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6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一定要帮他完成这个心愿。
反正只要是倭寇,都一定是该死的!
到时候都不用我多说什么,只说是去杀倭寇的,江南和福建不知道多少子弟们会舍命挥臂跟随。
柳铭璟对于能不能攻克东瀛,并没有什么疑问,他只是在考虑到时候要杀多少人才合适。
不仅仅是贵霜,不仅仅是倭寇。
这顿饭,柳铭淇和柳铭璟说了很多很多,吃饭时间也从下午到了晚上,然后中途还加了好几坛的酒水,两兄弟都喝醉了。
柳铭淇就在旁边屋子睡了,柳铭璟还是被抬着进入马车,离开皇宫的。
他们两个都不知道的是,等到这顿饭过去了半个时辰,经过誊抄和整理的两份谈话记录,就放在了皇太后的桌前。
已经从皇帝那边回到自己寝宫的太后,就看起了这两份由不同的人记录的东西。
之所以是两份,是分开的两份,当然是为了避免他们有意无意的记错,或者是冤枉谈话的人。
这也是皇宫里的规矩。
柳铭淇和柳铭璟完全不晓得,他们所在的房间旁边和地下,都有人在窃听,然后把他们的话记录了下来。
太后看着谈话记录的时候,白迁就在旁边候着。
他一直小心的在看太后的脸色,发现太后从一开始看,就皱起了眉头。
一直到太后把两份记录全都看完了,她的眉头都没有松开过。
“这两个小混蛋!”
太后忍不住骂道。
然后她就离开桌子,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白迁自然是跟着,看着她脸色淡漠的样子,只能是赔笑着道:“娘娘,两位殿下或许是年轻气盛了一点,但他们都是好样的啊……这是怎么惹您生气了?”
“他们……”
太后想了想,还是决定和白迁说,毕竟白迁跟着她已经差不多四十年了,可以信赖。
“这两个混蛋小子,别人是抢着争着当皇帝,甚至不惜杀兄弟!杀侄儿!!……结果他们却好,没有一个愿意当皇帝的,全都在让……这是把皇位当成什么了?啊?”
白迁一愣。
他还真不知道是因为这个。
不是应该两人谈得话不投机,想要你争我抢的,最后惹恼了太后吗?
结果是他们都不要?
不想当皇帝?
思绪在脑海中瞬间闪过,白迁道:“娘娘,这不是好事儿吗?这证明两位殿下胸怀宽广,不惦记着这些东西,比起……比起……要好多了!有这样的孙儿,你不该高兴么?”
“高兴什么啊?!”
太后摇头,“这两个家伙,不但不想着当皇帝,还一天到晚想着要出去打仗……一个要把东瀛给灭绝了,一个要打下贵霜……真是胆大妄为!!”
贵霜在哪里,白迁不知道,但他却是晓得东瀛的。
他笑着道,“前年东瀛那群人,不是来咱们大康放肆了吗?他们杀了多少人啊!两位殿下想要为皇上出口气,想要为天下老百姓报仇,这是很好的嘛,比起那些吃喝玩乐的宗室要好嘛。”
“你懂什么?”太后瞪了他一眼,“我是在说这些吗?我是说他们不干正事儿,专门惹是生非,让人讨厌!”
白迁都跟随了太后接近四十年了,哪里会不知道太后的真实性格和各种习惯?
太后明面上是在骂柳铭淇和柳铭璟,但心中却根本没有真正的生气。
不然她也根本不会骂出来,而是慢慢的给他们记账了。
所以白迁道,“娘娘您不能这么说,老奴始终觉得,一个敢于任事的亲王,比起那种暗地里捣乱的人,要好太多了。”
“可是肃王继位之后,他们这样的想法也得不到实现,真是两个白痴!”太后摇摇头。
白迁马上就抓住了关键点。
他轻咳了一声,“娘娘,老奴有句犯忌讳的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那你就别说了。”太后直接道。
要是换了另一个人,肯定不敢说了,但白迁却不一样,他清楚太后的脾气。
故而白迁当作没听见,说道:“无论是德王殿下,还是武王殿下,他们都是下一代,您的孙儿。而肃王殿下却是您的儿子,和皇帝同一辈……倘若真的有了那么一天,这个世界上,哪有弟弟继承兄长的位置的?后一辈才是最正确的!那才是更加亲热的一家人!”
“混帐东西!这是你该说的话?”太后转头看着他,呵斥道:“掌嘴!”
“是!老奴错了!”
白迁赶紧的给了自己几个巴掌,打得还挺响的。
“好了好了……打得也不认真!滚出去吧,我要想点事情!”太后忽然又不耐烦起来。
“是!”
白迁低头退了出去。
不过他的脸上没有一点沮丧。
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太后心中是怎么想的。
恐怕太后想的合适的继承皇位人选,就是在自己最后一句话之中。
巧了。
太后的确是在琢磨着白迁的话。
其实白迁的说话,也是她自己模糊在想着的东西。
只不过这几天皇帝的病情非常严重,让她来不及去想多的东西。
可现在一空下来,一看到了柳铭淇和柳铭璟不愿意当皇帝的话语,生气之下的她,马上就被勾起了这些心思。
太后发现,自己的内心深处,最为喜欢、最愿意他来当皇帝的人选,还是柳铭淇。
白迁刚才最后一句话就说得很清楚了。
“一家人。”
太后和谁是一家人?
皇帝和肃王都是她的儿子。
柳铭淇和柳铭璟都是她的孙儿。
但这只是礼节而已。
她只有皇帝和裕王这两个儿子。
现在,她的孙子只有柳铭淇一个!!!
所以你觉得太后内心深处真正支持的是谁?
她可没有那么的伟大和无私。
哪怕平日里太后非常的善良,是全天下都尊敬的一位老人。
可牵涉到这么大的事情,牵涉到至尊宝座,牵涉到了大康皇室的正统,太后当然希望登上皇位的是自己人!
裕王是清淡玩乐的性格,不堪大任。
可裕王的儿子柳铭淇不一样啊!
自从落水被救起来后,文武双全,屡次力挽狂澜不说,更是深得文武百官、天下老百姓的尊敬。
关键是柳铭淇的性格很好,对待敌人虽然心狠,可对待自己人是真的好,绝对不会闹出仁王、礼王那样的混账事情来。
比如说在看到倭寇肆虐的似乎,普通人要是只有几百个手下,那就直接撤退了。
可柳铭淇偏不,他直接就杀了过去,和倭寇一路杀到底,直到把倭寇赶出大康。
这样有坚持有性格的人,成为皇帝肯定不比现在的皇帝差。
只不过,虽然大家都喜欢柳铭淇,可真正要让人支持柳铭淇当皇帝,他还是比肃王差了一些人脉和威望。
如果自己有心思让孙儿当皇帝,那么必然是要多想想办法的。
此时在太后的脑海中,出现了不少人的身影,接着又过滤掉不少的人,然后又重新出现了人……
老太太就这么的站在了窗子边上,站了许久许久。
第1001章 谣言四起
宫里虽然一直在戒严,可是人多口杂,消息还是悄悄的传播开去了。
“你听说了吗?皇上的两个皇子都被奸人毒杀啦!”
“当然是听说了,据说下手的是宁王!”
“不不不,不是宁王,是他老爹礼王,你们听我说啊……”
……
“喂,你们知不知道,原来前太子铭浩当年在西北遇袭身亡,是他的弟弟,也就是之后的那位太子铭宇干的啊!”
“岂止哦!太子被废除之后,他担心寿王被封为太子,居然丧心病狂的杀掉了才八岁的寿王,真是丧心病狂啊!”
“慎言!”
“慎言个屁啊,他做得出来,难道还怕人说?”
“嘿嘿,这些都不算大秘密,可你们知道仁王是怎么死的吗?”
“仁王是被他新纳的妾室仇香姑娘杀掉的!据说仇香姑娘的父亲就死在前太子铭浩的遇袭案件中,她是来找仁王报仇的!”
“哇,难怪她叫仇香,这个仇(qiu),原来是仇(chou)啊!”
“咦,你不说,我还没有反应过来……”
……
“切,你们说的这些算什么?我告诉你们,现在最大的新闻已经不是这个了!!”
“那是什么呀?”
“是皇上已经昏倒了!现在都没有醒来!”
“啊!?”
“不会吧,一直没有醒来……那还不升天了吗?”
“这倒是没有!据说是刘扁鹊刘神医和德王殿下、御医们一起,把皇上给救回来了,现在暂时没有了生命危险,但就是醒不过来。”
“哦,我的老天爷啊,这该怎么办啊?皇上!皇上怎么能有事儿呢?”
“对呀,皇帝可是好皇帝啊!这么多年对咱们这么好,他不该有事儿啊!”
“嗐,这不都是被礼王给气的吗?而且你想想啊,家丑外传,这多丢人啊!”
“这个礼王真是不当人子!据说他儿子宁王也是他害死的……”
……
这些讨论话语,在京城里到处都是。
高敬如今还在赶回来的途中,绣衣卫现在群龙无首,宫里事情又一大堆,他们根本没办法决定怎么处理。
谣言一旦传播开来,那个的威力可就厉害了。
转眼间不但是京城,整个京畿地区都传着是了。
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头老百姓,几乎都谈论着这事儿。
连带着不仅仅是王公贵族们想要进宫探望皇帝,就连老百姓们,也成堆成堆的来到了皇宫外面,直接就跪下来磕头,祝福皇帝平安健康。
各大寺庙道观的生意,也是好了许多。
本身在这春天过半的日子,大家都已经在忙活着一年的耕种了,可现在这种坏消息传来,这种喜庆的感觉一下子少了许多。
……
此时距离给景和帝做完银针手术,又过去了三天时间。
在这个期间,皇帝再也没有了疼痛颤抖的感觉,明显的看得出来气血恢复了流畅。
可他就是不醒过来。
无论是太后,还是皇后,还是肃王、裕王他们几个过来,他都不醒。
接下来是大臣们过来探望,他还是没有反应。
甚至于是他最喜欢的那些宠妃们过来呼喊,景和帝仍旧是没有动静。
要不是刘扁鹊和御医们确认了他的呼吸畅通,只不过是稍微虚弱了一点,大家还以为他……他已经差不多走到最后一步了。
连柳铭淇去了几次都没有作用。
这里面最辛苦的还是赵寿。
老太监一开始一天十二个时辰丝毫不休息,一直陪伴在景和帝身边。
后来还是太后发火,让他每天必须去睡三个时辰,而且还有宦官监视着他睡觉,他这才离开一点时间。
剩下的几乎他都在景和帝的旁边坐着——还是太后命令他坐下的。
每一次来人,赵寿都会像是以前那样的提前禀报,“皇上,谁谁谁来看您了……”这样的话,他就当皇帝醒了一样。
然而这还是没有用。
宫里传到宫外的消息,始终是没有什么动静。
所以更加离谱的传闻和猜测便开始了。
“要是……要是皇上龙驭归天,你们觉得谁会当新的皇帝啊?”
“他又没有皇子可以继承皇位,那么就剩下众位亲王了呀。”
“我听说宫里和朝廷最钟意的皇位继承人有三个,肃王、德王和武王,应该就在他们三个之中选。”
“什么?还有武王啊?去掉去掉!他一天到晚就寻花。问。柳,要不是这两年稍微长进了一点,他就是咱们京城最大的纨绔子弟的呢!”
“嗯……我是觉得德王爷挺好啊!人家又是圣人,又对咱们平头老百姓照顾。你看看,京城有多少人吃着他们家的饭?”
“德王不行!他太年轻了,也不成熟,肃王爷才最好!他本身就是宗人府宗正,公正、廉明又守礼数,这才是新皇帝的最好人选!”
“不不不,肃王爷都快五十岁了吧?年龄这么大,能当得了多少年皇帝?他的两个儿子,加起来不如德王爷和武王爷啊。这不是过几年就又开始废了吗?”
“哪里,人家肃王爷今年才四十四岁,起码还能当皇帝二十年吧?”
“我觉得还是看长期的好一些,德王爷要是成为了皇帝,起码能执政四十年,这就挺好!”
“……”
这些讨论,说着说着,就变成了一种莫名的恐慌。
大家都知道,其余的事儿可以放下来不谈,但有没有皇帝却是关系到天下的安宁。
如果选了一个不合适的皇帝,之后他成为了昏君暴君,这又该怎么办?
其实他们担心也没有用,可杞人忧天这样的成语并不是白来的,大家伙儿就是这么慌乱了起来。
连老百姓都如此了,更别提文武百官。
三个人选都有支持者,还就如当初刘仁怀跟太后说的那样,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他们现在不敢大规模的上书,可私底下的窜连,以及各种造声势,都是源源不断。
面对这样的局面,刑羽书心中有些着急。
已经回不了头的这位总捕头,现在一心一意跟着周明,想要让大康大乱起来。
只有大康乱起来了,他们才有可能浑水摸鱼,得到更大的好处。
他找到了周明的时候,周明正在悠闲的钓鱼。
你没看错。
周明就光明正大的出现在城外的小河边儿上,戴着假发和胡须什么的,再戴一顶帽子,坐在小板凳上面悠闲的垂钓。
大臣们已经完全被“周明畏罪自焚”给迷惑住了,再加上了皇帝现在昏迷没有醒来,他们都来不及做下一步的探查。
皇城虽然仍旧还在戒严,可是内城和外城已经松懈下来,帝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和热闹。
故而周明很容易就出了城。
“周公……”
刑羽书坐在他旁边,小声的道:“你还真沉得住气啊!现在皇帝快死了,下一任的皇帝人选很有可能是肃王,你难道不慌吗?”
“慌什么?有什么好慌的?”周明反过来问道。
“如果是肃王上位,凭借着他的性格,以及他法家的背景,这不是大康会越来越强大吗?”刑羽书道:“当他把大康给整备好了,又要对外征战,你的朋友们可就惨了啊!”
“那你觉得谁当皇帝好啊?”周明问道。
“当然是武王柳铭璟。”刑羽书道,“他除了一点武力之外,其余的各方面都不行,完全就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有他上台,要不了多久,大康的风气就会被他搞坏,这样便会虚弱下去了。”
周明嗤之以鼻的笑了,“一个纨绔子弟,能跟着柳铭淇一路从江南杀到东北,从西北杀到吐蕃,再杀到西域?一个纨绔子弟,能被军中认为是天下第一猛将?他上位了才该警惕!因为他一上位,一定第一时间报前年六国入侵的仇!”
“难道就只有肃王了?”刑羽书不忿的道。
周明看着他,摇头一笑,“我也不知道,这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自从我退出了宫中之后,就算还有一两个棋子,也没办法影响大局了。就等着看吧!”
刑羽书一脸的失望。
周明是知道刑羽书的心思的。
刑羽书贪赃枉法,是一个非常阴险的小人。
这种人如果遇到了肃王这个皇帝,一定会被收拾的。
因为肃王肯定会大肆重用法家的子弟,这么一来,对刑罚的苛刻,对于罪犯的容忍度,都比现在要收紧。
当然了,对于周明来说,肃王同样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样的皇帝,一旦励精图治起来,绝对是周围国家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