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日记-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然像乌族这么大的部落,四周根本就没有足够外族男子进行婚配。
按照古老的传统,母系三代之内的血亲不许通婚。
而晨和叶已经跨越了这个时间和血缘界限。
两人若是真的能够婚配,那么巴族也可以和乌族内部一样,重新分裂一个新的家族,然后继续组成一个统一的部落繁衍生存。
徐晨自然不知道母巴和一群女人的想法。
他只想当一个安安静静的原始发明家,布局自己一统九州的宏伟计划。
因此日记照记,果酒照吃,丝毫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自从参加巫祝大会回来,他基本上断了找一个母野人当老婆的打算,一门心思的开始搞建设,努力为人类的文明升级添砖加瓦。
酒,这是前几天才发明的一个字,左边是水,右边是陶罐的组合象形图案。
另外学会了结网捕鱼之后,族人又陆续学会了网、鱼丸和鱼生等一些新的字词,而在工地生活的交流之中,乌族、木牙族和胡族人也陆续学会了这些新的字词。
这是一种扩散性的文化传播。
人类文明就是通过这种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慢慢形成更广泛的语言和文字体系,然后依托这些相同的语言文字交流形成更大型的部落群体认同感,最终这些部落和群体就会慢慢融合成为一种更高级的文明新式。
所以,语言和文字,就是人类除开血缘关系之外,最为重要的传承,等达到一定的规模和高度之后,就会超越血缘成为一种广泛的种族认同感。
不过要达到这种地步,还需要依托语言和文字,形成一种成熟的思想体系。
比如古老神话故事的传承,神明体系的创建,对天地自然的认知等等。
就比如华夏传承,从远古神话到百家争鸣再到儒学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其核心实质就是关于道德的追求和认同。
这个过程非常漫长。
但追根溯源这种传承的核心,可能就和最古老的太极八卦易经等这些还没有文字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和形成的原始理论有关。
文以载道。
有了文字,就能去阐述、解释和记录这些理论形成一种思想体系,经过传播,继而获得广泛认同,一个拥有广泛思想认同的群体,自然会形成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组成更加广泛的社会结构。
因此对于创造文字,徐晨是非常认真的。
相对于搓绳编筐制陶织布这些明面可见的技术性传播,他更看重语言文字在交流上带来的便利和以此形成的文化认同。
随着乌族和木牙族、胡族、季族这些留下来帮工的野人把从巴族学到的新语言文字带回去,徐晨敢相信以后几个部落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顺畅。
奇_书_网_w_w_w_。_q_i_s_u_w_a_n_g 。_c_o_m
第88章 烧荒
十月中旬,距离最远的苍族才冉冉来迟。
苍族距离巴族最远,走过来足足需要两天时间。
他们先要到季族停留一夜。
苍族和巴族、乌族、季族、木牙族相貌略微有些区别,浓眉大眼不说,身材显得高大不少,而且语言交流口音也差别比较大。
苍族据说是从大河下游方向被迫往北迁移,这才和季族、木牙族成为邻居。
当初因为争夺领地,季族和苍族发生过几次争斗,互有死伤。
后来还是乌族出面,苍族才不得不服输,接受了大巫的祝福之后成为了友好部落。
这些都是徐晨和一群外族原始人交流的时候慢慢弄明白的信息。
苍族人数不算少,按照一群不识数的野人连比带画的解释,大概有接近两百人规模,仅次于乌族。
他们这次来了三十人规模,带来的货物同样大部分是各种兽皮,另外还有也有一些五颜六色的矿石,让徐晨惊讶的是,他们竟然带来了不少狗头金块,加起来不下三十斤。
拿着这些沉甸甸的的黄金,徐晨又想哭又想笑。
这玩儿既不能吃也不能用,眼下真的是卵用都没有。
收下吧,完全是做亏本生意。
不收吧,心里过不去。
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黄澄澄的金子,那可是商业社会真正的硬通货,一直影响了人类文明几千年。
难道苍族附近真的有一个巨大的金矿?
要知道黄金在自然界几乎都是以纯金属状态存在,按照眼下原始人的见识和工具来说,采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必然就是在河滩上捡的。
因此徐晨哭笑不得的同时,特意认真的多交流了一下。
果然,在苍族一群人的连比带画的解释下,他大致弄清楚了,在苍族生活的区域,的确有一条河里面能够捡到黄金。
当然,也并非遍地都是,夏季涨水冲刷之后就会比较容易捡到,他们这次是特意将部落常年收集的一些带来交换陶器和麻布。
交换的过程依旧虐心。
徐晨没有全程参与,看着这些苍族远道而来十分困难,他也没有过分克扣,特意吩咐窑工多给他们换一些陶器。
苍族和其他几个外族部落来一样,对巴族眼下的变化震惊无比,山上山下参观之后鬼哭狼嚎的许久才平静下来,换好货物之后,临行前也要求留下一些人参加巴族的建设工作,希望能够通过劳动换取更多的部落急需的陶器,并且表示等到开春故母节前后,他们会再来一次,还要换取更多的麻布。
虽然眼下建设人数已经够用,但徐晨也并没有拒绝苍族的要求,留下了八个人。
如此以来,巴族前后就已经获得了共计三十九个外族雇工,而且都是年轻力壮的男人,加上巴族自己的人,建设队伍扩充到了近五十人的规模。
有了苍族的加入,大宅院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伐木、捡石头、拓泥砖、掘土和泥、砌墙脚,所有工程都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大规模建设时期。
当然,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对于食物的消耗也在大幅增长。
风带着一群猎人为了捕获更多的肉食,不得不也分成两组,一组四人狩猎,一组两人捕鱼。
另外为了补充植物型食物,古和举两人也已经不再参加建房工作,而是专门去山上挖山药。
窑厂已经住不下这么多人了,徐晨干脆花了两天时间,依托窑厂的围墙,用砍伐的木头临时搭建了一排简陋的木棚,用茅草简单遮盖一下当做临时住所。
为了环境卫生,他还在窑厂外面专门挖掘了一个露天厕所,免得这些野人到处出恭拉翔。
随着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吃喝拉撒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窑厂做饭的女人已经增加到六个,但仍旧显得捉襟见肘,母巴不得不带着一群女人山上山下不停来去奔走解决后勤。
随着人越来越多,工地的墙脚越来越高,河滩上的泥砖越来越多,整天的忙碌来往之中,山下越发显得热闹喧哗,渐渐有一种闹市的感觉。
而这种热闹,已经完全打碎了巴族以前那种孤独宁静的生活状态,不知不觉间影响到了所有人。
彼此很少往来的六个部落,因为这个别开生面的雇佣关系而变得和睦起来,劳动闲暇,这些男人除开每天聊天打屁吹牛逼之外,还会举行一些力量和武力游戏,摔跤、投枪、角力,为了丰富这些雇工的生活,徐晨还在河滩上制作了几个草人箭靶,教他们学习射箭。
虽然他在巫祝大会上没有传授制作弓箭,但这东西结构简单,看过之后基本上就能明白怎么回事,只不过要做出威力足够强劲的弓箭,还需要仔细的试验揣摩。
因此弓箭徐晨也并没打算藏着掖着。
只不过不想让其他部落白捡这么大一个便宜而已。
眼下说不定在其他部落,已经开始试着制作弓箭,就算暂时达不到巴族这种水平,但半年一年下来,或许都会慢慢摸到窍门。
传授这些部落交流的友好人士学习弓箭,同样也是在为巴族积累人气。
……
十月底,徐晨圈定的一大片荒地的防火带基本弄完。
然后选了一个晴朗的天气开始放火烧荒。
这一天,所有建设工作全部停止,数十人浩浩荡荡分做几组,东南西北将这一大片荒地全部分散包围起来,并且都还拿上了简易制作的扑火工具,就是用青绿色的树枝捆扎的扫把样的东西。
等所有人人员就位之后,徐晨发出号令,从内到外依次点燃七八个着火点。
天干物燥,草木干枯,加之河风呼啸,点燃之后的七八个着火点瞬间火焰腾空而起,风助火势,短短几分钟时间便火光冲天,滚滚浓烟直冲天际。
兔子、狗獾、豪猪、狐狸、老鼠、松鼠、各种野鸟,所有生活在这片荒地的小动物受到惊吓,稀里哗啦扑棱棱到处乱窜满天乱飞,四面八方包围的野人们拿着弓箭长矛棍棒大呼小叫到处追赶。
母巴带着族人倾巢而出,全部来到山下观看这史无前例的活动。
一群孩子在河滩边欢呼雀跃,大些的还拿着玩具弓箭追逐那些奔逃出来的野兔小兽,整个河谷是一片欢腾。
徐晨已经和一群族人解释过烧荒的用途,那就是打算在这片荒地上专门撒播种子,有目的的集中种植可以采集的粮食作物。
母巴虽然不明白徐晨为什么要大动干戈这样做,但她也并没有反对,只是有些疑惑。
这种事男人不会干预。
因为男人几乎不参与采集植物种植果实,他们只负责打猎和维护部落的安全。
山下这片河谷面积不小,小河两岸大片都是这种起伏的低矮土丘,即便是不撒播种子,春天也会长满燕麦和野豆,等到秋天也能收获不少,难道专门撒播种子就能长的更好么?
其他女人大致也和母巴的想法差不多,私下自然也会讨论和交流,但徐晨的神奇已经证明了他与众不同的能力,因此徐晨做的每一件事,她们都只会默默支持,从不曾想着要去阻拦。
只不过对于未来的收获,所有人心里都没底。
第89章 呼救
徐晨其实心里没没什么底气。
主要是这种原始采集的粮食作物完全没经过任何驯化,能够种植的种类少不说,产量还低的可怕。
眼下能够大范围播种的只有看起来像燕麦的一种主食,还有几种杂粮豆类。
但无论是燕麦还是豆类,都是完全野生品种,就算是河滩上到处都是,一天下来一个女人也就能采集三五斤的样子,十多个女人不停采集,整个夏秋成熟时节,也就弄千把斤顶天了。
而这千把斤的采集范围,几乎遍布山脚下大半个河谷区域,劳动和收获在徐晨看来完全不成比例。
但部落就是依靠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才能保证族群几十口人能够勉强维持生存。
实际上往年这些燕麦豆类采集的更少,因为缺少能够装运的工具。
今年有了藤筐和背篓之后,采收规模和数量才有这么大。
不过今年收的多,吃的也多,随着山下造窑修房子的人越来越多,粮食消耗也越来越大,如果不是徐晨发明木锄可以大量挖掘山药,又制作渔网可以捕鱼,还提前发明弓箭增加了狩猎收获,眼下巴族绝对支撑不住如此庞大的开销。
为了让三十多个强壮的外族劳动力有力气干活儿,每天的粮食消耗几乎赶得上此前整个部落的消耗速度。
因此部落的粮食危机仍然没有解除。
只是因为技术提升暂时稳定而已。
徐晨深切知道眼下的危机,因此就算种植产量再低,他也必须将耕作提升到最重要的日程安排上来。
刀耕火种,并不需要太多的人手。
在无法精耕细作的前提下,在没有良种的前提下,只需要将种子种到地里,春夏时节利用闲暇动员族人坚持除草,成熟时节驱散鸟雀和野兽,他相信种植产生的效益还是远远大于纯野生的状态。
等到山下的房子修好,族人都住到山下之后,无论是照看还是采收,都将变得更加容易。
眼下他圈定的这片荒地大约有一百亩左右。
不是他不想圈的更多,而是因为种子不够。
他不可能把采集的所有粮食都拿来播种,不然等到开春,全族人只能忍饥挨饿甚至喝西北风。
另外这也是一次小范围的尝试,要让母巴和族人看到种植的效果,只要耕种真的比纯粹的野外采集收获大,明年就不需要他动员和解释,母巴和一群女人自然就会安排更大规模的播种。
争取三年时间彻底改变部落的原始采集习惯。
眼下人少,并不需太大的种植规模。
只要一亩田收获超过五十斤,一百亩就是五千斤,按照每天每个人一斤粮食分配,也足够吃上三四个月,另外还有狩猎收获和其他的食物补充,几乎就能解决整个部落的粮食安全问题。
没有了粮食危机,部落才能真正腾出手来发展别的行业,提升需求层次。
……
一场大火从上午烧到下午才慢慢熄灭。
山谷上方弥漫一股经久不散的浓烟。
而留下来的就是一大片焦黑的起伏丘陵,其间只剩下了稀稀拉拉一些荆棘刺丛和几颗并不算太大的树木,看起来十分开阔。
空荡荡的荒地中间,一些地方还在袅袅冒着青烟。
虽然提前清理了一圈的隔离带,但因为火势太猛烈,实际上还是有好几处火焰引燃了外围的野草,顺带在四周烧出来好几大块空地。
不过这些火焰很快就被扑灭,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失控和蔓延。
乌族和木牙族等留下来帮忙的一群外族人并不知道徐晨焚烧野草干什么。
只以为巴族还有更加巨大的建设项目,因此还在畅想着修完了眼下正在修建的大房子之后,还能继续留下来帮忙搞建设。
按照当初约定的协议,他们已经为部落挣到了不少急缺的陶器,只要房子修好,他们就能把这些劳动换到的陶器带回部落。
实际上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他们已经不急着要陶器,更不想急着回家了。
这里虽然没有女人陪他们睡觉打桩,但天天吃的好睡得好,比在部落的任何时候吃的都饱足,早晚两顿热粥肉食管饱,甚至前几天为了迎接苍族的加入和感谢大家的努力工作,徐晨还特意从山下带来一小罐藤果酒酿,让所有人品尝了让他们完全无法用简陋的语言形容和描述的酒糟生鱼片。
那种美食香甜脆嫩,吃完之后还晕晕乎乎如坠云雾,奇妙的感受简直无法想象。
吃完之后一觉睡醒,整个人精神饱满恨不得能够把地都杵穿,全身的精力因为无法发泄,于是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输出,抱着石头扛着木头在河滩和树林里健步如飞。
因为这道美食的诱惑,实际上他们中有许多人已经开始考虑不回去了。
巴族吃得好睡得好,还有这种令人毕生难忘的美食,一旦离开之后就再也享受不到了。
自己反正也不是各自部落的人,甚至其中还有好几个男人本来就是当初从巴族婚配出去的,对于巴族天然有着血缘上的亲近感。
与其在别的部落当牛做马,还不如回家帮忙,这样还能享受到部落的各种福利待遇。
他们在山下每天鱼肉饭菜供应充足,实际上听说山上的巴族人吃的更好,除开天天都有鱼丸和酒糟生鱼片之外,还有什么小鸡炖蘑菇,羊肉炖山药,葱香叫花鱼等他们从未吃过的美味食物。
最让他们羡慕嫉妒的是,据说这间大房子修好之后,巴族人全部都会搬到山下来住,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都有柔软舒适的大床。
光是这两样,就足以让这些外族人羡慕的肝肠寸断了。
自己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