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

第299章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299章

小说: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者听了,激动的当场晕了过去。
    这是什么?这是破天的恩宠啊。

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明的尊荣
    
    朝()鲜使者这一晕,把李起搞得一愣,
    怎么回事?难道你误会我的意思,以为我是在打你们朝()鲜的主意,要吞并你们?
    你们就那么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多你一块也不多,少你一块也不少,再加上我们世代友好,我犯不着为此背负骂名?
    李起赶紧命人进行施救,不多时,朝鲜使者醒了。
    李起关切的问道:“你怎么突然晕过去了?是朕说错什么话了吗?”
    “不不不,,,”
    使者一个头摇的拨浪鼓一般,痛哭流涕,一把鼻涕一把泪,使者说道:
    “皇上您竟然有意大驾光临鄙国,想着要去鄙国观光游玩,这是鄙国无上的荣耀啊。
    鄙国寡君知道了,也必是会感动的痛哭流涕,举国臣民知道了,也必是会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说到这里,使者一脸期盼地问道:“不知皇上何时会大驾光临鄙国?”
    “这个啊,看吧,现在诸事繁杂,估计忙完这阵子也得两三年,两三年以后再看情况吧,只要有空,朕一定会去。”
    “好好好,,,只要皇上肯来,别说两三年,就是二三十年,鄙国臣民也可以等。”
    李起知道使者原来是激动的晕过去,再看他期盼自己去朝()鲜,犹如千年久旱盼甘霖,这时候也是心中不由得哑然失笑。
    在后世,两国领导人互相访问,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是李起却是不知道在如今这样的年月,大明作为一个无上的宗主国,那地位之尊荣,远非后之人可以想象。
    还记得史书上曾经记载过这么一段故事,说大明曾经派出了一个五品的官员,作为使者前去朝()鲜,视察民生。
    朝()鲜得知大明竟然派来的是五品高官,举国欢腾,人人奔走相告。
    那一天,大明官员来的时候,朝()鲜百万军民夹道欢迎,人人痛哭流涕,与荣有焉。
    朝()鲜大王更是亲自出城迎接,态度谦卑,恭敬的都不知道怎么形容。
    可那明国官员却是从始至终一脸的不耐烦,心说老子堂堂大明五品高官,竟然跑到这穷乡僻壤的地方来,
    摊上这趟苦差事,真是倒霉透了。
    他们两边这两相对比,可见当时大明国际地位。
    区区一个五品官员去朝()鲜走一趟,尚且如此,这也就不奇怪这个使者得知李起要亲自大驾光临,会这么激动了。
    别说晕过去,就算一时受不住,当场激动的一命呜呼,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在李起为朝()鲜使者的态度感到心中得意的时候,不想这时候竟然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
    即便这时候李起身处鞑子皇宫,也是能够听得清楚。
    听这声音,应该是从皇宫外面的街道上传来的。
    李起心中不由得也是好笑,街道上吵闹,皇宫里的皇上竟然还能听到,这鞑子皇帝做的也不过如此。
    其实这也不奇怪,要知道鞑子皇宫不比大明皇宫。
    大明的皇宫那一片又一片的宫殿群何其壮观,规模何其雄伟。
    而鞑子的皇宫小门小户,跟大明的皇宫相比,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小巫见大巫。
    这规模差不多也就是大明一个侯爷国公的府邸。
    此时正是沈()阳刚刚收复,大明官军正在逐步接管所有事务,这时候也算是比较关键的时刻。
    而这时候传来这样的声音,并且声音极其嘈杂,想来参与的人也众多,
    李起心下好奇,难道出了什么事情?
    于是李起命人前去探查。
    不多时,那人回来了,向李起禀报,说是大明官兵正在要求所有城内居住的鞑子百姓,全部搬迁出去。
    并且还会对这些鞑子百姓进行一一审问,追究他们过往是否有罪行。
    可这些鞑子百姓一个个撒泼打滚,不肯搬离,并且还聚众闹事。
    李起一听,大怒,那一股怒火是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命人好生照顾使者,而后李起竟然是亲自前去查看。
    不怪李起小题大作,实在是这样的事情让人心里窝火。
    接受他们的投降,不屠城,不杀他们,这已经是对他们无上的恩德,他们现在还在这里撒泼打滚,真当自己是什么?
    如果是大明百姓,那还能原谅一下,还能理解一下。
    可这些鞑子百姓在这样的时期,竟然还敢做出这样的事情,若是不快刀斩乱麻,必定引发连锁反应。
    很快,李起便是来到了宫门外,来到了这嘈杂的发源地。
    这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数千鞑子百姓,而大明官军也是数以千计,将鞑子百姓团团包围。
    这些鞑子百姓嚎嚎大哭,声音凄惨。
    李起到了近前,只见这些人一个个嚎嚎大哭,脸上眼泪汪汪,都是些鞑子百姓,老人妇孺皆有,小的两三岁,还在怀里。老的七八十。
    看他们那痛哭流涕,凄惨无比的模样,还真是让人感觉可怜。
    可是李起却对他们丝毫生不出可怜之心。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李起到来,大明官军一一山呼万岁。
    那些鞑子百姓一见大明皇帝回来了,更加是来劲,个个不任的磕头,那磕头磕的震天啊,额头上很快便有了血迹。
    “大明皇上啊,求求你了,求求你大慈大悲,给我们一条活路吧。”
    “大明皇上啊,我们都是拥护皇上的啊,可奴才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现在让奴才搬离自己的家园,这就是要奴才的命啊。”
    一个七八十岁的鞑子老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再配以他那颗张没有几颗牙的嘴,说出这样的话,听的甚是可怜。
    还有的二三十岁的鞑子妇人,也是说道:“奴才们从小就在这里生话,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啊。
    皇上,他们要赶我们走,这让我们到哪里去啊。”
    “大明皇上,求求你大恩大德,你开开恩吧,不要赶我们走啊,这是我们的家啊。”
    大人尚且如此,小孩更是不用说,一个个哭的哇哇大叫。
    

第七百七十四章 得寸进尺
   
    这数千人痛哭流涕的场面着实壮观。
    也正是因为这些鞑子老弱妇孺人多,而且一个个又可怜无比,这也弄得大明官军一时之间手足无措。
    毕竟李起爱惜百姓,对百姓极其仁义,此时这么多人,又是老弱妇孺,大明官军自然一时之间不好强制驱逐他们。
    所以便一时之间暂时僵持。
    而这也让鞑子百姓更加有恃无恐,人更是越聚越多,声音越哭越大,这才是把李起给引来了。
    而就在这时候,又是来了一群人,李起看去,原来是布木布泰也听到嘈杂之声,担心出事,这也是急忙忙赶来。
    这些鞑子百姓一见布木布泰也来了,更加是看到了希望,一个个的又是对布木布泰痛哭流涕,
    哀求布木布泰向明国皇帝求情,让明国皇帝不要驱逐他们。
    布木布泰能够在鞑子之中站稳脚跟,并且将整个城池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让多尔衮进城,靠的就是仁义的名声。
    她无论对待鞑子军兵,还是鞑子百姓,都是极好,这也让她收获了许多人心,从而也让她有了拒绝多尔衮的资本。
    此时见数以千计的鞑子百姓,一个个如此可怜凄惨,布木布泰心下也是不忍,对李起说道:
    “皇上,这些人皆是老弱妇孺,他们的子侄,丈夫,许多人都已是在战场上战死了,可以说是孤苦无依,还请皇上可以法外开恩。”
    布木布泰说这话的时候,刚开始还比较有底气,但是突然她发现李起脸色却不像平常那般柔和温情。
    有的只是冷若冰霜。
    所以布木布泰说到最后的时候,声音已经是细不可闻,底气也是越来越不足。
    第一次,布木布泰感觉到了李起身上那无上的威严,似乎就要喷薄而出了。
    “法外开恩?”
    李起这冷冷的四个字,布木布泰听了,一下便知道李起已经是怒明。
    到了战国时期,沈()阳就已经是燕国的一个重要的城池领地。
    虽然说那时候还没有汉人一说,但他们也都是汉人的先祖。
    他们在这里生活,定居,到现在已经几千年过去了,这里早已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人在这里已经繁衍生息了几千年,可是现在这些鞑子百姓竟然认为这个地方是他们的。
    让他们搬迁,他们还一个个感觉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俗不知李起念在他们主动举城投降,饶恕了他们一条性命,只追究他们的一些罪责,这就已经是无上的恩德了。
    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他们以为李起软弱好欺,所以才一个个蹬鼻子上脸。
    如果他们是汉人百姓,这几千人几万人的,也许李起不会太计较,仁义一下,吃点亏就是,
    反正都是一家人,彼此血脉相连,肉都烂在锅里,无所谓。
    可他们是鞑子百姓,李起又怎会纵容他们?
    只见李起没有多做理会,只是一声令下,对大明官军命令道:
    “尔等必须要按照原定计划,将整个城池全部腾出来。
    但有鞑子百姓,胆敢拒绝搬迁,不论男女老幼,有一个杀一个,有一双杀一双,有一万杀一万,有十万杀十万!”
    李起这话每一个字都犹如一把又一把刀子落在这些鞑子百姓身上,只把他们吓得是浑身颤抖,汗流浃背。
    “是。”
    大明官军齐声应诺,而后将刀枪对准了这些鞑子百姓。
    一个大明军官便是厉声对他们喝道:“本将最后再问你们一次,你们究竟走不走?”
    那些鞑子百姓一个个慌忙点头,哪里还顾得那么多,一个个只想要赶紧逃离这里。
    没多久,刚才还乱哄哄凄惨惨的场面,很快就已是消散不见。
    事实证明,野蛮之人畏威不念德,这些人,和他们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刀把子。
    鞑子百姓散后,李起正要回宫,转过身来见到布木布泰。
    此时的布木布泰仍是一副彷徨恐惧模样。
    显然,刚才李起对鞑子百姓那杀气腾腾的话,让她也是接受不了,吓到了。
    李起看着她,说道:“布木布泰,你是不是感觉朕很无情,很冷血?”
    布木布泰犹豫一会,说道:“皇上,如果他们真的不走,皇上会真的有多少杀多少吗?”
    “会。”
    李起说的斩钉截铁。“也许你会认为朕很无情,很冷血。但是如果你知道在这片土地曾经上演过如何一幕又一幕惨绝人寰的悲剧,
    你就会明白不论朕如何对这些鞑子百姓,都不过分。
    
    

第七百七十五章 家还是家吗
    若不是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若不是念在朕作出降者不杀的决定,只希望可以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减少生灵涂炭。
    否则,你以为这些鞑子百姓能活着吗?”
    布木布泰被李起的这番话震惊。
    第一次,布木布泰被李起这无上的皇帝威严所深深震慑。
    若说此前李起在她的眼中更多的是一个仁慈的君王,甚至于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丈夫形象。
    那么现在的李起在她面前,表现的就是一个威严十足,不容任何侵犯的君王。
    天子一怒,伏尸千里。
    这句话用在此刻的李起身上丝毫不为过。
    而后李起没有再理会布木布泰,转身离去。
    却说李起的这道旨意很快便起到了效果。
    那鞑子百姓刚开始的时候,见明军进城后秋毫不犯,还以为明军软骨头,好欺负。
    所以他们在得知自己要被赶出去后,甚至赶出去之后,还要被统一看管,进行一一审判,追究他们的罪责。
    他们都是不从,开始撒泼打滚。
    因为李起之前的仁义之名,使得大明官军刚开始并没有对他们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让他们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
    而现在有李起的这个命令在,所有的大明官军都明白了,知道在李起的眼里只有大明的百姓是百姓,
    别地方的人,李起都不看在眼里,不听话,有多少照样杀多少。
    所以大明官军这时候行动起来异常凌历,杀了一批不听话不服从的人,
    这时候鞑子百姓才知道明军也是一样会杀人的,而且这个命令还是李起亲自下的。
    他们哪里还敢违背,面对大明官军这冷冰冰的刀,他们只得服从。
    所以整个搬迁变的异常迅速,不过几天时间,所有的鞑子百姓便是被全部清理出了城池,而后被拘押在外面的营地,统一看管。
    他们走了,原本属于这里的人也就应该回来了。
    不错,这些人便是沈阳的原著居民,那些曾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
    这些人当年因为老奴酋努尔哈赤的屠杀,家破人亡,而后他们又成为了鞑子的奴隶,给鞑子当牛做马做了几十年。
    还有一些人则是逃出去,成为了流民,这些人一时半会是回不来的。
    现在,在大明官军的帮助下,所有曾经被鞑子视为猪牛狗马的汉人奴隶,都恢复了自由。
    大明官军给他们重新登记造册,让他们恢复了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回到属于自己的家。
    “我回家了,我回家了,爹,娘,我回家了,你们看到了吗?我回家了。”
    “大哥、大嫂,我回家了。”,,,
    沈阳城内到处是这样的仰天大啸,痛哭流涕,数里之外皆是可闻。
    这样感人肺腑的场面自然也是惊动了李起。
    李起听闻他们回来,也是再一次的走出了皇宫。
    看着这街道两旁许多的人都是痛哭,手里都是抱着房内的老物件。
    有的人抱着一个水缸,这个水缸有可能就是他们家唯一还在的原物了。
    有的人抱着一块搓衣板,有的人抱着一个棒槌,,,
    这些东西有可能是他们能找到的,记忆中唯一一件属于家里的东西了。
    人人都是大声嚎叫,痛哭。
    没有找到物件的人则是直接就爬上房顶,在房顶上打滚,或在屋子里打滚。
    没有经历过他们的苦难,就没有办法去体会他们此刻的心情。
    李起此刻在心中静静感受着他们的伤心,也感受着他们的高兴,
    很快,李起的眼睛也是湿润的。
    “大爷,大爷,你没事吧?”
    这时候一声惊呼传来,李起寻声看去,见原来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昏倒了,边上几个年轻人慌忙将他扶住。
    李起见此,本能的也是大步上前,为老人掐人中,探鼻息,生怕老人就这样走了。
    不过好在老人在李起的施救下,醒了。
    “老丈,你没事吧?”
    这时候李起一身便装,身后跟着的也不过只有刘桃树,魏千章魏万章等几人而已。
    然而纵使如此,李起身上的气势依然掩盖不住,
    人人都是知道李起身份非凡,本能的,边上许多的人都是后退几步。
    很显然,这些年他们做鞑子的奴隶,让他们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让他们见了人就怕。
    再加上李起身上又是如此气势风度,更是让他们如此。
    老汉这时候悠悠醒来,刚开始见到李起,也被李起身上气势吓到了,本能的便是十分恐惧。
    不过后来李起那发自肺腑的亲切问候,又是让他感觉到温暖。
    “没事没事,这位公子,老汉我只是高兴啊。”
    “原来如此。”
    李起这才放心,又道:“老丈,这就是你的家吧?看样子,你家以前也是富贵人家啊。”
    老汉不住的点头,眼泪已经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