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在这个时候,蜂窝煤的用量就要大幅度的增加了。
哦,忘了说一句。
就在柳铭淇和柳铭璟回京的路上,西羌、回鹘和乞颜,都相继的撤军了。
乞颜撤军根本不用管。
他们本来就在域外,所以大康只是恢复了之前的防线,没有别的动作——在宽阔寒冷的乞颜高原上去找乞颜人的麻烦,那是自讨苦吃。
西羌和回鹘的撤退,比他们来的时候要快很多。
实际上根据西北的探子斥候们的情报,他们在七八月份就开始在搬东西了。
他们占领地方的所有存粮、各种军械、各种瓷器铁器物资等等,甚至是老百姓当季的粮食,他们也收割得干干净净。
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占据了大半的甘肃,已经完全是空白一片。
除了那些已经撤到了内地的居民们,那些还活着的甘肃村镇民众们,失去了几乎一切东西,急需要朝廷的救援。
不仅仅他们,被围困了三个多月的银川、嘉峪关等等地方,各种物资消耗得特别厉害,大康必须要趁着大雪没有封路之前,尽快的把东西给他们送过去。
粮食当然是第一要素,然后就是蜂窝煤了。
在北方边疆地区,天气寒冷得厉害,有了蜂窝煤才会有温度,才会让大家的冬天过得比较舒服。
因此其实早在八月份,朝廷看到西羌和回鹘的攻势已经变弱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大量的下蜂窝煤订单了。
西北地区的蜂窝煤订单足足有五十亿个。
乍一看很多。
可你分配到那么多人身上,还有兵士们的消耗还要大一些,又牵涉到了整整两三个月的时间,五十亿个真不算多。
为了他们的用量,不仅仅京畿地区的两个蜂窝煤工坊在疯狂开动马力生产,四川威远的蜂窝煤工坊,也在抓紧时间供应他们。
今年四川的运气最好,南诏这种外强中干的家伙,还没有怎么攻打四川和贵州呢,就被四川巡抚张子哲和贵州布政使苏小松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卸甲的逃了回去。
之后苏小松亲自率领三万多军士,一口气屠了他们两座城池,杀死抓获土人数十万,更是震撼得他们好几个月不敢动弹,屁都不敢放一个。
这也是四川和贵州的七八万大军能够牢牢守住甘肃南部,不让回鹘和西羌军队越过半步的重要依仗。
正是由于四川的政局非常稳定,所以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新任西南总督潘弘茂虽然打仗不行,有些保守,但做民生是没问题的。
他知道现在全天下都打得稀巴烂,也就是四川和中间的两湖、江西、两广没有受什么影响了,所以到了年底的时候,肯定需要四川的支持。
因此,在积极备粮的同时,他又命令威远这边的蜂窝煤工坊加紧速度快速生产,能生产多少是多少。
这样一来,不但他们早早的就把西康边境要塞的蜂窝煤给送过去了,现在还有三十亿个的蜂窝煤,时刻能送到西北去。
这边张子哲率领的五万四川军队刚刚回来,那边的三十亿个蜂窝煤就直接送到了西北最前线的嘉峪关、银川等地了。
京畿地区的蜂窝煤工坊、还有新野蜂窝煤工坊也同样在加紧拼命生产。
他们不但是为了京畿地区自己,不仅仅要给西北,还要为北方的山西、河北、下面的两湖,东北三行省准备。
不过因为柳铭淇答应了廖石聪,火速派了上千个精干的工人们去了唐山和承德两地,开设了两个蜂窝煤工坊,如今差不多已经开始准备生产了,倒是能供应河北、辽宁和山东的蜂窝煤。
还有江南的两个蜂窝煤工坊,它们也承担了整个江南的取暖烧火做饭的供应。
柳铭淇也真是心狠,无论在哪个区域,只要你不是隔蜂窝煤工坊隔得太远的,都只是两文一个的蜂窝煤。
比如说江南这边,包括了江南三大行省,哪怕是太偏远的山区,加上了运费也同样才三文一个。——偏远地区是有补助的,出厂价就是三文钱两个,这样加上运费过去,他们这些蜂窝煤贩子也有钱赚。
如果是这些人想要运到别的地方,比如就近卖掉,那裕王府也同时鼓励举报,遇到发现了这样的人,不但直接罚款,而且还一定扔到监狱里两三年,没有半点商量。
关于这一点,各地官府也是很支持的。
不仅仅因为这是裕王府的生意,更因为他们也支持这种民生的东西不能被提价。
冬天的时候,吃和暖是最重要的两环。
一旦这两个基础的能满足了,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死伤。
否则朝廷追责不说,一旦闹起了什么起义之类的,他们更是自讨苦吃。
况且赚钱的东西多了去了,你在这蜂窝煤上面赚这一文两文的,有意思吗?
但是话说回来,在柳铭淇来说,在蜂窝煤工坊上赚的钱就太多了。
之前毛利率就是百分之二十五,纯利润达到了百分之十五,现在加上了更多的工坊,各种技术和管理越发的熟练,所以纯利润其实是增长起来的,一度都达到了百分之二十。
如此算下来,今年的蜂窝煤预计总产量是六百亿个,按照两文的售价,纯利润足足有二千四百万两银子!!
看着这个预算的数目,裕王妃就有点头昏。
所以当初柳铭淇在江南的时候,做下半年总计划的裕王妃还给他发了一份文书过来,专门问这么多的钱,应该怎么办!?
柳铭淇深深知道,钱多了是一定烫手的。
别说是在我国,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首富,都是如此。
因此必须要做得不留痕迹,不能让人家嫉妒。
故而没有办法,柳铭淇只能向老妈建议,再次增加这些工人的待遇。
不是说工钱。
一天平均一百文的工钱、如果是夜班还有五成的浮动,一个月下来至少就有四两银子了。
对于一个三班倒,每天只工作四个时辰的工人来讲,这明显是很高了,再高就显得不合理,会引发不少的矛盾的。
比如说现在,新野的许多地主就已经在嚷嚷了,说蜂窝煤工坊跟他们抢人,老百姓都喜欢进工坊工作,不愿意租种他们的土地了。
倘若你一个月加到五两银子、六两银子,那提前的工业革命就得到来。
在现在这个时候,工业革命是不适宜的,需要等到政局更加稳定,老百姓们至少吃喝不愁的时候再开展,才是最好的时机。
柳铭淇可不希望在中华这片土地上,出现什么“羊吃人”的情况。
不能加工钱,那就只能加待遇。
待遇就很简单了。
平日里他们本来就在工坊里面吃喝,还能带一点回家给家里人吃,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福利。
现在每一个工坊的每一个工人,从七月份开始便可以多带一倍的食物回家,另外还按照级别的不同,最低的一线工人,只要能顺利完成任务,每个月都发给了每人三尺布料、十斤猪肉、一斤盐。
如果是排名第一的班组,那么奖励直接翻倍!
这可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福利。
别看这些东西集体采购下来,也就是每个月多花费五钱到八前银子的事情,但给予工人们的幸福感,那是这点银子没办法比拟的。
因为这些是白给,是额外给的收入。
谁不想白嫖?
每个月都有这些东西,都能给家人带去幸福感,工人们自然就更加珍惜眼前的工作,不愿意丢掉。
他们都晓得,除了奖励之外,还有相应的惩罚制度的。
每个月都有一些好吃懒做、做工不认真仔细、喜欢说闲话搞乱气氛的人,都会被直接解雇。
看到了这些人因为损失了了工作而大哭大闹,甚至是磕头请罪都没办法挽回的样子,一个个的工人们就更加珍惜现在的机会了。
有奖励,有惩罚,这样的工厂制度才完整,才容易发展。
……
好吧。
说了半天,柳铭淇看到家里的账本汇总和展望,即便是给了这么多的奖赏出去,今年蜂窝煤工坊的总利润都会超过两千万两。
单是这一笔钱,就足够缴纳两次柳铭淇放下如此滔天大罪的罚金了。
意思是他再这么来一次也够……
呸呸呸!
什么再来一次,我才不呢!
但是这笔钱柳铭淇也不会一年给,而是会分成三年。
不然你一下子就拿出来这么多,人家更会怀疑你赚太多了。
当然了,朝廷一下子有三百多万两,还是很够用了。
在京的九品以上官吏们上上下下共有上万人,三百多万两足够补上他们之前三个月的欠薪俸禄。
只要能先解决这部分,那么剩下的等到朝廷的秋税全部到帐之后,俸禄给予应该不难。
熬过了今年,明年江南、福建和两广的对外出口贸易能做好,自然钱大笔大笔的入账,各种税赋也能增加。
大康归根结底还是商业社会。
一年的税赋之中,比如盐务、茶务、瓷器、海贸等等商税差不多有接近一亿两银子。
粮食税赋相对来说比较少,大概一年收入也就是八千万石粮食,折合下来也就是八千万两到九千万两上下。
为什么说粮食税赋相对比较少?
这是说的占比。
别的农耕王朝,粮食税赋通常要占到八成左右,结果现在大康朝连一半都没有到,这就是商业的巨大威力了。
它可以有效的减少老百姓们的负担。
在朝廷有能力从别的地方赚到更多的钱之后,对于田赋和人头赋等等,自然就会减少。
一旦减少了这些,老百姓们的负担也会变小,生活起来也会更加的容易,从而日子过得稳当。
老百姓们生活稳当了,自然就不会造反了。
所以这个事情是非常有持续性的,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
南宋以那么小的一块土地,养活了差不多一亿的人口,而且还没有什么大型的反叛造反之类事情,不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这样的发展模式吗?
倘若不是蒙古强行打断了这个进程,取代欧洲国家实行大航海的,就是我们了!
现在的大康,海贸商业是比不上南宋的。
可是有了柳铭淇,大康就可以朝着比南宋更加宽广的道路狂奔,始终走在更正确的道路上。
柳铭淇很想看一看,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到底能把大康带到哪一步了!
即便任何王朝都有破灭的一天,他也期望自己的大康,以后再不济也要变成大不列颠一样,保留皇室的基本权益。
不过想到达到这一步,就要看柳铭淇怎么努力了!
……
第691章 封锁带来的困境
就好比2020年,当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还是消费行业才撑起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
那么在古代也是一样。
没有强劲的内需,只凭借着外贸做生意,没有很好的流通,以及释放各种通货膨胀压力,这个国家商贸做得再好,也要玩完。
我说的不是南宋。
是我大明。
在明朝末年,世界上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的白银,都流入了大明。
可那些土财主们只知道把白银埋起来,一点都不做流通,所以大明的老百姓仍旧没办法赚到钱,商品仍旧没办法在国内销售出去。
再加上了不断而来的天灾,本身应该大幅度抽取商税的朝廷却分文不收,最后不但没钱应付天灾,连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外部的女真入侵都没办法搞定,你不凉凉,难道还有天理吗?
南宋就这点好,凡是海贸生意,一到岸就开始收税,一出港就收税。
这样他们就能获得大量的实实在在的收入,来补贴财政,来减少农民们的各种负担。
当然南宋的老百姓也过得很辛苦就是了,但总比我大明要强啊!
好了,闲话少提。
今年因为各种战争的缘故,老百姓们的消费被抑制了许多。
尤其是最大的商品倾销地——江南和海外贸易,受到了最沉重的打击。
今年的海贸商税能收到一半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两广没有受到任何的攻击,而且南方舰队还存了三分之二的力量,足以保护商贸的正常进行。
这也是为什么当江南的战局那么紧迫,南方水师都没有派出更多的船只来支援的原因。
毕竟北方的所有海外商贸都毁掉了,包括了室韦、百济、东瀛等地方。
如果南方再不好好的进行海贸生意的话,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去收场。
还不仅仅是朝廷收不到赋税那么简单。
那么多工坊的东西卖不出去,那么他们就只能破产,大量的工人们就会失业,没有了着落的他们,家人们也会跟着受苦。
如此便会出现大规模的逃荒,同时也造成大量的不安稳因素。
所以哪怕是江南和北方战事再辛苦,南方水师也只能是不怎么参与,派出大量的舰队在南海一带巡逻护航,打击猖狂的海盗,保护正当海贸的进行。
也多亏了南方水师这么的给力,南洋和大康的商人们才得以保证正常的商贸,大家都获得了应有的利益。
裕王府最近两年的商贸重点肯定是大康国内。
稍微远一点便是陆上的那些国家和部落。
真正卖到海外的商品,无论是肥皂,还是白糖,这两项拳头产品,都很少很少。
大康境内都供应不够,你更别说是国外了。
但今年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也不能说什么很好,而是因为江南在打仗,西北、北方、东北都在打仗,甚至于南诏也插了一脚。
所以剩下的地方不够消耗那么多的产品的,裕王妃在弟弟的怂恿下,干脆走的是水路,从两湖一路向南,在广东的珠海港口卖货给了那些商人,让他们去南洋地带销售。
商人们都是非常识货的。
他们本来就对肥皂、白糖、大白兔奶糖这样的奢侈品非常熟悉,平日里不少人自己都在用,不过因为货源太少,根本没机会卖到外面。
实际上那些岛国的土著们虽然不够开化,可是人家有钱啊!
狗头金、银子、玉石、各种珍贵树木、各种香料等等,那不都是钱嘛?
和他们做生意,只要拿出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那就赚大发了!
像是肥皂、白糖、大白兔奶糖,包括花香精油等等,那都是神乎其神的宝贝啊!
还有那些来自于西方的红毛鬼佬们,他们也很喜欢这些宝贝,经常拿的就是大块大块的白银黄金付钱,最是爽快。
除了他们不允许大康的商人出马六甲海峡之外,其余的一切都不错。
柳铭淇的小舅他们,就很希望去马六甲海峡之外去看看,怎奈何那些红毛商人的实力太过强大,除非把大康水师拉过去,不然凭借着一些商人,根本不够人家打的。
幸好小舅有这些路子,裕王府的东西在广东的珠海港口卖的价格都不错,当然也因此给大康的商税添上了厚厚的一笔。
从这点来说,因为海贸没有被打断,裕王府生产出去的产品,全部都得到了妥善的出售。
可惜的是,消毒酒精和硼酸皂这样的东西,只能交给朝廷去购买,民间使用也只能用在医家上面,别的人都没有资格购买。
否则这个口子打开之后,裕王府的生意就会做得更好。
当然柳铭淇也想得通。
如果这些东西大量的流入到室韦人手里、东瀛人手里、回鹘人手里、西羌人手里……等等,对大康的威胁将会成倍的增加。
特别是这一次的连环大战就让柳铭淇看得很清楚。
倭人包括室韦联军的伤者真的是靠自己熬,熬不过去直接连席子都没有,随便在土里抛一个坑就埋了,许多还是百人坑一起。