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80章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80章

小说: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怎么可能!?


第123章 浅显的大学问
  这个法子当然不可能实现。
  至少是在太平天下的时候,太难太难了。
  哪怕是清朝的陶子霖公,顶着莫大压力实行了票盐制,等到他仙去了之后,不一样的变得名不副实了吗?
  此时,仇香又给柳铭淇倒了一杯茶,请他喝下。
  不少人现在才醒悟过来,这是第四杯茶了吧?
  上一次有人喝到第四杯茶,都是上元节的时候了,而且那还是一位大儒。
  没想到柳铭淇居然还能享受这种待遇。
  可想一想今天柳铭淇的言论,大家又没有了什么抵触。
  任何人有他这样的思维,那都该受到尊重。
  “票盐法很好,可现在完全没有实施的可能。”仇香笑着道,“不知道世子殿下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还是有的。”
  柳铭淇颌首道,“不过这就要花费长期的功夫了。”
  仇香眸儿都亮了起来:“愿闻其详。”
  她也只是说说,没想到还真的有。
  大家也是精神一振。
  票盐法已经是足够石破天惊,那么这种法子是不是同样的让人惊叹呢?
  哪怕是向来不喜欢谈论正事儿的南宫丘成,此刻也竖起耳朵。
  “其实这个理念,我之前也跟皇上提过,大家听听就好。”
  柳铭淇道:“拿我们家的肥皂产业来说吧!它需要采购各种各样的原材料,比如猪油、比如草木灰等等。
  随着肥皂越来越受欢迎,卖得越来越好,那么这条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获得极大的好处。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些环节好处获得者,他们同样也可以带动许多行业获利。
  例如炼制猪油的农户们,他们会得到超出养猪卖肉得到的钱财,那么他们要不要给自己增添一些新衣服?要不要多买一些盐?要不要去添置一些锅碗瓢盆等用品?
  裁缝店、布庄、盐商、瓷器商人们等等,是不是可以多做生意,从而无论是扩大规模也好,多采购他们所需要的原材料也好,也会多惠及下一级的生产劳作者们?
  他们的下一级,不就是那些农民、手工业者吗?而各个行业的人都获利,代表着朝廷的税赋也能得到提高,税赋多了,朝廷可以支配的钱财粮食,不也多了吗?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如果有一百个类似于肥皂产业的这种生意买卖,我们大康朝不用把盐务给打破,同样能获得更大的收益,甚至还能让老百姓们得到的好处更多。”
  柳铭淇也来了谈性,顿了顿又继续的说了起来。
  “还有牛奶,以前大家都不喝,觉得这是牲畜的东西,太过恶心。可是现在我用了牛奶做出蛋糕、奶茶等等美味吃食,京城里面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许多铺子,甚至是江南也已经开始跟着做了。
  这么一来,牛奶的需求量就很大了,牛奶需求量一大,那么饲养水牛的人是不是就多了呢?水牛除了产牛奶之外,更大的作用是在耕种上面。
  一旦可以用于耕种的水牛多了,那么我们的粮食是不是就出产得更多了?粮食一旦多了,民众们能吃饱肚子有存粮,朝廷能收的税赋也多了,这不是一箭三雕?”
  ……
  在场的人虽然都可以成为一时俊杰,可几千年的思维差距,绝对不是简单的智慧能抵消的。
  这里面包含着数千年的思维进步,还有东西方思想的碰撞,更有现代爆炸性的讨论思索所得。
  所以柳铭淇说的这些,他们听都没有听过,更别说去琢磨了。
  但是只要有点自我思维的人,听到了这些,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同时如果细细思索的话,就会发现里面的奥妙。
  不是那种大道理,而是真真切切可以运用到实际中的方法。
  儒家常说,学习的知识要学以致用,但是他们通常都是理论的多一些,真正能结合到施政之中的很少很少。
  反过来,墨家和法家的就要有实干精神得多,太祖当年大力的扶持他们,也是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今天柳铭淇的讲说,无论是儒家学子,还是法家、墨家的学子,都听得全神贯注。
  哪怕是柳铭淇讲完了,他们也是全身心的去回味、去体会里面蕴藏着的种种简单而又真切的道理。
  见到大家都在思索,柳铭淇正好有时间去打量一下仇香小姐姐。
  从他这个角度看过去,看到更多的是仇香的侧脸,那宛如刀削的俏脸,怎么看怎么好看。
  或许是感应到了少年的目光,仇香转过了粉臻,和他四目相对。
  啧啧。
  不愧是比大明星还漂亮的京城第一美女啊!
  柳铭淇看着她的眸子,轻咳了一声,举起了自己身边的空茶杯。
  仇香嫣然一笑,横了少年一眼之后,又把在炉子上温着的茶壶取了下来,给柳铭淇倒了一杯新茶。
  妖精啊!
  回味着刚才仇香的样子,柳铭淇一边喝茶一边感叹,自己是不是要努力一下,把这个和大明星有七八分相似的美女娶到家里?
  思索之中,那边已经有人回过神来。
  只见探花郎李敬宽走了出来,双手合拢,对着柳铭淇直接鞠躬到底的拜了下去:“裕王世子殿下天生聪慧,这么一番言论犹如暮鼓晨钟,发人深省。
  我等学习圣人之道十几二十载,但为国为民的实务之道,却仍旧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清不楚。
  如今裕王世子用故事、用通俗易懂的浅显例子,却为我等勾勒出一条施政为民、报效君父、富强国家的踏实道路来,当为我李敬宽之师!
  只是朝廷制度所限,学生也只有今天才能行此礼节,万望师长见谅!”
  师长?
  什么情况?
  柳铭淇诧异之中,对面的人,除了几个不在官场上的之外,其余的全都站了起来,随着李敬宽对柳铭淇深深的鞠躬。
  他不懂,不代表柳铭璟不懂。
  柳铭淇顺手一扯,把他给扯得站了起来,同时低声道:“赶紧应酬两句。”
  哦!
  少年这才反应过来,笑着一拱手:“诸位不用客气,我们也就是探讨一下,能让你们心有所得,我心里是很高兴的。”
  这群翰林院士子,还有那些秀才举人们,虽然现在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可未来也肯定有在朝廷立足的大员。
  不能说笼络他们,至少如果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那么柳铭淇做生意也方便许多。
  这是柳铭璟的想法。
  柳铭淇自己倒没有想到这些,只是觉得如果这些理念能被他们所了解,并且加以实践了,肯定是朝廷的福气,也是老百姓的福气。
  当然了,无论他们怎么想,这个师生的名分,是没办法定下来的。
  勋贵可以教导武将们怎么去做一个合格的将领,但是宗室子弟无论是文,还是武,都不能接触。
  一个勋贵子弟教导一大群学生出来,然后这群学生以后将成为六部高官甚至是丞相,你说这样的场面惊心动魄不?
  这也是刚才李敬宽说话的遗憾所在。
  等到大家又坐下,仇香轻声道:“世子殿下,小女子看你仍旧意犹未尽,你是不是还有另外的方法,可以破解如今的困局呢?”
  “当然没有。”柳铭淇一本正经的道,“我也就是突发奇想而已,没有再多的了。”
  众人听着倒是没有觉得奇怪。
  柳铭淇能想出这样两种,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寻常的换了一个六部大员,也不一定能想出来。
  再想到第三种、第四种,那就叫妖孽!
  仇香好像也是相信了柳铭淇的话,抿嘴一笑,“大家讨论了这么久,先喝喝茶吧!”
  说着,她又开始忙碌的冲茶起来。
  ……
  茶会完毕,已经快要黄昏。
  本来刚开始对柳铭淇比较冷淡的巫夜霜,临走时都给他打了声招呼,显然刚才的讲说,很让这位女尚书心有感触。
  南宫丘成在出门的时候拉住了柳铭淇,“淇哥儿,你给我家也做一个整体马桶的工程呗?”
  “你们也想要?”柳铭淇讶然的道,“南宫府可不小,做这个很费功夫的。”
  “没问题,钱也不是问题,只要弄得好就行。”南宫丘成笑道,“我爷爷在宫里用过了之后,简直是赞不绝口,弄得我奶奶,我家里的长辈们都羡慕不已。你怎么的也得帮我这个忙!”
  “这个事情金吾卫方将军的儿子方磊也会做,你没找他吗?”柳铭淇问道。
  “淇哥儿,我可是一个规矩人。”南宫丘成挑了挑眉毛,“方磊是你的徒弟,他能做这个是因为你。我绕开你去找他,那叫不厚道。”
  本来方磊在宫里只是给太后、皇帝、嫔妃们做马桶系统的。
  可到了后来,皇帝又觉得可以让文渊阁的大臣们也享受一下,于是那边又做了好几个,其中四位相爷的都是专享。
  也正是通过了南宫忌,南宫丘成才知道还有这么新奇的好玩意儿。
  听到南宫丘成的话,柳铭淇心里很舒服。
  他想了想,道:“那好吧,我最近安排一下,让方磊带着人来做。”
  南宫丘成大喜,“淇哥儿你真爽快!谢了!”
  他还以为得多花一些功夫,没想到人家这么干脆。
  看来这个裕王世子,还真是挺值得交往的人啊!


第124章 你小子很坏啊
  回到家,柳铭淇才吃了晚饭,正准备出门溜达一圈,看看自家的工坊,这边宫里就来人了。
  说是景和帝让他过去。
  最近一段时间,景和帝都在忙着赈灾的事情,好久没有理会柳铭淇了。
  忽然间来找他,一时间还挣不到怎么回事。
  等到柳铭淇进了宫,到了御书房,见到了皇帝,他第一句话便是:“臭小子,你今天又在乱说什么?啊?我不是跟你交代过吗?不许你说票盐制的事情!这下子好了,全京城都传开了!”
  上次柳铭淇在出主意让盐商们吃下一千万份盐引的时候,就跟景和帝说过票盐制的事情。
  当时景和帝吓了一跳,赶紧的阻止了他,让他不要再说,否则会引起天下大乱。
  结果皇帝万万没有想到,柳铭淇居然这么轻而易举的便说了,而且是在茶会上面当着那么多人说。
  消息很快的便传了出去,让正在吃饭的景和帝当即就拍了桌子,让人把这个臭小子给叫了过来。
  也就是景和帝了。
  换了另一个皇帝,一定是先拉下去暴打一顿,再让柳铭淇来跪着说话。
  柳铭淇闻言微微一笑,“陛下,是不是翰林院的一群新科进士们上奏折请愿了?”
  “是你个头!”皇帝气得都用了俚语,却又蓦的一惊:“哦,对啊,如果他们再掺和,朝廷上岂不是更乱了?”
  翰林院的进士们都是年轻人,和那些利益方掺和得并不深,所以完全有可能凭借着一腔热血来上奏章,申请废除盐引制,换成票盐制。
  要是那样,朝廷可真的很难低调处理了。
  景和帝倏的望向了柳铭淇,“铭淇,你给我老实说,是不是你故意的?”
  皇帝虽然善良宽厚,但不是傻子。
  柳铭淇如果是无意中说出了票盐制,那么他肯定不会现在讲进士们上奏折的事情。
  两个事情一联系,景和帝便知道其中有鬼。
  “当然。”
  柳铭淇不否认的道。
  “为什么?”
  “因为朝廷缺钱啊!”柳铭淇道,“眼下从江南来的临时盐引款子一千二百万两银子,不是已经用了五百万两了吗?这还不包括灾后重建等等的补贴,能撑到年底都算不错了!
  这就意味着,今年刚刚入库的秋赋也保不住,无论粮食还是税银,全都得投到这些破烂的摊子里面。
  问题是这一次能勉强过关,如果明年也发生类似的灾害呢?在进一步消耗朝廷的积蓄了之后,朝廷还有能力继续应付吗?”
  柳铭淇就差说一句,当初我大明亡,也并不是烂得该亡,纯粹是天亡我也!
  哪个朝代会像大明那样,持续几十年的各种风、冻、旱、涝、蝗等等灾难一遍一遍的反复折腾?
  如果没有这些,区区的女直,哪怕是再强盛,也没办法破开长城防线。
  他们最大的可能只会像是瓦刺那样,几十年兴盛之后,迎来分裂败亡。
  柳铭淇现在生活在大康朝,他不希望看到灾难接踵而来,从而直接毁掉了这个本来就挺好的国家。
  因此,他必须要帮着想办法来。
  说白了,解决困难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应急的一点,便是拥有更多的钱。
  只要一个国家有了钱,那么绝大部分的问题都能解决。
  哪怕是我大宋,当年亡也是亡在了天下无敌的大元手上,完全不能说人家不能打。
  你仔细想一想,铁木真等几代雄主,数十年灭掉了大小上百个国家,看似懦弱的我大宋却差不多是最后一个被灭掉的,能坚持这么久,你敢说我大宋懦弱?
  我连大蒙最后一个大汗都能打死!
  还弱!?
  而我大宋靠什么支撑?
  不就是钱嘛!
  所以柳铭淇一早就想好了办法,要帮大康朝找钱。
  ……
  景和帝听到了柳铭璟的话,心中顿时浮现出“果然是这惫赖小子的行事风范”的感悟。
  不过这小子说得倒是挺有道理,那些担心恰好就是朝廷丞相们,以及他忧心忡忡之所在。
  “可是再怎么缺钱,朝廷也不可能改变现在的盐政制度,从而转向于票盐制的。”景和帝首先就先封死了柳铭淇的话,“你再怎么的策划,再怎么的引发讨论和上书,都没有效果。”
  “我明白。”
  柳铭淇颌首道。
  “那你还在那儿做无用功?”
  “这可不是无用功。”少年摇摇头,“陛下,我是要造势。”
  “造势?”
  “对,造势。”柳铭淇侃侃而谈道:“让朝廷内外都形成一种热烈讨论的风气,然后让这种风声传到江南去,当大家都这么讨论,都这么说的时候,你说盐商们会不会着急?”
  “不会吧?朝廷可没有这么说。”景和帝道。
  “正是因为朝廷没有表态,他们才会慌。”柳铭淇道,“盐商都是聪明人,他们绝对不可能坐以待毙,等着朝廷上的人来决定他们的命运,所以一定会提前出招,会找各种关系来影响朝廷,让这个票盐制永远都实施不了。”
  “事实不就是这样吗?”景和帝道,“他们的人脉可是宽广得很,朝廷的意思他们也很快就能搞明白,那就不会慌了。”
  “这一次不一定。”少年笑了起来,“我们可以提前出招。而且陛下,他们之中可是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叛徒啊!”
  景和帝秒懂:“贾子明?”
  柳铭淇点头:“对!就是他!”
  贾子明,扬州第一大盐商,这一次在购买临时盐引的时候,积极的配合投诚,一口气自己买了三百万两的不说,还捐献了价值一百万两银子的粮食出来。
  白恒望向他许诺了皇帝会亲自嘉奖他。
  景和帝得了这么多的好处,当然没有亏待,直接写了“积善之家”的牌匾题词,送到了江南。
  据说牌匾通过大运河抵达扬州的那一天,贾子明全家出动,大张旗鼓又恭恭敬敬的把御赐题字给迎回了家里,并且第一时间找能工巧匠打造了牌匾,挂在了他家的内堂上面。
  其实全扬州的盐商们,不但都买了临时盐引,看到贾子明捐赠了粮食,或多或少也都捐了一些。
  可最后却只有贾子明一个人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大家顿时明白了过来,这家伙已经成为了盐商们的叛徒。
  但所有人拿他都没有办法。
  除了皇帝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