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肆发行债券,金融业也沦陷。无休止的造舰,海战的接连失利,航运业受到严重的影响。
大英毕竟只是一个岛国,对于贸易的依赖性非常大。
而贸易又依赖航运业,所以大英的那些资本家、金融家此时才会受不了。
而此时在次大陆的大英陆军还觉的国内肯定不会放弃他们的。
现在依托港口内剩下的舰船,再加上岸防工事,他们还能够抵抗复兴军海军的登陆作战。
即使是非常的困难,但是还能坚持下去。
李少荃的马车在城中心的一个府邸前停了下来。
这是原本的城主府,用石头建成,典型的莫卧儿式建筑。
府邸的门口铺着石板,打扫的干干净净。
身材高大的李少荃弓腰从马车上走下。硬底的皮靴踩在石板上发出了“踏踏”的声音。
一个身材矮胖,留着一脸络腮胡子,满面油光,秃顶的中年英国人站在府邸的大门口。
门的两边站着两个头戴熊皮帽的英国士兵。
在这样炎热的季节还带这样的帽子,不得不说他们的意志力很坚定。
“你好,坎宁先生。”
“你好,李先生。”
两个人在门口寒暄一下就向府内走去。
因为只是试探性的接触,李少荃并没有带多少人过来。
李少荃现在算是复兴军在次大陆地区行政上的负责人。
刚才接待他的查尔斯·坎宁是新任的次大陆总督。
拉姆齐投降之后,大英帝国已经将他定罪,自然要将他的位置换掉。
查尔斯·坎宁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到了孟买,以孟买总督的身份,屈居在拉姆齐之下。
实际上那时候内阁本就有意让其取代拉姆齐,只是当时的次大陆情况复杂,坎宁还需要熟悉业务,于是只能让其暂时在孟买主持工作。
李少荃跟着坎宁走进府邸,那两个门口的卫兵脸颊上满是汗水,但还是站的纹丝不动。
这些英国佬在骨子里都有着一种倔强。
“李先生,这场战争打了很久了,已经有太多人牺牲。原本大英帝国在次大陆建立起来的秩序,已经完全被打乱。原本这里的人还能够安居乐业,但是现在您看看,到处都是残破的城市,随处可见流离失所的百姓。出于人道的考虑,我们双方都要为战争的结束做出努力。”
坎宁作为新任的印度总督,作为谈判的发起人,自然是摔先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过坎宁的话,让李少荃想起了刚才在城内看到的情景。
虽然已经是一名成熟的政客,听过太多这样冠冕堂皇的话,李少荃的心中还是泛起了一阵恶心。
“总督阁下,我们一直秉持着次大陆是次大陆人的次大陆。你应该能够看到,这里的民众已经觉醒,他们现在的战斗是为了摆脱贵国的奴役。我们复兴军一贯支持这种追求独立自由的行为,我们已经承诺过不会占领一寸次大陆上的土地。这里将完全交给北方联盟、圣国、缅甸王国、廓尔喀、泰米尔王国……这些本土势力管理。”
“如果大英帝国愿意放弃对这里土地的侵占,愿意与这里的势力建立平等的关系,我相信他们一定还会继续与大英帝国进行贸易交流。”
李少荃早就想好了反驳坎宁的话。
战争状态下的谈判就是互怼。
联军现在还处在优势状态,李少荃说话自然也就可以强势一些。
“不不不,李先生,我无法认同你的说法,应该说是我们大英帝国从愚昧中解救这些次大陆的人,让他们过上了文明人的生活。几百年来,这些土邦已经从法律上承认了大英帝国对这里的宗主权,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
“现在次大陆战乱的原因恰恰是一些外来势力,比如圣军,比如缅甸王国。他们的侵略行为破坏了原有的土邦统治。”
坎宁伯爵油腻的脸庞以及短粗的脖子都涨的通红。
“坎宁先生,这件事情,我们似乎无法达成共识了,现在让我们谈一谈停战的条件吧,集合联军各方的意见,大家只能接受英军无条件投降,并且立即从次大陆地区退出去。这件事情坎宁先生能够做主吗?”
坎宁伯爵眼睛瞪的圆溜溜的:“这算是什么条件,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的。大影帝国在这里还有百万大军。李先生觉得我们会无条件投降吗?”
坎宁伯爵觉得李少荃开出的这个条件真是太离谱了。
哪怕是讨价还价,也不能将条件开得那么离谱啊。
“李先生,我也透一个底,我们最多只能接受在现有的实际控制线停战。双方同时向后撤退三十公里,建立缓冲区。”
卡宁伯爵虽然有些愤怒,但是还是将自己的条件给提了出来。
“哈哈哈……,坎宁先生,看来我们今天的谈判要不欢而散了。”李少荃捋了捋下巴上留了十几厘米长的胡须,笑道。
“我想先生一定还不了解战场上的情况。难道大英海军向您隐瞒了失败的消息吗?”李少荃略带嘲讽地说道。
坎宁自然知道海军失败的事情,而且他也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不过他还是煮熟的鸭子嘴硬:“李先生,我们的海军是失败了,但是我们大英军队还没有失败。我们剩下的舰队依然能够保护孟买港的安全。我们剩下的陆军依然有实力保护那些终于女王的土邦。”
李少荃针锋相对地说道:“好吧,坎宁先生,我想知道你们怎么继续向这里运送补给。你刚才也说了孟买这里有百万大军,坎宁先生一定是个种田能手,能够用这么点地方养活百万大军。”
坎宁气的脸红脖子粗,差点要指着李少荃的鼻子骂了:“你……李先生,听说你们是礼仪之邦,没想到先生说话这么苛刻。”
“坎宁先生,可能我的话说的有些重了,但是我是真心希望战争能够早点结束,这里能够少死一些人,我想你也应该为你们大英的是士兵考虑一下,他们这样白白牺牲在异域他乡,岂不是可惜。”
第七三八章 战场狙击
李少荃接下来又与坎宁总督协商了交换俘虏的事情。
实际上英国人的手中也没有多少联军俘虏能够拿出来交换。
李少荃提出可以让俘虏的家属自行赎买。
赎买俘虏的方式古已有之,这种方式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最为流行。
现在复兴军手中已经控制着十几万英军俘虏。这其中还有一些是英国侨民。
那些战士还好,复兴军能够驱使他们在新建的海峡都护府修路。
原本大英控制下的海峡殖民地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星加坡成立了一个以几大家族为首的共和国。
而马来半岛南部的几个苏丹国则成立了海峡都护府。
果不其然,原本农场的总场长杨广泉担任都护府的大都护。
李秀成从南下军团中暂时调离出来,整合了原本岛上的农场民兵部队,组建海峡都护府守备部队。他担任守备部队的指挥官。
杨广泉最擅长的就是种地,建设种植园。
控制了这里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回原本掌握在当地贵族手中的土地。
那些原本控制着当地资源的贵族阶层,则有罪的被治罪,无罪的也被流放。
他将这些土地改造成为大种植园。
马来半岛这里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搞种植园,尤其是搞橡胶产业。
那些最初被引进到这里的橡胶树,已经成材。
杨广泉将一部分土地拿出点来售卖,获取发展当地的基金。
另外拿出一些之前已经经营成熟的农场成立公司,以国属企业的身份到国内发行股票。
双管齐下,发展当地的资金就有了。当然了,作为新成立的都护府,董书恒也会让新京给他们拨款的。
杨广泉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扩建当地原有的港口,修建公路,将那些大种植园都给连接起来。
今后海峡都护府最主要的功能定位就是大种植园经济。
原本这里的当地人也都将被吸纳进种植园中。
复兴军控制的大英俘虏中还有一部分是老弱。
这些人都是吃白饭的,李少荃早就想要将这些人给脱手。
但是又不能白白送出去,那样子未免太便宜这些英国人了。
正好这次与英国人谈判,李少荃就提出了这个解决方案。
英国政府不愿意花钱赎买,但是可不能阻止那些人的家属自己出钱赎买啊。
虽然这事儿有些拉仇恨了,但是复兴军不在乎。英国人本来就对复兴军恨之入骨。
停战暂时是肯定不能停战了,那么就继续打吧。
现在就看谁坚持的时间长了。
英军为了大规模地征募仆从军,基本上已经对孟买和古吉拉特邦等地方竭泽而渔了。
要不是它们之前从埃及地区紧急运来了大量的小麦,那么他们现在早就已经揭不开锅了。
只是现在海陆已经断绝,英军控制区内的粮食生产又被破坏严重。
当地生产的粮食根本就无法满足这么多士兵的消耗。
要是海军不能在半年之内从新打通海上通道的话。
这里所谓的百万大军可能就要喝西北风了。
当然了联军这边也不好受。
圣军控制了大量的新占领区,这些地方要稳定下来,恢复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当然了,各国也多少抱着吃大户的思想,他们心中也想占复兴军的便宜。
毕竟次大陆的这几个势力,久经战火,都有些穷。
复兴军则财大气粗,联军这中也有复兴军的部队。
他们穿的军装,吃的伙食,使用的武器,无不让这些势力艳羡不已。
加上复兴军原本就承诺会对联军进行无偿的援助。
要不然,这么多的联军也不会由兵力上并未占主导地位的复兴军来主导作战。
所以,现在前线的几十万军队有一半的补给都是复兴军提供的。
南洋地区生产的稻米被源源不断地运到次大陆战场。
次大陆的士兵和复兴军派来的士兵大都是习惯吃稻米的。
士兵们平时的伙食都是白米饭淋上肉汤再配上一些蔬菜。
隔三差五的可以分到一些肉食。
这样的伙食对于复兴军来说已经很差了,他们的国内的时候,日常伙食要比这好得多。
但是对于大部分的联军士兵来说这已经是极好的了。至少他们能够白米饭吃饱。
这么多的士兵,每天消耗的粮食就要用一艘船来装运。
再加上衣服、装备等消耗,这每天的花费着实不小。
这样的战争,即使是复兴军也无法一直打下去。
回到那格浦尔的战场上。
联军的堑壕从那格浦尔城由北向南延伸。
东边不远处韦恩根格河从北向南流淌。
接连不断的降雨让河水暴涨,水势也变得汹涌奔腾。
河面上已经无法行船,这条河流能够挡住敌人的迂回包抄。
联军的堑壕再向西两公里就是英军的主堑壕。
英军修建主堑壕的时候,联军早就已经修好了工事,因此英军只能离着远一些修建。
要不然,他们修工事的时候就会被攻击到了。
不过双方从主堑壕又向前方延伸出了很多攻击堑壕。
最近的地方双方已经拉进到了几百米的范围。
双方攻击的时候都是从这些攻击堑壕出发。
不过现在双方都有重机枪,在严密的防护之下,谁都很难突进对方的阵地。
三号阵地的最前沿,新编十一师113团的三营四连的神枪手岩龙正在和师直属特战营的狙击手董小林展开一场比赛。
岩龙原本是沧源彝族的一名猎手,他是寨子里的民兵。
他家世代都是猎手,常年狩猎让他练出了一手好枪法。
后来也因为这一点被选为预备兵员。
这次到次大陆作战,西南地区组建了多个新编师。
岩龙作为后备兵自然被召回部队。
他们一路沿着腾冲到丁苏吉亚公路来到圣京,然后在从圣京坐船沿河而下来到加尔各答。
还没有来得及修整就又再次赶到那格浦尔。
岩龙一辈子都没走过那么远的路。
原本他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部队的拉练集结地,不过那也是在云南地区。
这次它们在陆上就花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让岩龙大大长了见识。
新编十一师防守的是第三片区,岩龙所在的连队负责三片区的二号段。
对面的是一帮子英军,而不是仆从军。
所以他们这片地方防守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这么多天的作战,岩龙他们连队已经有十几人伤亡,其中有五人已经牺牲。
其中就有岩龙的同乡岩板。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天天下雨,所以几乎没有像样的进攻发生。
战士们守着潮湿的堑壕,一个个精神上都要憋出问题了。
没有进攻,但是双方还是可以隔着堑壕交锋。
狙击手和神枪手成了各支部队中的香饽饽。
神枪手都是各个连队自己挑选出来的野生狙击手。
专业的狙击手一般都在特战队中。
这些专业的特战狙击手拥有专门的狙击枪,受到过专业的训练。
董小林就是这样一个人,说来他跟董书恒还是本家,只是已经出了五服了。
身为一个苏北人,董小林对这里的气候一点都不适应。
好在特战学院出来的他,身体的基本素质很好,倒不用担心因为水土不服而病倒。
作为全师的王牌狙击手,董小林已经完成狙杀76人的辉煌战绩。
但是今天却有一个战绩只有16人的神枪手小兵要找自己挑战。
对方要赌自己特供的牛肉罐头。
作为特战队员,还是一名军官。
董小林是有自己的特供食品的。
小兵们只能吃没有牛肉的咖喱土豆。但是董小林这样的特战队军官却每个月有十罐牛肉罐头的配额。
对方太嚣张了,不过那个彝族的小伙子枪法确实不错。
对方可以不用瞄准镜击中五百米外的目标。完全依靠自己的眼力还有经验。
董小林也生了爱才之心,想要收这个小兵做自己的徒弟。
所以他的条件就是小兵要是输了就要拜自己为师。
两人各自选择了一段阵地,他们要靠自己的本事去狙杀敌人。
狙杀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完成的。
尤其是双方在堑壕中已经对峙了几个月的时间。
对面的英国人在活动的时候也非常的小心,一般是不会冒头的。
“岩龙,你这是在弄什么?不赶紧去找敌人狙杀,在这儿扎草人干嘛?”连长有些焦急地问道。
“我听说那位特战队的董队长已经狙杀了十个人。”连长接着说道。
这个岩龙是他们连队里的宝贝啊。他可不想岩龙输了,然后被那个特战队的小队长给拐走。
岩龙依然在认真地扎着手中的草人。他记得父亲在教自己打猎的时候说过,准备诱饵一定要用心,就像是制作美食
招待自己最尊贵的客人一般。
只有这样猎物才能够争抢着送上门来。
他一边扎着手中的草人,一边问道:“连长,那个董队长是怎么狙杀到敌人?”
“我听说是他自己冲出去,吸引敌人的火力,然后寻找机会开枪射击。他娘的,特战队全都是一帮疯子。”连长骂道。
岩龙脑补了一下那个场景。
现在双方虽然都猫在堑壕中,但是精神都很紧张,一点点风出草动就会让对面的堑壕内枪声大作。
董小林敢这么做,是因为他对对方的火力位置非常的熟悉。
能够通过走位躲开对面密集的射击。
当敌人在盲目的射击的时候,董小林已经跳进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