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6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皇帝,一旦励精图治起来,绝对是周围国家的噩梦。
一想起柳铭淇发明的那些威力巨大的东西,周明便有点毛骨悚然。
肃王今年才四十四岁,最少还能当皇帝十五年。
十五年的话,那些国家撑不撑得住都是问题。
但他对刑羽书说的也是实话。
别说是他一个区区宫中大主管了,就是丞相,就是禁军大将军,就是总督们……等等,想要单独的影响这个皇位归属,都是不可能的。
反正肃王也好,武王也好,德王也好,哪一个上位,都比如今那位瘫痪在床上昏迷的皇帝强。
大康的命还真好啊!
……
第1002章 烟草运抵
无论发什么什么事儿,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再过了两天,皇帝的生命特征总体的平稳,但却又没有醒来的迹象,太后便让柳铭淇出宫了。
少年不出宫也没有什么用处,毕竟他不是真正的大夫。
可刘扁鹊就比较倒霉的一直要求在宫里,甭管皇帝醒来没醒来,他都不能离开。
对此这位神医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
堂堂一个国家的天子,现在成了这个样子,也是他应该来守护的。
出宫的时候,柳铭淇身边又多了一百名千牛卫。
和他一样的是肃王、柳铭璟,大家都多了一百千牛卫来护卫。
太后下令了,在事情没有出结果之前,千牛卫都要贴身保护三位亲王。
至于太后说的是什么事情,大家心里都有数。
柳铭淇也没说拒绝的话,这事儿到以后再提,现在你就拒绝,未免太不给太后面子了。
景和帝对少年其实是挺好的。
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柳铭淇也很是难过。
但回家一看到几个大肚子的老婆,柳铭淇的心一下子舒展了开来。
外国人不知道,但咱们华夏子孙,对于自己的后代,还是很看重的。
之前少年很担心自己和项少龙一样,没有了生育能力,那才叫一个悲哀。
现在自己至少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了,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至于说是儿是女,那就是随缘。
儿子一两个就好,女儿越多越好。
柳铭淇也是闲不住的人,刚刚到家,他便听说了从苏禄国来的烟草,已经在东水门码头那边排队,准备上岸了。
于是他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便兴冲冲的赶往了码头。
前面都已经说过,京杭大运河在京城的重点,便是东边的东水门码头。
从京杭大运河转入了汴河,这里河道连绵有十多里,有多达十几个的大小码头,专门供各种货物上岸。
户部和帝京府衙门光是在这里的工作人员,就达到了上万人之多。
当然了,其中大部分也就是属于临时工之类的,只给报酬,没有衙门里面的那些福利待遇。
再加上沿岸做各种买卖的,还有各种车行、搬运工等等,光是这东水门码头区域,聚集的人口就不少于二十万。
柳铭淇这一次出门,身边可是带了差不多三百人,应付各种意外都能行了。
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意外。
一路顺畅的,柳铭淇便来到了烟叶船只靠岸的码头。
罗烈和一群狐朋狗友正在那边看着呢,见到了德王府的旗帜过来,见到了柳铭淇亲临,赶紧的跑了过来。
“殿下!”
罗烈一马当先到了跟前,鞠躬行礼道,“许久不见殿下,殿下可好?”
柳铭淇打量了一番罗烈。
这家伙穿着一身罗纹锻白丝绸外衣,脚下一双红色的千层底棉鞋,甚是风光。
在大康这么多年,经过这么久的熏陶,再加上了最近三年来顺风顺水,罗烈的气度已经完全不是当年那个有些阴狠的样子。
相反的,这家伙还多了一份大气,在整个儿的留学生群体里,有着很高的威望。
另一个靠着红薯和柳铭淇搭上边的宿雾国王子杜立峰就不一样了,他还是有点腼腆,为人处世稍微闷,比不上罗烈的长袖善舞。
当然了,无论是罗列还是杜立峰,都是留学生们里面的风云人物,都是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一个贡献了红薯,一个贡献的烟草。
贡献红薯的杜立峰,还被景和帝封了一个爵位,真是乐得他不知所措。
罗烈就这个方面羡慕杜立峰。
所以他对于柳铭淇的事情是越发的上心,烟草的种植和运送,都是他的头等大事儿。
“起来吧!”
思绪一晃而过,柳铭淇笑着道:“我听说你最近又纳了一个妾?现在府里人多了吧?赶明儿我让三儿给你的府上安装上一整套的马桶,这样个个房间都有马桶,也是方便一些了。”
“哎哟,我也能用马桶!?”罗烈惊喜的道:“这可要谢谢殿下您啦!”
马桶柳铭淇做出来已经三年多了,但这也不是谁都能用上的。
当然民间也有一些工坊可以来制作马桶系统,可总是比不上裕王府工程队的质量,经常会出点毛病,惹得大户人家心烦意乱。
还有人家那个牌面,人家的用工用料……等等,完全不是民间能比的。
所以即便裕王府的工程队施工不快,排队已经排到了三年之后,仍旧有许多人在等着他们来。
哪怕是价格贵一点都无所谓,最重要是用得舒服,用得舒心。
另外这马桶也有交际的功效。
那些王公贵族、大臣、大商人们在家里款待客人的时候,你家里有没有马桶、特别是裕王府的马桶给客人们用,那可是衡量你身份地位的标准。
因此大家对裕王府的马桶工程,都是推崇备至,追捧有加。
以罗烈的身份,那是不够资格去抢名额的,排队都轮不上他。
现在柳铭淇主动给了他一个名额,罗烈当然欣喜交加,心想以后叫人来自己家里做客,那就有足够的面子了,单冲着这一方面,就能让许多人对自己敬畏有加。
对于柳铭淇来讲,这只是一个小事儿。
他望着河面上的数十艘大船,看着都挂上了裕王府旗号的它们,稍微一数,就很惊讶:“这一批的烟草怎么这么多?”
“上次小的不是告知了殿下您吗,我们苏禄国二分之一的可耕种土地,都已经开始种植烟草了。”罗烈道,“去年一共运了十万吨进来,去年年底的烟草获得了大丰收,所以这一次就能有七万吨的烟草。等到五月份那一批,也不下于这么多!到了九月份,说不定还能再多一些!”
“很好!很好!”
少年听得大喜过望,“罗烈,你可办事真能干,真是值得信赖啊!!”
要说还是苏禄国的地方太好了。
它处于热带之中,一年四季气候炎热多雨,又因为有海风吹拂的缘故,所以雨水并不会引起洪涝灾害,也不会让烟叶全部被水浸泡腐烂。
而在这种气候里面,无路你什么时候种植烟草都是合适的,只要分配合理恰当,一年可以收获两批、三批甚至更多。
这么几年有了足够的种植经验,又有着大康裕王府的天量订单,苏禄国全国都把烟草当成了最大的支柱项目。
明后年就能有整个儿三五百万亩的种植面积,你想想都知道多么夸张!
柳铭淇给他们的收购价格,虽然比起最开始的一斤的到岸价格二十文有了断崖式的下降,只有一斤十文钱,但如果总数多了,总收入仍旧是很恐怖的。
拿去年的十万吨来说,它的到岸价格就是恐怖的二百万两白银。
当然这里面要除去他们的各种种植成本、管理成本和运输成本,事实上就要去掉三分之一。
苏禄国是部落联盟的方式,这么多的土地也不是国王一个人的,都是无数王公大臣、以及上百个大部落拼凑起来的,这么多的部落,这么多的人,你分散到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来看,也就没有那么吓人。
而且裕王府和他们有约定,这笔收购款项,裕王府全部都要用裕王府的商品来抵数,价格也统统的按照对外的售价来,这就更是大了一个大折扣。
柳铭淇相当于用了差不多成本二十万两白银的商品,收购了这么十万吨烟草。
苏禄国国王对此一点儿也不在意。
因为裕王府的商品太畅销了,他只要拿到周围的国家去,随随便便就能卖出高价,能换回来许多好东西。——价值远远不止二百万两白银。
就去年来说,苏禄国的国王和一群贵族们、部落头人们等等,都过上了穷奢极欲的生活。
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各种金银首饰、珠宝玉器、大康的各种丝绸、瓷器等等,应有尽有。
至于底下的老百姓们,他们倒也没有太苛刻,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粮食分给他们,各种生活物资也给一些——这不是国王和贵族们心好,而是这些人是干活儿的,是为他们创造财富的,要是让他们饿死了,或者起义捣乱,那得损失多少钱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就像是现代的那些石油王国,尤其是在两三年后,年产能达到一百万吨之后,更是如此
柳铭淇对此是喜闻乐见的。
这些人贪图享受,总比他们励精图治,开始积极整备军队,具有侵略性要好得多吧?
收完了这些烟草,柳铭淇再拿去各种加工烘烤等等,再卖出来,还是一两银子一包。
这个价格算是一个天价,卖出来的话,总利润是多少,除了家里有限的几个人,根本没有别人知道。
但这个数字汇总了之后,哪怕是知道之前家里就每年年入上千万两白银的裕王妃,也是胆战心惊,很有些日子会失眠。
柳铭淇知道这样不好。
如果裕王府和德王府将民间的金银全都给搜刮了,放在了家里,那么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流动短缺,从而发生物价暴涨,产生各种动荡。
所以他得把这笔钱用到市场上去。
第1003章 金钱是推动力
对于刺激经济,直接砸钱出去肯定不好。
故而裕王妃尽量还是采用之前的那些策略——给裕王府工厂和工坊的工人们发放各种福利。
发奖金当然有,但你如果全部发钱,那有心人一算,就能计算出你赚了多少钱。
大部分的奖励,还是发东西最好。
这些东西的采购价多少,那就没有人能统计了,时节不同、大小不同、品质不同、地方不同……这些都会造成价格的差异。
因此裕王妃不但给京里的工人们发,还给四川、贵州、江南、辽东等地的蜂窝煤工坊的工人们发。
发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
有吃的,比如说当地的猪肉、鸡肉等等,大量的盐巴,大量的菜籽油,也有大量的布匹,大量的鞋子等等。
当然了,这点远远不够消耗的。
于是裕王妃和儿媳妇们商量了之后,又开始大幅度的提高了工坊和工厂的各种原材料收购价格。
普遍提高了百分之二三十,多一点的比如甘蔗,直接提升了一倍!
这就能大大的增加农民们的种植热情,还能提高甘蔗的产量,让裕王府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白糖和大白兔奶糖来。
现在对裕王府和德王府来说,最重要都不是什么赚多少钱,而是各种产品严重不足。
只有产品多了,价格便宜了,老百姓们才能得到实质性的好处。
然后裕王府才能把更多的商品推向国外,赚外国人的钱。
……
回到眼前来,烟草这个东西发展很好。
今年的天气很好,苏禄国的交货数量会达到一个新高,而在宜宾的种植基地,同样也会有极大的收获。
可这些数量仍旧不够。
除非是在未来这个产量能提升十倍,价格再下降十倍,才是它走出国门的日子。
而想要让烟草种植发展得好,那一定得是把南诏拿下了,让它成为我们的云南,然后大面积种植。
想一想,其实这也是挺好的事情。
刚刚打下来的地方,向来都不安宁,如果能用烟草种植让他们安分下来,老实的靠着劳作就发家致富,那么大部分的南诏老百姓就不会感觉到失落,两三代之后便可以好好的融入到中原的文化体系之中,真正的成为自己人。
柳铭淇还有另外一个想法。
后世在任何一个国家,烟草都是重税的行业。
单拿我国来说,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太宗曾经对要求禁烟的人说过,你们宣传你们的禁烟,但具体怎么做,就不要强迫了,顺其自然。
这当然不是太宗不管事儿,而是在那个一穷二白,什么都待发展的年代,烟草真的是国家的顶梁柱。
我们的军费,我们的航空事业,我们的许多发展,三分之二都靠的是烟草的税收。
你说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禁烟?
说回到大康。
前面都已经提过,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是缺钱的。
大康本身很富裕,可考虑到未来的大航海时代,包括了各种军事战争,土地占领,民众迁移等等,一定支出非常的大。
依照现在大康的财政,根本负担不起。
正好是有新皇要登基了,无论是肃王伯还是柳铭璟,他们谁登基,柳铭淇都要送给他们一份大礼。
对了!
这份大礼就是让他们开始征收烟草的重税。
按照出厂价格的两成来收税!
也就是如果到时候理想的状态下,烟草的畅销款价格下降到一百文一包,出厂价格假定是五十文,那么朝廷一包烟就可以抽税十文。
按照三年之后,从苏禄国拿来的一百万吨烟草来计算,也就是二百五十亿包二十支装的香烟,那就可以抽税两亿五千万两白银!
正常年份,大康朝廷的粮食税收加上银子税赋,两者加在一起也才是二亿两白银左右!
也就是说,单单这么一个香烟的税赋,就能超过全国税赋的总和,足够大康每年都大肆征战了。
这也算是柳铭淇对于天下的一个贡献吧!
或者说,也是让朝廷减少对自己猜忌和嫉妒的一种手段。
不然的话,你一个亲王生意做那么大,利润每年高达好几亿两白银,比朝廷税赋都还要多,你想要干什么?
大康对于宗室的容忍度很高,可也高不到这种程度。
适当的让利给朝廷,让天下老百姓都能享受到这些好处,让他们的苦日子过得好一点,在柳铭淇来说,也是一种行善积德嘛。
……
柳铭淇和罗烈说着说着,便说起了陈小薇。
“嘿,殿下您可不知道,陈夫人现在在我们苏禄国可是名气大得不得了!”罗烈比画出大拇指道:“那么凶狠刁钻的海龙王,都被她一口气给拔掉了,我们沿海一带的一些部落首领,可是胆战心惊呢!”
“他们怎么又害怕了?”柳铭淇好奇的道。
“这些人啊,平日里不是和海盗们做点小生意,就是自己去做海盗。”罗烈道,“当然了,这些人也就是小打小闹,而且他们不敢杀人的,也就是要点过路钱。可他们终究是作恶了,所以生怕陈夫人率军一路杀过来,把他们给杀得干净。”
罗烈倒是不怕自己揭短。
事实上不仅仅是他们苏禄国,很多的沿海国家都有这个坏毛病。
现代大名鼎鼎的那个亚丁湾的海盗国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别看人家弱小得很,却是哪个国家的船只都敢抢,真是人菜瘾大。
但古代的这些沿海城邦、部落,终究不是那种什么都没有的凶残海盗,做事情有底线,所以那些来往的商船们,通常都会给点钱保平安。
顺带着你给了钱,他们还会带你去他们的港口歇息补充物资,这生意倒是做得好。
柳铭淇此时正好跟罗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