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

第303章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303章

小说: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我们郑家难道就这样向朝廷屈服吗?难道公子你真的甘心吗?”
    路上在一处饭馆,一个随行的护卫便是对为首的公子不住的摇头叹息。
    不错,这为首之人正是郑森,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郑成功。
    在历史上,他因为文武双全,对国家忠义无比,再加上他的家族财雄势大,足以以一家之力改变天下形势。
    甚至于当时落难的大明王朝,还得仰仗他家的庇佑。
    于是历史上郑森被隆武皇帝赐名朱成功。
    因为大明王朝是朱家的王朝。所以也正因为如此,郑森既可称呼为郑成功,也可称呼为朱成功,还可称呼为国姓爷。
    不过因为李起的到来,隆武皇帝自然也是没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
    所以这时候的郑成功还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放光彩。
    所以他这时候的名字还叫郑森。
    而这一次他也是千辛万苦说服了他的父亲郑芝龙,让郑芝龙向朝廷投诚,请求大明王朝的再度招安。
    如今大明如日中天,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大明朝廷的威严不可阻挡。
    虽然郑家现在还能勉强在海上雄霸一方,不过随着这些年朝廷开了海禁,商贸日渐繁荣,郑家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开始走下坡路。
    也正因为如此,在三年前,郑家和大明水师打了一场。
    不过那一场仗郑家看似兵强马壮,船多炮利,可最后依然是败在了大明水师手里。
    这也让郑家伤筋动骨。
    郑家在这一场海战中失败,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要知道即便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即便是在崇祯末年,大明已经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可是大明水师却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数一数二的军队。
    即便是到了大明快要亡国的时候,他们也依然把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打得满地找牙,不得不向大明进贡金银,以换取和平。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让西方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东方巨人。
    可是没想到他们正准备重新跟大明建立关系,大明这座通天大厦却是轰然倒塌
    而在这废墟当中建立起来的大清,却是早已没有了当年大明的威风模样。
    水师更是一烂到底,全成了混世奴才,哪里还能打仗。
    这自然是让那些西方列强极其兴奋,终于少了一个大敌,大海终于成了他们的私家领地。
    而现在随着李起的强势崛起下,大明早已恢复了国力,
    再加上大明水师自从建立以来,那就一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从来没败过。
    如此情况下,跟他郑家船队打一场,自然也没有输的道理。
    随着时间的积累,现在周边的海贸早已被朝廷所控制,郑家的生意早已维持不了他那庞大的军队,
    此时,他们自然是要另谋出路。
    郑成功慧眼独具,力劝父亲郑芝龙向大明朝廷投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招安,
    否则,迟早要被朝廷彻底剿灭,到时候悔之晚矣。
    可是郑芝龙那也不愿意就这样投诚。
    没条件,谁投诚?
    所以这一次郑芝龙派他的儿子郑森前往京城,目的就是来商议条件的,
    只要条件谈妥了,就可以投诚,没谈妥,又实在打不赢,那他也就只能远走海外了。
    这时候听心腹手下还这样愤愤不平,郑森把脸色一板,冷声说道:“这等大事,又岂是你可以聒噪的。”
    那手下见郑森不高兴,赶紧闭住了嘴巴,不再言语。
    这时候,郑森又沉声说道:“每个人都应该谨守本分。有些事情知道多了,那是祸。”
    很快,郑森一行人便是来到了京城,向朝廷递了消息,希望可以得到李起的召见。

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见
    很快,郑森求见的消息便是送到了李起的桌案前。
    郑森这个名字有点眼熟,李起不由的是心下疑惑。
    不过很快李起也是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吗?
    李起一阵激动,立即是命人传唤。
    要说这个郑成功,还有他父亲郑芝龙,其实在目前李起所处的这个时代,他的父亲郑芝龙早在崇祯年间便已经接受了崇祯帝的招安。在福建那边当的一个官员。
    可是后来崇祯帝煤山自缢,满清入关,李自成大败,这一连串的巨变也导致郑芝龙选择自绝于大明朝廷,作壁上观。
    同时因为郑家的强大实力,所以那时候的鞑子朝廷也找了过去,希望郑芝龙降清。
    当时郑芝龙有些心动。
    哪知郑芝龙正准备答应,后来李起强势崛起,鞑子朝廷就局势急转之下,
    郑芝龙自然也就没有下注,而是再一次选择观望。
    而这一观望,却也失去了及时上大明这条船的机会,这也导致了后来在恒盛五年的那一场大水战。
    那一场水战,郑芝龙为了重新夺得大海航路的控制权,和大明水师大打出手,不过后来却是以失败告终。
    当时因为李起正在全力准备对鞑子的战争,没有时间去搭理他,所以这件事情李起就选择先放一放。
    没想到三年过去了,郑芝龙竟然派了他的儿子来商谈投诚之事。
    若是能够顺利谈下来,那么便也可以将郑家这股势力拿在手里。
    虽然说现在的李起拥有当军世界强大的军队,对于郑家那点力量,自然也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没什么很大的战略意义。
    但是蚊子腿也是肉啊。
    若是能够把他郑家拿在手里,不但可以消除海上的祸患,让海上的贸易更加安全,
    同时也可利用郑家这些年在海上积攒下来的关系,进一步的打击海上的海盗,
    同时也可进一步打通和日(本、菲(律宾这些国家的贸易,毕竟他们郑家经营多年,关系网大,让他们去联系奔走,自然也是事半功倍。
    不过他们既然是商议投诚,那自然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若是郑家开出来的条件太过苛刻,李起接受不了,那自然李起也不可能去迁就他。
    虽然说郑家曾经是雄霸一方的海上霸主,但是现在这个地位早己不存在。
    在李起眼里,郑家也就是稍微大一点的海盗团伙而己,剿灭他们对李起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只当锻炼水师了。
    很快,郑森便是进宫见到了李起。
    一见到李起,郑森恭敬无比,下跪磕头,道:“臣郑森,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见到这个传说中的民族英雄,纵然李起心中激动,但是面上却还是沉稳镇定,好似云淡风轻。
    不得不说啊,这久居上位,李起己经变得十分从容镇定,大起大落的时候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李起都发现自己就要变成一个不知道喜怒哀乐的木头人了,也不知道这样的变化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起让郑森起来后,便让他就坐。
    郑森哪里敢坐,推辞不敢,不过李起依然请他落坐。
    李起热情,李起自然也是推辞不过,只得坐下。
    不过郑森只敢坐椅子的一个角而已,不敢全坐。
    这也是臣子会见君王的普遍做法,因为如果是整个屁股全部坐在椅子上,这就是对君王的一种藐视,是不尊重。
    不得不说,古代这个理法真是稀奇古怪,既让人家坐,人家坐了又说人家对自己没有礼仪,不恭敬。
    人家不坐,又说人家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那你干脆别让人家坐啊,但是不让人家坐,又显得自己没有礼貌。
    于是为了在这之中找一个平衡,所以这些臣子们在君王面前,就只能坐椅子上的一个角。
    哎,好无语。
    待得郑森坐下后,李起便是打量起这个流传万世的大英雄。
    只见他果然是剑眉心目,仪表堂堂,身上这气质确实是非凡,难怪能在历史上留名,端的是好气质。
    只是可惜现在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将这个时代已经彻底的改变。
    而他也失去了可以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机会。
    不过李起相信他虽然是失去了对抗鞑子反清复明的机会,但在以后若是他能够忠心朝廷,忠于自己,那么以后自己开疆扩土,自然也少不了他的份,
    那时候他又将迎来新的机会,踏上新的征程,也许这个机会比历史上的还要更大,这也说不定。
    “郑森,此次你代表你的父亲前来与朕商议投诚之事,说吧,你们郑家要什么条件?”
    李起没有兜圈子,直接就是干脆利落的问道。
    李起这样干脆利落,不由的也是让郑森心中感到有些惊恐。
    都说天威难测,身为天子,通常来说想干的事情都不会说出来,而现在李起直接就单刀直入,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另一层意思啊?
    不过一时之间他也猜不透李起的心中打算,
    于是郑森只得说道:“微臣不敢,家父对大明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对皇上亦是真心拥戴。
    而我郑家船队数万之众,对皇上亦是拥护备至,万象归心。
    只是因为家父早年间一些在海上不光彩的经历,所以家父担心,”
    说到这里,郑森也不好意思说下去,毕竟他父亲郑芝龙乃是以海盗发家。
    早年间在海上还不知道干下了多少违法乱纪的事情,要不然,他怎么可能发展的那么快呢?
    正是因为早年这身为海盗的不光彩经历,所以让他也是心中有一些担心,怕以后遭到朝廷的清算。
    为此,他当然是希望郑森可以先和朝廷谈妥,保证以后不追究他的罪。
    不但这里不能追究,之前和大明水师开战的事情也不能追究,否则,免谈。
    不过这些话郑森也不好明讲,点到为止即可。
    李起听了,微微一笑,说道:“郑森,你郑家与我大明,谁强谁弱?”

第七百八十五章 不敢与日月争辉
    
    郑森听李起这样问,顿时便是吓得大惊失色,慌忙跪在地上,叩首说道:“微臣不敢,微臣万死,请皇上恕罪。”
    李起面色越来越是冷峻,“说。”
    这一个字犹如千斤一般,压的郑森喘不过气来。
    郑森思量一会,回道:“郑家有如大漠一粒沙尘,而大明便是那浩瀚日月,沙尘又怎可和日月相提并论,更遑论争奇斗艳。”
    “这句话是你的真心话吗?”
    郑森点点头,“是的,皇上,在微臣心中,大明比郑家强上千倍万倍不止。
    而皇上之所以能够容忍郑家直至今日,无非也只是因为鞑虏猖獗,皇上一时顾不上我们而已。
    若皇上真是要对付郑家,那么根本不需要出动大军,只需皇上一道圣旨,微臣相信郑家便即刻烟消云散。”
    李目光炯炯的看着郑森,也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有很久,也许又只是几个瞬间。
    突然,李起放声大笑,“哈哈哈,,,你起来吧。”
    “微臣不敢。”
    “朕让你起来你就起来,难道你要抗命不遵吗?”
    “微臣不敢,臣遵旨谢恩。”
    郑森起来后,便恭敬站在一旁,不得不说,刚才那李起的一番冷酷变脸,让郑森顿时便感觉一股无上天威将自己紧紧包围,都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也确实如他所说,以大明现在的国力,如日中天,又岂是郑家可以比的。
    不说李定国,岳来,戚正,黄廷,郭云龙等人,便是一个水师,就已经让郑家片板不得入海。
    若是大明以举国之力讨伐郑家,郑家根本就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这时候李起又道:“郑森,你知道吗?朕之所以一直没有对你们郑家动手,并不是因为你们郑家有多么强大,在朕看来,你们从来就没有成为朕的对手。”
    “原来如此。”
    郑森恍然大悟,原来以郑家的实力,从来就没有资格成为皇上的对手。
    也对,一直以来朝廷都没有对郑家有过任何举措,即便是在那场海战中将郑家打败后,朝廷也没有乘胜出击,将郑家连根拔起。
    相反,朝廷反而是束之高阁,不再理会,这就像大人打了小孩以后,让小孩自己去闹去折腾,大人不管了。
    想明白个种关节,李起的话虽然透着一股霸气,但也不得不让郑森信服,因为李起的话也确实是事实。
    然而李起接下来说的一番话,却又让他摸不着头脑。
    李起说道:“郑家从未是朕的敌人,因为朕一直把你当做朋友,当作知己。”
    我郑森听的一副茫然模样。
    李起见他这样,不禁微微一笑,“朕知道朕说的话,你可能听不懂,但是没有关系,你听听就可以了。
    朕知道在你的心中一直存有忠义之心,即便我大明风雨飘摇,你也对我大明衷心不改,
    只是因为你在郑家没有掌握实权,所以你也爱莫能助。这一点朕完全理解。
    也正是因为你的这份忠义之心,让让朕引你为知己,虽然你我并未相见,但是朕与你神交已久。
    此次朕听闻你入京,朕很高兴,因为朕可以见到你一面,这让朕感到荣幸啊。”
    “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郑森又是大惊,虽然听不懂李起的话,但是李起在话里面把自己抬得无限高,这让他也是既惊讶,又受宠若惊。
    “你不用不敢,因为你当得起。”
    李起说完,停顿了一下,想了想,而后又是接着说道:“你回去吧,告诉你父亲,就说海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大明的商船将会遍及整个世界,大明的货物也将会出现在世界每一个角落。
    而世界上的财富也将会如千万条溪流一般汇聚,最终流入我大明,这将是未来数百年内都不可能更改的现实。
    这是历史大势,无人可阻。阻之,则如螳臂当车,粉身碎骨。
    朕允诺他,只要他现在可以向朝廷投诚,朕可以特下恩旨,不再追究他之前的罪过。
    但是他从此之后已将接受我大明律法的督管,不可再添新罪。
    至于郑家船队,也将由我大明水师接管,收归朝廷所有。郑家的财富朕许你们留下三成,余下皆充入国库。
    当然,为安其心,朕将赐予郑家丹书铁卷,只要你们郑家不谋反,大明可保你们郑家十代平安。”
    郑森听李起这样说,心中一阵风驰电掣。
    刚才李起这话说的也很明白,就是要遣散郑家的船队,还要收郑家财富七成充入国库。
    从此之后,郑家势力将在海上消失。
    这样的条件对于一个投诚者来说,自然也是无比苛刻。
    然而也正是因为苛刻,才显得李起的承诺真实,可靠。
    不像那些虚情假意,投诚前说的天花乱坠,然后等你真正放下刀,再去跟他相处的时候,他就给你背后捅刀子。
    想到这里,郑森也是松了一口气,
    “微臣多谢皇上,还请皇上稍待,待微臣回去,必定力劝父亲弃暗投明。”
    虽然说向朝廷投诚,船队没有了,家产也损失了七成,但是这其实对郑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
    因为财富到了郑家现在这个级别来说,不过是一串数字而已,即便李起拿走九层九,剩下的钱也足够郑家几辈子都花不完。
    郑森有信心说服自己的父亲郑芝龙,因为这时候对郑家来说,财富并不是第一位的,而是安全。
    而李起恰恰就能保证了郑家的安全。
    “很好,那朕就在京城等你的好消息。”
    李起很高兴,因为李起知道以那郑芝龙的德行,他是不会拒绝的。
    要知道在历史上郑之龙就因为投降了鞑子,最后被鞑子所杀。
    而他当时投降鞑子的时候,就已经是富可敌国,身家巨万不止,可以说他就是当时大明朝最有钱的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