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262章

1625冰封帝国-第262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问题。

    待得过个年,朝鲜的丁口锐减一半,王公贵族消失殆尽时,自己再出来打着兴复李朝王室的旗号,让自己的某个儿子假冒李朝后人,兴兵南下,或彻底覆灭其余孽,或驱赶到日本,彻底将整个朝鲜纳入大夏国。

    然后,再过了几年,自己那儿子假意退去国王之位,之后便可彻底纳入行省管理。

    至于多铎那里,能成功自然是好事,就算不能成功,让日本恶心几年还是不成问题的,何况,有自己水师的协助,多铎在四国坚持个年不成问题,届时,再给他部分在朝鲜投降的满清余部,应该能多坚持几年。

    如今的日本,实际上类似于满清的八旗制度,武士阶层便是旗人,专门负责打仗,战力强横,虽然在战事时各藩主也将农民征召上来,不过主力还是武士,假如日本此时有两千万丁口的话,其武士阶层应该在四十万左右,青壮最多一半,也就是二十万左右,这些人还分布在众多的藩国,仓促之下也难以聚集,正好给了多铎的机会。

    何况,四国以山地为主,多铎若是能重拾祖先在长白山的感觉,没准还真能在那里创出一片天地。

    嗯,等会儿得问问孙佳绩,看多铎在四国进展如何。

    日本人口太多了,对大夏终究是一个威胁,必须越乱越好,只要消灭了他的武士阶层,剩下来的农户、商人完全不用理会,时机成熟后,将其全部纳入大夏国的范围也不在话下。

    关键就要看多铎的能耐了。

    不过若是能拿下大明的领土,或者一半的领土,自己能有足够的兵源,就算没有多铎,假以时日也能拿下日本,不过既然有像满清余部这样的生力军出手,何须自己操劳?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才是上策。

    农户、商人,直接按照行省管辖就行了,看看后世的美国占领下的日本就知道了,解散其武士阶层,不出几年,日本将会变成一个普通国家,无论有没有明治维新都是如此。

    不多久,刘若愚的汇报就完了,其实尼堪自从来到盛京后就对皇宫好好逛了一番,别的不说,就皇太极新建的那片殿宇,几百间宫室,再多的人也住得下,刘若愚无非是想让他做出具体的划分和安排罢了。

    “这样”,尼堪开口说话了,此事他也想了许久。

    “先说东侧,大政殿封存;左翼王亭给政务院,右翼王亭给枢密院;理藩院依旧设置在阳都”

    “剩下的八间王亭分别给六部,多出来的两间给每天值守的官员晚上休憩时用”

    “再说西侧,崇政殿自然是朕会见百官时用,不过也不用那么频密,五日一次就行了,平常事务就由政务院总理、枢密院枢密使、理藩院总理打理就行了,这三人有做不了主的事务,先报通政使司处理,通政使司处理不了的再报到朕这里”

    “不过”

    按照刚才尼堪所说,那各院的首领以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权力就太大了,尼堪虽然不想每日早早在大殿朝会那么辛苦,但也不想放任自流。

    “三院、通政使司每日处理了何事,是如何处理的,必须在次日有条陈呈上,报内官监备案,咳咳,今后若愚就专门负责通政使司,文慧负责内官监以及灰衣卫”

    这也是应有之意,能上三院、通政使司处理的肯定都是大事,次日列明呈报也不难,理藩院那里,每月汇总一次就行了,王尼堪自己有时间就看一下,没时间的话王文慧负责查看,有疑问的再向尼堪提出来。

    将刘若愚与王文慧分开,按照时间来看,也应该到这一步了。

    这样的话,加上五日一次的朝会,足够处理大小事务了,何况,他还有一事已经同他俩人有过商议了,那就是各省的布政使、镇守使、旅指挥使以上官员可以直接向通政使司上折子,加上布置在各地的灰衣卫,勉强可以杜绝一些个欺上瞒下的情形。

    此时,尼堪不禁暗暗叹息。

    “都说密折、内官、锦衣卫不中用,等自己真正做到这个位子上才发现没有比这些更好的制度了。不过,为了平衡这些人,必须加强孙秀节都察院的职能了,嗯,还真是赞叹古人的智慧啊,这不就是后世的某委吗,以及那些后世被骂的狗血淋头的言官,没有他们的存在,能有效监督百官的行动吗?”

    “但也不能让言官占用太多的朝堂时间,必须得想一个法子”

    “飞龙阁改成北书房,是朕处置军务、会见军将的地方,再设一些床铺,以便随时休憩;翔凤阁改成南书房,是朕处置政务、会见文官的地方,同样设置一些床铺”

    这两处都在崇政殿的前面,飞龙阁是皇太极演武、珍藏兵器之处,翔凤阁则是珍藏书籍,查阅典籍之处,用作书房倒是能物尽其用。

    “霞绮楼、日华楼、协中斋、师善斋四处,协中斋改做偏殿,其它三处依旧作为皇室子女读书之处,今后也可以让文武大臣中合适的子女进宫读书”

    这四处,原本就是皇太极用来作为皇室子弟读书之处,如今将协中斋改做偏殿,也好在自己上朝时有休息的地方,或者自己将来闲暇时督导子女读书时也有个“备课”的地方,平常就当做教师休息之处。

    “后宫嘛”

    听到这里,刘若愚、王文慧两人都竖起了耳朵,皇太极的后宫还是很有讲究的,正中的清宁宫是他的皇后哲哲的居所,左边麟趾宫是其贵妃娜木钟的居所,麟趾宫南面才是庄妃所居的永福宫。

    右边,上面是皇太极最钟爱的辰妃海兰珠的居所关雎宫,南面是淑妃巴特玛的衍庆宫。

    不过,眼下尼堪这厮可是有六位妃子的,除了一开始那四位,新纳的苏泰、泰松眼下可是帮了大忙,苏泰是以前叶赫部台吉金台石的孙女,还是林丹汗的大妃,有她在,既能稳定察哈尔部,还能稳定海西女真诸部。

    这不,听说苏泰有身孕后,原本已经加入到满洲八旗的海西女真诸部的旗丁留下来的还真不少,而由于南楚在大夏国的影响力,更是加强了这一点,同理,由于喀克笃礼的存在,鸭绿江、图们江的库尔喀人东海女真的一支留下来的人也不少。

    当然了,林丹汗的妹妹,如今尼堪的另一位妃子泰松由于手底下的牧户本来就是察哈尔部中最多的,如今在尼堪的辛勤耕耘下也有了身孕,算是进一步加强了察哈尔部对自己的向心力。

    可惜皇太极的妃子都被豪格带走了,否则,以尼堪的作风,至少要将布木布泰留下以稳定科尔沁部落了,如今只能另想他法了。

    “凤凰楼的宫室建好了吗?”

    凤凰楼是宫里最高的建筑,有三层,本来是皇太极在后宫的住所以及书房,尼堪却不想这么浪费了,还是将他改成了一座后妃的宫室。

    “改好了,陛下”

    尼堪点点头,这么一来,自己六位妃子就都有住处了。

    “改清宁宫为夏宁宫,由皇后多西珲及其子女入住”

    “改凤凰楼为夏静宫,由贵妃阿茹娜及其子女入住”

    刘若愚、王文慧听了心里都是一凛,他们都暗暗想着,“皇上这是要将阿茹娜贵妃的位置进一步明确啊”

    尼堪自然是有这一层意思,不过凤凰楼可以远眺,可以读书,还可以开家宴,这都不是以前目不识丁的多西珲可以做到的,而从小被土谢图汗衮布当做“圣女”培养的阿茹娜精通蒙、藏、汉三种语言,还过大量的书籍,何况,只要她的兄弟哲布尊丹巴二世存在,尼堪对喀尔喀三部的掌握就如臂使指。

    于是,阿茹娜的地位就卓然独立了。

    “关雎宫由哈尔额敦及其子女入住”

    在尼堪几个妃子中,单论相貌,无疑是他的“表妹”哈尔额敦了,何况她还是正经的索伦人,如此安排也是应有之意。

    下面的刘若愚、王文慧也是心领神会。

    “麟趾宫由格根塔娜及其子女入住”

    “永福宫,苏泰;衍庆宫,泰松”

 第五十九章 收官(8):尾声(下)

    第三日,当尼堪的后宫以及各部衙门搬进新居后,在大雨中,大夏国占据沈阳后第一场朝会在崇政殿召开了。

    皇太极建造的崇政殿自然比不上大明修建的宫殿,不过还是比阳都的宽敞多了,大殿里,除了已经返回安西都护府坐镇的郭天才,各省的布政使、镇守使,各野战军团的指挥使悉数在列。

    尼堪于1640年建国,今年已整整四年了。

    四年的光景,大夏帝国并没有龟缩一地关起门来过日子,在得益于济州岛的贸易、境内铁器套件、呢绒制品、洗漱用品三大利器的带动下,国库丰盈,再加上境内丁口稀少,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帝国在境内基本上实现了三到五年的义务教育。

    更兼伯力高等技工学校、瀚海大学以及各省均设置了的高等师范学校,不提尼堪这个穿越者带来的领先一大截的数理化知识,前三者的实施便让大夏国领先这个世界一大截。

    最为关键的是,尼堪虽然在后世只是一个工科本科生,不过无论从理论,还是在实践上,以及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上,他拥有的系统知识都不是目前欧洲这个还是以“放血法”作为治疗的地区所能比拟的。

    不说别的,在大夏境内利用牛乳的疱疹给人种痘的法子,使肆虐这个时代最大的病症天花在大夏国境内几乎绝迹,便领先这个时代一百年以上,对于其它的瘟疫,虽没有针对性的办法,不过尼堪带来的隔离、吃好喝好增加营养以增强免疫力、减少空气传播等理念也大大减少了大规模爆发的可能。

    加上其在如今仍处于小冰河时期、寒冷期长的北境大肆兴修水利、创造性地大量种植黑麦带来的可储存粮食、饲料的增加,以及大规模轮作的使用保持土壤费力,最有效的便是苜蓿,让过去被视为畏途的北境竟然成了鱼米之乡,牛羊遭遇大旱、大寒造成的损失也能控制到一定程度,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草原民族但凡遇到大旱、大寒,便只有南下劫掠一途。

    一个全新的,超越这个世界任何一个国度的帝国奇迹般地出现在大明北境。

    不过,这个国度也不是没有缺点。

    丁口,还是困扰帝国的关键因素。

    如今在占据了西到萨日德格山乌拉尔山,东到大海,南到长城一线的广袤国度却只有一百八十万人,这样的国度,就算再先进,在周边如狼似虎部族、国度的觊觎下,是不能长治久安的。

    幸好,尼堪的国度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西边,俄罗斯还处于其最弱的时候,南边,大明摇摇欲坠,东边,大夏已经将历史上最后一支强大的骑兵部落满洲消灭,在更遥远的东边,传说中的天选之地美洲大陆,西班牙人虽然占据了大部分地方,不过他的统治是建立在裸的杀戮、剥夺的基础之上的,如今虽然开始怀柔了墨西哥,不过根基并不稳固。

    何况,此时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城、利马的统治虽然给王国带来了大部分收入,不过在这两地的军力并不多,就算他们知晓了来自东方的“陌生国度”开始在温哥华一带搞得风生水起也无可奈何。

    当然了,作为骄傲的、自以为是“天主教”护卫者的国度,西班牙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也在积蓄力量,不过大夏国也没闲着,双方在美洲终有一战,不过却不是现在。

    眼下的关键是稳定好辽东,这里,有一大堆棘手的事情等着尼堪去处理。

    “陛下,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勘定,加上辽东各城池大部分小吏都在,终于弄清楚了辽东的丁口”

    “计有户近三十万,丁口近一百万,不成户者,哦,也就是前清国的阿哈农奴、奴婢共计六十万,其中成年者近五十万”

    “前清国撤退时,因为制订了每个旗丁只能带走三人的规定,结果在辽东遗留了大量的老弱妇幼,合计高达十万之众”

    哈尔哈图正在做汇报,尼堪听到这里边打断了他,“有多少青壮妇人?农奴、奴婢中成年妇人又有多少?”

    “回禀陛下,旗人家属遗留的青壮妇人多是旗人的汉人、朝鲜小妾,也就是他们口里的侧福晋,还多半是第三、第四侧福晋,几乎有三万之众,农奴、奴婢里未成家者近二十万”

    “好,知道了”

    “陛下,在辽阳、东京城、盛京缴获各类银钱折合白银约六十万两,粮食不多,不过也有近三百万石,估计大部分都被彼等带走了,万幸的是,虽然在四月份有战事,辽东的田地倒是都种上了粮食”

    “嗯,三百万石,足够让近两百万人支撑到秋收了,好,此事等会儿再说,孙传宇”

    孙传宇赶紧上前施了一礼,“陛下,拿下辽东之后,投靠我国的前清将千总、甲喇章京以上者便有近百人,计有兵丁两万左右,微臣全部检视过,还都是青壮汉子,可继续从军,其中有一半可当骑兵使用”

    尼堪想了想,“将济州岛的军政学校迁到沈阳,嗯,今后便将此城称为东京,全部迁到东京,投降的满汉军将,凡是把总、牛录章京以上,愿意继续到军中效劳者,必须到军政学校学习到年底,让彼等务必精熟瀚海军的各种规制,学成之后再视情形安排职务”

    “兵丁那里,会骑马的全部安排到骑兵旅,嗯,这次大战,我国虽然拿下了辽东,不过损失也颇大,至少损失了一整个军团的骑兵,按照你的说法,阵亡者便在五千左右,重伤者三千左右,必须全力做好阵亡者的抚恤,无论花多长时间,也要全力抢救重伤者,同时做好抚恤”

    “轻伤者,估计现在都好了,这样,这些人,若是不适合继续当兵者,全部转到辽东,有两个去处,满清建国后,在各大城池附近都建有堡寨,堡寨既是牛录的聚集地,又是田庄的所在,便让这些人分别担任堡长、游徼、啬夫,剩下的全部进入各城池担任衙役,四千人,基本上可以分配完毕了”

    “嗯,这些人到位之后,户部、都察院、各城池文官就开始介入,这是你等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务”

    “其一,让这些没有成家的青壮男妇结为夫妇,嗯,还是以自愿为主,实在不愿凑合的可强制安排,此事由各堡乡长、啬夫、游徼配合完成,都察院的人手全部撒下去监督此事,不可徇私枉法,不可营私舞弊,有查获者,严惩不贷!”

    “完成此事后又有几事”

    “其一,迁徙五万户到吉林省,吉林省布政使做好准备”

    “其二,迁徙五万户到安西,安西都护府做好准备,沿途接应、车辆、骡马等由商部统一安排,朕只有一句话,这些丁口都是大夏国的宝贝,切不可怠慢了,一定要一个不漏地送到安西,但凡有甚差错,唯政务院、商部是问!”

    “对了,今后凡是涉及到迁徙的事,不要怕花费钱财、药材和粮食,你今日花费了,彼等今后会百倍还回来”

    “嗯,若是不愿意迁徙的,告诉彼等,便依旧按照农奴处置!在东京附近设置一处官田,专门安置这些丁口,此事由户部负责”

    “从明天开始,先从投降的满汉骑兵中抽调八千人加入到各受损的骑兵旅,记住,每个骑兵旅的降兵不得超过三成,也就是最多一千人,不足的从博格拉部里拣拔”

    “剩下的步军大约还有大约万人,新组建三个步军旅,不过不是单独设置,与原来的瀚海军混编,嗯,今后辽东之地主要由朱克图部、恩索部驻扎,就编到这两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