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柳铭璟嘲讽他们,他们也暂时无言以对。
“具体朝堂诸公怎么做事情,我们来评价,未免太过浅薄了。”看到自己人吃瘪,翰林院留馆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商朴,轻咳了一声道:“不过我觉得,我们可以谈一谈麸糠粥的事情。”
麸糠粥?
这话一出,无论是宗室勋贵那边,还是本来的文人学子这边,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柳铭淇脸上淡然,心中却骂了一声MMP。
这个小子胆子很大啊,想要讨伐小爷么?
这里虽然没有一个人知道麸糠粥是柳铭淇的建议,但事实就是如此,所以讨论这个便是在讨论柳铭淇。
仇香的胆子也大,她让侍女给商朴送了一杯茶过去,再道:“商检讨的话题很有意思,这段时间京城内外其实也一直在讨论呢。不如我们今天讨论得更加酣畅淋漓一点,彻底讨论它是功或是过。”
原来你这漂亮的小姐姐也是笑脸藏刀啊。
柳铭淇心中埋怨,嘴里却正色的发言道:“还用讨论吗?陛下和朝廷诸公这个法子太好了!有了这么一种掺杂的米粥,不但能更多的救济灾民,还能减少国家的负担,真是两全其美!想出这个法子的人,绝对是忧国忧民、胸怀大气、非常有担当的天才!”
旁边的柳铭璟一听,忍不住瞠目结舌。
心想这么一个敏感的话题,你都敢旗帜鲜明的去赞成,是不是傻啊?
果不其然,探花郎李敬宽便皱眉了:“世子殿下,古往今来,没有什么朝代赈灾是用的麸糠粥,这样投机取巧的方式,还是应该慎重才对。”
“是呀。”很少说话的翰林院编修何西骏也赞同道:“殿下,据我所知,朝廷的钱粮很多,特别是秋收入库之后,更加的充裕。麸糠粥这样的事情,不能说它完全不对,但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应该立刻停下。”
南宫丘成立刻嗤之以鼻的反对:“你们说得倒是轻巧,朝廷有多少用度你们知道吗?西北、东北都是苦寒之地,全靠我们内陆来支援。还有这几年灾难不断,户部的库银房都快跑耗子了,要不节流一点,日子还过不过了?”
对面的文人士子也不是吃素了,一个举人马上道:“户部钱很少吗?那不如让南宫相爷稍微节约一点,自然也就有钱了。”
“你什么意思?”南宫丘成眼神一冷。
“呵呵。”举人笑了笑,没再说话。
他又不是傻子,点到为止就行了,不用往死里得罪人。
有些事情大家都知道,但却没有办法改变,此时只能谈一谈而已。
陈钦烈跟着岔开了话题,“不知道各位喝过麸糠粥了没有?我专门请人做了一次喝过,那味道粗糙难咽,难怪之前说是来喂牲畜的,人哪里吃得下去?裕王世子殿下居然如此推崇想出这种馊主意的人,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柳铭淇笑了,“陈检讨,听过何不食肉糜这个故事吗?”
陈钦烈想了想,摇了摇头。
柳铭淇道:“从前有一个皇帝,年幼继位,结果继位没几年,天下就发生了大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挖草根、啃树皮甚至吃观音土,许多老百姓因此饿死。
消息传到了皇宫,年轻的皇帝冥思苦想,很不理解老百姓的行为,就说道:‘百姓无粮食充饥,何不食肉糜呢?’”
“啊!?”
大家听得一阵发愣,旋即不少人都“扑哧”笑了起来。
他们原本是在笑这个愚蠢的皇帝,但渐渐的,一群人望向陈钦烈的眼神也有些玩味了。
出身良好的陈钦烈,骂着麸糠粥,责问为什么不用纯米粥赈灾,不就像是那个问何不食肉糜的皇帝吗?
仇香率先一步,让丫鬟端了一杯茶给柳铭淇,然后才正色的道:“谢谢世子殿下,让我们听到了这么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看着小姐姐肃然的娇靥,柳铭淇表面上笑了笑,一饮而尽。
现在想要反正?
晚了!
小爷我已经记仇了!
此时,陈钦烈的脸胀得通红,“世子殿下,您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说的有错吗?我怎么能和‘何不食肉糜’相提并论?”
“陈检讨你不是皇帝,自然不会相提并论。”柳铭淇温和的道,“我只是讲个故事而已,你非要自己代入,有什么办法?”
“话不能这么说。”商朴出言道:“殿下,陈兄是有的放矢,他也真正的去品尝过麸糠粥的味道,才得出了这个结论。您的故事来源于虚构,似乎在事实性上面,差了一点。”
虚构?
我把东晋那群白痴皇帝的所作所为给你讲一遍,你就知道更荒缪的事情都不是虚构了!
少年道:“可不仅仅陈检讨一人喝过,包括皇上、丞相们、六部尚书们,全都喝过麸糠粥,甚至是全麸糠的都喝过。
3:1的比例是由墨家的学者们最终定下来的,这样的比例比起老百姓平日里喝的野菜粥、杂粮粥,口感上差得不大。
陈检讨想来也是家里富裕之人,没有过过穷人连米都买不起的日子,所以你才会觉得难以下咽吧。”
“真的陛下都吃过?”仇香讶然的道。
“当然。”柳铭淇笑了笑,“事实上,因为愧疚没能做到最好,陛下这段时间一直都是最少量的吃东西,每天吃两顿,早上就一个菜一碗麸糠粥而已。”
“这怎么行?”
仇香皱眉了,“陛下乃国家之至尊,不吃饱,饿坏了身体怎么办?”
一群文人士子们更是连连颌首。
就连陈钦烈也是羞愧之中带着崇敬。
他们没有怀疑柳铭淇说的话,一来柳铭淇经常能进宫,能看到景和帝的吃饭;二来景和帝本来就是这种人。
平日里虽然景和帝会贪图享受一些,但到了关键时候,这位皇帝从来都是怜惜子民,能以身作则的。
这从他近几年不断的自自己的内务府里面,拨出钱粮来赈灾,就可以知道。
以前的皇帝们,可是很少这么做的,通常都是由户部来承担这些。
此时大家对于麸糠粥的讨论欲望,不觉降低了许多。
连皇帝都每天吃了,你还能怎么样?
你可以说朝廷诸公无能,可人家皇帝不但发了罪己诏,而且还以身作则,于情于理,臣子们都不该再苛刻责难。
否则不就成了后世网上那些为了炮轰而炮轰的精英了吗?
第122章 这个人世间,比你想的更残忍
“那么裕王世子殿下的想法呢?”仇香又追问道,“麸糠粥到底是一时应急之策,还是以后都会如此?”
柳铭淇道,“我想大家的关注点,不应该是在于应急或者长久。而是该怎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一切以救济灾民,保全他们的性命为主。”
李敬宽说道:“殿下这就有点偷换概念了。我们诉求的,就是要尽可能的救济灾民,然后又能给他们尊严。天天吃麸糠粥,这不跟牲畜一样吗?”
“大胆!”
一个公爷之子立刻就呵斥道:“皇上也天天吃,你是在辱骂皇上吗?”
“我并不是说皇上,皇上是有选择的,但他愿意为了民众而吃苦,我很尊敬他。”李敬宽正色的说道:“我只是说那些没有选择权的人,他们只能每天吃麸糠粥,这不就是牲畜的日子吗?”
“李探花,还请慎言。”一直没说话的巫夜霜皱眉,“哪能用牲畜来比喻老百姓?”
李敬宽平声一笑,不回答他们,而是盯着柳铭淇。
柳铭淇也不怕,“李探花,不知道你说的尊严,具体来说是什么?”
李敬宽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堂堂正正的做人,男耕女织,鸡犬相闻,每天一家几口能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日子平淡却又充满着温暖。”
“你过过这种生活吗?”
“我没有,但想要让老百姓过这样的生活。”
“所以你不懂啊。”柳铭淇摇摇头,“这是你希望他们过的生活,也许寻常时候可以,但并不适用现在。就现在的他们来说,能活着就是尊严,别的想再多都没有用。”
“活着就是有尊严了?”李敬宽哑然失笑,又有些失望,“殿下你就这么想?”
“我也给你讲个故事吧!”柳铭淇淡淡的道。
听到柳铭淇又要讲故事,李敬宽眼神微微一凝。
不过下面的人却又来了兴趣。
“何不食肉糜”这个故事,生动形象的讽刺了许多人。
不知道第二个故事怎么样?
“在另一个时空,那里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方圆百里的民众们,全都陷入了家产被冲光,只剩下饿肚子的自己一家人。
那个朝廷也是采取了赈灾措施,不过他们的粮食严重不够,灾民三十万,每日哪怕制作能当镜子用的稀粥,也最多只能保证十万人所用。
在这个时候,有人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们把施粥蓬安排在了灾民区域的四周山上,哪怕是距离再近的灾民,也需要爬两炷香的时间,才能抵达。
这么一来,三个月之后,赈灾彻底结束了,民众们也没有闹事情,赈灾的官员们也获得了好名声,朝堂的人对他们很满意。
李探花,你说说,这样的故事,如果发生在大康朝,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一群人听得莫名其妙的。
李敬宽也是不懂。
这么一个故事的要点在哪里?
裕王世子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
能被仇香邀请来到葬花楼的,无论是文人士子,还是宗室勋贵,还是朝廷大佬的家人们,都不是蠢货,都有着对未知的探讨精神。
所以他们并没有贸贸然的去回答或者询问,而是自己开始琢磨起来。
片刻之后,两个女人忽然就几乎同时惊呼出声。
大家随着声音望过去,却是仇香和巫夜霜。
两女的脸色都很凝重,甚至是带着一丝微微的恐惧。
“仇大家想出来了?”有人拍马屁的问道。
仇香看了看柳铭淇,又看了看巫夜霜,摇了摇头,“如果真是我想的那样,那就太残忍了,这样的官员,凭什么得到好名声来升官发财?应该全部抓进牢里才对!”
巫夜霜也是俏脸冷了下来,“如此畜生,横行世道,哪里配为父母官?”
柳铭淇点点头,她们已经领悟到了意思了。
他本以为第三个醒悟的应该是最聪明的李敬宽,却不想叫出声来的却是南宫丘成。
“哈哈!我知道了!”南宫丘成一拍巴掌,“淇哥儿,是不是因为粮食不够,所以那些官员出馊主意,让饥饿的老百姓们跋山涉水的来吃粥。而不少人在来的路途中就死掉了,所以粥才够用的?”
他这么一提醒,不少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旋即的,柳铭璟也懂了:“因为大家还有希望,觉得去到山上就能有粥吃,所以他们能忍耐到最后。而哪怕是只有这么一个奢望的希望,也可以阻止他们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商朴还想得深入一些,他冷幽幽的道:“不止。因为人死得多,所以等到大家饥荒回家后,一群官员又能把那些无主的土地给吞了,大家又能大赚一笔,岂不是美哉?”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整个故事的核心全部都给拆穿来了。
前面两个启发了大家思维的女人,此时反而是面面相窥。
她们只想到了前面的,却没有想到更深层次的。
想不到更深层次的却是更加残酷。
大家此时都望向了柳铭淇。
十六岁的少年,怎么能想出这么残忍卑劣的故事来?
仇香苦淡定的又倒了一杯茶,让丫鬟给他送去:“世子殿下,在你的眼中,真的就有如此卑劣的人世间吗?”
她的声音依旧很柔,可却带着一丝感伤。
柳铭淇喝着茶,声音却很平和,“人世间比你想象的更加残忍,越是动荡,就越是残忍,从来没有一个底线。”
顿了顿,他又望向了那边的李敬宽:“李探花,所以你说,是用现在的方法来维持平稳安定呢?
还是没有计划的有多少用多少,等到更多更大的灾难来临,才发现没有任何的粮食来应急,最后只能走上这条山上施粥的路呢?
要知道,前几年西北大干旱、广东水灾、福建台风,今年又轮到云梦泽水灾、黄河流域蝗灾。要是过后几年也同样如此,你说说,朝廷还能支持得下去吗?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说朝廷诸公是不是考虑到了这个道理呢?”
李敬宽沉默不语,他的脸色很纠结。
何西骏叹了一口气,站起来对柳铭淇鞠了一躬:“世子殿下的故事发人深省,是我等考虑不周,贸然反对朝廷诸公的深思熟虑,实乃年少轻狂,殊为惭愧。”
文人士子们都没有开腔。
这个残忍的故事,让他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没有底线的丧尽天良。
可你要说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来看?
那未免太小看这些精英们了。
他们都明白,如果世道不好的话,这样的事情太容易发生了。
甚至于还有比柳铭淇说的更加残忍的事情,都会在乱世出现。
看着大家的情绪都有些低落,仇香眸儿一转,盈盈说道:“世子殿下,我们现在知道了麸糠粥的迫不得已。但是小女子还想问一问,面对接踵而来的灾难,我们是不是没有办法摆脱这样的困局呢?”
“怎么可能没有?”柳铭淇想也不想的道。
“敢请世子殿下细说一番。”仇香抬手道。
“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全面放开盐务,取消窝本制,实行票盐制。谁出钱就卖盐票给谁,让他们去提货卖盐。”柳铭淇道:“他们互相有竞争,不但可以切除那些大盐商们把控天下盐价的弊端,卖给更多有需要的人,还至少能每年增加一倍的收入。一年多这么二千四百万两银子的收入,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
在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
全都傻了眼。
南宫丘成这样的纨绔都忍不住喃喃道:“淇哥儿,你这是绝户计啊!这要是弄成了,扬州就垮了,那些盐商非得恨死了你不可!”
他本想说“盐商一定会派人杀了你”,可这话太犯忌讳,他没好意思说。
仇香却是眼睛亮了,当即又冲了第三杯茶,送给了柳铭淇:“世子殿下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人,如果朝廷每年真的能多二千四百万两白银,可是能解决大问题的。”
就拿这次的灾害来讲,二千四百万两白银,足够解决八成以上的问题,剩下的朝廷只用小敲小打,便可以将所有灾难都摆平,不会伤及到根本。
都说了大康朝民风开放,像是盐政每年的收入问题,早已经被人讨论了千百次了。
所以大家并没有因为知道盐政收入而惊讶。
他们惊讶的是柳铭淇的毒计。
但不可否认的是,柳铭淇说的如果真的做成了,那真的是民众们和朝廷都皆大欢喜的事情。
一旁的商朴苦笑着摇头:“殿下的策略果然是直指核心,可是想要做成,恐怕不容易。”
“不用客套了。”南宫丘成耸耸肩,“淇哥儿这法子根本不可能实现。”
原因南宫丘成没有说。
可所有人都明白。
朝廷一年只是收入二千四百万两银子,但盐商们付出的绝对不只二千四百万两银子,他们私底下还付出了无数的金钱,供给州府官吏们、朝廷诸公们。
千百年来,他们都编织成了一张大网,牵涉到了成百上千的大大小小官吏,除非是改朝换代,不然根本牢不可破。
凭借柳铭淇一句话就迎来剧变?
这怎么可能!?
第123章 浅显的大学问
这个法子当然不可能实现。
至少是在太平天下的时候,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