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日记-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食物不分好坏,一定要准备充足,尤其是在眼下这种蛮荒没有外来援助的年代,储备的越多,对抗未知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对他未来的扩张帮助就越大。
任何时代,粮食安全都是排在第一。
人只要一天没有食物,就会陷入恐慌之中,两天没有食物,再强大的人都会拉跨,三天没食物基本上就没以后了。
而对外扩张和战争,食物安全更加重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谁都不可能饿着肚子出门打仗。
就好比上次的探索,实际上并非不能走的更远和更久,他之所以提前返回,主要还是食物紧缺,就算他带领的都是一群狩猎经验丰富的优秀猎人,再加上弓箭武器和身处这个动植物丰富的蛮荒时代,这才勉强保障食物安全。
而且也幸亏人不多。
若是几百几千大军出动,沿途不可能有充足的野兽供他们狩猎食用。
因此尽最大的可能,储备最多的食物,就是维持部落和联盟稳定安全的基础。
这些食物即便是巴族不吃,未来还可以救急其他部落。
就像去年冬天借粮给拱火族雷族五鬼族一样。
三千斤粮食送出去,巴族也要节衣缩食。
但正是这些粮食援助,才稳住雷族和拱火族五鬼族,让他们安稳度过寒冬。
眼下盐虽然不如食物重要,但随着今年各部落粮食收获,盐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徐晨也没忘记其他部落对于盐的需求,同样有几百斤的石盐被送去雷族和带回巴族,不过这些不纯的矿物盐都被分配和交易给其他部落了。
他虽然是智者,但不是圣人。
好吃好喝的自然先要满足自己,多余的才会去帮助别的部落,引导他们发展。
送龙和小女巫一些腌菜虽然是临时起意,也有些心疼小女巫这样一个身为部落的精神支柱的大巫竟然连一口咸菜都吃不到,但更大的目的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卖力的监督族人修路。
俗话说拿人手软吃人嘴短。
徐晨敢相信他们回去之后会加倍努力。
小女巫一句话,比他安排人跑十次都管用。
因此送礼这种事,自然也是要送在点子上才行。
何况皇帝也不差饿兵。
就算是龙和小女巫都是自己的铁杆粉丝,该给的好处那还是要给,笼络他们远比去笼络乌族的族长首领等一群老娘们简单愉快多了。
第411章 巴乌大道
接下来的时间,整个施工队早出晚归,基本上每天保证足够的人数参加修路。
在大量锋利结实的青铜工具和独轮车的支持下,工程进度每天都在变化,短短不过七八天时间,山林中已经沿着山谷口往下游方向开挖出来四里多长一条路。
这条路阔有两米,新挖开的泥土十分醒目,依照山势就在树林中蜿蜒前行,两边都是树木荆棘,使得这条路掩映在山林之中看起来特别空阔和宽敞。
而随着这条路不断的往前延伸,每天来回奔波也显得越来越耗费时间。
因此徐晨让人开始在工地用砍伐的木头建造木屋。
先在路边寻找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平整出来半亩大小一块地,四周围上篱笆,用木头搭建之后遮盖茅草,不需要多美观,只要结实避风能够阻挡野兽就行了。
这些木屋眼下的作用就是住人。
因为工期紧,因此徐晨不想把时间都耗费在来去的路上。
大河河滩虽然可以走人骑马,但却不能行车,因为野草齐腰甚至有些比人还高,不说没路,就算有些平时打猎来往的小路,但也是常年洪涝留下的泥沙地面,车轮很容易就陷进去。
因此每天用马车把人和工具都送到工地的情况并不现实,徐晨直接就打算安排一部分人在工地吃住,这样每天可以增加很多的劳动时间。
另外有了这些安全木屋,各种工具粮食车马都可以放进去保管。
等到这条路完全修通投入运行之后,这些隔五里左右一个的木屋也可以成为休息区和避雨的地方,就像高速路上的服务区一样。
而且随着两个部落来往越发密切,附近这些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中的各种山珍野果,也都会慢慢成为两族的收获,春天采集鲜嫩的瓜果野菜,夏季采收浆果酿酒,秋天采集山药香孤栗子等山货,来往的人也可以将其当做一个临时储藏或者休息过夜的场所。
总之就是,这些木屋功能很多,现在和以后都用得上。
巴族这边忙碌的时候,下游的乌族同样是铆足了劲在加紧修建道路。
在巫王陛下的号召和美丽的前景诱惑加各种甜枣的刺激下,整个乌族的干劲比巴族还大。
而且他们因为人多,因此修建的速度更快,道路从乌族山口如同吃了大力丸一样,每天蹭蹭蹭的在山林之中往上游方向延伸。
当然,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徐晨每隔两三天都会骑马来回在乌族和巴族工地视察,指导处理一些比较困难的地方,或者遇到一些坚硬难啃的岩石区域,还要安排石匠前去帮忙,一些山谷溪流位置,还要策划搭建木桥等等。
时间忽忽,转眼十多天过去。
两端的道路各自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和进展。
巴族这边已经修建了七八里长,而乌族这边已经超过十五里,整体工程已经完成大半。
按照这个进度,巫主大会前完成全部工程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这个完成只是主体工程,剩下一些修补的事情还有不少,但至少能够勉强通车,其他不足的地方的可以留到后面慢慢收尾。
因此徐晨心中也长吐了一口气,交代两族几位负责施工监督的组长和首领一定要保证质量抓进速度,自己则把主要目标放在了巴族山谷口那段石坡之上。
这段石坡修路的难度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
就算是有铜钎铜锤铜镐这些能够开山噼石的结实工具,但开凿起来还是非常慢。
十多天下来两端加起来也只啃下来二十米左右的一段,而且还坑坑洼洼十分难看。
而且最难啃的还是在石坡最中央靠山嵴的位置。
按照这个速度,到巫祝大会前这段规划的石坡栈道能不能通车还是个大问题。
当然,就算这一段不通车,车马也可以暂时从山谷河滩绕行一段,只是有些美中不足。
这和后世没啥区别,既是民生工程,也是面子工程,好不好看不说,好不好走也另说,但先得按时把这个东西搞通,在巫祝大会上露脸。
因此徐晨在观察和冥思苦想两天之后,吩咐全部停工,然后让人捡拾搬运柴草堆在准备开凿的石坡上点火进行熏烤。
徐晨的举动自然让所有人摸不着头脑,根本就不知道他要在这光熘熘的岩石上烧火干什么。
徐晨虽然想解释,但实则也感觉解释不清楚,干脆也就不解释了,只是让人用大火死劲儿烧,一次性烧七八米的长度,足足烧一整天之后,再用大大小小的陶罐从河里面取水浇在早已烧干到滚烫发白的岩石上。
蒸汽滚滚之中一群人更加懵逼。
先用火烧,再用水浇,莫非他脑壳坏掉了。
不过联想到徐晨一贯的神奇属性,这些怀疑的怀疑的话自然也没人敢说出来。
但徐晨的脑壳终究还是好的,没坏。
而且也再次用他的堪称惊天地泣鬼神的智慧和神奇,征服了所有人。
因为这些被用大火勐烈熏烤过的石坡再浇上水冷却之后,竟然开始炸裂,只需要用铜钎铜锤轻轻敲打几下就轻易撬落下来,甚至有些根本就无需用铜钎,用木棍都能撬开。
面对如此神鬼莫测的智慧,一群石匠兴奋的自然是一顿鬼哭狼嚎,纷纷撸着毛胳膊,往手心吐着口水拿起铜钎铜锤,对着这些开始炸裂松脱的石坡疯狂输出,短短不过两个小时,一段坚硬难啃的七八米长的石坡竟然就这样被清理出来一条通道,而且比用人工开凿的更宽更深。
一群人费尽力气忙了半个月时间的成果,徐晨不过一天就完成了近半,这对一群刚刚转职晋级为石匠的族人来说既是打击,又是奇迹。
而当这个方法传开之后,接下来的两三天不光巴族男女老少都纷纷跑来看热闹,就连乌族都有不少人骑马跑来看稀奇。
一群石匠也已经上瘾了,在石坡上不断用火勐烈焚烧熏烤,就算是开凿成功的地方,也还要再次扩大面积熏烤之后泼水。
如此冰火两重天的不断攻击下,短短不过五六天的时间,这段坚硬难啃的石坡很快被完全攻克,在距离河滩两米多高的山坡上,凭空出现一条道路。
虽然这条路非常的难看,坑坑洼洼高低深浅都不同,许多地方被熏的乌漆麻黑,但不得不承认,这条路完全被打通了,剩下的就是对其进行修整,该凿挖的继续凿挖,该填补的地方进行填补,该加固的地方进行加固。
实际上在用这种火烧的方法处理之后,这条纯岩石路的宽度也基本上达到了两米左右,单独行走一辆马车毫无问题,不过徐晨仍旧要求下面的石墩和栈道还是要继续完成,尽量将道路加宽到三米,这样还能在路边安装一排木质的栏杆,以增加安全性。
而随着这条路的打通,实际上巴族的人手马车工具食物都已经可以开始沿着这条路正式往下游通行和运送,已经无需绕道河滩了,这样来回就更加快捷方便。
时间忽忽,转眼进入九月。
在两族近三百健壮男女不停的奋力劳动下,一条从巴族到乌族三十余里的马车道路全线贯通。
在秋日落叶之后略显空阔的山林里面,一条新开掘的道路,就如同一条通往幸福和梦想之路,呈现在两族所有人眼中。
特别是到了最后两族修建的道路快要交汇的时候,双方数百人更是铆足了劲儿疯狂的伐木挖土,生怕自己落后得不到神灵的庇护和卷顾,于是一轮疯狂输出之后,在两端道路终于相连,现场暴发出热烈的欢呼,乌嘎乌嘎的声音响彻山林直冲云霄。
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庞大工程,也是一个从未有过的伟大工程。
两族人不分彼此的拥抱在一起欢呼雀跃,甚至有人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为了庆贺这个伟大的胜利,徐晨在马路交汇之地栽下一块高达两米的巨大石碑。
说是石碑,其实就是一大块天然岩石,不过是将其一面凿削平整之后刻上字而已。
当中巴乌大道四个工整的象形大字,左右两边则记录了这次修路的目的、起始结束时间,参加人数等等信息。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条道路,也是第一块石碑。
当然,这也是第一次不同部落合作的典范工程,将会在巫祝大会上大放光彩,让其他部落看到修建道路和通行车马的好处。
为了庆贺巴乌大道的贯通,徐晨决定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庆祝仪式,邀请双胞胎小女巫联合在石碑附近的河滩上举行一场祭祀和祝福仪式,祈求天神为这条贯通的道路赐福,保佑以后所有来往于这条路上的行人车马都顺利平安。
第412章 简单粗暴
仪式开始之后,两辆马车分别从巴族和乌族出发,马车上分别坐着双胞胎小女巫,她们穿着崭新的衣裙和斗篷,手握权杖欣喜而激动。
两人身份地位尊崇,是这条路修通之后唯二坐上马车通行的第一批人。
护送两位大巫的,是两族实力最强的猎人队伍。
乌族由龙带队,手持一根青铜巨矛,身披双层皮甲,腰悬长刀,带领五位骑手前面开道,一人执旗,一人执号。
马车两侧踢踢踏踏跟着二十位精壮的披甲猎人,一组手持长矛身背藤盾,一组手持长弓身背箭袋,头缠黑布,人人腰悬匕首,看起来威武严整气势逼人。
其后,则是数十位同样身穿皮甲的手持长矛弓箭的猎人,同样步履整齐,这支队伍前后左右将马车围在其中。
而军队之后,则是乌族庞大的男女老幼组成的部落大军。
巴族这边则由风带队,双层皮甲,腰挂军官铜牌和大剑,身背长弓,带领四位骑手前面开道。
徐晨身穿皮甲和红色披风,腰悬龙牙弯刀,骑马带着古举等三位旗官和号手手持大旗和号角紧随其后。
小女巫马车两侧,同样有二十位精壮的皮甲猎人,一组长矛藤盾,一组长弓箭囊,头缠红布腰悬匕首,脚踏皮靴,走路踢踢踏踏威武整齐。
再其后,一群同样是全副武装的猎人队伍和巴族老女老少的观光军团。其中有一辆马车和几辆人力板车上,坐着阿母、母巴等一群孕妇等妇孺老弱,还有几只猴子也蹲在上面兴奋的抓耳挠腮。
今天两族倾巢而出几乎一人不留,就连襁褓的婴儿都不例外,甚至一群孩子还把五只已经快两个月大的小狼都带来了,一路跟在人群中屁颠儿屁颠儿跑的嗷嗷叫唤,看起来二哈的一逼。
澄净蔚蓝的天空,两头大老鹰展翅翱翔在数千米高空盘旋,似乎观察着下方巴族人的动静和去向。
旌旗猎猎,号角声声。
两族庞大的队伍相对而行,就在秋高气爽的缓坡森林之中一路向前。
顺着崭新的开挖的泥土和略微夯实的新土地面,道路在树林之中蜿蜒伸向远方。
隔着树叶落尽的稀疏树林,可以看到宽阔的河滩和波光粼粼的乌龙江。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激动、欣喜、惊讶、新奇、还有无与伦比的自豪。
虽然许多人并没有参与这条道路的修建,但举族之力他们也有很大的功劳。
人群一路欢呼而行响彻整个河滩。
两个小时之后,徐晨等人先行到达石碑位置停下来等待。
又过了近一个小时,乌族庞大的队伍正式抵达。
两族相遇,瞬间再次爆发出更加勐烈的欢呼,特别是男人们鬼哭狼嚎野嚯野嚯的声音震彻天际。
所有人都下车下马,徐晨带着两位巫和两族男女老少,汇聚在石碑位置,为他们介绍了石碑上记录的文字内容和功能作用。
所有人感到都很新奇和兴奋,但对于双胞胎小女巫来说,这石碑似曾相识,仔细想想则豁然开朗,其实这也只不过是另一种日记而已。
徐晨有记日记的习惯,实际上现在也影响叶和双胞胎小女巫也开始书写日记。
不过她们的日记和徐晨的略微不同。
徐晨记录的都是很简略的大事,更多的是记录自己一些突发奇想和创意发明以及工作安排,还有各种文字创造等等。
而小女巫则更多的会记录部落的发展和关于巫的传承。
实则对于小女巫姐姐来说,她的日记更多偏向于记录徐晨的一举一动,一句话、一个新的词语、一件新的东西,一个新的发明、一件新的工作安排等等。
就好比这条道路的修建,徐晨记录的就比较简单和凌乱,从规划开始到数次勘察线路,再到最后确定路线画出简略施工图,最后动工直至完成,每一步都只是简单几句话。
比如某月某日,策划开始修一条路,另某月某日,第一次实地勘察,再某月某日,第二次勘察并修改线路,再某月某日,道路开工修建。
至于设计和勘察过程,除开画的工程线路图之外几乎一字不提,甚至开工之后一些修建过程也都语焉不详,偶尔提一句今天走路脚崴了一下,或者遇到岩石又挖不动,老子烦的一批等等奇怪的话。
徐晨的日记虽然不是秘密,但也只有叶和小女巫两人看得懂,叶自从插过羽毛正式宣布成年之后,已经开始肩负起一个成年女人该干的一切劳动,每天干活儿忙的跑来跑去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整天缠着或者陪着徐晨,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