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日记-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看着这越来越多的孩子,徐晨每次看到狼二和它五个刚刚开始学会奔跑的小狼崽子,总是会为这群狼默哀几秒钟。
不远的将来,他可以想象这五头小狼的遭遇,估计每天毛都能被薅下几大把下来。
思路客
看来,还得想办法扩展居住条件才行,上百人居住在一个院落之中,虽然热闹,但各种乱七八糟的烦心事太多了,光是吃喝拉撒就让人头疼。
根据眼下部落的发展情况和山谷的环境来看,整个部落可以开始分散居住,在山谷中形成几个散落的村子,这样结构更加合理不说,也更加有利于耕种管理和推动私有制的发展。
眼下农田面积扩展到八百亩,遍布河谷两岸大半区域。
按照母巴和阿母等人的胃口来看,这还远远不够,未来,整个巴族山谷两岸水淹不到的河滩,全部都会开垦成为农田,面积不会低于一千五百亩。
也就是说,整个山谷眼下也就开垦了一半的面积。
而随着农田面积越来越大,来回管理照看花费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就算是有马车来往,但这种远距离的耕种也会极大的消耗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若是将巴族分成几个群体,分散到山谷不同的地方建房居住,这样就完美的解决了大院拥挤和农田照顾管理问题。
当然,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将农田的分组包干变成真正的包产到组,到时候采用交公粮的形式分配到各组,自己耕种管理,自己收获储存,缴纳的公粮用于支持窑厂、冶炼加工、木器加工、打造石器等等其他独立的工坊发展,另外重点是支撑猎人的日常训练消耗和外出公务。
眼下能做的只能是将农田这般处理,纺线织布也可以如此安排,其他的行业和工作还是以整个部落为整体。
当然,有了多余可支配的粮食和麻布等基础生活物资,各分散居住的族群也可以用这些东西互相交换或者向大院换取其他的物品,比如更多的陶器和食盐、更好的青铜工具,喜欢的兽皮羽毛或者其他物品等等。
总之就是,将大族群进行分散之后以村组进行管理,既有利于部落更好更快的发展,也有利于所有制的改革。
不过这件事今年肯定是来不及了。
因为在秋收结束之后,徐晨打算开启通往乌族的道路建设。
巴族内部不管如何分散管理,都只会影响到这样一个人口百余人的小小部落,但一条通达乌族的交通要道修通,未来两个部落六百余人都会获益。
特别是对于两族的交流和贸易来说,至关重要。
何况徐晨还想将这条道路修建成为一条样板马路,让九月中旬前来参加故母节的所有部落开开眼界。
从巴族山谷口到乌族山谷口,全长约三十五里,两族山谷里面也各自还有一段距离,七八里左右,要修到两族完全通车的话,自然就要全部纳入规划。
这段路徐晨已经考察过七八次,沿途规划也已经全部做好。
整体就是沿着从巴族到乌族河滩岸边的山脚修建,大部分都在低矮的山林之中,一路还算平直,除开很少几个溪水流淌的小山坳和沟谷之外,基本上都是土质地表,除开一些荆棘树木之外很容易就能开挖。
当然,这是建立在当前已经又有了大量青铜刀斧和锄头镐头的基础上,若是以前凭借石刀石斧和几把木锄石锄,这条路莫说是两个月,估计两年都无法完成。
而这也是徐晨有底气修路的原因。
以前不是不想,是不能。
在没有马之前,光是凭借脚力来回乌族之间,耗费时间不说,也没有太大必要,因为就算能够方便来往,也没啥来值得来往的,大家各自守着山谷发展,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但眼下不同了,随着蒙族的盐、五鬼族的铅、有穷族的锡、乌族的铜、还有拱火盆地附近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对于陶器和青铜器的需求,部落间的联系越发频繁和紧密。
就光是巴族和乌族之间的来往,一个月就有好几趟,当然,大部分都是乌族前来送铜或者求购陶器或者青铜,甚至他们在六月底还专门来求购了几辆独轮车。
当初在故母节上,徐晨为了支持乌族采掘和冶炼铜,专门送了他们两辆独轮车,但回去用会之后明显有些上瘾,等雨季过后跑来用三百斤铜换了六辆独轮车。
这个交换比例说不上谁吃亏。
三百斤铜看似不少,也就乌族半个月的产量。
而六辆独轮车,车轴和套环要消耗掉三十多斤铜之外,还要消耗几十斤碳,另外制作车架几个木工也需要花费半个月时间,其实算下来消耗的时间差不多,只是炼铜更加消耗人力而已。
但在眼下,最不值钱的就是时间和人力。
修路的事徐晨早已和乌族打过招呼,甚至还专门去过两趟,找他们的族长和一群首领开会讨论过。
马车虽然乌族大部分没见过,但风等一群经常来的猎人还是见过,对马车的性能和使用也非常了解,当然,对于徐晨提出的修路规划都非常赞同。
按照徐晨的描画,只要这条路修通之后,两族通过马车来往将会变得非常方便快捷,货物交流更快不说,乌族去巴族拜见大巫、祭拜神庙和学习都十分方便,半天时间来回绰绰有余,而且还根本就不需要人走路。
小女巫作为徐晨的铁杆粉丝,加上姐姐也在乌族,平日也想长时间在一起,因此对于方云的提议双手赞成,表示乌族一定会全力支持这条路的修建。
自家的巫都表态了,乌族族长自然也无话可说,而剩下一群跟着徐晨发财的家族首领那更是群情激动,表示她们已经准备好了,一定要把这条路修通,然后隔三差五就能去巴族拜见大巫和祭拜故母神,获得故母神的赐福和庇护。
在得到乌族的全体支持和保证过之后,徐晨也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干这件划时代的工程了。
上次他在拱火族的时候,已经帮忙整体规划了道路和沟渠以及交易场所的修建,虽然他还没去看过,但在故母节上已经听雷族和拱火族汇报过了,道路沟渠开春之后已经修建完成。
而那条路长度只有四里左右,连接贯通了雷族、拱火族、五鬼族和另外两个隶属于拱火族的小部落,以此构成了一条村庄道路。
但那条路与这条部落之间的交通道路来说,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因为这条路的工程非常大,大到一个部落基本上无法完成。
因此徐晨虽然从五月就开始安排风等一群猎人来回打探勘察规划,一直等到八月所有的秋收基本上都结束之后,这才正式动工。
第408章 伟大的工程
八月初五,距离巫主大会只剩下了四十天。
吃完早饭,一轮通红的朝阳升起,徐晨带领一群年轻健壮的男女出发。
三面大旗迎风呼啦招展。
号角声在山谷中悠扬回荡。
十多匹马,三辆马车、五辆人力板车,十五辆独轮车,上面堆满了青铜制作的斧头、柴刀、锄头、镐头、钉耙、藤筐、扁担、绳索等工具,金晃晃在朝阳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近百人的劳动大军推车赶马跟在旗帜后面,绵延上百米浩浩荡荡往山谷口而去。
徐晨骑在马上,身边是小女巫,两人并辔而行,一边走还在一边说笑。
风等一群猎人已经骑着几匹最健壮的公马直接挥鞭而去,他们要先去乌族传递消息。
这是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工程,徐晨自然也不想太过马虎,至少在这个信奉神灵的时代,在开工之前,还需要两族的大巫举办一次开工仪式,为整个工程赐福,希望神灵保佑工程能够顺利完工。
按照之前商量的协议,双胞胎小女巫姐妹各自在两族开工之前举办一场赐福仪式,时间无法精确到几时几分,但大致时间定在九点左右。
山谷之中通行马车的道路已经修通,这六七里长的一段路虽然只是经过简单的平整和处理,但通行两轮马车没有任何问题,本来河滩就比较平坦,因此走在上面并不显得十分颠簸。
因为激动,一群人走的很快,大声说笑着只用了四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山谷口。
秋日水落之后,谷口只剩下七八米宽一道浅浅的河水。
以前修建的那道石墙已经大部分被冲垮,只留下了两边十多米长一截。
按照徐晨的道路规划,其实山谷口这一截是最困难的,因为山谷比较狭窄,一边是陡峭的山壁和水潭,一边是一段光熘熘的石坡,大概有五十米长。
不过好在北岸刚好就是石坡,正好和大院在小河的同一侧,只要在山坡上开辟一条路,就能保证在夏季涨水的时候也能正常进出山谷了。
若是以前,光是这个工程就将成为肠梗阻,彻底断绝徐晨修路的打算。
但在眼下,虽然依旧困难很大,但却也有了对付的方法。
这段石坡虽然很光滑,但也并非十分坚硬的岩石,而是红砂岩,质地比较软,倾斜度不算太大,只需要用铜钎开凿出来一条两三尺宽的通道,然后在下方从河道贴石坡修建一些石墩,再以石墩为支点,上面用木头铺成一座栈桥。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石坡上形成一条宽两米左右的半栈桥道路。
马车载重量并不大,就算满载五百公斤,整体重量也不会超过一吨,只要桥墩和栈桥木头足够结实,基本上不会出问题。
何况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因为这条路也不是十分繁忙,也就几辆马车平日来回通行,若是真的发现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加固,或者时间足够的话,安排石匠直接在石坡上凿开一条两米宽的完整石路,就再也不用担心了。
到达山谷口之后,所有人都下马下车。
工具全都卸下来堆在河滩上,一群人闹哄哄一阵之后都按照此前安排的分工分成三组开始站队。
队形自然是略有些拉跨,因为除开平日训练的猎人之外,还有许多女人和一些半拉子少年少女。
徐晨抬手示意,人群很快就慢慢安静下来。
“今天正式开始修路,这个工程很大,距离也很远,但并不复杂,修路的位置都已经规划好了,带队的组长会负责,沿着石灰和树上留下的标记进行,不要到处乱挖乱砍,免得浪费力气,山林里面的野兽已经被来回驱赶数次,应该没有什么危险,也没有什么虫蛇,不过还是请所有人注意安全……”
虽然这些事已经提前说过好几次了,但徐晨还是再次认真提醒一遍。
“莫事嘎嘎,故母看着我们嘎!”
“对嘎,开工,开工!”
一群男人举着斧头锄头大声嚷嚷。
“那好,现在请大巫为我们祈祷祝福!”
徐晨转身对着小巫女蹲下来,身后一大群男女也都跟着呼呼啦啦蹲满一地。
小女巫此时神情严肃认真,举着金色权杖慢慢开始吟唱古老而晦涩的巫祝歌谣,一边唱还一边舞蹈,动作轻柔而奇怪。
这种古老的歌谣徐晨依旧还是听不懂,但小女巫虔诚的表情和歌舞还是让他感觉到一种非常古老的神秘气息。
所有人都听的非常虔诚和认真,都在屏声静气感受着歌谣中带来的神灵庇护的能量。
大巫就是所有族人的精神支柱。
她所吟唱的每一个音符,都代表着神灵的意志。
所有人都相信,只要得到大巫的祝福和神灵的庇佑,这条路一定会修建的非常顺利,所有人也都会平平安安。
对于一群原始野人的想法,徐晨自然十分清楚。
不过他更加相信自己,神灵从来都不会教人类任何知识,也不会给人类任何财富。
人类文明想要发展,全靠劳动和智慧。
西方宗教认为神灵是至高无上的,人类拥有的一切都是天神赐予的。
但对于中华文明来说,一切生活都是靠自己劳动创造的,神灵只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心灵的寄托,信则有,不信则无。
如果一个神灵不能保佑自己,他们会更相信自己,或者遇到另一个更加伟大的神灵庇护的部落,他们很容易就会改弦更张屈从于现实。
或者对于中国人来说,神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需要在不断产生和消失,创造这些神的目的,只是因为生存需求,就和吃饭睡觉一样。
当一个人类具有了引领人类发展的强大智慧和能力,他也能成神。
就比如三皇五帝,他们从部落首领最终变成了中国人供奉的神灵。
虽然徐晨眼下还没达到这个高度,但已经渐渐有了这个迹象。
至少在巴族和联盟部落看来,徐晨是得到神灵卷顾才会复活的幸运儿,他所表现的一切创造和智慧,都散发着神灵的光辉。
而通过几次征服之战,他也已经确立了自己在所有联盟部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有的巫都要听从他的意志和指挥。
而这种超越巫的地位和身份,在所有原始人类看来都完全正常,因为徐晨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已经证明了他的强大无人能及。
修建一条从巴族到乌族的马车道路,无论对于巴族人还是乌族人来说,这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但在徐晨强大的号召力下,两族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反对和抵触。
而最为支持他的,无疑是双胞胎小女巫姐妹。
她们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她们需要紧跟徐晨的步伐,听从他的指引。
因为徐晨是天底下最强大的巫,具有最强大的智慧和匪夷所思的知识。
徐晨所有的创新发明,在推动部落繁荣发展中都展现了神奇的力量。
而徐晨描画的未来两族之间车来车往的繁荣美好的画卷,也让你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女陷入到了一种无法自拔的激动和兴奋之中。
对于她们来说,支持徐晨,就是完成神灵的意志。
因此就在这秋风送爽的中秋时节,巴族和乌族,几乎同时在两族的山谷口附近,在两位相貌几乎一模一样的小女巫带领下,进行了一场简单而庄重的赐福仪式之后,工程正式开工。
“鸣号,开工!”
随着徐晨意气风发的一声大吼,古吹响金色号角。
“乌嘎~~”
悠扬的号角声中,刚接受完祝福的男女同时欢呼起来,高高的举起手中金晃晃的斧头柴刀锄头镐头扬天大吼。
“出嘎!”
有头上缠着黑布的魁梧猎人举起手中金晃晃的大斧头,回头招呼一声,便带着一组背筐挑担扛着锄头镐头的男女直奔谷外而去。
“出嘎,开工!”
剩下的两组人也都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纷纷举起各种工具一哄而散。
干活儿不是打猎,也不是平日训练,因此也不讲究什么纪律和队形。
近百人的队伍,全都是部落手脚健全的青壮年男女。
家里眼下只剩下了一些妇孺老弱和孕妇。
他们在家不光要做饭,还要照顾一大群婴幼儿和孩童,另外还有大群的牲畜和鸡鸭鹅。
总之就是,留在家里并不一定就比在外干活儿轻松。
但对于部落所有人来说,这些都是各自应该承受的劳动分工。
因为在这个平等的大家庭里面,没有人可以偷懒。
就连叶都一样要扛着锄头,跟着一群人去挖土修路,而且还要承担最繁重的体力劳动,毕竟她已经是成年女人了。
巴族所有人分成三个大组,每组三十人左右。
一组负责石坡这一段的道路开凿。
另外两组都在山谷外的山林里面,各自负责一段路的开挖和修建。
开挖石坡和修建石墩,这是技术工种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是一群熟悉修建房屋石坝的男人和几个石匠,另外配备了十多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