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445章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445章

小说: 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旧官僚的品性不一定要多好,但是一定要是那种有能力、有手段的人。
  这样让两方斗起来,至少能够维持住一种平衡。
  董书恒也觉得这样有道理。
  他原本想建立一个地方评议会那样的制度,先将地方民主给弄起来。
  不过,曾涤生一下就给否定了。
  他告诉董书恒,他想搞的那个评议会只会被这些人利用。
  因为现在的情况下,地方上能够进入评议会以及愿意进入评议会的肯定是那很少一部分有文化的人。
  而这些人大部分还是当地的地主或者商人,这些人都是最容易产生私心的。
  到时候,那些官员只要的让渡一部分的利益,那么双方就很容易勾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庞大,更加牢固的利益群体。
  满清的时候,地方官场就是这样的,地方官、胥吏与那些士绅一起联合在一起欺压百姓。
  在这样一座大山压迫之下,普通人就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当初从满清投过来的旧官僚,董书恒手中确实储备了一批。
  当初都放在了一些闲职上,现在要挑出几个还是很容易的。
  最后董书恒邀请曾涤生出山帮他做事,只是曾涤生毫不犹豫就婉拒了。
  他现在这个状态比他出山发挥的作用还要大。
  不过他答应会将自己对一些时政的想法写成札记,定期交上去。
  离开长沙之后,董书恒继续南下,他将从湘南进入粤西然后进入云贵。
  接下来他要去西南军区看一下,顺便到腾冲府去见几个重要的人物。
  在此期间,这次由圣军策划,廓尔喀新军以及缅甸王军参加的战役也因为大英帝国第二批远征军的到来而结束。
  联军曾经一度打到了加尔各答的城下。
  联军的火炮都已经轰进了位于下城的印度人聚居区。
  给这里的人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但是第二批的三万英国远征军以及一万多从南方罗伯特将军那里调来的军队。直接开进加尔各答,让这里的军力瞬间充盈了起来。
  英军甚至组织军队出城在加尔各答城北与联军进行会战。
  联军的素质以及火炮的数量和威力毕竟不如英国人。
  在会战中联军的伤亡惨重。当然英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玉成主张主动退军。
  这样再打下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联军于是向北撤到了帕德巴拉城修整。同时希望能够通过这座城市对加尔各答进行监视。
  这次战役虽然没有拿下加尔各答,但是联军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收益。
  最大的一块就是英印军全面退出了北方恒河流域。
  起义军的北方联盟的危机被解除了。
  巴依女王掌控的北方义军趁机反攻,成功拿下了英印军抛弃的所有地区。
  巴依女王几乎是每到一处,城内留守的仆从军就开成投降。
  英国人的撤退让他们士气尽失。当地的百姓也被义军的各种口号所吸引,渴望加入北方联盟。
  廓尔喀人得到了根德格河流域的大片土地。
  他们终于有了一块适合耕种的平原地带,这将极大的改善廓尔喀人的生活。
  原本就在圣军控制之下的朗布尔区成为了圣军的后方。
  圣军的领土向西推进到了根德格河,与廓尔喀交界。向南扩展到了重镇拉杰沙希。
  这一块位于雅江和恒河之间的平原地带被石达开命名为河中地区。这里的土地肥沃,灌溉方便,至少可以养活上千万的人口。
  而缅甸王军则获得了河口西侧的库尔纳地区。
  按照三方的约定,联军将继续留在帕德巴拉威慑加尔各答。为后方争取更多的时间。
  因为他们需要慢慢地消化这些土地。
  北方联盟的义军也在抓紧整合其内部各个势力,同时还在向西和南两个方向进行拓展。
  在西边,他们受到了旁遮普军团的阻挠。英印军在那里的实力不弱。
  在南边,巴依女王亲自带兵几乎横扫了马尔瓦高原。
  詹西城本来就位于高原的北部。巴依手下的骑兵部队大都来自这里。
  横扫高原之后,他们就在南面建立了一道地理上的屏障。
  温迪亚山脉能够帮助北方联盟挡住英印军孟买军团的北上。
  而当前的加尔各答兵团则完全被联军牵制在加尔各答城。
  随着联军撤兵,已经回到加尔各答指挥军队的罗伯特将军准备组织军队进攻。
  可是就在这个紧要的关口,加尔各答爆发了瘟疫。
  之前联军进攻的时候,英国人将防守的重点放在了自己人居住的上城。
  而对居住在下城贫民窟中的当地土著疏于保护。
  导致了这些土著居民被殃及池鱼,死伤惨重。
  但是因为封锁的原因,这些死去的人没有足够的柴火火化。
  当地人只能对他们进行土葬或者水葬。
  而同样因为联军的封锁,这些尸体只能抛在下城的附近。
  这里的居民的生活用水就是那些小河中的水。
  而这些水源都被尸体给污染了。
  再加上那些偷吃尸体的老鼠横行。
  下城的贫民因为饥饿甚至会去捕捉那些老鼠吃。
  就这样,可怕的瘟疫最早在下城的印度人贫民区中流传。
  得病的人会全身发寒,但是身上不停地冒汗,随即患者就开始口渴,不停地喝水,但是并不撒尿。
  紧接着患者的身体开始浮肿,就像是吸了水的海绵一般。
  最后患者会死于急性的肾衰竭。
  英国人从来不管下城的这些印度人的死活。
  以至于没有及时地察觉到这样的情况。
  直到白人区也开始流传这种疾病,殖民当局才开始重视起来。
  也许是到白人区干活的的土著贫民带进来的病菌。
  也许是老鼠或者是蚊虫什么带过来的。
  这个时期的西医才刚刚起步,并不成熟,没办法做出溯源。
  要不然在克里米亚战场,英法联军也不至于因为几次瘟疫就损失那么多的兵力。
  依然还在总督位置上的约翰·拉姆齐很果断地封锁了上城和下城之间的通道。同时还采用了一些他们知道的防疫手段。
  原本准备出征的大军只能停了下来。
  因为整个加尔各答几乎都要停摆了,原本那些负责干体力的当地土人都有可能携带瘟疫。
  联军的那边也知道了加尔各答正在闹瘟疫。
  在复兴军援助的军医的建议下,还没有发现瘟疫的联军也采取了很多必要的措施。
  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全面收缩防御,不再与加尔各答的军队会战。
  ……
  锡兰岛的北部浓密的丛林中,张德帅整带着几名助手还有几百名从泰米尔国王普维基利那里借来的精锐艰难地前进。
  为了避开英国人的眼线,他们只能在丛林中隐秘前进。
  好在这些泰米尔人战士都是在丛林中长大,这种丛林中的行军对他们来说就是小儿科。
  他们在丛林中远距离行军,甚至都不需要带多少补给。
  因为在这里几乎看到的一切东西都能成为他们的食物。芭蕉树、棕榈树的树心,树上的猴子、蜥蜴、变色龙……
  几名泰米尔人士兵将一只烤制过的猴子送到张德帅面前,讨好地想让这位大人物挑选最美味的部分。
  看着那烤好后就像是一个婴儿形状的猴子,张德帅差点忍不住吐了出来。
  他宁愿去啃干巴巴的压缩饼干,也不吃这玩意。
  他们的此行的目的地是锡兰岛中央山脉边上的一栋庄园。
  任务是情报部长季明山亲自下达过来的,任务等级很高。
  情报部从葡萄牙人那里得到了一条惊人的消息。
  1848年东印度公司秘密派遣英国人福琼到中国,然后再1851年他带着1。7万粒茶种以及2000株种苗回到了印度地区。
  这些种子和幼苗被分到了三个地方分别培育。
  而他们这次要去的马克伍德庄园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茶树的培育种植基地。


第六零八章 巴黎谍影
  锡兰岛呈现一个水滴状,被称为印度洋上的眼泪。
  这里与华夏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甚至是更早。
  郑和下西洋时与这里建立了正式的关系,还将这里作为继续向西的中转站。
  它在地势上呈现中间高两边低。郫都鲁塔拉格勒山海拔两千多米,是岛上的最高峰。
  张德帅一行人的目的地就在这个中间高地之上。
  相对于北部的丛林地带,这里的高地环境更加的宜居。
  而且这里的山地气候潮湿多雨,与华夏的福建地区相似,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当初英国人选择这个地方试种茶树也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
  而张德帅此行的目的就是要破坏这座庄园,将英国人在这里偷偷培育的茶树全部销毁掉。
  张德帅知道在锡兰岛北部生活的人大都是泰米尔人。这些泰米尔人与印度大陆上的泰米尔人同属一支。
  而他要到锡兰的中部去,只能从开发落后,英国人力量相对薄弱的锡兰岛北部地区着手。
  他们在夜间乘坐泰米尔人的小型单帆船偷偷地渡过保克海峡。
  现在英国人全面封锁了印度南部海岸。
  泰米尔人原来的船只都被击沉了。
  只有少量的船只被泰米尔拖上了岸,藏在了海边的树林中。
  英国人不肯定24小时无死角监视海面。保克海峡也不是很宽。所以张德帅他们是有很大机会安全渡海的。
  为了行踪的隐蔽,张德帅这次带出来的人不能太多,他就泰米尔国王给他挑选了几百人。
  主要的是让他联系好锡兰北部的泰米尔人,他们本就是一家。
  在丛林中潜行了五天时间,张德帅他们终于来到了马克伍德庄园的边上。
  这座庄园原本属于一名白人探险家,后来那人死后,其继承人不愿意跑这么远到锡兰来经营,于是就将庄园贱卖给了东印度公司。
  后来因为其地理位置比较隐蔽,加上地形、气候方面与这些茶树的原产区相近,所以就将这里开辟成为了茶树的培育基地。
  这个基地因为处在英国人管辖领地的腹地,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守备力量。
  这里的守备只有大概一个排,三十几名当地的仆从军负责日常的守卫工作。
  带领这三十几人的是一名白人男子。
  张德帅他们趁着夜色靠近了庄园。
  既然是庄园,周围自然是比较荒凉偏僻的。
  为了保密的需要,英国人将这个培育基地选在非常偏的地方也是情有可原。
  张德帅先是将自己带来的这支队伍放在距离庄园两公里的外的一处隐蔽地方。
  然后自己带着几个人摸了过去。
  这个庄园很大,几乎是圈进去几座山头。
  庄园没有围栏,但是在主要的道路入口处都设置了岗哨。
  岗哨的守卫比较松懈,可能是他们知道这里没有什么危险。
  山上种植的都是一些茶树,在当地就连动物都不会跑来偷吃。
  周围生活的土人更是对此不感兴趣。
  要是山上种植的是什么果树,那么这些守卫说不定还会上些心。
  见到了这样的情况,张德帅心中一喜。
  这次领了这样一个行动任务,张德帅的心中也是颇有怨言。
  为了几颗茶树至于吗?行动的等级还定的那么高,害的他不得不亲自出马。
  之前泰米尔王普维基利请他去担任国相,他可都没有答应。
  这样一个在印度地区翻云覆雨的人物,现在却跑到了锡兰岛上来钻林子。
  摸了摸自己被蚊子叮咬的满是疙瘩的脸,低头看了一下自己被被蚂蝗叮出了几个孔洞的小腿,孔德帅摇了摇头。
  回到隐蔽的地方,孔德帅找来了带队的泰米尔人军官,将庄园的守备情况告诉了那人。
  接下来攻打庄园的战斗泛善可陈。
  张德帅让人将庄园里的那些土著工人全部集中起来。
  将每五个人用绳子串在一起。之所以要留下这些人,是因为张德帅需要人干活。
  这长的漫山遍野的茶树要想销毁并不容易。
  首先要将他们挖出来集中到一起去。
  而张德帅并不能在这里呆上太长时间。
  他让手下的泰米尔人分组看押这些当地工人去将所有茶树拔出来,集中到一起。
  经过了这么些年的培育,这里已经有几万株的茶树。
  此时,张德帅却坐在原本庄园主的房子里。他的面前跪着一个留着辫子的矮胖华人。
  “大人,小的冤枉啊,小的真的是被英国人掳掠来的。小的原本是福建那边的茶农。”
  “真的,小的以前是漳州府人士。跟着主家到厦门办事被这些洋人给掳掠来了。”
  “大人您要是不信可以去漳州府龙海县唐家去问。小的名字叫唐宝,是唐家家奴。”这个长的矮矮胖胖的华人磕头如捣蒜,一边磕头,一边解释道。
  刚才张德帅已经告诉他了,帮助洋人偷种茶树,这是出卖民族的大罪,这可把唐宝给吓坏了。
  事实上,唐宝并不是被掳掠来的,他是被骗来的,原本那个招募他的英国人骗他说让他到香港岛去种植茶树,每年给他二十两银子。
  当时,鬼迷心窍的唐宝就答应了下来。
  可是接下来他却被带到了锡兰这里。
  当帆船在大海上行驶了五六天之后,唐宝就是知道自己上当了,可是他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已经上了贼船。
  他要是闹的话,人家直接将他扔到海里也没有人会管。
  好在,到了锡兰之后,人家只让他帮着种植、照看茶树。
  给他的待遇,还不错。不仅让他吃的好。还给了他几个锡兰女人。
  除了没有自由之外,唐宝过上了主家老爷一般的生活。
  就这样,唐宝在这里一干就是五六年。
  他倒是干的不错,当初带过来的种子还有幼苗除了那些在陆上坏掉的。剩下的幼苗只有几百株。
  他硬是靠着自己多年种植茶树的经验,将其繁殖到了几万株。
  “唐宝啊,你有没有想过,你帮着英国人将茶树种好了,咱们华夏的那些茶农得有多少人丢掉饭碗。你对得起家乡父老吗?”
  “大人啊,我真的知错了,您放过我吧。我想回家。呜呜呜……”说着唐宝真的哭了起来。
  “好了,别在老子面前演了,信不信老子现在就将你给砍了。”张德帅的眼睛一瞪,厉声说道。唐宝立马就停了下来。
  “唐宝是吧,现在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做的好了,我不仅不杀你,还能够送你回过去。”
  “大人您真是仁德,您尽管吩咐,小的一定做到。唐宝愿意给您当牛做马。”唐宝听说可以不杀自己,连忙换了一副嘴脸。
  他刚开始见到张德帅没有辫子,还以为他是海上的华人海盗。
  后来见到他们要做的事情,才最终确定此人肯定是官府的人。
  只有官府的人才会在意茶树流出的事情。
  只是他一直被关在这个地方种植茶树,竟然都不知道老家已经不是大清朝了。
  “你们这应该有记录茶树的名册吧。去帮我找出来,还有存放茶树种子的地方也告诉我的人。”
  “这里的茶树都是你的罪证,要是剩下一棵,你都别想活了。”张德帅吩咐道。
  “嗯,是,是,大人,小的这就去拿。”说着唐宝赶紧起身。
  张德帅安排人带他去找名册。
  英国人看样子很重视这里的茶树。
  刚才在外面的时候,张德帅看到茶园打理的很精细,这里雇佣的工人足足有几百人。
  远远超过打理这么一片茶园所需要的人数。
  所以张德帅就想到这里肯定会为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