈部落,就需要转场了,因为连续大雪之后,就连蒙古马也没办法吃到积雪下的干草了。
当然了,在大夏国的管理之下,逐渐在迈向准现代游牧时代,在秋季收割牧草以及购买黑麦桔柑以备不时之需的活动已经在绝大部分部落实施了,不过还是有些部落坚持着传统的转场。
托木斯克,位于安西的最北端,在其南面,约莫一千五百里的地方便是额尔齐斯河的上游,按照一般情形,那里的气温、积雪的厚度应该比这里强一些,孙德安决定转场。
礼亲王要转场,虽然只有三百户,不过,却惊动了额腾翼、巴彦、王骘三人,他们商议过后,决定由巴彦带三百骑兵跟着转场,巴彦是孙德恩的老师,须臾离开不得,这也是应有之意。
当然了,这三百户小兀良哈部落,自然还有小台吉负责,具体转场事宜根本不需要巴彦操心,其不过在一旁警戒罢了。
孙德安实际上只比他的大哥孙德威、二哥孙德恩小两个月,在托木斯克附近,他也有一顶帐篷,他与诺尔布、费馨住在一起,日常生活起居全部由他们自己完成。
属于他们三人的马匹有十五匹,牛羊一百多,还有骆驼五头,当然了,他们喂养骆驼就是为了转场拉动收纳帐篷的大车的。
诺尔布十三岁,费馨十二岁,孙德安十岁,就这三个都不满十五岁的少年,能顺利完成转场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草原上,十五岁就能当兵了,十岁就要独自外出放牧,十三岁,基本上是按照大人来使唤了。
不过问题来了,这三人都是贵族之家,以前基本上没有干过这些,不过这顶帐篷是他们在别人的协助下亲自扎下的,能够扎下帐篷自然也能拆。
饶是如此,这三人要比别人多花一个时辰才完成拆卸,当他们将毛毡布、木柱、绳索、铁皮炉子等物在大车上绑好时,人家已经等候多时了。
与两个兄长相比,孙德恩倒是完美地继承了他外公硕垒的基因,拥有一个敦实的身材,只有十岁,看起来却是虎头虎脑的,加上他天性好动,很早就学会了骑马射箭,还是几个兄弟里最早学会瀚海军刀法和枪法的。
三人中,年岁最大的诺尔布和他是姑表兄弟,本来是在东喀尔喀吃香的喝辣的,被送到遥远的安西伺候这位表弟,一开始心里自然是不愿意的,不过在被他祖父硕垒暴打一顿后,还是过来了。
作为车臣汗的孙子,虽然不用亲自放牧,不过打小就骑马射箭、练习搏克也是少不了的,他在后世能接任第三任车臣汗,本身的能力肯定也不差,不过在他心目中,作为黄金家族的子孙,来伺候一个林中蛮子的后代,虽然是他的表弟,这心里还是不得劲。
不过他祖父的一席话还是最终将他惊醒了。
“诺尔布,你可知晓为何你姑父统一了整个漠南漠北,还将中原的黄河以北的三省收入囊中,西边更是将以前金帐汗国的部分疆土恢复起来了,对于夹在其中的喀尔喀三部却没动分毫?”
这么大的议题,作为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如何知晓,诺尔布自然摇了摇头。
“以前,伟大的成吉思汗在位之时,虽然也所向披靡,不过杀敌一千,自己也会损失不少,占了金人的土地后才突飞猛进,为何?自然是有了金人的工匠,这武器、甲胄就大大便利了”
“你姑父虽出身林中,丁口单薄,不过无论对上哪一个部落都是以少对多,每一次还能以少量损伤获得大胜,论硬实力,他早已超过了成吉思汗,这样的人物,统一全部汉地,或者恢复以前咱蒙古人几大汗国时的辉煌是迟早的事”
“眼下,他对于我等实施的是羁縻之策,而没有直接管辖,也是看了你姑母的面子,若是要灭掉我等也是简单得很,不过,在我看来,他这也是权宜之计,最终他还是将所有的牧户收到博格拉部的,我等无非是做一个闲散王爷罢了”
“我在的时候,尼堪多半不会动手,不过等我不在了,无论谁坐上这个汗位,我看都悬,那时到底是一个什么状况本汗也说不清楚,不过交好尼堪的子孙,至少报一族平安,也就是说咱东喀尔喀一系的安危都系于你一身”
“欧沃,我部还有两万户,两万精骑,也不是任由别人揉捏的”,欧沃,蒙古语,爷爷之意,听到这里,诺尔布却出声发对。
硕垒却摇摇头,“此一时彼一时,何况在这几年,你姑父通过募兵,已经将不少牧户迁到了他的博格拉部,我部号称两万户,实际上只有万余户了,博格拉部的条件比我部要好许多,如今人心浮动,都以加入博格拉部为荣”
“何况,以前,像兀良哈等部落能够心甘情愿受成吉思汗的子孙管辖,也是因为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如今尼堪眼看着就要闯下不亚于成吉思汗的伟业,这些部落也不是傻子,岂有不动心的?”
于是,诺尔布被说服了,孤身一人来到了安西。
而那额腾翼的儿子费馨自然没有诺尔布这样显赫的家势,不过他从十岁开始便在大夏国的小中学堂读书,假期又帮着家里放牧,对于尼堪家族的敬畏也远大于诺尔布,自然服服帖帖受孙德安指挥。
眼下他们三人又有分工,年纪最大的诺尔布负责马匹,费馨负责牛群,而孙德安负责羊群,实际上,牛羊多半在一起,费馨一个人打理所有牛羊的时候更多一些。
当小兀良哈部三百户南下时,孙德安实在太累了,便在大车上睡着了。
等他醒过来时,天色已经黯淡下来了,整个部落都在托木河东岸扎营,费馨、诺尔布两人已经将帐篷扎好了,部落里的台吉也给他们送来了煮熟的羊肉。
在他们营地的对面,也就是托木河的西岸,是一片长着茂密白桦林的丘陵地带,按照位置来说应该是大夏国的管辖范围,不过由于这片密林延伸颇广,沿着托木河一直向北直到俄罗斯控制着的阿西诺,故此,俄罗斯人想通过这片密林对大夏国进行侦查也不能完全避免。
小兀良哈部的迁徙引起了彼等的注意,单独一个部落的迁徙他们自然不会在意,不过一个如此小的部落竟然能调动托木斯克的骑兵护送,这里面肯定有蹊跷!
在托木河的对岸,有一老一少正端着单筒望远镜盯着河对岸的动静。
那老的年约四十,长着一蓬乱糟糟的黄褐色的胡子,身形高瘦,不过他腰间的哥萨克弯刀暴露了他的身份。
那个少年约莫十五六岁,也是高瘦的身材,却长着一头金色的头发,他身边也有一把带着浓浓哥萨克风格的恰克希弯刀。
那老的正是如今阿西诺督军哈巴罗夫的堂弟,身为侦察兵兼渔民的米哈伊洛夫,而那少年正是哈巴罗夫唯一的儿子德米特里!
第四十五章 千里转场(2)从托木城到陈汤城(中)
第二日。
这一次,孙德安三人一早就把帐篷拆好了,并自己弄好了早餐,不过令他们意外的是,这么久了,却并没有见到台吉的身影。
又等了约莫小半个时辰,那台吉才与巴彦两人联袂而来。
时至今日,在巴彦这一批最早从各级学校出来的诸人中,巴彦是最接近升任军团指挥使的人,他是尼堪姑父墨尔根的儿子,只比尼堪小八岁,今年近三十岁的他既继承了乌扎部阿吉家族强悍的身体,还继承了墨尔根的聪明。
从外形上来看,他的身体条件接近朱克图,由于他是尼堪的表弟,他“第二代朱克图”的称号已经在瀚海军私底下叫开了。
与朱克图一蓬浓密的络腮胡子不同,巴彦却只在颌下留了一撮山羊胡子,面相看起来倒是与历史上某知名人物相似。
与叶铎等人成了叶尼塞河中游三大部落女婿不同,巴彦却在几年前在他老爹的安排下娶了现户部尚书李开富的女儿李春兰,如今看来,墨尔根这一步棋还真是走对了。
在尼堪身上,兼具索伦、汉人的光芒,巴彦娶了李春兰之后不也有了这一光芒吗?
不过,令墨尔根、巴彦父子都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尼堪为何要让一个索伦人成为车臣汗外孙的老师,按照常理,巴彦成为孙德威、孙德恩的老师才是正理啊。
连老奸巨猾的墨尔根都无法理解,巴彦干脆也不想了,痛快接过来了这个担子。
他是赤塔学校建成后最早一批进入学校学习的索伦子弟,完成了五年的小中学堂学习,后来又进了五原骑兵学校,个人履历异常干净明白,加上他本身又是乌扎部的勇士,还是尼堪的表弟,出人头地是迟早的事。
这也是墨尔根的判断。
他曾对巴彦说过,“老三,尼堪虽是汉人,不过他是吃驯鹿的奶长大的,若不是有孙老头和老孙头,他就是一个真正的索伦人,乌扎部就是他的根,无论他将来达到何种程度,绝对离不开乌扎部”
“以前,若不是岳讬作死,他肯定是尼堪最信任的人,苏哈、朱克图、哈尔哈图、牧仁还要向后靠”
“你大哥、姐姐都是普通人,没办法与你相比,不过乌扎部下一代的希望还是在你身上”
当巴彦骑在马上朝孙德安的帐篷走来时,孙德安正坐在已经捆好的大车上看着诺尔布、费馨两人给骆驼套上缰绳。
此时,初升的太阳还挂在东边的天空,在这北境之地懒洋洋的、淡淡的,没有让人感到温暖,反而更增添了清冷。
孙德安实际十岁,看起来却有十二三岁的粗壮的身躯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虚幻、庞大了,这让远处的巴彦一下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难道是皇上认为他这个儿子各方面与我像,便让我来调教?”
巴彦在离孙德安约莫三丈的地方勒停了战马,在下马的时候,他竟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见到巴彦来了,孙德安赶紧下了大车向他施了一礼。
巴彦将他扶起,面上带着一丝微笑,“殿下,昨晚出了点事情,我传唤了附近的灰衣卫,故此耽搁了”
孙德安心中一凛,“有巴彦在此,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还要巴巴地将那灰衣卫唤来?”
赶紧问道:“发生了何事?”
巴彦说道:“小兀良哈部落少了一人,此人应该是到托木河凿冰取水时失踪的”
孙德安问道:“木桶还在吗?”
巴彦摇摇头,孙德安继续问道:“那你等是如何断定他是在河面上失踪的?”
巴彦说道:“当晚,大部分人都是融雪取水,不过也有部分人是凿冰取水的,此人就是其中之一,有人看见他走向河边了,他的桶虽然不在了,不过他曾经凿冰的痕迹并没有完全消失”
“可这并不能证明就是此人凿的”
一听此话,巴彦心中大震,心想:“以前我在讲授他读书、习武、兵法时,他都是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除了身体强健超过同龄人,并没有瞧出有何特别之处,没想到陡然出了这么一件事,以他的年纪,竟能一下瞧出事情的关键”
不禁仔细瞧了他一下,只见他双眉紧锁,似乎正在沉思什么大事一样,配上他那幼稚的面孔,乍一看还真是可笑。
“殿下,此人身上有一件饰物,那物件儿很小,落在冰面上不易察觉,兴许是作案之人在晚上忽略了”
孙德安点点头,“你等在冰面上以及河对岸发现了脚印?”
巴彦心中更是大骇,这下他才有些明白为何皇上将博格拉部、车臣汗部放到他身边了,此子年纪轻轻便如此厉害,还真有皇上少年之时的风采啊。
“是的,殿下,作案之人肯定也是高手,托木河冻得结实,踩过之后也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不过灰衣卫手中有放大镜,还是发现了端倪,何况,河对岸的树林里的脚印彼等并没有做出掩饰”
“有结果了?”
“是的,在安西这地方,各部落之间都相安无事,我问过了,此人并没有什么仇敌,我初步推断,只有两类人有可能做出此事,一个自然是北方的罗斯人,另一个自然是南面的绰罗斯人,考虑到这里离绰罗斯部实在太远,多半是那罗斯人干的”
“这么说他们是针对本王来的?”
“也不一定,还是我大意了,原本想到大冬天的,就算是探子也要消停几日吧,故此我在护卫殿下南下时并没有掩藏行踪,而是大大方方打着瀚海军的旗号,这么一来,无论是外面的人,还是我大夏国的牧民若是瞧见了肯定会觉得奇怪,什么样的部落,进行转场还要瀚海军护卫?
“不用说,敌人是将此人掳过去逼问实情了”
“你的对策是?”
“殿下,为万全计,我有两个建议,其一,殿下立即终止南下,让其他人继续南下,其二,殿下若是坚持南下,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